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电影《兹山鱼谱》观后感范本精选
电影《兹山鱼谱》观后感范本精选电影《兹山鱼谱》观后感范本精选这是一篇有着极其强烈的个人价值观的影评,所以大家可能无法认同甚至是反对,但本文的目的也不是宣传价值观,只是希望借此让大家都能够深入的思考自己的价值取向,明晰对于自己最重要的不可舍弃的东西是什么。在文章中我以自己的价值观对故事情节做了一些评论判断,如果我的叙述引起了大家的不适,还请各位多担待。我曾经思考过很多次,我的人生到底应该为了追求什么而存在,毕竟人生也不过七八十载,人生终了之际回首过往,如果都在为一些庸庸碌碌的琐碎小事计较忙碌实在是有点可悲。但是直到现在,我想我也没有一个最终的答案,而且这个答案会不断的变化,有时候是加深,有时候却是大相径庭,甚至背道而驰。不过有一点可以明确,就是当你所追求的理想与现实生活发生剧烈冲突矛盾的时候,会产生极大的失落感。有的人选择了为理想而立志改变现实,甚至不惜以死明志;有的人选择屈服于现实,将理想丢弃在内心深处最黑暗的角落,平日里生活的很好,可是当内心波动,角落里的黑暗无法掩盖理想的光芒时,会有强烈的刺痛感;还有的人选择在现实规则约束下修正自己的理想,一点点一步步的去塑造理想中的现实。影片伊始,丁若铨因推崇西学而流放黑山岛,受西学影响的丁若铨很多想法主张都不容于朝鲜王朝,理想看不到实现的希望,丁若铨也曾想过就此了却残生,不过黑山岛上的一个人改变了他的人生。昌大是一个进士与渔女的儿子,庶出的他甚至没办法进入家谱,跟母亲在黑山岛上靠捕鱼过活。他敏而好学,并且希望通过学习让他父亲接纳他,从而实现自己济世救民的理想,奈何岛上物资匮乏,基本的生存资料都十分紧张,更不用说书籍了,因此昌大虽然识字,但却没有读过很多书,不过他会读书人的思维去认识这个世界,细致地观察各种鱼类的生活习性,因此他捕鱼水平很高,并且熟识各种海洋生物。丁若铨到岛上的第一天,官员就宣布他是罪人,思想极度不端正。昌大受儒学影响较大,也无法接受丁若铨,因此虽然知道他满腹经纶,却也不愿请教于他。一天,外出的渔夫帮昌大带回来一本《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昌大第一句念了一个月都没能理解什么意思(讲真,这句话我没有搜索之前也不理解......)。此时,丁若铨因心中苦闷,酒后临海观月不慎失足落水,被昌大夜捕时所救,又下海捕捉乌贼帮助丁若铨恢复元气。丁若铨感觉受人救命之恩,想着如何回报,提议帮助昌大学习,昌大却不想跟丁若铨有过多牵扯而拒绝。丁若铨提议以儒学换鱼类常识,二者达成交易。时间推移,丁若铨感觉到一本详细介绍海洋生物的书籍对物资匮乏,还被苛捐杂税所苦的岛民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他立志编撰一部《兹山鱼谱》,因此十分用心的向昌大请教。昌大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丁若铨的才学过人,内心便十分佩服,也真心将其视作老师。平静的生活持续了很久,直至昌大父亲的出现。昌大学识日渐增长,并渐渐有了名气,其父觉得他有资格参加科举,并获取功名,就想收昌大入族谱。昌大觉得这是个一展胸中抱负的好机会,就跟老师辞行前去内陆。成功考取功名之后,昌大在平日生活中渐渐察觉了官场的黑暗,欺压百姓无恶不作的官僚让昌大无法忍受,最终因殴打官吏入狱,出狱后回乡却得知老师因写书日夜不辍劳累过度而去世,影片在昌大读老师遗作《兹山鱼谱》中结束。整部影片充斥着理想与现实的背离,不同的人做出了不同的选择,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也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很久以前,我佩服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看不惯世界那就专注于自己。可是现在,我觉得这种选择其实也就只好于同流合污,一者使世道愈加黑暗,一者并没有使世道变好哪怕一点。当整个世界不允许有阳光,我们可以化作星辰,星辉清冷却依旧可以照亮人间。电影《兹山鱼谱》观后感范本精选“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继《心灵奇旅》(Soul)后,2021年再次给我带来心灵洗涤之旅的,就是《兹山鱼谱》《兹山鱼谱》故事改编于真实历史,以丁若铨流放为开端,实际上影片以黑山的小渔民————昌大的人物弧光作为占比更多的主角。我们跟随着他从“想学学不懂”到“学懂无处用”,再到“有用无力使”直至最后领悟“知识的内容和用处都不分高低贵贱,只要能帮到百姓,黑山也可染成彩色的兹山”故事基本知识:(以下内容结合了豆友以及维基百科等其他渠道)movie.douban.com/review/13531515/by:重忆小窗纱movie.douban.com/review/13526844/by:萨鸥[两班]是什么?当时宗室之外的臣民分为良民和贱民,良民里又分四个阶级,[两班]就是良民里的最高阶级,也就是类似于丁家三兄弟这样的贵族统治阶级或是学者官吏。[两班]只被允许研习儒学,任何贱民的工作都不能去做,而贱民就算饱读诗书,若非[两班]后代,便不能参加科举考试,读的也是无用之书。朝鲜王朝时期阶级制度规范极为严格,不同阶级之人不准许通婚,孩子只能继承母亲的阶级。比如昌大的父亲虽然是进士,但由于他的母亲是庶民,所以他也只能是庶民。朝鲜王朝时期官衔,二品兹山本名是黑山。黑山岛位于朝鲜半岛西南角之处,今属全罗南道新安郡。在朝鲜王朝(1392-1910)时期,居于大海之中,交通不便的黑山岛历来被用作流配犯人之地。朝鲜著名学者丁若铨(1758-1816)流配兹山期间,在当地编纂的鱼谱,记录着各式鱼种,记载着样貌、习性、食用、医用等影片开头出现的垂帘听政的大妃即贞纯王后金氏(1745-1805),她的兄长金龟柱(1740-1786)在正祖李祘(1776-1800在位)即位后被指为阻碍正祖即位的罪人而被流配黑山岛,后来死于该处。贞纯王后及其背后支持势力不可能不清楚黑山岛艰苦的生活条件,把丁若铨流配该处,显然暗含了故意折磨他的意图。丁家三兄弟————丁若铨、丁若钟、丁若镛丁若铨是三兄弟里的大哥,在家中总排行老二其实在历史中,丁若镛才是三兄弟里公认的大才子,是备受后人赞誉的高光人物,可是李濬益偏偏以丁若铨为主角,的确惊喜。导演李濬益讲到:与被称为朝鲜后期最天才的丁若镛相比,他的哥哥丁若铨相对而言并不为人所知。因为在丁若镛流放生活中留下数百本书的时候,丁若铨只留下了《松政私议》和《兹山鱼谱》两本书,本来也是写过更多书的人会名留青史(笑)。但是《兹山鱼谱》这本书真的十分奥妙,简单地说,就是流放地黑山岛周边的鱼和海洋生物的观察图鉴,但是在这本实用书籍中却完整地蕴含着丁若铨的哲学理念指宋儒程(程颢﹑程颐)朱(朱熹)派理学。本于程颐性即理也之说。因别于陆九渊﹑王守仁心即理也之说,故清儒以性理之学标举程朱派理学理解为:以理性分析判断作为处事判断标准朝鲜性理学的兴表过程既是朝鲜社会树正统统治理念的过程,又是否定多方住的价值取向的过程。朝鲜性理学的排他特性,一方面把专制伦常以外的其他价值皆视为异端学说来加以全盘否定和排斥,另一方面过分强调守义名分,顽固采取抗拒一切不法与变则的武断论之态度,结果既使朝鲜社会失去均衡且统合的判断功能,又使性理学失去本来的意义与精神。朱子思想是我国继儒家思想以后又一思想领域的成就,其创立发起者是宋代朱熹及其门人创立朱子学于13世纪20年代就开始传入与中国邻近的日本、朝鲜及越南等国李氏朝鲜的正统思想导演李濬益在采访中讲到:「丁若钟把天主教当作宗教,丁若镛将其作为性理学的补充品吸收,但丁若铨把西学当作哲学来接受。」15世纪初至16世纪中叶是朝鲜李朝时代的鼎盛时期,在统治阶级的倡导下,朱子学在朝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各种独立的朱子学派的相继出现,朝鲜产生了自己的朱子学集大成体系(退溪学),朱子学已成为朝鲜民族自己的文化,并在社会意识形态中占据正统地位。朱子学在朝鲜半岛所产生的影响,并不逊于其在中国本土的影响。不仅如此,朱子学还通过退溪学对日本思想界产生了极大影响。至今,朝鲜人民仍尊朱子家礼,崇尚朱熹的伦理道德思想及人生价值观。未成年人被算成军丁而征税死人被列在征税名单上被征军布丁若铨被贬黑山岛的背后,其实是天主教传入朝鲜半岛,遭到信奉性理学的执政势力强力镇压的历史。天主教传入朝鲜半岛后,主要在受西人排挤、政治基础薄弱的南人党以及民众间传播,一度呈现出较快的发展势头。丁若铨、丁若钟(1760-1801)、丁若镛(1762-1836)三兄弟在党派上亦属于南人党,并受姻戚李蘗(1754-1785)的影响而接触到天主教。1800年正祖李祘突然去世,贞纯王后金氏垂帘听政,朝鲜政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此时天主教成了贞纯王后与其支持势力————西人僻派打击政敌的重要借口。1801年春,贞纯王后下令肃清天主教,大量天主教徒被处死或流配,这次事件也被称为“辛酉教狱”,丁若钟即死于这次教狱。按丁若镛所作《先仲氏墓志铭》的说法,主导肃清的洪羲运、李基庆等人的最主要打击目标是他本人。洪羲运的主张是:“杀了千人,不杀丁若镛,将安用之?”不过朝鲜朝廷最终认为丁若铨、丁若镛与“黄嗣永帛书”事件无关,免除了二人的死罪而分别发配黑山岛与康津县(今全罗南道康津郡)。丁若铨、丁若镛兄弟从汉阳出发,同赴流配之地,在罗州城北栗亭店分别,从此再无相见之日。按丁若镛的记载,丁若铨入岛后,“益纵饮,与鱼蛮鸟夷为俦侣,不复以骄贵相加。岛氓大悦,争相为主。”看起来丁若铨与当地人相处得较为愉快,当地人也乐意把他迎接到家中。与电影中展示的由当地人负担丁若铨衣食之资的景象不同,实际上丁若铨的开销是由他自己支付。按后人对亦曾被贬至黑山岛的崔益铉(1833-1907)的流配生活的记载,“黑山大小岛,本无迁客支供之例,类多自费。而先生至是,正切在陈之忧,不得已为塾师资食之计。”即按黑山岛的惯例,流配之人的开销由其自费负担,与当地无涉。但在黑山岛这样的偏远之地,罕见文化水平较高的读书人,这些流配之人可以向当地人教文授课,从而用自己的学识赚取生活所需。崔益铉以担任塾师来谋生糊口,丁若铨亦是如此。丁若铨“谪居黑山之七年,有童子五六人,从而学书史,既而构草屋数间,榜之曰‘沙村书室’。”虽然黑山岛生活条件恶劣,但丁若铨对这种与当地人相处愉快的生活也流露出满意之色,他曾作诗曰:“三两客将秋色来,诗因遣兴未论才。凉颷在树蝉犹响,清月盈沙鴈欲回。小屋青山侵席冷,四邻白酒捧杯催。樵儿钓叟懽成友,恣意家家笑语开。”(《沙浦小集次杜韵》)正是在这样的流配生活中,丁若铨结识了当地人张昌大。电影把张昌大描绘成向丁若铨求学的青年渔夫,二人是师徒关系。但按丁若铨在《兹山鱼谱》的序文中所言,他对张昌大的态度是“遂邀而馆之”,是以招待客人的礼节来对待张昌大,二人之间应该是平等的朋友关系。影片中段演绎了丁若铨、张昌大与当地人文淳得会面,听文淳得讲述此前漂流到琉球、吕宋诸地故事的一幕。听完故事后,丁若铨觉得此事值得记录下来,所以写下《漂海始末》一文。丁若镛的门人李纲会(1789-?)在《云谷船说》中提到:“淳得业商者也,虽无文字,为人慧能。岁壬戌,淳得漂到中山地,即琉球,自中山发舶还国,又漂至吕宋。吕宋者,海外番国也。xx、红毛、西洋等诸舶互相通商,其船制亦多妙解。自吕发舶顺风十一日,始抵xxxx者,西南海舶辐辏之地也。”为什么是黑白片?l李濬益:坦率地讲,要完整地展现这一时代背景,电影的预算并不宽裕,因为不想在成像效果上让步,所以减少预算的方法之一就是换成黑白画面。当然,如果不是符合《兹山鱼谱》的形象,我肯定不会尝试。黑白片也有一种别样的深度。《东柱》本来就是低成本片,所以画面质量有很多不足之处,但这次我敢说每幅画面都美轮美奂。拍摄地飞禽岛一带的风光自不必说,应用CG的场面也很多,很有韵味。丁若铨(薛景求饰)和昌大(卞约汉饰)师生共泛一舟漂浮在茫茫大海上,二人这样在一起的场景使用了相当多的CG,就像一幅幅水墨画。为什么电影感觉静谧幽缓?l李濬益:这部电影没有什么起伏。虽然有辛酉迫害的时代背景,但这是为了初期的人物设定,在丁若铨被流放到黑山岛之后,要体现人物的精神世界,而且主要为了反映时代的价值观问题。如果你想轻描淡写地看,那这部电影只是描述丁若铨和弟子昌大的关系,但再深入一步,就会发现价值观念的对抗,这是关于世界观冲突的故事。丁若铨是以自己的方式接受西学,追求新哲学的人。相反,丁
本文标题:电影《兹山鱼谱》观后感范本精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859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