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河源市工作报告汇报2022年度
河源市工作报告汇报2022年度河源市位于梅州市和广州市之间,是东江流域客家人的中心。那么河源市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是什么?学习网友给你整理了几篇精选文章,希望你喜欢!河源市工作报告2021年篇1一、夯实基础完善体制(一)强化组织领导。完善了河源市文广新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以不定期召开会议的形式研究解决在信息公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到有领导抓、有机构管、有专人办。同时,局直属各单位均成立了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各自领域的信息公开方式和标准,抓好信息审核、信息编目、依申请公开处理等工作。(二)完善体制机制。认真贯彻落实《河源市文广新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河源市文广新局新闻发言人制度》和《河源市文广新局局务公开制度》等信息公开的规章制度,加强督促检查与考评,主动接受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监督,听取相关意见建议,不断提高信息公开的及时性、便民性,确保公众知情权的有效落实。同时,根据新形势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新要求,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制定措施完善信息公开机制。(三)推进系统建设,不断完善局在官方网站设置“政务公开”、“政民互动”、“网上办事”等专栏,开设“政府信息公开”、“人事信息”、“行政执法”、“意见征集”、“局长信息”、“监督投诉”等子栏目,同时,按照《关于印发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专栏建设规范的通知》(粤办函〔2014〕273号)要求,开设“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专栏,把网站建设成为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信息公开平台。(四)落实责任主体。严格按照“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和“谁公开,谁审查,谁负责”的原则,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推进信息公开工作向纵深发展。凡是市委、市政府要求应公开的内容,坚决做到百分百公开;凡是应告知群众的重大事项和服务信息均主动及时公开;对应公开而未公开、或弄虚作假、有意隐瞒的,一律追究负责人责任。二、政务信息公开扎实推进(一)信息公开内容更加丰富。1.持续更新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在做好政府信息公开日常工作的同时,增强信息发布的主动性、权威性和实效性,强调局机关各部门、直属各单位认真梳理政务信息,确保有关文件得到及时公开,信息公开目录得到及时更新、补充和完善。公开信息的主要内容包括:机构职能、政策规章、业务工作、财务信息、统计数据和重点工作等。2.以社会和行业关注的政府信息公开作为重点,优化栏目设置。将文化市场、社会文化、艺术、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管理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行政许可项目放在显著位置,方便社会和业界获取有关信息。3.围绕上级重点工作,继续加强政府网站和局机关官网的专题建设,加大政府信息发布的广度和深度,便于公众集中了解所关注的文化、广电和新闻出版信息。(二)公开形式更加多样。1.通过政府网站公开。一是通过中国河源市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公开”专栏,公布我局信息公开指南和机构职能、法规、统计等相关信息,办理在线提交的信息公开申请。二是通过局官方网站,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查阅和检索我局的信息公开指南和主动公开的信息内容。2.通过媒体公开。我局通过《河源日报》、《河源晚报》、河源市广播电视台、河源城市论坛等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媒体主动公开政府信息。3、通过公开栏公开。凡是我局的有关业务、重要决定、人事和财务信息等,均及时在局机关政务公开栏进行发布、公示。4、其它方式公开。向社会公开咨询电话和电子邮箱,接受群众电话、网络咨询,告知或者指引获取有关政府信息的途径和方式。同时,局机关和直属各单位均设立了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室,帮助群众查阅相关信息,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三)公开数量与质量并重。我局按照上级的要求,按时办理市公仆信箱、市政风行风热线交办或转办的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等相关事项。据统计,截至2015年12月底,我局主动在市政府门户网公开信息共49条。其中,机构职能7条、规章文件1条、规划计划1条、业务工作(行政许可事项)16条,信息公开年度报告7条,最新信息17条。向两办及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报送政务信息352条。此外,我局充分利用河源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官方网站这一平台,及时发布、公示、转载文化领域的相关咨讯、政策法规、办事指南等308条,加深了市民对文化工作的认知度,有效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充分发挥了信息服务群众的作用。三、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自《条例》实施以来,我局高度重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制度建设,拓宽公开渠道,丰富公开内容,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主动公开工作与日常业务工作的融合尚需进一步加强;二是信息公开目录需要进一步细化、优化;三是信息公开的内容需要及时更新。针对信息公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2016年我局将认真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一)提升信息主动公开责任意识。加强对机关工作人员的相关培训,切实把信息公开与日常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信息主动公开成为一项规范有序的常态工作,确保公众知情权地落实。(二)强化信息公开渠道建设。进一步细化、优化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不断加大政府信息的公开力度,重点加强社会和行业关注的政府信息的公开工作。同时,通过河源市文广新局官网等平台,进一步拓宽信息公开的渠道内容。(三)推进信息公开制度建设。进一步探索和掌握信息公开工作规律,逐步制定完善信息公开配套制度,加强对信息公开工作的监督检查。重视依申请公开办理效率和答复质量,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新进展。(四)正确处理公开与保密的关系。对有关信息既不能以保密为由拒绝公开,又不能以公开为由放松,努力处理好公开与保密两者的关系。河源市工作报告2021年篇2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2014年工作回顾2014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特别是经济下行的压力,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有效应对困难挑战,全力以赴推动加快发展,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升级,较好完成了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一、经济发展实实在在坚持经济建设第一要务,因势施策,干在实处,经济发展稳中有进。主要经济指标争先进位。全市生产总值758.95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增速在全省排第1;人均生产总值24881元,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9.48亿元,增长1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0.45亿元,增长23.9%,增速在全省排第1。固定资产投资453.29亿元,增长33.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26亿美元,增长7.1%;进出口总额39.5亿美元,增长2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5.01亿元,增长1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23元,增长10.9%。完成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任务。园区扩能增效成绩显著。“一区六园”投入开发建设资金39.44亿元,扩园12.6平方公里,完成工业增加值295.76亿元、增长30.4%,实现入库税收21.62亿元、增长18.1%。其中,“一大三小”转移园获评省优,占全省三分之一;争取资金6.63亿元,占全省四分之一。现代服务业呈现新气象。生态旅游有新突破,万绿生态旅游产业园建设扎实推进,巴伐利亚庄园正式对外试营业,叶园温泉旅游景区获批国家4A景区,康泉十八、东江源温泉、佗城温泉度假区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建设顺利,第十一届客家文化旅游节取得圆满成功,接待入市游客2201.47万人次、增长15.4%,旅游总收入177.01亿元、增长15.9%,旅游业由观光型向休闲型转变。商贸及电子商务有新气象,我市首个电商综合体百城百汇项目落户江东新区,市商业中心、汇景希尔顿逸林酒店等一批商贸项目成功开业。现代物流业有新进展,制定物流业发展规划,新出入境车检场启用,市高新区综合物流园和龙川铁路编组站物流园建设稳步推进。金融服务有新提升,各项贷款余额为699.01亿元,比年初增长22%,增速在全省排第2;金融机构向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41.8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48.9%,有力促进了中小微企业发展。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创建了河源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培育了一批科技创新平台,6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二、项目建设实实在在坚持项目第一抓手,以项目拉动投资,以项目带动发展。“四个一批”、“三个50”和“三个100”工程成效凸显。新签约项目173个,同比增加84个;新开工项目162个,同比增加61个;新投产项目135个,同比增加40个,其中签约、开工、投产超3亿元项目达108个。新上规企业95家,新上限企业57家,新培育税收超千万企业72家,减产企业面由30.2%下降到18.1%,“三个100”工程两年目标超额完成。“双百亿”工程强力启动。把实施“双百亿”工程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在谈、签约及在建10亿元以上的项目8个,其中开工项目4个,意向投资总额52亿元,为河源振兴发展注入了动力。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110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80亿元,占年度计划110%。其中,省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9.5亿元,占年度计划118.4%。三、基础设施建设实实在在千方百计攻坚克难,全力推进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设施不断完善。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66.8亿元,增长40%。高速公路建设全面推进,汕湛、大广高速公路河源段加快推进,汕昆高速公路河源段开工建设。完成粤赣高速公路城北和东源出入口连接线升级改造,推进埔前出入口互通立交改建工程。完成国省道改造里程60公里,县乡公路改造里程100公里,新农村公路路面硬化595.5公里。加快建设大环市路。城南客运站动工建设。武深、河惠莞高速公路河源段前期工作进展顺利,赣深客运专线河源段完成预工可报告编制,龙汕铁路、杭广铁路启动预工可工作。启动河源通用机场规划选址工作。能源设施建设加快。国家西气东输三线、省天然气管网三期、全市天然气主管网、河源电厂二期等工程开展前期工作。加快电网设施建设,建成投产110千伏及以上主网项目7项,新增主变容量19万千伏安,解决重过载配变电站244个、低电压台区128个,供电能力得到提高。启动市区天然气置换工作。市区水源工程稳步推进。四、提质扩容实实在在着力推进中心城区提质扩容,完善城市功能,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城市宜居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区建设全面启动。组建了江东新区管理机构,完成了新区城市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大胆创新社会化的管理服务模式,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融资经营模式。争取各类资金支持15亿元,完成土地征收2平方公里。在谈、签约项目40多个,意向投资达300亿元。市政功能不断完善。市区迎客大桥建设加快,滨江大道二期基本建成。完成新城中西片区13条市政道路和沿江路等升级改造。完成老城太平古街等18处易涝路段整改,解决重点区域“水浸街”问题。贯通东江西路等一批“断头路”,缓解市民出行难问题。72项老城区背街小巷改造工程顺利推进,完善老城区市政设施。启动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建成客家文化公园二期、七寨湖公园、红星公园,改造提升九重门等一批公园,完成市区道路绿化升级改造。完成市区两江四岸和全民健身广场亮化工程,城市变得更亮更美。城市管理得到加强。实现市区建设用地控规全覆盖。建立健全土地长效管理机制,通过国家土地例行督察,用地保障更加有力。大力整治城市“六乱”,提升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水平和保洁水平,国家卫生城市成果得到巩固。推进公共交通建设,一批新公交站点、新能源公交车投入使用。五、“三农”工作实实在在充分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切实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完成农林牧渔增加值89.98亿元,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67元,分别增长4.3%和12.3%。灯塔盆地建设亮点突出。完成核心区规划编制。争取中央和省扶持资金1.1亿元。荣获全国2013年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绩效评价第3名。与5所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签订合作协议,引进8支科研创新团队,被认定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
本文标题:河源市工作报告汇报2022年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9963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