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民办学校的发展中的“稳”大于“招”----闲谈民办学校“稳生”的重要性江苏王三祝本人在民办学校工作将近11年,看到一些优秀的民办学校从繁荣到衰败,甚至关门,也看到了一些民办学校从弱小到茁壮成长。同时也看到政府对公办学校的大力投资,政府要确保自己公办学校的教学质量,民办学校的发展到了现在已经是瓶颈阶段。发展是硬道理,生源是民办学校的生存的生命线,流失学生是民办学校的命门所在,关键是如何稳生?“稳生”是民办教育发展之中的“真”问题,很实在的问题,很现实的问题,任何民办学校要面对的问题,对于民办学校的内涵发展和民办教育理论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学生流失的原因很多,可以从家长和学校以及环境三个方面来分析.民办学校的“稳生”工作在学校管理和员工两个层面都存在问题.学校方面的原因主要为竞争力不强,管理不理,求解不当.要跳出“稳生”看“稳生”,树立起“全员稳生”,“全过程稳生”,“全方位稳生”的观念,在学校,组织,员工三个层面改进相关的策略。重点词:民办学校稳生招生竞争力发展管理家长全过程学生是民办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源头,是民办学校的生命力的直接表现,招收得到和留得住什么样的学生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真实写照。因此,整个的学校设计和经营都要依靠和围绕如何“招得进来”目标学生与“稳得下来”在读学生(简称“稳生”)来展开。本文就“稳得下来”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力争在目前民办学校发展的关键期,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与借鉴。一.“稳生”的含义与意义所谓“稳生”,就是把入读的学生稳定下来读到毕业的意思。传统的教育语汇之中是很少看的见“稳生”这样的词语,公立学校的领导和老师的观念里面,甚至是领导和家长的头脑里面,也很难有这样的观念,除却完全中学之中还有些在初中升高中的时候,小学升初中,考虑把优秀的学术留在本校继续读书的想法外,“稳生”似乎是“天外来客”。之所以这样,是由于公立学校本身的“非选择性”,尤其在入读以后的流动性缺失所致。加之公办学校的“铁饭碗”的性质,学生流失对于学校和教师并不意味着什么。学生流失和学校的“稳生”,是任何民办学校生存和发展之中始终会存在的一对矛盾。民办学校的学生是花钱买学校的教育服务的。来学校入读是选择的结果,离开学校也是选择的结果。后者意味着他们对学校的教育服务的认识和满意度存在问题。民办学校在一定数量和性质范围内的学生流失实属于正常,谓之为“正常流失”,面积较大或者性质严重的“非正常流失”,需要引起学校管理者和老师的注意。民办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的“两条腿”就是“招生”和“稳生”。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因为,学生的流失意味着学生有更加好的去处或者觉得所购买的教育服务不值得,在学学生的心态会受到影响,2学校的口碑受损、信誉下降。从营销理论的角度来说,假定“每个顾客的背后有着潜在的250个顾客”的说法在学校营销之中也存在的话,学生的流失对于招生工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稳生”和招生之间的关系,有如广州华美英语实验学校总结出来的一样:稳生大于招生,稳生先于招生,稳生优于招生,稳生重于招生,稳生急于招生,稳生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招生。另外,我们还可以从学校经营的角度算一笔帐。流失一个学生意味:学校丢失了已经花费的生均招生成本,还意味着减少了一个学生的学杂费等收入,意味着增加了未来的生均教育成本……所以,学生的流失意味着学校三重的损失。最后,从学校品牌经营的角度来看,学生流失意味着品牌的忠诚度降低,意味着学校的美誉度下降,如果不正确面对的话,将会导致更大的品牌危机和学校生存危机。因此,研究“稳生”,实际是在研究民办教育发展之中的“真”问题,对于民办学校的内涵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民办教育理论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公办学校的发展也有借鉴意义。二、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学生流失情形很多,不同的情况成因不同。从流失的主动权的角度来看,有学校主导的主动流失(如劝退或开除之类)和家长主导的被动流失。前者不必多虑,后者才是需要探讨的重点。家长(学生)主导的被动流失的主要原因有:1、从家长方面看:(1)、家长的价值观发生了改变。例如,有的家长原来认为寄宿制学校要有利于学生的自理能力的培养,后可能认为和投入相比,“花钱不值得”。(2)、家庭经济发生变化,在支付学费方面产生困难。(3)、家庭对孩子的未来成长目标的期待与实际情况产生了偏差,致使家长认为花钱没有买到相应的教育服务。这可能与家长在教育子女之中遇到的困境产生之后,继而衍生出的“民办学校能够解决”的期待有关,如“上网成瘾”、“男女交往”等的问题;也与学校的广告宣传对家长教育期望的拔高或招生之时的“招进来再说”主导观念下的“过度承诺”有关,如关于成绩较好、较差学生的“培优补弱”问题。(4)、孩子在学校不适应,满意度或者愉悦度不高。学生对学习、管理、生活等各个方面,由于有别于家庭或原来的学校环境而产生不习惯和不适应;或由于与同伴和老师的沟通出现问题而得不到积极的化解,容易产生满意度或愉悦度低的情况。(5)、家长对学校的服务或管理或教学不满意,相关的意见难以得到肯定和积极的答复,特殊事件的发生或处置不当,导致家长或学生滋生较严重的消极情绪,从而影响继续学习的积极性。2、从学校方面看:3(1)、课程安排和教学之中的存在问题,难以满足学生和家长的教育需求,甚至是学校的课程安排和教学和公立学校一样,教学质量还比公立的差。(2)、校风和学风管理方面的要求或不足,难以被家长所认同。(3)、管理服务方面的安排或流程,难以与家长或学生的需求合拍。(4)、学生同伴的不良影响方面等难以控制。(5)、教师流动的负面影响,教师或管理服务人员的行为过错或失当。(6)、对个性化的教育需求或人际关怀难以全面满足。3、环境因素方面:(1)、公办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特色的改进与提高,使得不必花高价就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成为可能,进而挤压了民办学校的生存空间。(2)、一些原来民办学校独有的教学特色变成普遍性的一般介质,加上缺少课程和教学的再创新,使得学校的吸引力在削弱。(3)、民办学校的群体的扩大,民办学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使得现在家长的选择范围加大。三、“稳生”工作存在的问题(一)学校层面1、学校的竞争力不强可能的情况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的定位(含质量定位,位次定位,特色定位,对象定位,品牌定位等),尤其是教育服务的特色定位不够准确或摇摆,(2)、学校的目标生源群体不够明确,导致课程和教学的安排难以照顾全面的,多样的教育需求;(3)、学校的教育服务和价格不能匹配,或者说教育服务的性价比不高;(4)、学校的教育质量不够高;(5)、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存在比较大的问题;(6)、学校的教师队伍的素质和稳定性存在问题。(7)、学校的管理与服务的“客户”导向不明显,(8)、学校的综合优势缺乏,与竞争对手的比较优势短缺。2、学校经营和管理的“不理”: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经营和管理者的“稳生”意识淡薄,对民办学校这一独特的现象和工作任务缺乏意识准备和思想准备。(2)学校管理者的观念缺乏。容易狭隘地理解为做思想工作,留住学生,或理解为就事论事的劝说或公关,对稳生的理解不全面。4(3)学校管理制度的空白。对于学生流失和稳定方面的事物未能纳入到学校管理的日常工作之中,未能进入管理制度建设的视野,即使表面上进入视野也被“搞好本职工作就是稳生”的看似正确实则难说的观念所阻挡。(4)学校文化的偏差。民办学校的文化建设之中的“经营”因素缺乏或者不能够进入员工的思想意识之中,不能有效地影响员工的行为。员工的“双赢”与“主人翁”意识还没有体现到招生与稳生的工作操作之中。3.学生流失问题的“求解”不当。在学期末或者学期初,要求班主任排查潜在的流失学生并上报。当发现学生流失的苗头,就马上和目标学生与家长沟通,要他们说出离开的原因,简单地要求他们留下来,或者不断的地电话“骚扰”家长,动员流失对象的朋友情理相加地加入“说客”的行列。这是目前比较通用的做法。这种做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缺乏足够的理性,缺乏问题求解的全面性,缺乏策略的有效性,缺乏工作的提前量。(二)员工层面1、对“稳生”的认识不高清楚,意识淡薄。认为教师就是教书的,育人则主要是班主任的事情,更加谈不上招生和“稳生”的职责了。加上一部分老师认为稳生工作主要是学校领导的事情,进而把自己力所能及的责任借口“事务忙”而束之高阁,学校管理者开始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参与的力量、时间、角度不够。从参与的力量而言,班主任教师主要承担了责任,其它老师(如督导或生活老师或科任老师)的辅助作用发挥太少。有的学校的导师制度或配班教师制度,在这个方面的职责履行欠缺。老师们意识到“稳生”问题,往往在期末的学校要求之下或者期初没有看到学生来报到的情况之下,“稳生”才能真正进入工作的视野。3、“稳生”策略和行动的不当。(1)、对潜在的流失对象缺乏有效的了解,如流失对象的前期“征兆”缺乏了解,直到学生和家长已经提出了申请转学之时才发现问题已经晚了。(2)、对问题的学生缺乏持续的关心,以为一次谈话解决了“症结”,实则未然。(3)、对流失的原因诊断偏差,稳生工作不能“对症下药”。(4)、沟通缺乏技巧。(5)、“稳生”主体的失当。有的学生就是因为对班主任或老师的不满意而要求转学的,如果再要他们去开始稳生工作,肯定缺乏效果。四.跳出稳生看稳生---观念与意识(一)稳生的多元化理解1、从品牌建设的角度看,“稳生”是民办学校创造性地提供教育服务以塑造品牌的行动过程;52、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稳生”是民办学校发现组织自身不足,且以不断满足家长和学生需求的过程;3、从消费经济学的角度看,“稳生”是民办学校持续吸引家长和学生,并让其自愿地交钱上学的行为;4、从市场学的角度看,“稳生”是民办学校一种研究市场变化及进行创新策划的过程;5、从学校发展战略与实施看,“稳生”是隐含着办学定位、办学思想、课程体系、管理服务、价格等诸因素的学校外显性行动;6、从学校管理的角度看,“稳生”是民办学校设定稳生目标、实施计划、进行评估的管理过程;7、从心理学角度看,“稳生”是学生和家长与学校(含员工等硬件和软件)的沟通、互动之中心理兼容的结果;8、从行为学的角度看,“稳生”是受学校的工作和环境影响,学生和家长不断做出在学校持续就读的选择过程;9、从教育学的角度看,“稳生”是以人为本的思想落实在人性化、个别化、情感化、的教育服务过程。(二)稳生的操作化理解:1、“全员稳生”:学生生活在校园空间之中,接触的都是校园内的各种人,因而,参与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全体学校员工,都在一定程度上负有“稳生”的责任。自己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直接或者间接地关系到学生的对学校的再选择和稳定。2“全过程稳生”:学生在学期间实际存在一个不断的再选择的过程,影响再选择的因素伴随着学校和员工工作的各个过程之中。(1)、“稳生”贯穿于办学定位的确立到落实、调整的全过程。一所学校,只有找准特定家长和学生群体的教育需求,因此提供独特且优质的教育服务才能吸引家长和学生的青睐。那么,什么是独特且优质的教育服务呢?首先,有自己独特的、体现时代发展思潮的教育理念。其次,这些办学理念必须能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办学行为。体现为校本课程、校本管理、生本服务。同时,这种理念或宗旨的确立、落实过程也包含着一个跟家长的教育需求是否相吻合,跟家长所理解的教育、所认同的教育是否相吻合的问题。(2)、“稳生”贯穿于办学质量的提高和特色的形成、丰富的全过程。6每一所学校,在实践中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塑造自己校本化的、个性化的教育特色,让它们落实到每一类、每一个学生个体学生身上,让家长“看”到、认可到绝大多数学生的进步与提高。这样,学生和家长才会感觉到”物有所值”,才能真正吸引和稳住学生和家长。(3)、“稳生”贯穿于学校存续的全过程。学校的存在和发展是一个学校发展战略制定——发展规划实施——工作计划落实——总结评价的自我发展全过程.它伴随着“吸引和留住学生”这根红线的贯穿。(4)、“稳生”贯穿于学生眼球吸引——成长跟进——跟踪服务的全过程。“稳生”其实在招生的起始阶段就存在了,隐藏在学生进校之前的跟学校
本文标题:闲谈民办学校的稳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557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