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开题报告《核心素养视域下综合实践活动与高中历史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
核心素养视域下综合实践活动与高中历史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孙伟萍工作室课题组一、选题依据1.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挑战,世界各国都在考虑“为21世纪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对这一战略性问题的思考在世纪之交引发了一场迄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全球性教育改革运动。随着改革的推进,一类基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研究,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现实,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追求的新型课程教学范式在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领域异军突起,引起广泛关注,并越来越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例如,美国、加拿大80年代以来在部分学校开设的“自主研究课程、项目课程、主题研究”,法国在中学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日本90年代后期新设的“综合性学习时间”,我国在90年代开设的活动类课程,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学、自主学习的研究等以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立的“综合实践活动”,大体上都属于这个范畴。这些课程和研究虽然名称各异,结构、内容有所不同,但基本价值取向和秉承的宗旨却有共同之处,即都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与主动实践,强调学生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的紧密结合。这一价值取向反映了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基本潮流,是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教育实现自身变革的必然选择。世纪之交,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新的课程体系,并将此类课程的宗旨定位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2017年9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既深刻总结了我国十几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就与问题,又积极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必将为我国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构建信息时代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产生深远影响。2.支撑本课题研究的理论(1)“主体性”教育理论主体性教育是一种培育和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是对传统教育的继承和超越,既保留了传统教育的那些反映规律的共同特征,又有独特鲜明的个性特征,即科学性(根据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办事)、民主性(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尤其是师生关系以及由这种关系营造出的一种活泼生动、和谐的教育氛围)、活动性(以活动为中介,通过活动不断地将人类现实据为己有,不断地将已有的心理品质表现出来)、开放性(把学生从课堂引向广阔社会,并且在学校内部树立开放的观念)。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综合实践活动所强调的实践是以学生的自主性为基础的实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实现学科知识之间的整合。学生是历史教学的主体,教师成为活动的指导者、促进者、合作者,综合实践活动融于历史教学,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将课堂学习获得的间接知识与亲身体验获得的直接知识融为一体,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和探究创新的学习思维。(2)“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这个理论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理论是一种不断进取创造的理论,它体现了“去谋适合,谋创造”的追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形成直面生活问题的积极态度与解决生活问题的创造能力有机结合,是体现生活的发展价值、教育价值的课程。为了将新课程改革精神落到实处,我们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大课堂,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与历史课程的有机融合的研究,有利于运用历史学科思维,发展学生历史理解、历史创新等素养。(3)多元智能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不存在单纯的某种智力和达到目标的唯一方法,每个人都会用自己的方式来发觉各自的大脑资源,这种为达到目的所发挥的各种个人才智才是真正的智力,造就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的思想内核,教师若能够结合学生智能的特点以及所指导活动课题的实际情况,使用多种指导手段,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评价旨在促进发展,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使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教师应当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老师能逐渐发现学生的志向、潜能在哪些方面,学生自己也会长善救失。这是一种适应社会需求和发展的素质以及相应的价值观的教育。3.本课题独到理论或实践意义(1)目前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历史教学方式单一历史教学讲授的是整个人类的历史应当有趣,值得研究。但如今历史教学出现一些教学方式单一,内容过于呆板和僵硬,学生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教学脱离现实生活历史学科是一门具有人文性质的学科,学习历史目的在于更好服务现实生活,现实教学中更多注重知识的识记,与现实联系不够密切,缺少引导学生用历史的观点去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教师缺乏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我们认为,历史本身是带有情感的学科,历史知识的学习不是“灌输”学习,应该通过某一段历史能够触发人内心深处的情感。(2)新课改的趋势2017年9月,国家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活动课程目标是“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这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培养目标具有一致性。《纲要》还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新要求,新课程新高考背景下,历史教师究竟要教学生什么,学生从历史课本上到底要得到什么,当学生毕业以后,特别是不再以历史的教学与研究为其职业生涯的时候,以往的历史学习会给学生留下什么,为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团队紧跟新课改步伐,钻研历史新课标,认为将综合实践活动有机融入历史教学,有利于打通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践行“不拘一格育人才”的全新现代教育思想。在社会实践中用历史的眼光去审视事物,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问题,用理性的思维去分析研究,用开放的心灵去感悟生活,使综合实践活动与历史课程有机融合,这种方式给学生的思维和心灵带来的震撼是课堂教学所不能及的。我们认为,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与历史课程的深度融合,基于主题开发并实施校本课程,对课程改革的推进和良性发展,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大有裨益,所以,该课题值得我们探索与研究。基于这种认识和思考,我们8月份申报了市教研室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综合实践活动与高中历史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9月份被批准立项(编号:AJKT2018-049)。二、研究内容1.核心概念的界定(1)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2)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是指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以实践活动作为主要方式,将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关的或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课题组织起来并具体实施的一种课程模式。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相互联系。(3)深度融合深度融合是一种实质的、深入的、紧密的融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动态结果,是对于取舍与组合、学科与工具、设计与教学、分数与创新、比赛与运用、讲授与学习、资源与加工等关系的正确把握;相对于无关联、孤立的浅层整合,深度融合是学生能积极主动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历史教学加以关联,提供更加丰富、个性化的学习内容与学习资源,进而达到更高的思维层次。(4)策略“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某一个目标,预先根据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的若干对应的方案,并且,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来制定出新的方案,或者来选择相应的方案,最终实现目标。2.研究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融入历史教学,旨在把综合实践活动与综合素质评价深度整合,指向学生终身发展,以“创新教育活动”为特色,全面落实教育部有关课程改革的文件精神,以课程研究与课题研究为载体,打通教、学、考,聚焦学生核心素养,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育人模式,使历史教学更加满足学生发展的要求,更加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更加符合新时代培养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人才的需要,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为每一位学生的成才奠基。3.总体框架(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体现时代精神。(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发生成,教师适时指导。(4)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关注学生的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4.主要内容1)新高考下高中历史课程与课堂教学必修课程设一个模块《中外历史纲要》,这就调整了现行必修课程的呈现方式,将现行标准中的必修课程政治、经济、文化三大专题呈现改为通史体例,突出时序性。在这三个模块中,既可看到与原课标的某些衔接,又凸显了高中历史应注意和强调的重要内容。2)高中历史新课标与高考研究高中历史新课标可知:选修课程《史学入门》和《史料研读》两个模块由若干学习专题构成,选择性必修课程是高考命题的依据,通过了解史学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际探究活动,增强学生深入学习历史的能力与素养。3)《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纲要》提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必修课程,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抓手,对于当前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4)课后活动与探究立足师生发展。活动的设计要突出发展方向,评价的首要功能是让学生及时获得关于学习过程的反馈,改进后续活动。5.重点难点重点:探索高中历史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深度融合的策略难点:厘清高中历史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关系;开发综合实践活动与高中历史教学有机融合的活动主题。6.研究对象本校学生:(1)学习历史必修课程的学生;(2)学习历史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学生;(3)学习历史选修课程的学生本地历史教师:(1)骨干教师;(2)教龄两、三年的教师本地乡土教育资源:博物馆、烈士陵园、古民居、古驿道等三、思路方法1.研究的基本思路及总体框架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总结规律-------运用规律--------突破规律--------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转变;采用边研究边行动、边实践边总结的做法。2.基本方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借助现代信息技术。3.研究计划(2018.8----2020.9)及分工主要研究阶段研究内容成员分工①成立课题组,学习相关理论,明确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进行课题研究分工;②填写课题立项申请书,准备课题立项孙伟萍报告,设计研究方案、制定研究计划;③申请课题实施所需的场地、设施、经费。①各子课题组制订行动研究计划;②实施初步行动研究计划;第一组:陈准备阶段(2018.8—2018.9)实施阶段(2018.10—2020.1)初步实施阶段(2018.10—2019.1)③总结、反思前期研究工作,制订并实施下耀民、周习一步行动计划。子课题一:立足历史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子课题二:基于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智、张志第二组:姚其东、石雅游、罗勇第三组:朱子课题三:基于历史新高考的评价体系研究小平、孙伟萍、洪永春、舒的华中期验收阶段(2019.2—2019.8)①填写好课题研究情况记录表及成员研究材料归档;②召开课题研究中期汇报会;③完成课题中期报告、课题活动档案及后期行动计划等。同上①在行动研究中进一步学习理论著作深化实施和论文;阶段②校际交流课、示范课展示;(2019.9③教师研究成果交流活动、学生综合实—2020.1)践活动成果交流
本文标题:开题报告《核心素养视域下综合实践活动与高中历史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549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