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包拯》七年级语文教案
参考资料,少熬夜!《包拯》七年级语文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案是不可避免的,教案是教学的主要依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信息由网友整理,仅供参考。让我们来看看。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自学研讨,掌握本课的生字。2、准确、生动地复述课文。3、帮助学生树立要立志做大事,不立志做大官的思想。树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高尚思想。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难点文言词句的分析讲解。联系背景评价包拯这一形象。教学突破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结合课下注释自主将文言文变成自己的话通译下来;引入学生平时看电视书刊以及传说中了解的包拯的.故事,互相讲述,教师及时给予合理评价。教学准备有关字词、文言方面的投影片,课文朗读带。学生搜集有关包拯的故事。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1、电视台曾热播过电视剧《包青天》,哪位同学能在此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唱唱《包青天》的主题曲,哪位同学又能根据本部电视剧的情节对包青天做简明扼要地评价。(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与奖励)2、这些故事都是编导们演绎的,与历史有一定差距,今天我们来看看史学家是怎样记述这一人物的,板书课题。3、简介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宋史·包拯传》。“传”是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叙述传主的生卒、地位、官职、生平事迹等内容。包拯的事迹长期流传民间,是封建清官的典型。二、指导初读课文1、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课文。结合注释、词典自主解决字词,疑难之处可质疑或讨论。(巡视、点拨)2、检查自学效果(1)给下列字词注音:鬻、徙、砚、率、遗、耶、敛、惮、恶、嫉恶、苟、赃、茔(2)解释下列加点字:a、第归,杀而鬻之。b、徙知端州,迁殿中丞。参考资料,少熬夜!c、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d、旧制,风讼诉不得径造庭下。e、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三、示范朗读1、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课文。结合注释、词典自主解决字词,疑难之处可质疑或讨论。(巡视、点拨)2、检查自学效果(1)给下列字词注音:鬻、徙、砚、率、遗、耶、敛、惮、恶、嫉恶、苟、赃、茔(2)解释下列加点字:a、第归,杀而鬻之。b、徙知端州,迁殿中丞。c、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d、旧制,风讼诉不得径造庭下。e、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四、引导复述1、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每段重点写了包拯的一个特点。有的段落记叙具体,有的段落记叙较概括。请同学们选取一个段落来复述,要求准确,生动。2、根据学生复述情况,做具体评价,既要鼓励,又要指出改进方法。五、本课小结学习文言文有个规律:从机械性朗读到理解性朗读再到表演性朗读,本节课我们就是按这几个步骤进行的,同学们对本课内容还有哪些不清晰的地方,请大胆提出、大胆思考、大胆质询,大胆必“大得”。六、板书设计参考人物传记包拯脱脱(元代史学家)鬻、徙、砚、率、遗、耶、割牛舌案进贡砚台敛、惮、恶、嫉恶、苟、赃、出使契丹严峻执法茔克己奉公七、作业设计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1)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2)闻者皆惮之(3)与人不苟合(4)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2、翻译下列句子。(1)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2)京师为之语日:“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3、把包拯比作什么?为什么?(用自己的话)第二课时参考资料,少熬夜!一、复习导入二、1、启发发言:同学们对《包拯》一课提出了哪些疑问,是怎样解决的?还有哪些问题尚未解决?2、肯定学生解疑的方法,并做恰如其分的指导。三、引导评价启发:在第二单元,我们已经接触了几篇传记,(投影:学习传记要在了解人物事迹的基础上,结合人物所处的背景,做出恰当的评价)。请你结合课文评价一下包拯这个人物?四、诱思导学五、1、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我们已接触过几篇,哪位同学们能举例谈谈。(引导学生注意本文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表现人物)2、提问:包拯的作法受到肯定了吗?试从文中找出答案来。五、拓展巩固1、包拯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请举出他审过的其它著名的案例。2、你知道历史上有哪些清官?他们有哪些事迹?请你用正侧面相结合的写法向同学们讲述。六、本课小结这篇文章通过写包拯的典型事例,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为民请命的好官形象。写人离不开写事,写事运用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表现效果更佳。七、作业设计填空课文共有——个段落,分别记叙了割牛舌案、________、________、公开审案、平日为人几方面,其中________、________段记叙较具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段记叙较概括。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段主要用了正面描写,第________段穿插了侧面描写。
本文标题:《包拯》七年级语文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8751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