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工作流模型分析pjj文档介绍•本文档主要介绍几种常见工作流模型,以及流程嵌套和整合•详见“工作流模型分析v1.1.pdf”任务与活动•活动(Activity)是WMFC的标准模型元素,描述的是工作流中的一个逻辑步骤——“Adescriptionofapieceofworkthatformsonelogicalstepwithinaprocess”。活动是描述流程运转的最小单元•一个任务表示的是流程的所需要完成的某一项工作,这项工作可能是一次操作(Action)即可完成,也可能是几次操作的组合。任务与BlockActivity•任务和BlockActivity非常相似,但并不一样•如图,task中的多个action没有顺序关系,BlockActivity中,各个activity应该顺序执行流程起点模型(一)•任何一个工作流能够运行,需要条件--“起点”来激活•起点也是一种任务节点。这个节点可能会进行一定的操作,可能只涉及一些数据的改变。导致一个流程被激活流程起点模型(二)单起点模型流程起点模型(三)多起点模型1•在同一流程中,存在多个起点。重新申明:起点也是一种任务节点,而不是独立于工作流任务特殊节点。•起点A和起点B,它们都可以激活流程的运行,而且激活后,流程都会共同指向TaskA。所以,对于TaskB来说,其不关心流程是如何激活的,其只关系从TaskA是否正确的传递来正确的流程数据。流程起点模型(四)多起点模型2•起点A激活工作流后,导致流程沿着TaskA——TaskB——TaskC方向流转。而从起点B激活工作流后,TaskA则被跳过。流程起点模型(五)多起点模型3•虽然也存在多个起点,但是基本是按照一个统一流程方向运行的。这是与方式二最大的区别所在。在此,须要再此申明:一个起点(StartNode)同时也是一个任务节点(TaskNode)。•应用:在多个流程之间信息交互的时候,流程A发送消息数据,激活流程B的运行。但是未必是从流程B的默认激活点激活,可能是从流程B的中途某个任务激活。流程激活模型(一)人工激活•大多数的流程激活,都是因为人为的信息数据输入或产生。比如一个订单处理流程,客户提交了订单信息(订单信息数据产生),则激活了订单处理流程的开始。流程激活模型(二)定时或限时激活•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因为特定的情况,符合特定的条件,激活某个特定的流程(或任务)。•这种激活方式,在现实中很少单独出现,大多数情况,都因为在某一个流程中,因为在限定的时间内,因某项任务未达到预期的状态,而激活另外的任务或新的处理流程。•例子:订单处理流程中的催办流程。如果到时候没有发货,则激活催办流程流程激活模型(三)外消息激活•大多是在多流程信息交互(或大小流程嵌套)应用中•如下图所示,流程A,在结束的时候(在以下的所有图中,将采用红色框图,表示结束节点),会向流程B发送Message,以激活流程B的运行。流程运转模型(一)简单运转模型•按照预定的任务列表,有序的执行流程运转模型(二)自循环模型•同一个任务节点,重复的执行多次。•模式1:人为选择模式2:既定规则选择流程运转模型(三)发散运转模型并行•And模式,在流程运行过程中,因为不同的条件或情况,或者处理的业务需要多部门(多任务)分开处理,而产生了流程分支。流程运转模型(四)发散运转模型异或模型(显式)•异或(XOR)显式模型,又叫ExclusiveChoice(独占式选择)。当一个任务处理完后,发现其后面可允许走多个分支流程,但只允许选择其中某一个分支运行。流程运转模型(五)发散运转模型异或模型(隐式)•隐式和显式的区别不是太大。存在分支A—C和分支A—D都满足条件,但最终也依然只能有一个分支被激活。至于哪一个分支被激活,这可能是人为的操作,也可能是某种随机的自动选择。但必须只有一个分支被激活•应用非常少,而且大多数的工作流引擎不支持这种模型,仅支持显式XOR模型。流程运转模型(六)发散运转模型鉴别模型•同前面的“独占式选择”很相似。当任务达到这个鉴别器的时候,鉴别器会根据当前流程所处的状态,对比预先设定的一些选择规则,自动判别接下来流程的流向流程运转模型(七)发散运转模型抄送模型•意思是,存在主流程(A——C),在一个任务(A)执行完毕后,会继续执行主流程上下一个预定任务(C),但是同时也会激活另一任务(B)(或另外的流程)的执行,但是任务B以及任务B的后续流程,不会对主流程运转造成影响。•比如一个发文,在交司局会签的时候,可能会抄送一份给另外的司局备案,这个过程就或额外的激活一个不影响主会签流程的“抄送任务”流程运转模型(八)发散运转模型发散模型•发散和并行最大的区别就是,各个分支(branch)的流程状态(或流程数据):1)在并行模型中,分支状态大多数情况下是不相等的。由任务A执行后的状态进行一定条件下的“拆分”,形成了两个分支(或多个分支)流程。这多个分支流程,在最终需要重新聚合成一个主流程,以确保流程信息的完整性(当然,实际运行中,可能存在因为超时等特定原因而最终抛弃某个子流程)。•2)在发散模型中,分支状态是绝对相等的。因发散而产生的多个分支流程,在最终未必聚合(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聚合的时候会抛弃一个和多个分支流程)聚合运转模型(一)同步聚合•如图,在And聚合点,会等待所有分支的到来,如果不考虑超时(一般流程回设定任务执行期限)和异常等情况下,流程必须等待所有的分支(TaskB和TaskC)都执行完(到达And汇聚点)后,才能激活后续的任务,也就说流程才能正确的往下运行。聚合运转模型(二)异或聚合•这种聚合一般采用“多选一”的原则,或采用类似“先进先出”法则(人工干预除外)。在聚合的时候也有可能涉及到流程数据(状态)校验等问题。•一旦某一个分支被通过。则余下的分支则被终止,或者运行到聚合点就结束聚合运转模型(三)多重聚合•多分支在聚合的时候,采用类似于“先进先出”法则,但是不同于简单聚合的是,任何一个分支,在到达这个聚会点的时候,均会激活后续流程的运转。见WorkflowPatterns•但是后续流程被多次激活,就需要解决这些产生的多实例问题,就将问题过于复杂化。聚合运转模型(四)鉴别聚合•一般情况下,鉴别聚合在流程中不大会独立存在。通常会结合“同步聚合”或“简单聚合”之类的存在。鉴别的目的,就是更准确的聚合,让那些符合特定条件的分支聚合。通常通过一个“规则引擎”,来定义处理聚合规则特殊运转模型(一)回退模型•有任务A到任务B属于正常发送,但从任务B到任务A,则出现两种情况:(1)正常发送,如图中B—A蓝色线;(2)可能因为某些特殊原因,被任务B退回,要求任务A重新办理,如图中B—A红色线。虽然都是从B到A,代表的意义却完全不同。在现实中应用比较多,特别是电子政务中的公文流转或审批。特殊运转模型(二)自由流模型•表示的是一个任务执行完后,但其后续的运转不按照预定的顺序进行。而是人为地动态选择•原先的是流程是按照A—B—C顺序执行了。但是执行任务A之后,人为地让流程沿A—C方向运转,直接跳过了原先的任务B。•流程的打乱,会造成很多问题:数据的完整性,流程的可控性等等特殊运转模型(三)委托代办•一个任务交给了员工A(角色A)处理,但是员工A最近出差,无法正常办理,就可以委托给员工B(可能是角色A,也可能是角色B)处理,以保证流程能够正常的进行下去特殊运转模型(四)催办•在执行完任务A到任务B的运转后,任务A设定一个催办日期,在催办日期到来的时候,向任务B发送催办请求,以催促任务B的执行。其前提是,任务A已经执行过,任务正在执行(有可能已经执行完)特殊运转模型(五)取回•取回,在流程中也是较为通用的动作:流程由任务A运转到任务B,任务B虽然接受了A所发送的请求或数据,但还没有确认执行的情况下,任务A有权取回,重新执行。•举例:科员起草了一份文件,交给处长审批。但处长还没有察看的情况,科员有权取回文件,重新修改。流程组合嵌套模型(一)•单一流程:•流程嵌套:在一个主流程中,内嵌了一个或多个子流程。每个子流程自身可能是可独立运转的;也有可能是主流程的辅助性子流程,不可独立运行。流程组合嵌套模型(二)内嵌模型1主流程等待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当子流程运行的时候,主流程会暂停,等待子流程的完结。流程组合嵌套模型(三)内嵌模型2主流程也运行方式•大多数采用“同步聚合”的方式:如果有一方未到达的情况下,另一方会等待。当然,这其中可能涉及到等待超时等不良因素,这时候主流程时选择继续等待,还是发催办消息,还是继续运行,就是工作流引擎的设计问题了。流程组合嵌套模型(四)外嵌模型•外嵌的子流程,不返回主流程。在主流程激活子流程后,主流程继续运行,且不关心子流程的运行状态或运行结果。流程终止模型•按分布分单结束点多结束点非标准结束点:流程结束的地方,不是原先定义的流程节点。有可能在流程中间因为异常,或人为的强制终止。•按行为分1)正常终止2)异常终止:非正常因素,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产生严重的异常,造成流程非正常终止。一般针对这种可能存在的情况,流程引擎都会制定一整套处理机制,而且系统监控模块也需要报告异常的来源和起因。3)激活新任务:一个流程虽然终止了,但正因为其终止,而引发其它系统的某些流程或应用实例运行。
本文标题:工作流模型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48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