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综合 > 语文:第19课《观舞记》导学练测(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第19课《观舞记》导学练测【字词综合运用】(1)注音咿哑(yīyā)静穆(mù)叱咤风云(chìzhà)颦蹙(píncú)褶裙(zhě)浑身解数(xiè)嗔视(chēn)雏凤(chú)尽态极妍(yán)惆怅(chóuchàng)粲然(càn)花鬘斗薮(mánsǒu)(2)多音字辨析(3)形似字区别(4)解词静穆:安静庄严。颦蹙:皱着眉头,形容忧愁的样子。粲然:笑容灿烂的样子。嗔视:生气地看。惊鸿:惊飞的鸿雁,形容美人体态轻盈。本色当行:做本行的事,成绩十分显著。息息相通:形容关系极为密切。息息,指呼吸。离合悲欢:表示分离、团聚、悲哀、喜悦等不同的心情和遭遇。叱咤风云:形容威力极大。叱咤,吆喝。解数:泛指手段,本事。尽态极妍: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示出来。【重点句子分析】(1)为什么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卡拉玛的舞蹈非常优美,好像“飞动”起来,但是仅有“飞动”还是不够的,还要有心灵的完全投入,才能达到“美”的境界。她本身就是舞蹈的一部分,身心浑然一体,超越形式的载体而进入了自由飞动的境界。真正的舞蹈,是心灵之舞,而不是技巧之舞。(2)课文中说“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怎样理解这句话?艺术上的交流,能增强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所有优秀的艺术家,都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卡拉玛姐妹也一样,“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没有印度悠久文化的熏陶,没有印度文化历史的内涵,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不会这样美妙动人。欣赏卡拉玛姐妹的舞蹈,是离不开她们的文化背景的。【课文背景知识】“冰心体”的散文所谓“冰心体”的散文,是以行云流水般的文字,说心中要说的话,倾诉自己的真情。作品多抒写刹那间涌现的感触,传达的是一段挚情,一股情绪,或一缕幽思,清丽而细致,空灵而缠绵。同时,她将我国传统的、精练的古典文学的美(意境、情调、气氛)极其自然地引入到白话新文学中,给文字增添了一种古香古色的典雅,毫无陈旧之感,只觉一派清新;而且,也将欧化的繁复、倒装句式和表达习惯运用到汉语言文字中。这就形成了“冰心体”文字之美的极致。【课文结构分析】(1)层次结构第一部分(1~10段),表达对卡拉玛姐妹高超舞技的赞美之情。第二部分(11~18段),从身体、神态、服饰等三方面来具体描绘她们舞蹈飞动的“美”。第三部分(19~22段),揭示了印度文化是滋养民族艺术的食粮,表达了对卡拉玛姐妹的感激和赞美之情。(2)中心意思作者用精妙的语言展现了印度卡拉玛姐妹高超的舞蹈技艺,表达了对她们的赞美、感激和怀念之情。同时也揭示了民族艺术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的内涵。(3)写作特点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使用,尽可能地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激发了读者的想像力。【课文写作特色】1.用比喻描绘舞姿,形象具体。2.运用排比描绘舞艺,很有气势。3.词语丰富,表达生动。【课本习题提示】一、1.如:“深深地低头合掌”“长眉……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忽而双眉颦蹙……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最精彩的是‘蛇舞’,颈的轻摇,肩的微颤”等。2.身体、服饰、神态、心灵等方面。二、如:“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比喻);“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排比)等。三、此题是扩展题,意在鼓励多接触优秀的外国文化,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同步达纲练习】(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嗔视(chēn)雏凤(chú)浑身解数(jiě)B.咿哑(yǎ)静穆(mù)叱咤风云(chà)C.惆怅(chóu)游说(shuō)花鬘斗薮(màn)D.粲然(càn)颦蹙(cù)尽态极妍(yán)(2)解释下列词语。本色当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叱咤风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尽态极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叹为观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朋友,在一个难忘的夜晚——B.但是,朋友,难道我就能忍住满心的欢喜和激动,不向你吐出我心中的“咿哑”!C.最精彩的是“蛇舞”,颈的轻摇,肩的微颤:一阵一阵的柔韧的蠕动,从右手的指尖,一直传到左手的指尖!D.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舞蹈、音乐、雕刻、图画……(4)选词填空。①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彩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她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A.描写B.描绘C.点染D.模拟②假如我是个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来传达出她们___________________的舞步和细响的铃声。()A.轻松B.轻快C.轻盈D.轻捷③卡拉玛·拉克希曼出来了,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地一闪!()A.光亮B.明亮C.光艳D.明艳④这么多树枝在大地里面息息相通,___________________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而这大地就是印度的广大人民群众。()A.吸收B.汲取C.吸取D.吮吸(5)作者以其高超而娴熟的语言技巧,尽可能地把舞蹈这一视觉艺术转化为文字形象,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请列举至少四种作者在文章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并找出相关的例句。(6)阅读文段,回答下列问题。(一)舞台上的幕布分开了,音乐奏起来了,演员们踩着音乐的拍子,以庄重而有节奏的步法走到脚灯前面来了。灯光射在他们五颜六色的丝绣和头饰上,激起一片金碧辉煌的彩霞。这个迷蒙的海上顿时出现了一座蜃楼。那里面有歌,也有舞;有悲欢,也有离合;有忠诚,也有奸谗;有决心,也有疑惧;有大公的牺牲精神,也有自私的个人打算。但主导这一切的却是一片忠心耿耿、为国为民的热情。这种热情集中地、具体地在穆桂英身上表现了出来。(二)当这个女主角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她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___________________,似乎柔和而又___________________。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第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回音听不见,但是它却淹没了刚才涌起的一股狂暴的掌声。①给加粗的字注音。蜃楼()主角()颦()婀娜()②文段(一)中画直线的句子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③对文段(一)中画曲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详细描写剧情。B.概括叙述表演手段和剧情。C.侧面描写剧情。D.概括议论表演手段和剧情。④文段(二)中画直线处应填上的两个反义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⑤用一句话概括文段(二)的大意。⑥对“……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一句引号的作用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特指B.强调C.引用D.讽刺⑦文段(二)中“膨胀起来”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⑧文段(二)中画直线的句子描写了什么?⑨对文段(二)画曲线的句子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女主角的歌唱和表演使观众沉浸在艺术享受中而忘了鼓掌。B.观众对女主角的歌唱和表演,以无声的赞赏来代替热烈的掌声。C.观众对女主角的歌唱和表演的赞誉,远远胜过热烈的掌声。D.女主角的歌唱和表演在观众心中引起的共鸣比狂暴的掌声更强烈。参考答案(1)D(2)做本行的事,成绩十分显著。形容威力极大。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示出来。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3)B(4)①C②D③C④A(5)比喻、排比(例句略)。拟人:她只顾使出浑身解数,用她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来讲说着印度古代的优美的诗歌故事!引用:我实在描写不出,只能借用白居易的两句诗“珠缨炫转星宿摇,花鬘斗薮龙蛇动”来包括了。(6)①shènjuépínēnuó②比喻③B④逼近铿锵⑤赞美艺术家卓越的表演艺术。⑥A⑦观众的情绪高涨⑧把优美的歌词和表情、动作结合起来,写出艺术家表演艺术的完美。⑨D
本文标题:语文:第19课《观舞记》导学练测(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731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