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两会特稿-以法治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两会特稿|以法治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两会特稿|以法治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构建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这些长期以来政法机关和广大干警履职尽责的工作重点,也是全国两会期间政法代表委员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下面是工作范文网网友整理上传的两会特稿|以法治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3月5日开幕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一个重要的议程是,审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多名政法领域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今天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就政法机关如何充分发挥好职能作用、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实现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建言献策。加强社会治理创新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政法机关重任在肩。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太原市公安局杏花岭分局三桥派出所副所长杨蓉介绍说,目前,山西省的社会治理工作已形成涵盖全省人、事、物、地、情、组织的基础信息数据库,打通了省、市、县、乡、村、网格纵向治理渠道,取得以“三零”创建目标为结果的风险预测预警可视化成果。“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作用,打造集治理方式创新、网格制度创新、数据融合创新于一体的基层社会治理平台,成为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智能化的重要载体。”杨蓉建议用科技为社会治理赋能,推进大数据信息技术与网格化管理的创新应用,增强基层社会治理驱动力。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人口、资源等要素向市域汇聚,市域成为社会矛盾风险的聚集点和高发地。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副院长李迎新认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社会治理现代化在“市域”层面的落实,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充分发挥市域社会治理以点带面、以城带乡的作用,对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和人民幸福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李迎新介绍说,北京法院多措并举,着力在前端解决最直接、最现实、群众最关心的问题。2021年,新收案件多年来实现首次下降,降幅达14.7%,市域治理成效初显。为了更好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李迎新建议,坚持预防为主,主动适应市域社会治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健全社会风险分析研判机制,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同时,坚持“共治”“自治”相结合,发挥基层组织在基层治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作用,推进工作做实做细。“服务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和首要任务,依法办案是检察机关最直接、最重要的方式。”在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顾雪飞看来,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法治保障是重要环节和重要内容,检察机关应充分发挥“四大检察”职能,以高质量的法律监督工作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切实找准检察工作参与市域社会治理的切入点、着力点和发力点,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检察力量。平安中国上新台阶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是开创“中国之治”新境界的战略之举,也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目标的强国之基。2021年,内蒙古法院审结一审刑事案件2.6万件,判处罪犯3.6万人,全力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收官战,严惩危害社会治安犯罪,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提升。“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的北大门,坚决筑牢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不仅关系全区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且事关维护国家安全和边疆安宁大局。”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杨宗仁说,内蒙古法院将严格落实国家安全责任制,强化责任担当,全力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切实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边疆安宁稳固。基础稳则天下安。李迎新认为,人民法院作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重要力量,应当切实发挥司法审判职能,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法严惩各类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和其他严重刑事犯罪,全面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2021年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收官之年。3年来,政法机关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动专项斗争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赢得人民群众广泛赞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厉莉建议,建立常态化机制,严防黑恶势力在专项斗争过后死灰复燃,注重线索摸排、群众举报等工作渠道的常态化建设与维护,建立涉黑涉恶工作常态台账,做到有诉必应。随着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刻,网络犯罪不断演变、迭代升级。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网络黑灰产业链、网络金融等犯罪行为增多,引发社会普遍关注。“没有清朗的网络环境就没有线下平安、人民安宁。当前,网络犯罪形势依然严峻,网络犯罪治理任务依然繁重。推进网络空间治理是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法治责任。检察机关将持续加大惩治力度,与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一道共同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韦震玲说。社会矛盾综合治理社会矛盾纠纷越在前端,其对抗性越弱,化解难度越小,解纷成本也越低。“内蒙古法院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积极开展溯源治理,如翁牛特旗法院创新‘党建+多元’解纷模式,关口前置、触角延伸,及时就地解决群众诉求。”杨宗仁告诉记者,内蒙古法院不断完善各类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努力构建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通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等举措,尽可能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前端,是政法机关满足人民群众解纷新需求的一项重要举措。李迎新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提炼出三点建议:要提升解纷专业化水平,深入推进金融、知识产权、家事等专业领域纠纷解决机制改革,完善相关诉调对接机制;提升解纷便民化水平,不断探索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升级版,健全完善“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提升解纷智慧化水平,推动现代科技与平安建设深度融合,提升司法大数据在社会矛盾综合治理中预测、预判、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努力将各类不稳定因素解决在萌芽阶段。厉莉告诉记者,人民法院是诉源治理的重要参与力量,要结合自身职能定位,主动担当作为,立足审判本职,建立诉外纠纷诉内治理的思维,充分发挥判决的示范引领作用,努力推进纠纷诉讼外解决。“群众来信件件有回复”,是新时代控告申诉检察工作坚持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举措。顾雪飞介绍说,近年来,河南检察机关实施“一把手”工程、成立三个中心、建立四项制度,“群众来信件件有回复”工作成效显著,成为推动积案矛盾化解、树立检察机关良好形象的重要举措。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吕红兵注意到,调解制度在化解社会矛盾、加强社会治理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建议制定调解法,以立法形式确立调解的独立性、中立性、专业性、公正性等属性,依据民法典对各调解主体进行法律定性并予以规范,推动人民调解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贡献更多力量。政法领域代表委员表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步之年,政法机关要主动担当作为,积极服务大局,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实现保驾护航,以法治力量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文标题:两会特稿-以法治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8044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