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我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情况分析
我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情况分析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能有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协调经济与生态的关系,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创新实体。目前,全省共拥有17家国家级园区,数量位居全国第二,共有112个省级园区(包括21家渔业专业园区),市级及以下园区共有200多家,在各级各类园区的建设中,涌现出一大批产业特色明显、科技含量高、运行机制活、带动农民增收能力强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但从整体来看,我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依然存在不平衡、同质化竞争激烈、高新技术人才匮乏等问题。为了解我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现状,我们共对省内284家各级各类园区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实地走访了部分园区,现将调查了解的情况分析如下:一、我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现状(一)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本次调查的284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2005年以前建立的园区有5家,2006-2010年间建立的有75家,2011-2015年间建立的有183个,可以说我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经历了起步探索,快速发展和急剧膨胀三个发展阶段后,已进入平稳发展的阶段,2015年以后新建的现代农业园区有21家。按照园区的级别,有17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区,93家省级园区,140家市级园区,26家县级园区和8家镇级园区,占比分别为6.0%、32.7%、49.3%、9.2%和2.8%。平均每个设区市拥有1.3家国家级园区、7.2家省级园区和10.8家市级园区,共涉及80个县(市、区),平均每个县(市、区)拥有3.6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已逐渐发展成为农业科技集成示范的主要平台、农业科技企业的孵化基地、农业技术培训推广的重要载体,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二)建设成效1、园区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自2005年我省提出高效农业规模化以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在我省大地涌现,其规模和面积也在不断扩大,从调查的284家园区的情况来看,平均每个园区的占地面积为4.6万亩,国家级园区平均占地15.3万亩,省级园区平均占地3.1万亩,市级园区平均占地1.3万亩。现代农业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政府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投资规模也在逐年增加,此次调查的园区平均投资金额为5.6亿元,其中国家级园区平均投资规模是31.7亿元,省级园区的平均投资规模是8.4亿元,市级园区的平均投资规模是2.7亿元。通过构建省、市、县梯次推进的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格局,高效农业规模化显示出了巨大的魅力。2、园区功能不断拓宽我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根据所在地的资源优势,鼓励龙头企业产加销一体化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创新农产品营销方式,积极推动开发农业多功能性,功能已经扩展到农业生产、示范展示、辐射带动、加工贸易、教育培训、技术孵化、科技普及、旅游观光等农业的各个领域,产生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效推动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16年,全省规上农业加工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9:1,休闲观光农业园区景点年接待游客量达1.2亿人次,全省休闲观光园区从业人员96.2万人,其中农民88.5万人,综合收入超过400万元,同比增长29%,二三产业产值占比不断提高。3、园区农业物质装备条件不断改善按农业部国家现代化农业示范区考核标准,我省农业园区生产方式已基本实现从依赖自然条件、人力畜力向依靠现代设施、机械作业的转变。此次调查的各级园区,平均拥有农业设施面积为1.4万亩,占种植面积的77.7%,智能温室、单栋及连栋大棚、遮阳防虫覆盖、喷滴灌等现代园艺设施、农业物联网、先进农业机械等农业装备在园区广泛应用,调查的园区中,88.7%的园区拥有大棚,69.8%的园区拥有温室,72.2%的园区建有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保障体系,69.7%的园区建有大型仓储设施,园区仓储库的规模平均为1.3万平方米,保鲜库的规模平均为2660平方米。现代农业园区正成为我省现代农业加速发展的重要平台和引擎。4、园区的综合效益不断提高我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依靠先进科技和经营方式,实行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开发、标准化生产,着力提升农产品品质,通过发展订单农业、品牌农业、股份合作和社会化服务,带动了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生产管理的转变,显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一是园区经营收入逐年提高。此次调查的园区,2015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为4.8亿元,2016年为5.4亿元,同比增长11.9%,2017年1-10月已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亿元。其中2015年服务业收入平均每个园区为6705万元,2016年为7095万元,同比增长5.8%,2017年1-10月服务业收入为7145万元,已超过2016年全年服务业收入。二是园区经营管理水平逐年提高,运营成本逐年走低。此次调查的园区,2015年平均运营费用为5640万元,2016年为5590万元,同比下降0.9%,2017年1-10月运营成本为5207万元。从运营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来看,2015年-2017年(1-10月)的占比分别为11.7%、10.3%和12.2%。5、园区产业示范作用增强,带动成效显著各地在增强园区自我发展能力的同时,积极发挥示范引导作用,有力推动了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据省农委监测统计,省级园区土地产出率是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倍多,劳动生产率达到6万元/人;园区的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比所在乡镇的平均水平高出16.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20.7%。一是通过主导产业带动。各地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和区域优势,进一步集聚壮大主导产业,加快产业融合发展。二是通过入园主体带动。此次调查的284家各级园区,平均每个园区拥有24.4个企业,平均每个园区吸纳56.5个合作社,平均每个园区拥有78.4个农业大户,共带动农户46.6万人。这些入园主体既直接推进了园区本身产业的发展,又在园区周边乃至全县(市、区)范围内建成了一批稳定的生产基地。三是通过品牌带动。284个调查园区共拥有“三品一标”10557个,这些园区品牌不仅包装自身生产的农产品上市,而且还组织园区基地及周边农民统一品牌销售,带动提高园区及周边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6、园区机制更加健全,创新步伐加快各地按照“政府搭台、多元投入、市场运作、产业兴园”的要求,均成立了园区管委会,注册发展公司,核定专项编制,设置专职部门,加强对园区的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的建设和管理,增强园区发展活力。同时,加快园区建设体制机制创新步伐,全省园区组织管理模式已形成开发区模式、镇园合一模式、合作组织主导模式和企业主导模式等4种类型。园区普遍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和“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等方式,通过开展商品化集中育苗、农业科技培训、产品质量检测、市场信息发布、生产技术指导等方式带动周边农户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方式,提升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二、我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要素瓶颈突出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原本稀缺的农村土地、人才、金融产生了明显的虹吸效应,加上“三农”本身的周期长、见效慢、风险大等特点,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在人财物上的困难就尤为突出。1、园区用地瓶颈仍未解决农业园区生产设施和附属设施用地与基本农田保护、林地保护、生态功能保护区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尤其是园区内的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农事体验类的项目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就更加强烈。在此次调查的园区中,不到六成的园区拥有餐饮设施,不到四成的园区拥有一定规模的停车场,不到三分之一的园区拥有客房设施。另一个方面,土地流转不畅是农业园区遇到的共性问题,土地从个体的承包经营户向新的经营主体集中的成本和难度大。在此次的调查中,园区土地的使用年限以10-15年为主,土地流转费用区间为500—1500元/亩,平均为713.7元/亩,高额的流转费用让入驻园区的企业和大户预期的投资积极性下降,对于农户而言,土地流转后的剩余劳动力安置、培训、社会保障等制度的不完备,700多元的土地租金对于日益增加的生活成本来说也是杯水车薪,影响了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2、高素质的职业农民稀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本身需要依靠一批有能力、有精力、有专业的中青年复合型人才,但由于涉农的属性,我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在实际运营中也难逃人才结构失衡的问题。此次调研中,园区管理层的人数以10人以下的规模为主,占比为53.9%,11-20人规模的为27.5%;负责人的平均年龄为46.5岁,有7个园区负责人大于60岁,67.6%的人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但也有7人仅有初中学历;园区管理团队中,以41-50岁的年龄段为主,占比为34.3%,其次是31-40岁的为30.6%,50岁以上的为20.5%,30岁以下的人最少,为14.6%;园区管理团队中,以高中及大专学历为主,占比为44.5%,其次为本科学历,占比为41.7%,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为7.7%,还有6.5%的人仅为初中及以下学历。现有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严重,园区负责人多以行政任命为主,管理团队中普遍存在对三农缺乏接地气的认知或对现代农业的前沿技术缺乏掌握推广的能力,导致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产业和产品层次不高,合作较少。3、投融资机制不能满足园区发展的需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物质装备和科技推广必然需要大量的科研经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和后期资金持续不断的投入,政府的财政投入是现代农业园区投融资机制的基础,在此次调查的284家园区中,69.4%的建设主体是各级政府,政府投资在总投入中的比重达到了44.6%,因此地方的经济水平直接影响到了政府对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资金投入。财政投资不足很容易就使园区的发展滞后,无法在装备、科技等方面形成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园区的融资能力则是反映了现代金融对农业发展的支持程度,从调查的284家园区的融资情况来看,总的信贷支持率为23.5%,其中2017年信贷总额占农业园区经营主体新增投入总量的28.2%,虽然融资能力在持续提高,但与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还有差距。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园区建设项目的开展前期需要较高的投入,而农业生产周期长,部分农业科技项目具有试验性,这些都增加了投资的风险,降低了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地方政府信贷优惠政策的引导不足,使农民、企业不愿靠贷款发展生产。融资能力的不足反过来加剧了园区在建设上对财政资金的需求,增加了地方政府资金筹措的压力。(二)业态布局不均衡1、产业结构趋同、功能定位需要完善从我们开展调查的284家农业园区的建设情况来看,我省的大部分园区展示出来的功能较为单一,层次不深,大多仅集中在展示、生产2项功能上,且停留在初级水平,服务、研发、生活等功能或很薄弱或者缺位。此次调查的园区中,76.2%的园区采用设施集约和休闲都市型的开发模式,16.4%的园区的建设类型是以科技开发为主。在对园区的功能定位上,农业生产、示范展示和观光旅游是前三项,占比分别达到88.1%、77.5%和73.9%,辐射带动和加工贸易功能略次之,而教育培训、科技普及和技术孵化功能占比仅为10%左右。从园区经营项目来看,种植项目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比例,仅四分之一不到的园区有水产养殖,而随着263行动的持续推进,畜禽产业也在急剧萎缩,此次调查中仅有10.6%的园区有畜禽养殖。而在种植项目中,蔬菜和水果占据了绝大部分比例,81.2%的园区种植蔬菜,69.1%的园区种植水果,粮食、苗木略次之,分别有49.3%和39.4%的园区种植,而花卉、药材、食用菌等特色产品的种植比例仅为15.2%、7.4%和6.3%。实地走访中,以设施集约和休闲都市模式建设的园区中,大部分主题特色与景观特色表达同构化现象明显,缺乏有效的核心竞争力,缺乏对园区主题文化的营造,难以给人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2、区域间资源禀赋有差异,发展不均衡我省南中北的地区差异由来已久,在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上也有明显体现。从园区数量上看,各地都积极开展了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
本文标题:我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情况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815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