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气象法应该如何完善为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积极实践“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战略思想,全面推进气象依法行政,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中国气象局《实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细则》,制定本实施意见。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依法治国方略的实行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九五”以来,我省气象部门依法行政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地方气象立法已经起步;气象执法实践不断丰富,执法形式不断创新;执法监督力度不断加大,各级政府依法加强气象工作领导的责任意识、气象主管机构执法主体地位意识明显增强;气象普法成效明显,公民的气象法律意识增强。但是,与实现“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发展理念和推动部门行政向公共行政转变的客观要求相比,我省气象部门的气象依法行政工作还存在不少差距,主要表现在:气象工作人员特别是有些领导干部对依法行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依法行政工作还未全面展开并真正落实;管理的观念、方式和手段还未得到根本改变,还存在不能完全依法办事现象;地方气象法规还不完善,立法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社会和公民的气象法制意识还比较淡薄。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和依法治国的要求,促进气象事业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快推进气象依法行政的步伐。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指导思想、目标2.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深入实践“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战略思想,依法发展气象事业,依法管理社会气象活动。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基本要求,加强法规体系和执法体系建设,严格行政执法,完善执法监督,提高气象主管机构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3.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总体目标。力争用5-10年左右的时间,建立以《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办法》为龙头,结构合理、内容完善、具有地方特色、可操作性强的地方气象法规体系和地方气象行业标准体系;建立健全以市县两级执法为主,专兼结合、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气象行政执法体系;提高各级气象主管机构依法行政的能力,提高气象行政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基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气象行政管理体制,促进部门行政向公共行政转变,促进部门气象向公共气象转变,创建公开型、规范型、服务型、信用型和责任型的气象主管机构。三、工作任务和措施(一)转变职能,深化气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4.加快职能转变,全面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切实履行《气象法》、《安全生产法》、《防洪法》、《防沙治沙法》、《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办法》等法律法规赋予的社会管理职能。按照管理权限,严格履行好重要气象设施建设项目审查、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组织资质审批和作业人员上岗证管理、气球施放作业资质管理、防雷装置设计、施工、检测资质管理、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等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职能。加强气象行业管理,尽快实现省内行业台站的资料共享和汇交。5.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树立公共气象、安全气象意识,扩大公共气象服务的覆盖面,不断向社会提供更丰富有效的气象公共产品。逐步建立健全暴雨、大雪、寒潮、高温、低温、干旱、大风、冰雹、雷电、大雾、连阴雨、霜冻等各种天气气候事件引发的气象灾害的预警和应急机制,健全应对其他灾害和突发事件的气象保障措施。6.积极探索新的行政管理方式。全省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要按照法定的职责、职权,建立规范、公开、高效的行政许可程序,强化审批责任,优化审批程序,健全审批公示制度,提高审批的公开性和透明度。省级气象主管机构要加强对施放气球人员、防雷技术人员资格认定等转变管理方式项目的指导和监督。加强对已经取消的行政许可项目的后续监督。进一步强化行政管理的服务意识,增强服务效能,提高服务水平。7.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要建立信息公开栏,省局机关大楼和有条件的设区市机关大楼,要在醒目、方便的位置设立触摸式政务公开电子显示屏。加快电子政务建设。逐步扩大网上办公的范围,通过网站等媒体,向社会公开行政审批程序、办理时限、办理结果、受理电话等信息,为公众查询提供便利,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知情权,增强工作透明度,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8.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行政事业性收费必须有法定依据,收费主体、项目、标准要向社会公开,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必须全部上缴财政,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二)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9.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健全内部决策规则,建立分级自主决策的行政决策体制,实现决策权和决策责任相统一。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主管机构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对气象防灾减灾、新设气象行政许可项目、新增气象服务收费等涉及安全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应当通过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对涉及气象事业改革与发展、具有全局性影响或者对社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影响较大的行政执法、行政复议案件的处理,投资数额较大的建设项目,要严格执行《中国气象局依法行政重大决策专家咨询论证办法》和《中国气象局部门项目库管理暂行规定》,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10.健全行政决策程序。制定并严格遵守行政决策的程序规定,严格规范重大决策行为,坚持重大决策的法律论证和合法性审查制度、重大决策集体讨论制度,坚持决策依法公开制度。11.建立健全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行政决策的监督制度,加强对决策活动的全程监督。建立重大决策评估制度,定期对重大决策的执行情况进行调查、评估,将决策评估结果纳入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建立健全决策责任追究制度,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完善决策责任追究的程序、范围、形式,实现权利与责任挂钩,权力与利益脱钩。(三)加强立法工作,提高制度建设质量12.“十一五”期间,全省地方气象立法工作的主要目标是,进一步完善与《气象法》相配套的地方气象法规体系。推动《江西省综合减灾条例》、《江西省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的建设。要加强立法储备、前期调查研究等基础性工作。在具体的立法和制度设计时,要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防止和克服部门利益倾向和地方保护主义,实现立法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使气象立法真正做到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13.积极推进气象标准化建设。全省各级气象部门积极参与国家气象标准、行业气象标准的制定,加快我省地方气象标准的制定,加快实现社会气象活动的标准化。“十一五”期间,我省力争每年申请立项1-2个国家或行业气象标准,力争每年申请立项2-3个地方气象标准。14.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备案、修改、废止工作。全省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制发的规范性文件,不得设置限制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增加其义务的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处罚等行政权力。建立和完善规范性文件的事前合法性审核制度、公开发布制度和备案审查制度。凡未经合法性审核的规范性文件,一律不得发布。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要重视对规范性文件的修改、废止和经常性清理工作,定期对规范性文件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确保规范性文件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四)理顺行政执法体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15.合理分配和布局行政执法权限和资源。减少行政执法层次,将执法重心放在市、县两级气象主管机构,省级气象主管机构重点做好行政执法的监督检查和行政复议工作。16.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执法技能要进行经常性培训与考核。加强气象行政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设区市气象局要设2—3名经过法律专业培训的执法人员,县气象局有2人以上的兼职人员承担本单位的气象法制工作。人员编制由内部调剂解决。17.健全和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依法界定执法职责,科学设定执法岗位,规范执法程序。把行政执法责任分解落实到有关职能处室(科室)和行政执法人员,并把执法工作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和目标考查,严格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18.规范行政程序,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将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依据、理由、办理时限及管理相对人的权利、义务等予以明晰和规范,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保障当事人依法享有的陈述申辩、听证、申请复议、提起诉讼等一系列权利。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听证程序。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取证规则,明确规定行政机关调查取证的权限、程序。对行政处罚中的自由裁量权应当根据罚过相当的原则做出具体规定,并向社会公开。19.建立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必须建立完整、规范的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行政执法活动案卷,对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基本情况、有关监督检查记录、证据材料、执法文书等都必须及时立卷归档,妥善保管。要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定期对执法案卷进行检查,并将评查结果纳入行政执法责任制年度考核内容。20.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的制约和激励机制。推行行政执法的评议考核制和错案追究制,评议考核应当充分听取公众的意见。要积极探索行政执法绩效评估和奖惩办法,建立激励约束机制。21.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提高执法办案能力和水平。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要按照职责,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严格执法,依法查处非法发布与刊播气象信息、非法施放气球、非法从事防雷活动、非法开展人影作业活动、破坏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等违法行为,杜绝有案不查、查处不力等不作为行为,防止知法违法、执法违法等乱作为行为。(五)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22.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定期向人大、政府报告工作接受质询;要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虚心听取其对气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23.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建立和完善社会投诉制度、局务公开制度和群众来信来访制度,不断拓宽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渠道。对群众和媒体反映的问题要认真对待,及时处理。24.创新气象主管机构的层级监督。省、市两级气象主管机构依法受理的行政复议申请,要公正做出行政复议决定。要建立健全经常性的监督制度,既要加强对气象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复议等具体行政行为的监督,也要重视对制发规范性文件等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25.加强专门监督。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的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继续坚持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被监督对象必须积极配合监察、审计等职能部门的工作,自觉接受监督,服从监督部门做出的相关决定,支持他们依法独立开展专门监督。四、主要保障措施26.切实加强对依法行政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充分认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加大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和气象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要从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提高执政能力的高度,加强对依法行政工作的领导。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形成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的工作局面。27.完善依法行政的财政保障机制。气象依法行政制度建设、行政许可、行政执法、行政复议等行政经费应当纳入本级气象主管机构的行政经费,由本级年度预算予以安排。要逐步改善、装备行政执法所必需的器材、设备,保证气象依法行政的顺利实施。28.推行依法行政工作的报告制度。各级气象主管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在年度述职报告中,应当报告依法行政工作情况。同时,要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气象主管机构报告推进气象依法行政的情况。29.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中心组法律学习制度和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知识培训制度,积极探索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的制度,促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制度化。要把依法行政作为考核机关工作人员的重要内容,完善考核制度,制定具体的措施和办法。各级气象主管机构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和掌握宪法、法律和法规,增强法制观念,主动依法办事,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30.加强气象工作人员法律知识教育和培训工作。根据气象专业人员、气象行政执法人员、气象科
本文标题:气象行政执法考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053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