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SNT 2651-2010 肉及肉制品中常见致病菌检测方法 基因芯片法
书书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犛犖/犜2651—2010肉及肉制品中常见致病菌检测方法基因芯片法犇犲狋犲狉犿犻狀犪狋犻狅狀狅犳狆犪狋犺狅犵犲狀犻犮犫犪犮狋犲狉犻犪犻狀犿犲犪狋犪狀犱犿犲犪狋狆狉狅犱狌犮狋狊—犌犲狀犲犮犺犻狆犿犲狋犺狅犱20101101发布201105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书书书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博奥生物有限公司暨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肖进文、李应国、刘生峰、王昱、聂福平、谭志、周庆、张亮、臧庆伟。Ⅰ犛犖/犜2651—2010肉及肉制品中常见致病菌检测方法基因芯片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肉及肉制品中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空肠弯曲杆菌和大肠杆菌O157:H7的基因芯片检测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肉及肉制品中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空肠弯曲杆菌和大肠杆菌O157:H17的基因芯片检测。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9489 实验室 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T27403 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 食品分子生物学检验SN0170 出口食品中沙门氏菌(包括亚利桑那菌)检验方法SN0172 出口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方法SN0175 出口食品中弯曲杆菌检验方法SN/T0184.1 出口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方法SN/T0973 进出口肉、肉制品以及其他食品中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检验方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基因芯片 犇犖犃犮犺犻狆核酸检测探针按照有序的行列格式点制在固相支持物上,通过特定温度下与相应样品进行杂交而用于样品中核酸种类定性分析的一种高通量技术。4 生物安全要求4.1 环境要求实验室的安全防护按照GB19489中的有关规定执行。4.2 废弃物处理和防止污染措施检测过程中的废弃物需经121℃高压灭菌处理至少30min后再弃置。检测过程中防止交叉污染的措施按照标准GB/T27403的规定执行。1犛犖/犜2651—20105 方法概述针对5种目标菌保守基因片段设计引物,提取待检样品增菌液的DNA为模板进行两个独立的多重PCR扩增。扩增产物与固定有5种目标致病菌特异性探针的基因芯片进行杂交,用芯片扫描仪对杂交芯片进行扫描并判定结果。阳性结果用传统方法确证。6 设备和材料6.1 高压灭菌锅。6.2 恒温培养箱。6.3 微需氧培养装置。6.4 高速离心机(20000犵以上)。6.5 水浴锅(37℃、42℃、70℃)。6.6 PCR超净工作台。6.7 PCR仪。6.8 水平式电泳仪。6.9 凝胶成像分析系统。6.10 水浴摇床6.11 基因芯片扫描仪。6.12 基因芯片清洗仪(可选)。6.13 芯片杂交盒。6.14 微量可调移液器和灭菌吸头:2μL、10μL、100μL、200μL、1000μL。6.15 灭菌PCR反应管。7 培养基和试剂7.1 缓冲胨水增菌液(BP)(见附录A.1)。7.2 四硫磺酸盐煌绿增菌液(TTB)(见附录A.2)。7.3 改良缓冲蛋白胨水(MBP)(见附录A.3)。7.4 增菌培养液(EB)(见附录A.4)。7.5 10%氯化钠胰蛋白胨大豆肉汤(见附录A.5)。7.6 弯曲杆菌增菌肉汤(见附录A.6)。7.7 改良E.C新生霉素增菌肉汤[m(EC)n](见附录A.7)。7.8 电泳级琼脂糖7.9 晶芯?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测芯片试剂盒1)7.9.1 PCR引物序列(参见附录B)。7.9.2 芯片探针序列(参见附录B)。7.9.3 缓冲液GA:25mmol/LEDTA和5%SDS,pH8.0。7.9.4 缓冲液GB:5mmol/L盐酸胍。1) 该试剂盒是博奥生物有限公司提供的产品的商品名,是适合的市售产品的实例,给出这一信息是方便本标准的使用者,并不表示对这一产品的认可。如果其他等效产品具有相同功效,则可使用这些等效产品。2犛犖/犜2651—20107.9.5 去蛋白液GD:3mmol/L盐酸胍。7.9.6 漂洗液PW:2mmol/LTris缓冲液,pH7.5。7.9.7 蛋白酶K。7.9.8 吸附柱CB3和收集管。7.9.9 RnaseA溶液。7.9.10 洗脱缓冲液TE:10mmol/LTris缓冲液,pH8.0。7.9.11 PCRMixⅠ(组成参见附录C)。7.9.12 PCRMixⅡ(组成参见附录C)。7.9.13 犜犪狇酶(5U/μL)。7.9.14 PCR阳性质控基因组DNA(50ng/μL)。7.9.15 GoldView(GV)。7.9.16 2×PCR载样液。7.9.17 DNA分子量标记2000。7.9.18 洗涤液Ⅰ:2×SSC,0.2%SDS(参见附录C)。7.9.19 洗涤液Ⅱ:0.2×SSC(参见附录C)。7.9.20 检测芯片。8 检测程序检测流程见图1。图1 基因芯片法检测肉及肉制品中致病菌流程图3犛犖/犜2651—20109 操作步骤9.1 增菌9.1.1 沙门氏菌增菌按SN0170要求,对样品进行增菌培养。9.1.2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增菌按SN/T0184.1要求,对样品进行增菌培养。9.1.3 金黄色葡萄球菌增菌按SN0172要求,对样品进行增菌培养。9.1.4 空肠弯曲杆菌增菌按SN0175要求,对样品进行增菌培养。9.1.5 大肠杆菌O157:H7增菌按SN/T0973要求,对样品进行增菌培养。9.2 细菌基因组犇犖犃提取9.2.1 取上述5种增菌培养液各1mL至一个10mL无菌离心管中混匀,从中取1mL至一个1.5mL无菌离心管中,2500r/min离心30s。取上清液800μL到另一新的离心管中,12000r/min离心1min。弃掉上清液,沉淀中加入180μL缓冲液GA,振荡至菌体彻底悬浮。37℃作用1h~3h。加入20μLRnaseA溶液,振荡15s,室温放置5min。注:余下的混合增菌液应放入冰箱,以备后期芯片检测阳性样品的确证实验用。9.2.2 向管中加入20μL蛋白酶K溶液,混匀后加入220μL缓冲液GB,振荡15s,70℃放置20min~30min。简短离心以去除管盖内壁的水珠。9.2.3 加220μL无水乙醇,充分振荡混匀15s。简短离心以去除管盖内壁的水珠。将全部液体转移到吸附柱中。9.2.4 向吸附柱中加入500μL去蛋白液GD,12000r/min离心30s,倒掉废液,吸附柱放入收集管中。9.2.5 向吸附柱中加入700μL漂洗液PW,12000r/min离心30s。倒掉废液,吸附柱放入收集管中。9.2.6 向吸附柱加入500μL漂洗液PW,12000r/min离心30s,倒掉废液。9.2.7 吸附柱放回收集管中,12000r/min离心2min,去除吸附柱中残余的漂洗液。将吸附柱置于室温或50℃温箱放置2min~3min,以彻底晾干吸附材料中残余的漂洗液。9.2.8 将吸附柱转入一个干净的离心管中,向吸附膜的中间部位悬空滴加50μL经65℃~70℃水浴预热的洗脱缓冲液TE,室温放置2min~5min,12000r/min离心30s。9.2.9 再次向吸附膜的中间部位悬空滴加50μL经65℃~70℃水浴预热的洗脱缓冲液TE,室温放置2min,12000r/min离心2min。回收得到的DNA产物于-20℃冰箱保存备用。9.2.10 DNA结果检测。用0.8%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提取物。细菌基因组DNA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出现的电泳条带位置在10000bp以上,且清晰可见。9.3 犘犆犚扩增9.3.1 将提取的细菌基因组DNA同时用两个PCR反应体系进行扩增,电泳检测PCR扩增产物。9.3.2 PCR反应体系Ⅰ的配制如表1。表1 犘犆犚反应体系Ⅰ单位为微升反应液组成检测反应阳性质控阴性质控MixⅠ8.68.68.6犜犪狇(5U/μL)0.20.20.2细菌基因组DNA2——4犛犖/犜2651—2010表1(续)单位为微升反应液组成检测反应阳性质控阴性质控阳性质控基因组DNA—2—无核酸酶灭菌水9.29.211.29.3.3 PCR反应体系Ⅱ的配制如表2。表2 犘犆犚反应体系Ⅱ单位为微升反应液组成检测反应阳性质控阴性质控MixⅡ7.47.47.4犜犪狇(5U/μL)0.20.20.2细菌基因组DNA2——阳性质控基因组DNA—2—无核酸酶灭菌水10.410.412.49.3.4 PCR反应的循环参数:94℃预变性5min;进入循环,94℃/30s、56℃/30s、72℃/1min40s,共40个循环;最后72℃延伸7min。9.3.5 PCR扩增结果检测:PCR反应结束后取3μL扩增产物加入3μL2×PCR载样液,用1.5%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结果。若在1000bp~1500bp之间出现明显的扩增条带,即可进行芯片杂交实验。注:如果在此片段范围内无可见扩增条带,同时阳性质控也无可见扩增条带,则可能为扩增失败,建议更换另一批次的PCR扩增试剂,重新扩增。9.4 芯片杂交9.4.1 杂交体系配制:将杂交液置42℃水浴预热5min,按表3配制。表3 杂交体系组 分体积/μL杂交液82种PCR扩增产物各3.5总体积159.4.2 变性:将杂交体系95℃变性5min,冰浴5min。9.4.3 杂交:将杂交盒平放在桌面上,在杂交盒的两边凹槽内加入约80μL灭菌水,将固定有探针片段的芯片放入杂交盒内,芯片标签正面朝上;揭掉芯片盖片的塑料薄膜,放在芯片的黑色围栏上,凸块的一面对着芯片;然后从盖玻片的小孔缓慢注入15μL变性后的杂交液。不要振动盖玻片或芯片以避免破坏液膜。盖紧杂交盒盖,放入42℃恒温水浴中,静置,杂交2h以上。9.4.4 芯片洗涤:a) 手动清洗:按需要量配制好芯片洗液Ⅰ和涤液Ⅱ,并在42℃预热30min。取出杂交后芯片,将芯片放在预热好的洗液Ⅰ中,42℃水浴摇床振荡清洗4min,再转入预热好的洗液Ⅱ中,42℃5犛犖/犜2651—2010水浴摇床振荡清洗4min。最后用42℃预热好清水中振荡清洗一次,清洗后的芯片经1500r/min离心1min以去除芯片表面的液体。此芯片可避光保存,在4h内扫描结果;b) 芯片清洗仪清洗:按需要量配制好芯片洗液Ⅰ和洗液Ⅱ。按仪器操作说明书要求将芯片清洗仪开机预热,待预热完成后将芯片放入清洗槽中开始清洗,清洗完成后,将芯片放入清洗仪器的离心腔中离心甩干。9.5 芯片扫描及结果判读9.5.1 芯片杂交结果扫描:使用微阵列芯片扫描仪对洗净杂交后的芯片进行扫描分析。9.5.2 结果的判定标准:a) 信号值≥背景信号平均值+4×背景信号值标准差,且信号值≥阴性对照信号平均值+4×阴性对照信号值标准差,探针杂交结果为阳性;b) 背景信号平均值+2×背景信号值标准差<信号值<背景信号平均值+4×背景信号值标准差,且阴性对照信号平均值+2×阴性对照信号值标准差<信号值<阴性对照信号平均值+4×阴性对照信号值标准差,探针杂交结果为疑似;c) 信号值≤背景信号平均值+2×背景信号值标准差,且信号值≤阴性对照信号平均值+2×阴性对照信号值标准差,探针杂交结果为阴性。10 结果报告若芯片检测结果为阴性,则结果报告为相应的微生物阴性;若检测结果为阳性或者疑似,则分别按照下列标准进行进一步确证:———SN0170;———SN/T0184.1;———SN0172;———SN0175;———SN/T0973。6犛犖/犜2651—2010附 录 犃(规范性附录)培养基的配制犃.1 缓冲胨水增菌液(犅犘)蛋白胨 10.0g氯化钠5.0g磷酸氢二钠(含12个结晶水)9.0g磷酸二氢钾1.5g蒸馏水1000.0mL将各成分加入蒸馏水中,搅
本文标题:SNT 2651-2010 肉及肉制品中常见致病菌检测方法 基因芯片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565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