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11语文典型教学案例语文典型教学案例雨霖铃[案例背景]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感知美、发现美是一种能力。人类对客观事物之美的感知比较容易,但对抽象事物之美的感知是有难度的。比如对文学作品美的感知并不是能轻易做到的。语文核心素养要求带领学生感知美发现美培养美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感知古典诗词的美更具有挑战性。在我的古诗词教学中课堂上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完一篇经典古诗词,而学生表情冷漠毫无兴趣;教师激情澎湃描绘古诗词的美好画面,而学生却毫无兴致;教师唏嘘感叹诗词作者的不幸遭遇,学生却无动于衷……于是一篇经典的优秀古诗词教学往往在教师的自我陶醉,学生的被动接受中结束了。对古诗词之美的领略、感知往往是虚空而过,学生内心积淀的美感总是很短暂或者很肤浅。那么在各类考试中,特别是高考中面对古诗词鉴赏习题时,往往会不知从何下手,找不到切入点,更谈不上鉴赏诗词之美了。[案例原因探寻]经过和同行交流讨论,我发现这种现象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于是我想:经过小学初中的知识积累之后,为什么高中学生在感知古诗词之美的能力在下降?是古诗词之美本身出了问题还是学生的鉴赏力出了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伤害了孩子们对诗词之美的鉴赏力?如何才能教会他们领略和感知古诗词之美?由此,在教学实践中我做了一些研究思考:2语文典型教学案例21.时代隔离感拉开了学生和古诗词的距离。古典诗词的特点就是语言凝练、情感丰富、思想深邃。这对即使有了小学初中诗词学习经历的高中生来说依然是有挑战的。比如高中语文课本中节选的《诗经》《离骚》中的篇章,其中有些字词深奥难懂,有的使用很多典故或历史知识,或礼俗风土,这些距离学生时代久远,他们阅读起来不是很容易,提不起兴趣,更很难做到去审视它的美感了。再者对诗词作者比较陌生,与诗词作者创作情感体验有很大的差距,和古人在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上有很大的差异,更很难做到设身处地理解诗词作者的创作情绪,而这也影响了学生对古诗词美的感知。2.“速餐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当前社会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随着网络的普及与遍捷,阅读速餐时代已然到来,大量便捷、快速、高效的阅读模式正在影响着传统的阅读方式,学生身在其中也深受“速餐文化”的影响。而这种“速餐文化”背景下的阅读容易肤浅化、表面化,更容易促成速度阅读、量的积累而忽视质的提升,容易造成人学习的浮躁习气。所以我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学生的阅读很难做到细致化,很难能静下心来品词析句,很难做到深入化阅读。而美是需要静下心来用心去思考去感悟去体会。学生对古诗词的美的感知更需要一种感召,而这种感召来自于教师,来自于教师课堂教学地用心设计。3、课堂教学的弊端。美是一种很抽象的东西,感知古诗词之美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领略古诗词美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任务。所以教师的教学方式要灵活多样,不能千篇一律,不能用串讲词句的讲法代替灵动活泼的诗词教学;不能用文句教读课代替了诗词鉴赏活动;不能用教师的个人体验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这样的诗词教学课堂是没有活力的,是没有生命的,也是没有美感的。更不能期待学生鉴赏古诗词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4、鉴赏术语的匮乏。113语文典型教学案例仔细研究历年来的中高考语文试题答案要点,在古诗词鉴赏这一块所给答案的语言是非常专业的,甚至大多是采用古诗词鉴赏辞典上的术语,这就对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而实际教学中学生对古诗词鉴赏水平却并不乐观。很多学生有想法有,但是往往不能准确且完整高水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鉴赏语言严重匮乏,平淡苍白,来来回回就那几个干巴的词汇。这显然达不到考试要求,因此对学生进行古诗词鉴赏术语使用的训练很有必要。5学生认识的不足:由于平时古诗词教学中效率低下,学生的鉴赏能力没有得到提升,因而学生对古诗词鉴赏本身存有畏难情绪,久而久之没有了信心,考试中一看到古诗词鉴赏题就有畏难情绪;再者绝大多数的学生学习古诗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为了提高考试成绩,或者说我们的古诗词教学还没有激发起学生对其美感的亲近愿望。这就需要教师唤醒和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让古诗词的美感浸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和自愿。【案例构思】本案例力图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通过教学实践来培养学生赏析古诗词之美的能力。教学方法的突破:1、教学目标的确立既立足此文本教学又着眼于此类文体教学。出发点是以培养学生对古诗词赏析能力的培养,既是个例也是长期教学的方向。2、以“感知美、探究美”为宗旨来设计诗词教学。课例分为五个环节:“美的启发、美的感知、美的探究、美句赏析、美的朗读、美的迁移”。每一个环节始终围绕诗词之美而展开,既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都是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构成五个教学环节的逐步推进。最终完成整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突破。3、教学方法以诵读法、点拨法、启发式教学为主。充分发挥教师课堂的主导作用。其中的诵读教学以静水流深的方式贯穿教学始终,朗读指导2语文典型教学案例4既有单独环节由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探究美点、美句赏析”环节中教师都会启发学生通过美读来感受诗词。学习方式的突破: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其中的自主学习主要在课前预习中完成,比如对诗词作者作品、写作背景的学习,对诗词词句含义的学习都是通过课前预习自主学习完成;合作探究学习也是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有组织有目标有成效地开展。[案例描述]具体古诗词的教学操作中我选择以下几个方面实践:课题:《雨霖铃》科目:语文教学对象:高二课时:1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题是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第四课《柳永词两首》中的一篇,其中的《雨霖铃》是叙写离情别绪的经典之作,不管是从词的生动语言、婉转音韵、优美意境,还是词的丰富情感、绝妙写法等方面都有其超绝之美点。本课力图带领学生在实践中探究词作之美,感受和领悟词作的绝妙之美,并掌握鉴赏的方法。二、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带领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2、通过对诗词美点的探究,体会婉约派词作之美。3、培养发现和鉴赏古诗词之美的能力,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文学素养。115语文典型教学案例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经过初中阶段和高一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诗词鉴赏的方法,对诗词之美也有了一定的感受;2.根据学生课前导学案的预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分层教学,适时点拨引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使每位同学都学有收获有所提高。3.学生在之前学习了李清照的很多作品,对婉约派词作的初步感受已经具备,对柳永的生平事迹和本词的写作背景也有所了解。四、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作品美点的探究,体会词作的意境美、情感美、写法美。[教学难点]对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鉴赏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美的启发:1、聆听音乐,感受词境。1.多媒体系统播放歌曲《雨霖1、用音乐创设氛铃》,创设氛围。围,将学生带入情2.导语:同学们,离别是人生境。难免的伤痛,古道长亭,芳草斜阳,曾演绎过多少悲欢离合2、回忆所学的关于离别诗的故事,古今诗人词者吟咏离句,别之情的诗句更是屡见不鲜。积极发言。2结合学生情况,语文典型教学案例66让我们共同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抒写离别之情的诗句?3、恋念人生而又不得不飘然远行,难舍的情怀,匆匆的脚步,都化作一句句缠绵悱恻、凄婉感人的诗行,千古传诵。“多情自古伤别离”,柳永的一曲《雨霖铃》波澜迭起、层层深入,将离别之情渲染得淋漓尽致,堪称词中绝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词。唤醒学生对所学的古诗词句子的记忆。3、教师用生动富有感情的语言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为课堂诗词教学创设情境。(二)美读感知1、教师配乐范读:以二胡演奏的音乐《江河水》作为范读配乐,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情景画面,让学生沉浸在离愁别绪的伤感氛围中。2、朗读指导:朗读好诗词,首先要读好它的节奏,其次要把握好诗词所蕴含的情感。3、师生一起探究词作朗读的语气停顿和节奏快慢,读出词作1、聆听老师的朗读,初步感受词作内容。2、点评老师的朗读,共同探究朗读的语气、停顿、节奏。3、根据朗读指导试着读出自己的感受。4、学生配乐朗读。5、明确本词的内容。明确:这首词抒写了作者要离开汴京(开封)去外地漂泊时和心爱的人依依惜别的1、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美读给学生做以示范,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词作的美。2.师生一起初步探究诗词的朗读技巧,并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117语文典型教学案例的音乐美、情感美。4.通过自主阅读,感知词的内容:这首词写什么内容?痛苦心情。上阕主要写临别时难舍难分的情景,下阕主要写别后的孤寂凄清的情3、学生在听读、试读的过程中,对词的内容和情感有一个初步感知。(三)美点探究1、美是需要感知的,一首古诗词的美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感知?点拨:音韵、语言、意境、形象、情感、写法等方面去思考。2、这首词是婉约词的代表之作,历来为人称道,它的美体现在哪里?不妨自己找一找。3、请大家根据自己的意愿组建小组,确定探究内容,并选好组长,组织小组探究学习。4、各小组选代表展示学习成果,其它组同学补充。备注:对学生没有选到的内容1、探寻词之美。音韵美、语言美、意境美、形象美、情感美、写法美等。2、探究词之美。自主学习,发现探究这首词的美点。概括归纳: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写法美。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美之具体表现。(2)意境美(3)情感美景。1、引导根据学生的学习经验探究古诗词之美。2.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让学生确定好自己探究内容后根据自己的意愿进入学习小组学习。既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充分发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2语文典型教学案例8教师带领全体同学进行探究;对重复的内容按照展示补充的形式进行;对学生探究不到位的教师补充引导;朗读指导同步进行。点拨预设:(1)意境美。找出写景句子,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明确:凄凉、冷落、落寞、苍茫。(2)情感美:无奈、孤独、惆怅、伤感。(4)写法美: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融情入景”;写景有实景有虚景,“虚实相生”。(4)写法美4、各学习小组选代表展示探究学习成果。其他同学补充。作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4、在初步感知美的基础上,提升理性认知。5、学会赏析古诗词美感探究的切入点,归纳学习赏析古诗词的方法。9语文典型教学案例(四)美句赏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1.教师设问:明代词评家贺裳称《雨霖铃》中有一“千古俊句”,请问是哪一句?2.此句为何被冠以“千古俊句”?点拨1:此句中有哪几个典型意象?这些意象给了你什么样的联想呢?请学生结合以前所学中国古典诗词中关于这些典型意象的描写思考。(“柳”有“留”意,残月如钩,伊人不再,晓风侵人,徒添冷意,此句将这三种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点拨2:这幅画出现在一个特定时刻——酒醒之后,这一特定时刻让你联想到什么?回忆古典诗词中写“酒”的诗句,这些诗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此句作者又表达了什么样1、思考什么是意象?2、此句采用白描手法将杨柳、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意象集成一幅鲜明的画面。3、关于“柳”这个意象在古诗词中的含义。4、古诗词中“月”这个意象的丰富含义。5、古诗词中“风”意象的深刻含义。91、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分析来赏析古诗词。2、激发学生思维,对所学古诗词中的典型“意象”有系统认知。3、学会分析“意象”的深刻丰富含义。语文典型教学案例1010的情感?(妙就妙在问得清晰明白,答得含蓄生动,似答非答,韵味无穷。因此被冠以“千古俊句”。)7、这首词中酒醒之后的情感是怎样的?(五)美读诗词1.自由美读:明确词的内容、了解作者的情感后,请同学们结合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根据朗读指导,有感情地放声自由朗读。2.展示美读:学生自主朗读作品,鼓励毛遂自荐,作示范朗读。(配乐)3、欣赏美读。播放《雨霖铃》情景音乐短剧。1、自由美读: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美点感悟,根据朗读指导,有感情地放声和自由朗读。2、配乐展示自己的美读。3、欣赏《雨霖铃》《雨霖铃》情景音乐短剧,6、古诗词中“酒”这个意象所承载
本文标题:语文典型教学案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717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