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我们离100%无烟环境还有多远?解析《公约》第8条实施准则和北京政府令减少供应帮助戒烟戒烟纳入医疗保险监测烟草使用国家烟草专卖局扭转烟草日益流行的趋势减少需求,减少危害警示烟草危险防止接触烟草烟雾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提高烟草税健康教育《公约》第8条防止接触烟草烟雾1.各缔约方承认科学已明确证实接触烟草烟雾会造成死亡、疾病和功能丧失。2.每一缔约方应在国家法律规定的现有国家管辖范围内采取和实行,并在其他司法管辖权限内积极促进采取和实行有效的立法、实施、行政和/或其他措施,以防止在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室内公共场所,适当时,包括其他公共场所接触烟草烟雾。第8条实施准则:防止接触烟草烟雾防止烟草烟雾的义务是以基本人权和自由为依据的。鉴于吸入二手烟草烟雾的危害,防止烟草烟雾的义务尤其体现在生命权和享有最高而能获致之健康标准的权利,以及许多国际法律文书承认的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需要强有力的政治承诺以采取措施防止所有人接触烟草烟雾原则原则1:100%无烟环境之外的任何方针,包括通风、空气过滤和指定吸烟区(无论是否有专门的通风系统),都一再表明是无效的,有科学和其它方面的确凿证据显示,技术方法不能防止接触烟草烟雾。原则2:所有人都应受到保护,以免接触烟草烟雾。所有室内工作场所和室内公共场所都应是无烟的。原则3:必须立法以防止公众接触烟草烟雾。自愿的无烟政策一再表明是无效的,不能提供适当保护。定义准则中使用“二手烟草烟雾”而不使用。“被动吸烟”和“非自愿接触烟草烟雾”二手烟草烟雾定义:“从卷烟或其它烟草制品燃烧端散发的烟雾,且通常与吸烟者散发的烟雾混杂在一起”。“公共场所”定义:所使用的定义应涵盖公众可以进入的所有场所,或供集体使用的场所,无论其所有权或进入权。有关的法律应规定责任,并应规定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应规定企业业主、管理人员或其他负责者的责任,并应清楚确定需要他们采取哪些行动。这些义务应包括:(a)在入口处和其它适当地点张贴禁止吸烟的明确标示的义务。这些标示的形式和内容由卫生当局或政府其它机构决定,并显示电话号码或其它方式,供公众举报违法行为以及现场遭投诉者的姓名;(b)在有关地点撤消任何烟灰缸的义务;(c)监督规则遵守情况的义务;(d)采取合理的具体步骤,阻止个人在有关地点吸烟的义务。这些步骤可包括请当事人不要吸烟,停止服务,请当事人离开现场以及与执法机构或其它当局联系。处罚处罚数额应足够大,以威慑违反行为,否则,违反者就会视而不见或仅仅将之视为交易成本。相对于通常资源较少的个人吸烟者的违反行为而言,需要较大数额的处罚来威慑企业违反者。对反复发生的违反行为应加重处罚,并应与一国对其它同等严重违法行为的处理相一致。执法的基础设施法律应规定负责执法的机构,并应纳入监督遵守和起诉违反者的制度。动员社区参与进来,可加强监督和执法规划的效力。调动社区的支持,鼓励社区成员监督遵守情况,举报违反行为,可大大扩展执法机构的影响范围,减少实现遵守需要的资源。执法规划应包括免费投诉电话热线或类似制度,以鼓励公众举报违反行为。MPOWER-P保护民众不接触烟草烟雾目的:实现所有室内公共场所机工作场所(包括餐厅、酒吧)无烟化。完全无烟环境是唯一经实践证明可充分保护人们免受二手烟危害的方法。无烟环境不仅可以保护非吸烟者,还能帮助吸烟者戒烟。MPOWER-P无烟法拯救生命高收入国家经验:公共场所与工作场所无烟化可以是烟草消费量减少3~4%。在无烟工作场所的吸烟者戒烟的可能是在可吸烟场所工作吸烟者的两倍以上那个。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方经验显示,在这些场所实施无烟化不仅可行,而且很受公众欢迎,同时,也没有给企业带来不良影响,并起到了增进健康的作用MPOWER-P落实无烟场所需要进行立法。事实证明,自愿性政策是无效的。通风和设立单独吸烟室之类的措施不能将二手烟暴露水平减低到合格或者安全的水平。合理规划;充足的资源;有力的政治承诺;对大众传媒的有效利用;谨慎的法律起草,以及民间社会的参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开展的工作无烟奥运无烟学校、无烟医院无烟出租车无烟餐厅无烟场馆无烟工作场所无烟城市立法(北京、上海、广州、杭州、银川)保护民众不接触烟草烟雾-北京市政府控烟令全球人口只有5%受到国家全面禁烟法的保护。全世界半数以上国家-代表世界近三分之二人口-允许在政府办公室、工作场所和其它室内环境中吸烟。若干工业国家对工作场所实行的无烟政策使雇员的总烟草消费量平均降低了29%。目前我国人群中遭受被动吸烟危害的人数可高达5.4亿许多经验都表明:促使公众认清被动吸烟对健康的影响是改变公众看法和影响政府烟草政策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因此,对被动吸烟的这些发现有很重大的意义。立法是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的关键措施一些国家控烟成功经验显示,立法是实现室内环境无烟化的关键措施。很多国家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已从公共交通工具、电影院、展览馆、购物中心、银行、学校、医院等,逐步扩展到办公场所(包括政府办公楼、公司的写字楼等),又进而扩展到大众餐饮娱乐场所(包括餐厅、酒吧、夜总会、按摩院等)。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过程体现了社会越来越注重对不吸烟人群的尊重和保护,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立法法治社会,法律制度是一切执法监管行为的动力源泉和合法性基础。具体落实保护公众无烟环境权的关键措施是实行相关的法律规范。我国在控烟方面的立法存在空白。从国家法律法规来看,我国没有一部针对控制烟草的专门法律法规,仅仅依赖散见于相关法律规范中的控烟条款指导我国的立法活动,这根本无法系统地、有效地促使国家相关部门、地方政府制定法律规范推进控烟活动。《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范围若干规定》-北京政府的控烟令该规定从法律意义上属于政府规章,是北京1996年5月正式施行的《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下称“1996年规定”)的修订版。此次“禁烟新规”较之“1996年规定”,最核心的突破是“室内工作场所禁烟”。亮点扩大了公共场所的禁烟范围。成为今后北京和中国公共场所禁烟和控烟立法的新起点。首次要求,在体育场馆、健身场所和对社会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等公共场所实施室内及室外禁烟。首次对餐厅、宾馆、饭店、旅店、招待所、培训中心、度假村等公共场所提出在室内禁烟的要求。北京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办公、会议场所及食堂、卫生间、通道、电梯等室内区域也将禁烟。宾馆、旅店、招待所、培训中心、度假村等公共场所无烟客房的比例不得低于70%。首次规定公民有权要求吸烟者停止在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吸烟。对照履约时间表-差距《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将于2011年在我国全面实施。这意味着我国要在三年内实现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的承诺。差距: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室外可以设置吸烟区,或在室内设吸烟室,工作场所可以设吸烟室。餐厅、宾馆及机关单位可设置有明显标志并具备良好通风条件的室内吸烟室或吸烟区医疗卫生单位可在室外设置吸烟区立法是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的关键措施一些国家控烟成功经验显示,立法是实现室内环境无烟化的关键措施。很多国家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已从公共交通工具、电影院、展览馆、购物中心、银行、学校、医院等,逐步扩展到办公场所(包括政府办公楼、公司的写字楼等),又进而扩展到大众餐饮娱乐场所(包括餐厅、酒吧、夜总会、按摩院等)。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过程体现了社会越来越注重对不吸烟人群的尊重和保护,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法治社会,法律制度是一切执法监管行为的动力源泉和合法性基础。具体落实保护公众无烟环境权的关键措施是实行相关的法律规范。我国在控烟方面的立法存在空白。从国家法律法规来看,我国没有一部针对控制烟草的专门法律法规,仅仅依赖散见于相关法律规范中的控烟条款指导我国的立法活动,这根本无法系统地、有效地促使国家相关部门、地方政府制定法律规范推进控烟活动。《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范围若干规定》-北京政府的控烟令该规定从法律意义上属于政府规章,是北京1996年5月正式施行的《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下称“1996年规定”)的修订版。此次“禁烟新规”较之“1996年规定”,最核心的突破是“室内工作场所禁烟”。十类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医院室内、托儿所、中小学校、大学教学区、图书馆、健身场,体育场的比赛区和座席区等)三类公共场所公共场所可以设置吸烟室或者划定吸烟区,吸烟室或者吸烟区以外的区域禁止吸烟:(餐饮服务区、公园、交通工具候车区)宾馆、旅店、招待所、培训中心、度假村等提供住宿休息服务的经营场所,应当按照规定设置无烟客房或者无烟楼层。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办公、会议等工作场所和食堂、通道、电梯、卫生间等内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扩大了公共场所的禁烟范围。首次要求,在体育场馆、健身场所和对社会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等公共场所实施室内及室外禁烟。首次对餐厅、宾馆、饭店、旅店、招待所、培训中心、度假村等公共场所提出在室内禁烟的要求。北京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办公、会议场所及食堂、卫生间、通道、电梯等室内区域也将禁烟。宾馆、旅店、招待所、培训中心、度假村等公共场所无烟客房的比例不得低于70%。首次规定公民有权要求吸烟者停止在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吸烟。对照履约时间表-差距《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将于2011年在我国全面实施。这意味着我国要在三年内实现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的承诺。差距:没有做到环境100%无烟,现有规定实行部分效率太差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室外可以设置吸烟区,或在室内设吸烟室,工作场所可以设吸烟室。(细则:餐厅划定的非吸烟区面积不得低于其室内餐饮服务区域面积的百分之五十,并逐步扩大非吸烟区的区域面积,取消吸烟区;无烟客房的数量应不少于客房总数量的百分之五;无烟楼层的数量应不少于楼层总数的百分之五十)餐厅、宾馆及机关单位可设置有明显标志并具备良好通风条件的室内吸烟室或吸烟区医疗卫生单位可在室外设置吸烟区实行有效性问题禁烟执法机构主体不清,谁?监督无力举报无门准则:处罚数额应足够大,以威慑违反行为,否则,违反者就会视而不见或仅仅将之视为交易成本。北京《规定》只罚单位: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所在单位不履行《规定》、《若干规定》确定职责的,依法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二手烟”同样有危害首都医科大学课题组的《北京市室内烟雾污染情况测量报告》(下称“监测报告”)发现,即使在密封的室内吸一支烟,在5分钟之内,室内可吸入粉尘2.5pm(可导致肺泡受损)的浓度就会达到危险水平。而在即使距离室内吸烟者三米到六米,被动吸烟者也不能避免二手烟的危害。中国目前尚未制定PM2.5的国家标准。而美国环保总署1997年的标准则规定,24小时内该项指标的暴露浓度,不能高于每立方米65微克;在室外,该项指标的危险水平为每立方米250微克。■被动吸烟不存在“安全暴露”水平二手烟雾包含很多能够迅速刺激和伤害呼吸道内膜的化合物。即便是短暂的接触,也会导致哮喘发作;增加血液粘稠度,伤害血管内膜,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增加冠心病发作的危险。一般的空气净化系统可以除去大的颗粒,但不能清除小颗粒或者二手烟雾中的各种气体。不能依靠通风技术来控制接触二手烟雾的健康风险。只有全面无烟法律才能行之有效;指定吸烟室等部分措施没有效果烟草烟雾暴露不存在安全水平。保护人们的唯一有效方法是提供100%无烟空气。指定吸烟室和类似的部分措施无法保护人们不受二手烟的危害在北京开展的空气质量研究表明,采用指定吸烟室措施餐馆的颗粒污染物数量是执行100%无烟政策餐馆的两倍以上划分吸烟区和非吸烟区有用吗?几乎不可能阻止空气从吸烟区进入邻近的非吸烟区。仅仅开关旋转房门就会造成多达10%的吸烟室空气进入非吸烟区。敞开吸烟室房门将导致大量空气流入邻近的非吸烟区[。因此,在设有指定吸烟室的场所中,烟雾会从指定吸烟室中溢出,进入非吸烟区。广大群众认为设立吸烟区的地方,没有吸烟区和非吸烟区,只有吸烟区
本文标题:100%无烟环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994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