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解读
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解读突出人文精神,吃透核心素养——2019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解读一、2019年考纲综述经过教育部相关部门的修订和审定,《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新鲜出炉,历史科目考试大纲中考试范围及要求保持不变,考核目标与要求方面进行了部分修改与增添。抓住考纲的细微变化,深入理解考纲的内涵对广大考生的复习备考意义非凡。二、2019年考纲最新变化(一)依据的变化2018年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人才选拔的要求制定,2019年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制定【解读】此变化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依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具体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社会责任、人文积淀等十八个基本要点。从高考角度来看,与之最为密切的就是文化基础。文化基础包括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正与考纲中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相对应。历史是一门人文色彩浓郁的学科,除了历史知识外,尤其体现人文领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在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中充分体现。(二)考查目标的变化在2018年考纲基础之上,增加“考查考生的人文精神与素养,引导其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解读】2019年高考《考试大纲》在注重学科素养与学科思维的前提下,最新增添“考查考生的人文精神与素养,引导其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在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前提下更加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密切联系社会热点,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发散学生思维,给予学生发表自身观点的权利,让学生敢于张开嘴,迈开腿,不再单纯只是知识的吸收者,而变为探究知识的主导者,将人文主义嵌进课堂,更加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更加聚焦整体发展,追求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三、2019年高考备考建议1.紧密围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2.认真领会新考纲中“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关注普通高等院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要求,注重知识与能力全面协调发展。3.以教材为载体,强化历史思维的培养。在平时的复习中,要多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教材为载体,借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多视角思考相关问题。例如当我们依据教材对新文化运动大加赞扬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到一些学者对新文化运动的深刻反思。历史学习需要我们大胆质疑历史结论,有质疑,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解放”。4.用多元史观指导复习。运用正确的历史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是历史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事实上,历年的《考试大纲》都明确规定,应“注重考查学生在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不同的史观切入,理解、评价同一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注重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与学科方法,冲破传统历史思维的定式,用史学研究的新观点、新理念来看待历史问题,培养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备考效率。5.整合教材,提升综合能力。按通史体例重新整合三个模块的内容,构建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抓好通史复习,既可温故,即整理同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专题模块的知识;又可知新,即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归纳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构建知识体系,融会贯通,形成新的认识。6.关注社会热点,学以致用。著名历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因此复习的过程中要适当关注现实世界,具体包括:能体现国家意志,被人民普遍关注的大事和热点,如民生问题;带有战略性、事关人类社会未来的新价值观的事件,如“一带一路”;既能从现实热点问题取材,又能充分联系本学科知识的现实热点,如“英国脱欧”;学生能运用教材中比较重要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而不是纯理论的新提法和新理论等等。
本文标题: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解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552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