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规划方案
抬高标杆内涵铸就高质品牌打造现代职业教育名校——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规划方案为了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深入推进农村涉农教育,满足时代感召的迫切要求,顺应广大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引领职业教育朝着优质化、特色化、现代化发展。根据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陕西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结合县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需求和学校实际,特制订合阳县职教中心“陕西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项目规划方案。本方案分为“建设背景与基础”、“建设思路与目标”、“重点建设内容”、“主要保障措施”、“实施步骤”、“经费预算”等六个部分,围绕建设一流职教名校的办学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点建设数控、计算机、电子电器、服装设计、果蔬花卉专业;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不断提高培养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办学模式,提升办学实力,进一步整合资源,探索共建共享与应用机制,扩大办学规模,加快特色品牌建设,搭建示范引领平台,发挥基础性、先导性、方向性作用。建设背景与基础一、建设背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提出的战略目标。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总体目标实现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突飞猛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职业教育发展与前景也备受瞩目。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进入到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及全面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新高地。已肩负起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劳动力的重任,同时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及促进就业增长的一个重要力量。县级职教中心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其推行的校企合作从中职教育体系当中诞生,并成为了中职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前景,对我国教育和社会事业发展有深刻的影响。对我国人才结构、教育结构体系和人才培养方式给予了大的充盈,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已成为广大学校的共识。以高水平示范性中职学校建设为契机,以加强内涵,铸造品牌为抓手的名校建设工程应运而生。二、建设基础。(一)、学校基本情况。合阳历史悠久,史称“有莘国”,今“诗经之乡,伊尹故里”,因“情诗之源,水秀洽川”名扬天下。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东北部,隶属习总书记的家乡渭南市,总人口51万,总面积1437平方公里。合阳县职教中心坐落于县城东南,教育资源得天独厚。成立于2001年,是一所全日制公办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国家级职成教育示范县。我校领导班子共有校级领导7人,中层领导9人,分属12个职能部门,其中有中层正职12人,副职4人,平均年龄为43岁,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以上学历为100%,12人为高级教师,是一支年富力强,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班子队伍。主要领导具有行业管理工作经历和基层地方工作经历,中层干部所学专业涵盖各专业大类,熟悉教育教学与后勤管理工作,执行能力强,队伍工作经验丰富,年龄、职称结构合理,在学校各项工作中起了骨干带头作用。我校领导班子团结、敬业、务实,拥有努力奋进、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精神。他们分工明确,又相互协作。十几年来,始终以党的正确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广泛运用现代管理模式和手段进行管理,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社会影响好。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励精图治,精诚团结,廉洁自律,积极带领全校教职工开拓进取,勤奋务实,奋力拼搏,改革创新,不断探索中职教育发展的新途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实现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学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在中职教育改革发展中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班子成员经常深入教学一线,推门听课,深入课堂,了解学情和教情;经常深入餐厅、宿舍、教室、实习实训场所、厕所、门卫室等部位,了解学校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认真检查安全及条件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尽最大努力为广大师生做好服务工作。学校现有35个教学班,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生1537人,其中女生869人。学校现有教职工179人,专任教师146人。本科学历166人,研究生学历3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100%。高级教师35人,中级职称85人。学校教学骨干人才辈出,结构科学合理,梯队明显。省、市级优秀教师3人,市级教学能手7人,其中双师型教师79人,体育教师7人,音乐教师4人,美术教师5人,英语教师18人,心理咨询师1人,计算机教师10人,数控专业教师15人,汽修专业教师12人。学校管理团队年富力强、敬业奉献,班子成员全部具有高级教师职称,他们具有现代视野团结协作、科学高效、实施管理。(二)、学校办学方针和方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并体现在学校发展规划和各项管理制度中。教育方针:1、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学思想端正,目标明确,在校园醒目位置和会议室布置有宣传党的教育方针的内容。2、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贯彻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办学、规范办学、诚信办学。4、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强化学生的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等关键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中等职业教育。5、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型、应用型人才。6、坚持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农村办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7、坚持以政府办学为主,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作用,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大力推动校校合作与交流。8、坚持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并举,职业教育和职成教育结合,积极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办学方向:学校坚持“办有灵魂的教育、建有品位的学校、创有境界的文化、育有底气的人才”的办学理念,坚定“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创建一流职教名校”的办学方向,大胆探索面向市场,分头教学,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科研引路,人人成才的内涵式路子。按照职业教育规律,坚持面向市场设置专业,面向岗位开设课程,面向技能选用教材。积极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的办学之路。为产业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精准的人才供给,为高一级院校输送职业技能型人才,提供教育资源。创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社会和企业服务协调发展的办学思路。承担县域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举办与时俱进的短期、长期培训班,负责全县劳动力转移和再就业培训工作,形成了服务经济发展的综合性现代教育体系,特色鲜明,颇具规模。得到了省、市领导和专家的好评。建立校校联合、行业指导、企业参与、资源共享的集团化办学模式。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促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的深度对接。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办学,有协议,有“订单式”培养计划。建立了自主评估制度,能做到全员参加、全面自评、全过程评估。每学期末要向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督导部门上报自评报告。始终坚持“育人为首、技能为先、终身发展”的育人理念,不断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强化管理,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逐步形成以中职教育为主体,社会培训和产教研一体为两翼的办学模式,积极构建出聚“职前教育、职后培训、产教融合”为一体的职业教育体系。校训:谦诚砺志崇德尚能。校风:合作进取文明和谐。教风:厚德精业博学奉献。学风:勤学善思务实求真。(三)、学校培养目标。质量是衡量一所学校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我校秉承以师生的生命成长为发展的理念,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出发点和归宿。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为己任,以培养初、中级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强化学生的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等关键能力培养,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来的学生应有三条质量标准:(1)具有高中文化程度。(2)具有中专技术理论。(3)具有中专实际操作技能。我们砥砺奋进力争把学校办成一所质量保证、特色明显,示范引领,在学生、家长及社会中满意度高的省级示范特色中等职业学校。(四)、社会效益。学校在办学实践中坚持“使人人立业、让个个成才”的办学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首、知能并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注重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业型的劳动者。德育为先,教育学生树立为国家强盛和人民富裕做贡献的理想,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多方考察,反复征询教职工意见和建议,问计于民,制定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在发展过程加大宣传工作,合理引导,增强教职工对规划的认同,凝心聚力,严格执行执行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科学规划、规范实施,引导各项发展进入快车道。办学目标明确,保障措施得力,可操作性和检测性强,执行情况良好,教职工知晓率达到100%。现代化规范办学,取得了一系列骄人成绩。学校先后被授予“陕西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渭南市“先进职业学校”、渭南市“职教工作先进集体”、“渭南市劳务输出工作先进职业培训机构”、“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活动示范学校”,连年被评为合阳县“职成教育先进单位”和“教育教学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05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6年,被评为陕西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10年被评为陕西省绿色文明校园,2014年确定为陕西省就业培训定点机构。2017年获“全国职成教育示范县”殊荣。2017年单招考试,我校25名学生参加考试,20名二本上线,勇夺渭南市第一名。2018年再创佳绩,51名学生二本上线,专科上线100%。一块块厚重的牌匾,昭示着合阳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遵循教育规律,长期的精耕乐耘教育实践,卓越的品质与品牌。(五)办学规模。我们坚持多元办学思路,形成“两个层次、工学结合、走名校之路”的办学格局,近三年招生人数逐步攀升,2015年在校学生达xx多人,办学规模为历史之最。我们充分发挥省示范学校的办学优势,在铜陵市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整合铜陵市的优秀资源为我校所用,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通过各种途径,探索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打造全省一流的示范特色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坚持以人为本,深化教育改革,制定有创新、有特色的素质教育行动方案,面向每一位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长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全方位的素质教育正确导向。加强重点专业建设,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和对家长、学生的吸引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可持续发展。我校学生动手能力强,社会评价高。学校全面推行一体化教学模式,建立了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生在各类技能大赛中多次名列前茅,品牌效益日渐增强。近三年在安徽省及铜陵州市各类技能大赛中共有xx人次获得各类奖项。其中,在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我校连续多年获得团体第一名,在铜陵地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并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我校毕业生就业质量高,企业评价好。通过工学结合、产教结合模式培养学生,为社会输送了大批高技能人才,并优先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还开展多层次培训,得到行业企业的认同。除进行学历教育外,学校还大力开展对农村转移劳动力、下岗职工、城镇待业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和企业员工的技能培训,年培训规模为xx人。同时,学校与北京商鲲学院、武汉工程学院等院校建立横向联系,架设中职和高职教育的立交桥,为学生终身学习提供了平台。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积极和企业联系,参与企业的培训、生产、创新等环节;学校在和企业的合作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校企合作,提高了学生的职业道德、社会实践能力、岗位技能、创业能力等,学校、教师、学生的社会知名度得到提升。
本文标题: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规划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688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