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课例分析
小学四年级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例分析2008年11月3日上午,作为我校语文组和谐教学整体构建的第二次实验课,我讲授了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课后结合王敏勤教授的讲评,反思如下:一、对教学内容的反思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组的第一课。本组课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感悟伟人的成长。文章写的是少年周恩来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从内容上看,课文涉及很多方面,诸如:沈阳的繁华、热闹;街道上灯红酒绿;伯父的担心与提醒;周恩来的不解与困惑;中国妇女的悲惨遭遇;周恩来的思考;课堂上大家关于为什么而读书的讨论和周恩来令魏校长为之一振的胸怀和报负。如果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逐个串讲,不仅耽误时间,听起来也是索然无味。经过一番琢磨,我发现在这些看似没有联系的场景与事件背后却有着一条内在的隐线,即:中华不振。这一切都是对“中华不振”的最好注解。教学只要能紧紧抓住“中华不振”深入解读,必然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让每一个文字都因为“中华不振”而立在学生眼前,活在学生心中。因此,我设计让学生寻找反映中华不振的词句。学生虽角度不一,答案多元,感悟也有不同,但对“中华不振”都有了较深刻的思考。这是我对整体处理文本的思考与尝试,也是提高教学效率,长文短教的一次试验,抓住最有生命力的核心的线将是达成这一目标的关键。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语文传承的是文化,她较历史更添厚重,她比数学更显丰满。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的教学中,我极力用课文中生动鲜明的文字激活学生的思维,以真挚热烈的情感点化学生的认知,用凝练明白的语言愉悦学生的情操,启发学生的潜能。根据和谐教学整体构建的教学模式,这节课分为五个教学环节:1、明确目标,导入新课;2、初读课文,整体扫描;3、自学合作,层层推进;4、总结全文,激发情感;5、交流资料,拓展延伸。因为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所以在这一课时中我首先安排了出示本单元知识树,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再展示本课的知识树,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由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出示自学提纲,在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初读全文。语文的学习过程是学生自主、自求、自悟、自得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学的过程,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是指导学生学,这样学生才会学,那么课堂上教师就应少讲。按照叶圣陶先生的说法,是讲学生读不懂的或体会不深的地方,即指点路径,引导课外延伸扩展。正所谓“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所以像本课这类传统题材的课文由于叙述故事内容远离现代儿童的生活时代,就需要我们花时间给学生提供相关资料,用简短的文字延伸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从中了解中国屈辱史及周恩来少年立志的原因,领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因此,我在教学中展示了我在课前搜集到的资料,通过对“租界”的理解与当时时代背景的介绍相结合,使学生对发生在20世纪中国世纪初中国社会的状况有了所了解。为下一步理解周恩来的另人刮目相看的言行作好铺垫。直至课的尾声我让学生思考:自己为什么而读书?孩子们都能畅所欲言,纷纷诉说了自己的远大志向,孩子们谈的志向和理想虽然是粗浅的不确定的,但根植在幼小心灵中的民族情感却是长久的,甚至于能伴其一生。从大而言之,对改变经济上与发达国家悬殊,政治上受到一些国家影响,军事上受到美国等国家威胁的现状是意义深远的。三、对教学效果的反思言为心声,语言是情感的外在表现形式,语文教学讲究“披文以入情”,这文一方面是书面语的“文”,一方面是文本中人物语言的文。而后者对情感的表达更为直接,更易于品味和感悟。因此,人物语言是不可忽视的动情点,激情点,悟情点。所以课上应在反复吟诵之中,让学生体会到伯父的话中有着非常复杂的情感:担心、无奈、愤怒……周恩来的心理活动实际上是没有说出来的语言,那一连串的质问充满了疑惑和不解,突显的是一个忧国忧民,胸怀报国之志的热血青年最清晰的民族良知。语文教学要引领学生在这样的语言中多走几个来回,在反复品味、思考、感悟之中真正情有所感,心有所动,学有所得。结束了这课的教学,我静下心来,不断反思。激发学生的情感固然重要,但是在本课教学中如何让这种情感延续下去更重要。整堂课上学生带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去朗读、去感悟感觉还有欠缺。需要我学习的地方还很多,学习的道路还很漫长,我应该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的往前走,不能敷衍了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倍努力:“不要求做的最好,但要求做的更好!”愿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在专家的引领下,在同行的帮助下,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断创新。使和谐教学整体建构的方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真正落实高效教学。附件一:修改后教案讲课人:张杰讲课时间:2008、11、0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学生能抓重知识能力点词句、发挥想象,揣摩人物内心世界,深入体会文章内容。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展开想象、对比句子、情感渲染理学习目标方法过程解课文内容,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情感态度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民价值观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模式品读文中的关键语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了解当时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发挥想象,揣摩人物内心世界。和谐教学,整体建构1、导入新课,明确目标2、初读课文,整体扫描3、自学合作,层层推进4、交流资料,拓展延伸师生分别了解课文的历史背景,搜集周恩来的资料。教学环节教学准备教学程序一、明确目标导入新课二、复习课文整体扫描师生活动课件展示本单元知识树,引出本节课教学目标。齐读并板书课题。过渡:为什么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呢?让我们一起走近少年周恩来。默读全文,思考:围绕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课文写了哪几件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构建本单元知识体系,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三、指导自学讨论点拨四、合作探究精讲点拨(一)五、课外拓展激发情感(一)六、合作探究精讲点拨(二)七、课外拓展激发情感出示自学提纲,使学生能按要求自主学习出示自学指导一1、12岁的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困难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2、对于伯父所说的“中华不振”,周恩来有什么想法?过渡:现在我们就跟着少年周恩来一起闯进租界去看看,看看哪些地方深深地刺痛了激发学生想象力,揣摩人物内你的心?心世界,积累词语出示自学指导二1、这是个怎样的妇女?被轧死的亲人可能是谁?2、中国巡警是怎样对待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围观的中国人此时心情了解当时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如何?3、此时你有什么样的感受?1、出示当时中国百姓生活和租界地的图片。交流感受。3、出示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图片,结合学生查找到的资料再次交流感受。出示自学指导三1、修身课上,魏校长问学生一个什么问激发学生对总理的崇敬与热爱题?2、其他同学的答案是什么?3、周恩来的答案是什么?他是怎样回答的?(二)1、朗读书后的阅读链接。2、出示“周恩来光辉一生的图片”。八、再次扫描深入感悟过渡:我想此时此刻同学们一定深有感触,就让我们带着对周总理的崇敬与感动把这篇课文大声地朗诵一遍吧。九、布置作业兴趣延伸1、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将给他人听。2、读一读伟人、名人的成长故事课外相关阅读推荐:《飞机遇险的时候》《真实的高度》《一棵樱桃树》板书设计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华不振练说、拓展阅读为单元习作做准备附件二:知识树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自己成长作家自己作家自己的成长需要别人的帮助旅居国外的人看到旅居国外的人国外孩子的独立语文园地七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记叙文27、乌塔记叙文政治家为国家政治家振兴而读书小学生取他人之长小学生补己之短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记叙文成长的故事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书信体伯父的劝告租界见闻校长的提问同学的志向周恩来的志向感受中华不振(立志的原因)立志为国读书(立志的经过)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本文标题: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课例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410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