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主办国际会议促进学术交流加强国际合作中科院热带海洋环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简称LED)成立于1998年,在2001年11月通过了由中国科学院组织的院重点实验室评估,成为中国科学院第一批海洋环境科学类重点实验室。2006年初被评为院首批“三优”创新试点团队之一,2007年又被授予广东省省直机关“部门排头兵”称号和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科学院“部门排头兵”称号。LED2006年度主要在争取主办、承办国际会议上加强力度,促进学术交流,加强国际合作。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的资助下,LED在2006年共主办、承办国际、国内及两岸三地学术会议7个,内容涉及印度洋和海洋灾害(海啸)、海峡两岸珊瑚礁生物学和海洋保护区、扭转南中国海与泰国湾环境退化趋势——海草专题、极端营养盐条件对海洋食物网和生态系的影响、海洋大气观测资料的利用、二类水体水色遥感等多个学术领域。研讨会为这些研究领域国内外同行之间的交流、沟通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促进了LED对外交流,尤其是两岸三地和东南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扩大了实验室的知名度,为今后的合作研究奠定了基础。一、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和美国夏威夷大学国际太平洋研究中心签署合作协议2006年7月17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和美国夏威夷大学国际太平洋研究中心在广州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双方将联合开展包括学者交流、建设气象实验室、联合开展野外海洋气象调查等在内的多个项目计划,重点针对太平洋、南海等地的台风、环流等海洋气象进行研究,该项计划为期五年。仪式上JayMc-Creary所长和施平所长都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介绍了南海所和夏威夷大学国际太平洋研究中心情况,对双方合作表示了期待。耿安松副院长代表分院也做了讲话。随后双方科学家还做了更为深入的学术交流和探讨。二、印度洋和海洋灾害(海啸)研究国际研讨会为了配合中科院三期创新工作,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LED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唐丹玲博士与2006年6月7日召集组织了“印度洋和海洋灾害(海啸)研究国际研讨会(TheWorkshoponIndianOceanResearchandOceanHazards/Tsunami)”。来自印度、斯里兰卡和中国等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近40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研讨会共分6个部分,各位专家报告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内容涉及印度洋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遥感研究自然灾害的早期现象;国际CLIVAR(ClimateVariabilityandPredictability)印度洋海洋观测调查内容;2004年海啸期间印度洋叶绿素和水温变化;印度洋海面高度异常、海洋表层蒸发;印度尼西亚关窗流和水交换的相互作用;斯里兰卡沿岸流的测定和模拟等方面的研究。这是第一次在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举办有关印度洋研究的专题会议,是我所三期创新的研究重点之一,交流成果为即将开展的中印海洋研究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奠定了基础。三、UNEP/GEF项目海草专题区域会议召开2006年7月24-27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环境基金(UNEP/GEF)主办,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承办的“扭转南中国海与泰国湾环境退化趋势”项目海草专题区域工作会议在广西北海召开。参与会议的有来自中国、泰国、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柬埔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代表、专家和官员等近30人。会议总结了本项目已完成的工作情况;重点讨论了南中国海与泰国湾周边7个国家各自的海草保护国家行动计划,区域海草保护战略计划,各海草示范区的工作进展,及未来的工作计划;会议海就各国示范区保护与管理海草资源的经验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交流与讨论。四、第二届海峡两岸珊瑚礁生物学与海洋保护区研讨会2006年6月26-30日,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主办的“第二届海峡两岸珊瑚礁生物学与海洋保护区研讨会”日前在海南三亚召开。研讨会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部,中国科学院资环局、海峡两岸科技合作中心的大力支持。台湾中央研究院动物研究所生物多样性中心、台湾大学海洋研究所、台湾中山大学海洋研究所、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共80多位代表参加。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60余篇,大会报告30余人。两岸间珊瑚礁生物学与海洋保护区方面的学术交流活动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所的黄良民研究员和台湾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邵广昭研究员联合倡议发起,于2005年2月在台北召开了第一届海峡两岸珊瑚礁生物学与海洋保护区研讨会。此次“第二届海峡两岸珊瑚礁生物学与海洋保护区研讨会”对于加强两岸科学界在珊瑚礁生物学与海洋保护区方面的深入交流,推动两岸珊瑚礁的实质性合作以及大陆的珊瑚礁研究都有相当深远的影响,促进了社会各界进一步关注珊瑚礁保护和管理工作。五、“极端营养盐条件对海洋食物网和生态系的影响”国际研讨会2006年10月23-29日,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香港科技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的“极端营养盐条件对海洋食物网和生态系的影响”国际研讨会召开,来自法国、香港特区的海洋研究机构与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等30多个科研院校50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上专家学者介绍了与环保相关的国家政策和现状,又从学术角度提出有关问题和解决办法,随后又进行了专题讨论。会议气氛热烈、提问积极。针对珠江河口及珠江三角洲实现可持续性环境发展、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和建立和谐社会的途径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六、第六届全国二类水体水色遥感研讨会2006年12月10日-11日,在LED曹文熙、陈楚群、唐丹玲三位研究员的组织下召开了“第六届全国二类水体水色遥感研讨会”。会议分三个议题:水体光学特性分析、水色要素遥感模式及大气校正研究、遥感应用分析。来自国内19家单位近50名专家参加了会议,会上共交流33个学术报告,曹文熙、陈楚群主持了该会议。本次讨论会为该研究领域的国内同行之间交流、沟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促进了我国海洋光学及水色遥感的研究。七、海洋大气观测资料的利用学术研讨会2006年7月20日,“LED海洋大气观测资料的利用”学术研讨会在南海所召开。来自美国夏威夷大学IPRC的曲堂栋博士、美国NOAA资料同化联合中心的徐建军博士,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南海预报中心以及南海所LED等单位50多人参加了会议。大家针对观测资料的共享等相关问题做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撰稿人:赵迪(热带海洋环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本文标题:主办国际会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046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