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媒体暑期实习心得体会范文3篇
媒体暑期实习心得体会范文3篇暑期在媒体实习。现在,结合我自身的情况,我想谈谈我个人的实习经历。本文是媒体暑期实习的心得,请参考下载。媒体暑期实习心得体会一:能进自己早前就向往的媒体实习我感到十分幸运,这次的经历也让我收获良多。在这里不敢说给大家介绍经验,只是对自己实习到现阶段以来的一点心得体会,希望可以获得大家的共鸣和互勉。⊕实习不完全等于坐冷板凳,但坐冷板凳一定是实习的一部分在没有实习之前就有所耳闻:实习无非就是做做卫生端端水,如果进报社就是看报纸看新闻。这并不完全正确,首先,服务产业发展到现在,卫生已经不需要实习生代为操劳,其次,看新闻不仅是实习记者的事,每位记者编辑在开始一天的工作前也要浏览新闻,那不同的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做这些事时的角色定位和心态。比如看新闻,职业记者看的不是新闻,更不是寂寞,而是新闻后的新闻。我实习的媒体是杂志,因此更注重记者思考事件的角度与深度。我们实习生,资历浅经历少,思维的厚度也够不上老记者。再者,一个体制的固有状态不可能被一个新来的实习生打破,因此刚开始做冷板凳也是必然的过程。为此我也没少心里不平衡过,但是当后来忙碌的时候反而回过来羡慕冷板凳时光了呢!呵呵。⊕新人第一次采访,碰一鼻子灰反而是收获做记者采访是家常便饭,不管是电话采访、面谈还是网络采访。我在这次的杂志社实习中并没有经常涉及采访,但多多少少还是有些经历和体会。首先是预约采访,其实挺难的,因为我第一次帮老师预约采访是联系一家京城著名的高级健身中心,由于事先准备不足加上那边的人员又特别盛气凌人,(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健身房的人个个都是能说会道)几次下来我已经失去了信心,大规模的企业部门间又存在断层,我的电话时常就被一转再转,到后来我也不知道与我对话的人是什么部门什么职务了。第一次的预约采访失败告终,还好老师并没有过多责怪我,而表现出一种师长特有的语重心长。接着是外出采访,次数也不多,但第一次印象十分深刻。为了不因“学生像”被怠慢而因此“扮演”一个成熟记者,我穿上了高跟鞋。又由于采访地点距离估计错误,我一路走了过去,到了那边就发现脚底两个水泡。这个故事教育人们,出门采访前一定要估算好需要移动的距离,不在双脚支撑范围之类就不要选择步行,而所有会发生的可能性都要考虑到。⊕意外的收获只给有准备的人我进杂志社之初并没有“带的老师”这一说,这点可能比较报社、电视台有所不同,因为周刊的性质所致,关注的事件没有那么繁多和平白,编辑们有自己明确的分工,记者也都很少到单位,各自跑着各自的选题,每周选题会的那天是单位里上座率最高的时候。后来总编仁慈地给我介绍了一个老师,于是才有了一些记者可以做的工作。但是,天上掉的机会往往是很罕见的,因此有时间多和记者编辑说说话就是机会垂青于你的前期保证了,当然不能在人家忙的不可开交的时候凑上去,那只会适得其反。其次,“准备”不单单只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哦,踏实的专业能力和知识储备才是老师器重你,放心你交给你任务的最终保证。以上一点点经历不够借鉴,我也只是暑期实习生这个浩荡人群中的一小份子,班级博客是同学、同志间的互相学习、交流感触的好平台,真心希望所有人都有所收获、有所成长,这才是真是的快乐与充实,加油!媒体暑期实习心得体会二:今年暑假,怀着期待的心情到我们市里的报社实习,在这宝贵的一个月的时间里,通过老师的帮助,我不仅对专业知识有了更为深刻地了解,同时也学到课本外的实践经验。这些收获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使我受益匪浅。第一天到日报要闻部报到时,心里有点忐忑不安,看到编辑记者来来去去的忙碌身影,不知该从哪里入手。随手在桌上拿了份报纸看起来。可是报纸总有看完的时候,无聊加透顶。指导我的老师可能因为有点亲戚的关系对我还是比较热情的,对我的鼓励和帮助。可能是因为自己性格的原因,没有跟其他老师进行很好的交流,其他老师的不冷不热让我有些压不过气来。在这方面,回家后我有过深刻的反省,但总好像走不出这个关卡。从自身方面,首先,实习不是被动的学习,在实习岗位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创造性的发挥,和实习单位多多交流,成功转换角色的方法。二是要给自己定好位,在态度上要把自己当成学生,虚心求教;在新闻采访时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工作人员,爱岗敬业,严于律己,争取多写新闻,多发新闻,维护新闻的客观、公正。三是要多动手写,做记者必须腿勤,笔勤,一个新闻要跑上大半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然后组织稿件,同时自己要主动动键盘写稿。四是工作要认真扎实,做要做到最好,让读者能够更快更易得到最新的消息。从新闻专业知识方面,我有几点感触:一、对于新闻的敏感性对于地方媒体记者而言,生活,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风平浪静的,缺乏冲突的,在平常甚至庸常的生活中去做新闻,似乎是很多记者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在这种情况下,记者的新闻敏感性、新闻发现力、判断力显得特别重要。新闻源于“发现”,“发现”源于“敏感”,没有敏感,一切将无从谈起。新闻敏感从何而来呢?一要提高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掌握各方面的丰富知识;二要广泛接触实际,了解实际工作中的情况;三要学会比较,有鉴别才有发现;四要随时随地处于采访状态之中。二、关于新闻题目简练而贴切,要出彩。题目是新闻的脸面,倘若下一番功夫斟酌,推敲出一个精彩的题目,新闻将会更吸引人,更加具有传播效果,每次写完通讯、消息,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写标题。总是想写出一个出彩的标题,以至于很多时候普通的题目也在思维之外。遇到这样的麻烦,总是会把问题丢给老师。尽管已学过新闻标题的写法。为此,我查了一下网上的资料,标题的要求第一个是准确,第二个是简约,如何做到新闻标题的准确与简约呢?现在一般性的标题,消息标题主要是以主题和辅题。为了方便现在繁忙的人群,消息的主题一般以实题为主,让读者能够很快的了解消息的主要信息。假若主题为虚题,也会加上个辅题,以提高消息标题的准确性。对于通讯一般也以实题为主,有时也会以虚题为主题。三、关于通讯与消息的区别在写人物通讯周汉高时,经老师指点在通讯的开头部分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误将消息的导语强加到通讯上,写成既不像通讯也不像消息的样式,使得通讯的特点完全没有突出出来。通讯不需要把它的每个点都举出例子,要抓住重点来写例子,例子要简短而有力,将通讯的点归纳起来,抓住重点,将不重要的点结合到其他点上,事例要有针对性,且将事例简要归纳,有些事例可以一笔带过,有些事例用典型事例来写。四、关于会议新闻会议新闻把握重点,首先将会议内容重点讲一下,接着是主要领导的讲话,再其次人员的讲话。主要领导的讲话要比其次人员的讲话详细,突出重点。其次再会议内容方面,讲清楚会议要求、会议目的。另外,关于会议的参与人员,如果是市领导,要讲清楚召开会议的人员,如果不是市领导,可以一笔代过,甚至省略不写,只要将出席人员、出席部门讲清楚。对于地方报纸报道省级电视电话会议,首先记录的时候要抓住重点,谁的话比较重要就要主要记谁的话,对讲话也要技巧性地记录,抓住它的核心词、关键词。在写作的时候,要把地方的内容突出出来,省级不必重点写。记者跑会议是不可避免的,但“泡会议”只能的来呆板的书面材料,“赶场子”也只能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拿来材料,鼠标一点,新闻1,大名一签,读者爱看不看丢在一边,有人形容这样的记者为“会议记者”、“材料记者”,会议报道再多,也出不了精品杰作来。会议新闻的报道既“易”又“难”,容易的是,对会议新闻的报道只要按照“模式”行事:会议程序+出席会议的重要人员名单+领导讲话+会议主题的相关内容=会议新闻。这类模式会议新闻,审稿少麻烦,既轻松省事又有把握见报。然而这样的会议新闻“往往千人一面,枯燥无味”,成为读者不想看的新闻。要让会议新闻的报道“出彩”,则是老大难问题。在这次实习期间,我跟老师共同合作了篇文章,这对我来说既是鼓励也是鞭策。这次实习让我增长了业务知识,体会到了新闻采写的艰辛,提升了自己的新闻素养,而且增长了见闻,锻炼了自我,为我接触社会搭建了平台。在新闻采写方面,我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实习不过一个月,回头看看,它几乎等同于我大学两年的宽度。我真心的感谢报社的每一位前辈,特别是手把手带着我的亚军老师。这段难得的经历,让我看到了今后的奋斗目标,必将充实我今后的人生。媒体暑期实习心得体会三:传播学者威尔伯·施拉姆曾说过,新闻学院会以这样的假设开始,即它所要造就的学生将是整个大学中最适合于理解和谈论他们所处的那个世界的学生。无疑,施拉姆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准新闻人走向新闻实践前应有的见识与思考力。然而纵观国内,大学新闻教育在这方面尚存缺陷,甚至在新闻学专业学生该不该去媒体实习的问题上也有争议,更不用说如何去利用实习机会提升专业水准了。在此,笔者谈一些浅见。实习前该如何准备先看一则新闻:2013年1月19日凌晨,中国传媒大学的大四学生王音棋出现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她此次以实习生身份亮相主播岗位。虽然王音棋大四还没毕业,可她落落大方,并无任何紧张情绪流露出来,整个主持过程没有出现差错,表现可圈可点。随后央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东方卫视、江苏卫视等多家媒体向她发出邀请。我们在讨论王音棋成功时,不应忽视她背后付出的努力。正如相关报道中所透露的,出生于江苏兴化的她克服兴化人讲话平仄、前后鼻音、n和1不分等诸多发音障碍,实属不易。这些步入实习岗位之前的努力,往往容易让人忽视,然而却是最值得广大准备实习的新闻院校学生学习的地方。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那么实习前应从哪些方面准备呢?首先是储备与新闻实践有关的理论知识。比如新闻学理论、新闻采访学、新闻心理学、新闻道德与法律规范等知识。这些理论知识,从新闻实践中得来,并经过了实践检验,可以有效地指导新闻工作,从而节省有限的实习时间与精力。其次是掌握最基本的专业技能,如采写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可以想见,如果连普通话基本发音都没有攻克,又如何在电视上露脸而赢得一片叫好声?如果常见的几种新闻文体都无法分清,甚至1稿子中满是错别字、语法错误,逻辑结构混乱,又如何获得较为稀缺的“写大稿”的机会?最后是做好实习规划,调整好心态。比如,媒体实习之前,先问自己想要实现什么目标,能做些什么,不妨网上找找相关资料,提前了解媒体运行环境。现在实习生普遍对媒体运作一无所知,明明抱着希望来写“大稿”的,现实中却是一个“豆腐块”也难发。一旦发现媒体实习与设想相差甚远,便产生心理落差。因此,作为即将实习的新闻学专业学生而言,只有从理论知识、媒介环境认知及自我心态调整上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快速上手,从容实习,才有可能获得指导老师肯定,赢得更多展示才华的机会。实习期该如何互动第一是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如何通过实习更好地检验课堂知识。诸如新闻“总体真实”与“局部真实”的概念。在课堂上,或许能理解字面上的含义,然而这并不代表能理解字面背后的深层内涵。作为内容采编者,在具体的新闻实践过程中,如何选择编排新闻稿件,最大限度地遵守并体现新闻真实性原则,这种切实感悟或许完全不一样,“绝知此事要躬行”。当然,通过与实台互动,一方面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纸上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纠正,甚至发展课堂上学来的知识。这种互动,对于以后从事新闻传播学理论研究无疑也是十分必要的一环。第二是实习生与指导老师之间的互动。这一互动自然是实习过程中的重点内容。与实习生不同,作为指导老师的编辑记者,一直处于新闻实践的最前线,积累了丰富的从业经验、技巧,这些都是最宝贵的财富。实习生只有有效地跟指导老师沟通交流,才能学到这些最实用的知识。尽管一线编辑记者的采编任务比较重,没有更多的闲余时间,向指导老师或其他编辑记者请教时,要注意选取适当的时间与方式,不过一般来说,指导老师是愿意跟实习生交流的,重点是实习生要主动,积极思考,并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实际上跟指导老师互动交流的适当方式有很多,比如旁听报社采编会议,记录会议上对确定某一选题的讨论争辩,这是最有含金量的学习机会;比如报选题时,多问问某一选题的价值及可操作性;比如多做些跑腿、查资料、接听热线电话等这些费力费时间的事,树立踏实肯干的积极形象,赢得指导老师的好感等等。对于
本文标题:媒体暑期实习心得体会范文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0346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