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综合 > 吉林德惠三中七年级语文11月月考试题及答案
德惠三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11月份月考七年级语文试卷一.基础与运用(25分)(甲)基础知识部分(15分)1.⑴.选出注音有误的一项()(3分)A.麻痹.bì骨髓.suǐ一隅.yú祈.qí祷B.懊.ào悔喧xuān闹鸟喙.huì崇.chóng拜C.田塍.chéng铁砧.zhēn石罅xià蝉蜕.tuìD.囝仔.zǎi澎湃.pài惩.chěng罚倜傥.tǎng⑵.请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3分)A.憧憬桑葚班蝥人声鼎沸B.泼刺矜持溺爱无动于衷C.诧异喧闹气魄心有余悸D.绱鞋珊瑚鉴赏人迹罕致⑶.下列词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3分)A.人声鼎沸.沸:开水B.心有余悸.悸:害怕C.大声疾.呼疾:快。大声呼喊,引起人们注意D.惊心动魄.魄:魂魄⑷.下列作家作品错误的一项是()(3分)A.刘长卿,字文房,汉族,唐代诗人。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B.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有“诗豪”之称。C.都德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D.冰心原名谢婉莹近现代伟大的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著有小说集《超人》,诗集《春水》、《繁星》,散文集《寄小读者》、“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⑸.下列有关对课文的理解或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北朝的一首民歌,塑造了一位爱国、不慕名利、深明大义、机智勇敢、淳朴勤劳的巾帼英雄形象。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描写鲁迅童年生活的散文。文章分为两个部分,表现出作者由童年的玩乐到入学读书的成长过程。第一部分写在“我的乐园”百草园中游戏;第二部分写长大了,不得不离开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读书,作者抓住几个记忆犹新的侧面,写书塾的景物、饱学又和蔼的教师和孩子们寻找到的读书之外的乐趣,这是本文的学习重点。C.余光中的《乡愁》抒发了诗人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D.《最后一课》本文通过阿尔萨斯省的韩麦尔先生在普法战争时期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乙)名句积累与运用。(10分)2.我寄愁心与明月,。3.,风雪夜归人。4.温庭筠《望江南》直写心境,揭出题意,余味深长写出主人肝肠寸断,伤心至极的句子是:。5.《相见欢》诗中仿佛是人看到一个“斯人独憔悴”的孤独身影的句子是:。6.《木兰诗》中以夸张的手法,描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7.《论语》中谈论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8.“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伯牙善鼓琴》中最能体现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的句子是:,。(只写一个)二.阅读理解。(55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5分)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9、本文作者是(朝代)文学家。(2分)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⑴斯.是陋室()⑵惟吾德馨.()⑶谈笑有鸿.儒()⑷案牍..()11、描写陋室爽心悦目的语句。(2分)12、围绕陋室,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其目的是什么?(4分)13、作者写陋室,为什么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了什么写法?(3分)(二)课外文言文阅读(6分)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4.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1)蒙辞.以军中多务()(2)孰若..孤()15.吕蒙以什么理由不学?(2分)16.本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三)现代文阅读(26分)父亲的侧影作者:零凝①夜,下着小雨,清冷却柔美。鞭炮声过后,除了一群未谙世事的少年仍在街上刻意渲染节日的喜庆外,便只剩下路灯的宁静。整个世界就像沉睡着的老妪,在昏黄的亮光中向人们展示着使人抑郁而又不可言状的躯体。②这是新年的第一个凌晨,十几分钟前钟楼响倾新年那一刻,我还是那样沉醉于喜庆之中,就像这个城市中的其他人一样用自己的方式庆祝这一个特殊的时刻。而我的父亲早已拿起电话机……③是的,我到现在还不能抹去眼前父亲那安祥的侧影。他稳重地拨通了电话,尔后有一丝不安的神色掠过他的眼眸,刚好弥补这一段由沉默等待而带来的真空。接着是一个个惊喜的表情!此刻父亲那样的和蔼、亲切,连道出的祝词都如萨克斯风般让人陶醉……④父亲便这样拨了一个又一个电话。有好多年没有这么认真端详过父亲的侧影了,那些淡去的童年的记忆又清晰地展现在我的眼前,是那样的甜美,如诗画一般……⑤在我小的时候,父亲那健谈、风趣的性格便奠定了他在我年少时挚友般的地位。在夏日蝉鸣的龙眼树下,在单位顶层的阳台上,父亲总是召集了我们这一大群孩子,围坐在石桌旁或草席上,拌着凉凉爽爽的夏风讲起故事来了。⑥那董咏、嫦娥和王二宝自是老掉牙得我们都能烂背于心了,可他仍是让我们听得津津有味。一见我们出了神,进了非听完故事不可的迷恋境界,父亲便耍起“调皮”来了。屁股定在椅子上身子却硬是要莫名其妙的往左倾,并急急提高着声调“快!快!倒了!倒了!”几个孩子被这突如其来的“意外”怔了一下,反应不过来,直到父亲为了不真的倒地而明显放慢了倾斜的速度时,孩子们才晃过神来,一齐赶到父亲的左倾,摆好了马步,几双小手吃力顶着父亲身子,硬是在父亲自己的“支援”下给顶回个正身。可父亲竟还不罢休,顺势又往右倾去,口里叨着:“快快!右边!右边!”孩子们有了先前经验,调兵遣将顿时快多了,一会儿便是几匹“马”立在父亲右倾,个个一脸的专注。父亲看着这一切,露出满足和欣慰的笑容,正了身子,继续讲起故事来。⑦家住的单位后边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倒映着两岸浓密的毛竹,点缀这份清流澈和秀美。这里成了孩子们的乐园,游泳、戏水、砌沙、捉泥鳅……父亲不放心,下了班也加入这一行列来了。他真的好利害啊!我们都这样认为。他做的沙土城堡比谁都美观坚固!他的潜水时间孩子们可都望尘莫及,还有他捉的泥鳅比谁都多!孩子们不得不拜他为“大王”臣服了。⑧当夏日夕阳的余晖透过沙沙做响的竹屏在河面上洒下了斑斑点点的鱼鳞时,河水便开始变凉了。父亲忙赶着孩子们“收工”,东拉西扯扭住几个淘气鬼,其余的便乖乖的唯父亲马首是瞻。⑨玩够了水便想去上山。过了小溪上的古老石拱桥,便进入古树参天、白桦点点的丘陵山地。这里可是鸟的乐园,鹧鸪、布谷、乌骨鸡……应有尽有。于是父亲端起他的那把半新不旧的汽枪带领孩子们踏着夕阳上路。即然有武器在手,进行曲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了,无奈父亲识歌虽多,能完整唱出来的却没几首,挑来拣去只有一首《快乐节日》算适合,便一路领唱了。孩子们急忙跟着哼起来,走起路来更有劲了,踏实了软软的落地松针,踩碎了干燥的黄土块,裤管则擦拢了一排排含羞草,还有那蒲公英,在我们搅动了的空气中不知所措地乱舞着。鸟儿总是只闻其声不见其踪的,倒是野蜂、山蝴蝶定在山道边一片片五彩斑斓的野花上,给这质朴的景像平添上几分动态的佐料,还渗杂着野草和泥土的气息一并涌到我们面前来,心旷神怡!⑩父亲的枪法忒烂,带领孩子们吹嘘着食物包抄了半天也只能勉强拣了一两只运气不佳自个儿飞撞上铅弹的乌鸠。更要命的是经过这一场折腾,天不知觉便昏暗了下来。山中雾气朦胧,有的孩子不禁打个喷嚏。父亲见一时赶不回去了,便寻定一两个打柴归来路过的村民,跟在后头进了“世外桃源”。几位立在农舍门口正扒饭的村民见了这群“俗世来客”急忙纯朴地招呼道:“吃饱未?来吃蓬,快来……”于是父亲也不客气,领着这群孩子便是淡饭粗茶一番……⑾此外父亲好旅游、好照相、好集邮、好音乐……他兴趣广泛而博学多才,他热爱生活且懂得生活。我们这群孩子能成为他的“臣子”也是幸运。⑿岁月流逝,我开始了在外求学、工作的一二十年历程,父母几经调动,飘迫不定,彼此在一起的日子少了。每次回家,我总能心痛而又无奈地看到父亲的侧影,一次比一次老去……[来源:学|科|网Z|X|X|K]⒀“深夜花园里四处静悄悄,只有树叶在沙沙响,夜色多么好,令人心神往,多么迷人的晚上!我的心上人坐在我身旁,悄悄看着我不声响,我愿对你讲,不知怎样讲,多少话儿留在心上……”不知什么时候,父亲挂了电话,对着母亲唱起了美妙的歌儿,他的侧影是那样的幸福和满足!那歌儿,顺着午夜节日的天空,飘扬……17.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4分)⑴未谙.世事()⑵眼眸.()⑶点缀.()⑷余晖.()18.文章第四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是怎样起到这一作用的。(3分)19.父亲不仅是我们的挚友,更是我们的大王,从文中看,孩子们不得不拜父亲为大王的原因是什么?(3分)20.文中回忆了我和父亲共同经历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4分)21.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鸟儿总是只闻其声不见其踪的,倒是野蜂、山蝴蝶定在山道边一片片五彩斑斓的野花上,给这质朴的景像平添上几分动态的佐料,还渗杂着野草和泥土的气息一并涌到我们面前来,心旷神怡!22.作者以细腻生动的笔触,饱含深情地回忆了与父亲在一起生活时的点点滴滴。纵观全文,你觉得文中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分)23.结合全文来看,作者以“父亲的侧影”为题有何深意?(4分)(四)名著阅读(8分)阅读下面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八戒观之不尽,满心欢喜道:“哥啊,好去处!果然是天下第一名山!”行者道“贤弟,可过得日子么?”八戒笑道:“你看师兄说的话,宝山乃洞天福地之处,怎么说度日之言也?”二人谈笑多时,下了山,只见路旁有几个小猴,捧着紫巍巍的葡萄,香喷喷的梨枣,黄森森的枇杷,红艳艳的杨梅,跪在路旁叫道:“大圣爷爷,请进早膳。”行者笑道:“我猪弟食肠大,却不是以果子作膳的。也罢也罢,莫嫌菲薄,将就吃个儿当点心罢。”八戒道:“我虽食肠大,却也随乡入乡是。拿来拿来,我也吃几个儿尝新。”二人吃了果子,渐渐日高。那呆子恐怕误了救唐僧,只管催促道:“哥哥,师父在那里盼望我和你哩。望你和我早早儿去罢。”行者道:“贤弟,请你往水帘洞里去耍耍。”八戒坚辞道:“多感老兄盛意,奈何师父久等,不劳进洞罢。”行者道:“既如此,不敢久留,请就此处奉别。”八戒道:“哥哥,你不去了?”行者道:“我往哪里去?我这里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不耍子儿,做甚么和尚?我是不去,你自去罢。但上复唐僧:既赶退了,再莫想我。”呆子闻言,不敢苦逼,只恐逼发他性子,一时打上两棍,无奈,只得喏喏告辞,找路而去。行者见他去了,即差两个溜撒的小猴,跟着八戒,听他说些甚么。真个那呆子下了山,不上三四里路,回头指着行者,口里骂道:“这个猴子,不做和尚,倒做妖怪!这个猢狲,我好意来请他,他却不去!你不去便罢!”走几步,又骂几声。那两个小猴,急跑回来报道:“大圣爷爷,那猪八戒不大老实,他走走儿,骂几声。”行者大怒,叫:“拿将来!”那众猴满地飞来赶上,把个八戒,扛翻倒了,抓鬃扯耳,拉尾揪毛,捉将回去,毕竟不知怎么处治,性命死活若何,且听下回分解。24.本文段选自《西游记》,请将下面的《西游记》回目与故事所发生的国家进行配伍选择:(4分)①一粒金丹天上得三年故主世间生②半身元运逢车力心正妖邪度脊关③脱难江流来国土承恩八戒转山林④回法性西来逢女国心猿定计脱烟花A、车迟国B、女儿国C、乌鸡国D、宝象国①②③④25.文章划横线的句子,是语言描写,此时,孙悟空的心理应该是怎样的?请做出转换。(2分)26.某校初三(9)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猪八戒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该怎么说?(2分)反方:我方认为,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取经的路上,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而且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又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是一个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三.综合实践(20分)27.生活其实多姿多彩,然而我们往
本文标题:吉林德惠三中七年级语文11月月考试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685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