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高中语文上册第2课《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知识点汇总
高中语文上册第2课《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知识点汇总高中语文上册第2课《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知识点汇总1.现代诗歌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中国近现代诗歌的主体新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其特点是用白话语言写作,表现科学、民主的新的时代内容,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1920年胡适《尝试集》出版,是第一部白话新诗集。代表初期新诗最高成就的是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他的《女神》中大部分作品写于1920年前后,传达着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开一代诗风。现代诗歌特点主要有:(1)形式自由,分行排列。(2)内涵开放;(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4)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1,这是对郭老文学地位的确认。我们现代文学史的作家排序一直是“鲁郭茅巴老曹”,教材编选者对于排在第一位的鲁迅向来青眼有加,(尽管鲁迅当初并不希望年轻人读自己的文章。)对于排名第二的郭老却显得不够重视,小学语文教材选过他的《天上的市街》,高中教材只选过他的《屈原·;雷电颂》。为了弥补对郭老的亏欠,选一首郭老的诗也是天经地义。至于为什么不选郭老在建国后写的比如《百花齐放》之类的作品,偏要选他年轻时的这首,这就涉及到该诗入选的第二条理由————2,体现了单元选文的相关性。在第一篇选了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之后,第二篇选郭老的“放号”可以说恰如其分,顺理成章。因为毛泽东那首《沁园春》一上来就是“独立寒秋”,郭老这首“立在地球边上”,看题目就衔接得天衣无缝。两首作品都是作者年轻时写的,都透着一种豪情壮志,都深深契合我们这个感天动地的新时代,这样语文老师们在设计教学导入的时候有现成的材料:“上节课我们聆听了毛泽东同志‘立’在湘江边上吟咏的革命豪情,这节课我们再来聆听郭沫若先生‘立在地球边上’的‘放号’声。”3,为今后学习《屈原·;雷电颂》做准备。在这首百字出头的小诗中,诗人使用了8个“啊”,6个“哟”,算得上激情澎湃,然而诗人关注的不止“啊”和“哟”,还有“力”,年轻的郭老高度赞美“力”,在诗中9次(!)提到力:“啊啊!力哟!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Rhythm哟!”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看后来的《屈原·;雷电颂》:“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所以我说,《屈原·;雷电颂》不过是2.0版的“放号”罢了。教材编选者未雨绸缪,为我们今后更好地学习《屈原·;雷电颂》做足了准备。4,在这首“杰作”诞生100周年的日子里,将它选入高中语文教材当然有它深刻的纪念意义。100年来,我们的新诗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诗人和数量众多的佳作,但别人的再好,也比不上郭老这首“老”。你也许认为郭老这首诗很烂(?),但“树高千尺忘不了根”,饮水思源,它毕竟是新诗滥觞时期的作品。虽然对很多中学语文教师而言,郭沫若在人格上乏善可陈,但那都是非主流媒体丑化郭老的结果,对此,我们不能听,不能信,更不能传。5,这首诗还有助于考验学生的理解力和想象力。“放号”是放声嚎(号)叫吗?“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这两句之间是什么关系?看到“白云”咋就想到“北冰洋”了呢?“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这是一个怎样的画面?作者是如何从“北冰洋”跳到“太平洋”的?“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Rhythm哟!”这说的到底是啥东东呢?6,考察学生的地理知识。“立在地球边上”,亲爱的,“边上”指的是地球的哪个部位呢?作者提到了“北冰洋”“太平洋”,请回答地球表面另外两个大洋分别是和。作者为什么没有提到“他”们呢?7,考验教师的教学能力。真想听听教材编选者为我们示范朗读这首有8个“啊”6个“哟”一个“Rhythm”(或一个律吕)的诗啊,别做梦了!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这首诗就是检验我们教学能力的“试金石”。如果能讲好这样一首诗,如果你能借此让学生感受到郭老诗歌的“魅力”,如果你能深刻领会高中语文教材编选者的良苦用心,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成精了!课文解读1.当我们诵读《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这首诗时,会产生两个疑惑:“地球边上”在哪里?谁,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地球边上”不是地理学概念,是文学概念。我们每个人脚下的“立足点”,就是“地球边上”。当你认识到“你”与“地球”的这种关系时,你的“视野”就会放眼“地球边上”,你的“豪情”就会具有“力的绘画,力的舞蹈,......”。2.毛泽东,立在“地球边上”,看到“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时,想到的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周恩来,立在“地球边上”,看到“夜已阑,天将晓”时,想到的是“赤色之光,早在东方闪动了。”(《赤光的宣言》)朱德,立在“地球边上”,看到“远望春光镇日阴,太行高耸气森森”时,想到的是“忠肝不洒中原泪,壮志坚持北伐心。”(《太行春感》)陈毅,立在“地球边上”,看到“露侵衣被夏犹寒,......满身沾野草”时,想到的是“此日准备好身手,他年战场获锦归。”(《赣南游击词·;一九三六年夏》)3.还有许多人,他们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闻一多的“号声”是“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鲁迅的“号声”是“我以我血荐轩辕”;秋瑾的“号声”是“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4.同学们,青春充满着激情,青春点燃着人生。今天,你、我、他全都立在“地球边上”,来一次“放号”吧!课文赏析《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早期诗歌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巨人的形象。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字的号角。他的号角声声在欢呼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欢呼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空间各个方向的滚滚洪涛。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那就看人们能否掌握它、驾驭它。看吧,滚滚而来的洪涛正在不断地努力向前,描绘着力的绘画,表演着力的舞蹈,演奏着力的音乐,抒写着力的诗歌,激荡着力的律吕。这是一幅惊心动魄的力的画图,力的颂歌。写作这首诗的时候,作者正在日本福冈的九州大学医学部留学,那是在中国的五·;四运动爆发不久的时间。五·;四运动所产生的伟大的力波越过太平洋,直接震动了时刻感应着时代脉搏的年青气盛的郭沫若,使他的如橡之笔,得到了纵横挥写的创作契机。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正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再推开一层说,也是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规模的具体象征。五·;四运动对于中国,正如滚滚而来的洪涛一般,它正以巨大的破坏力,冲决一切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思想罗网,同时以伟大的创造力建树崭新的科学与民主的现代文明。五·;四运动所展示的中国未来,是光辉灿烂的图景。从第二个更宏观的思想层次说,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也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日本,冲向中国,并且势将蔓延到全球各个角落,这是历史前进的不可阻挡之势。诗中所描绘的全部力的形象,同样可以看作是新兴生产力战胜落后生产力的强起奋进图。诗人在同年写的《笔立山头展望》一诗中曾以极大的热情歌颂这种新兴的生产力:一枝枝的烟筒都开着了朵黑色的牡丹呀!哦哦,二十世纪的名花!近代文明的严母呀!互相参照印证,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本诗的思想内容。这首诗堪称为郭沫若早期火山爆发式的诗歌代表作之一,从其诗歌中最能感受到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据作者说,在那段时间里,惠特曼的那种把一切的旧套摆脱干净了的诗风和五四时代的暴飙突进的精神十分合拍,我是彻底地为他那雄浑的豪放的宏朗的调子所动荡了。(《我的作诗的经过》)阅读这首诗,读者最突出的感受正是这种惠特曼式的雄浑的豪放的宏朗的调子。它是在感情激荡时一气呵成的,是火山爆发喷涌而出的岩浆,其气势汹涌,灼热逼人,使得后代的读者也感同身受。郭沫若一向主张,诗不是作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作有造作之意,而写字在古汉语中可以和泻字通用。郭沫若的早期诗歌,很多都是灵感到来一泻直下的产物。读这样的诗,读者会感到作者就站在读者面前,他的火热赤诚的心,澎湃激扬的热情,一下子就把读者全部感染了。
本文标题:高中语文上册第2课《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知识点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9028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