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稳态与环境》复习要点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稳态的概念和生理意义)1.(2005广东高考题)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排出C.Na+,K+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D.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内环境的概念和稳态的调节〔答案〕D〔试题解析〕血液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血浆是内环境的的组成之一,内环境中的多余的H+主要由肾脏排出,Na+,K+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称为吸收,方式为主动运输,由肾小管进入内环境称为重吸收.2.(2004年广东高考题)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答案:C3.(2005广东高考题)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关于人体内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Na+来自饮食,主要通过汗腺排出B.K+排出的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C.调节水盐平衡的主要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D.寒冷环境中人体内多余的水分只从肾,肺和消化道排出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水和无机盐的平衡调节〔答案〕C〔试题解析〕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醛固酮有吸Na+排K+功能,故C正确.Na+主要通过肾脏排出,K+排出的特点是不吃也排,寒冷环境中多余的水分仍有一部分通过皮肤排出.•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第4节免疫调节1.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反射弧;反射)2.说明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神经冲动;静息状态和兴奋状态膜电位的的变化;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3.概述人脑的高级功能;4.描述动物激素的调节;(反馈调节;拮抗作用和协同作用;激素调节的特点)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5.描述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维持稳态的相关生理结构;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的过程);6.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7.举例说明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8.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免疫的概念、功能;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9.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1.(2004全国高考题)在临床治疗上已证实,将受SARS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另一SARS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甲的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A.疫苗B.外毒素C.抗原D.抗体2.(2004湖南高考题)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4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A.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B.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C.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DB3.(2004天津高考题)成年女性排卵的前1天,血浆中雌激素、促性腺激素互相调节,二者均逐渐增加。血浆中血糖、胰高血糖素浓度互相调节,二者均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雌激素浓度上升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②雌激素浓度上升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③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④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4.(2004年全国高考题)当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A.肾上腺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B.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C.肾上腺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CB5.(2004年全国高考题)关于抗体的产生、特性和作用等的叙述,错误的是()A.抗毒素是抗体B.抗体都能被蛋白酶水解C.淋巴细胞都能产生抗体D.抗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对自身成分起免疫反应6.(2004年全国高考题)某种病毒已侵入人体细胞内,机体免疫系统对该靶细胞发挥的免疫作用是()A.体液免疫B.细胞免疫C.自身免疫D.非特异性免疫7.(2004年天津高考题)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A.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B.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无传染性C.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反应CBC8.(2004年天津高考题)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可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②有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③可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④垂体通过下丘脑控制性腺的生长发育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9.(2004年北京高考题)下列与免疫失调无关的疾病是()A.过敏性鼻炎B.血友病C.艾滋病D.系统性红班狼疮DB10.(2004年北京高考题)右图为雌性高等动物性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性激素分泌活动的调节枢纽是_______________。(2)促性腺激素可以调节②___________的分泌活动。(3)雌激素能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4)孕激素能促进子宫内膜的生长发育,为___________着床准备条件。(5)当血液中的雌激素和孕激素达到一定水平时,反过来会影响__________________和①____________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1)下丘脑(2)卵巢(3)雌性第二性征雌性正常性周期(4)受精卵(5)下丘脑垂体反馈(或负反馈)•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第3节其他植物激素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分布,生长素的生理作用);2.列举其它植物激素(乙烯、赤霉素、脱落酸、细胞分裂素等激素及其生理作用);3.评述植物激素的应用价值。第三章植物激素调节1.(2006广东卷)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涂抹子房,得到的无籽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表。2,4—D浓度(mg/L)05101520253035无籽番茄平均重量(g/个)013.526.246.553.653.743.030.2据表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2,4—D浓度超过25mg/L,对果实的发育起抑制作用B.2,4—D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C.2,4—D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D.2,4—D诱导无籽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0—25mg/LD2.(2006广东卷)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乙烯释放量、果实色素积累及细胞壁松弛酶活性变化规律如右下图。从该图可得出乙烯能促进①细胞壁松弛酶活性升高②果实色素积累③番茄果实发育④番茄果实成熟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B3.(2006江苏卷).下列不能解除植物顶端优势的措施是A.去掉顶芽B.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生长素的羊毛脂C.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细胞分裂素的羊毛脂D.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上琼脂小块B•第1节种群的特征•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第3节群落的结构•第4节群落的演替1.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2.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3.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4.群落的演替(初生或原生演替,次生演替,演替的原因)。第四章种群和群落1.(2004理综)生活在一个生物群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由强到弱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D.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2.(2005年全国高考题)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B.种群增长量最大C.种群数量最大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BC3.(2004年北京理综)将酵母分为a、b、c、d四组,用不同的方式培养,其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a呈现______型增长,该种群的生长在20h之前处于_________期,20h-40h处于______期。(2)d呈现_______型增长,在100h-200h,d的增长率趋于______________。若在现有条件下继续培养,其种群数量趋于____________。(A增多B减少)(3)随着更换培养液的时间间隔的延长,酵母种群的增长率趋于_________,其可能的限制因素是________不足和__________的积累。(1)J调整对数(2)S0(或零)B(或减小)(3)降低(或减小)营养有害代谢产物(或有害产物)4.(2004江苏高考题)工业和生活污水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污水处理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氧化塘法就是一种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方法.氧化塘是一个大而浅(水深约2m)的池塘,下图表示其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试分析回答问题:(1)塘中需氧型微生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氧,部分来自大气,另一部分来自藻类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2)污水中含有的大量有机污染物可引发细菌迅速繁殖;细菌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同时将有机物变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分解(或呼吸)光合•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2.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概念、过程、特点及其应用;碳循环);3.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4.阐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1.(2004年全国理综)一个池塘有生产者(浮游植物)、初级消费者(植食性鱼类)、次级消费者(肉食性鱼类)和分解者(微生物)。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a,流入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分解者的能量依次为b、c、d,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a=b+dB.ab+dC.ab+dD.ac+d2.(2004江苏高考题)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A.初级消费者B.生产者C.分解者D.次级消费者3.(2005江苏高考题)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BBC4.(2005辽宁高考题)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的简化实例是()A.食草动物数量增加,导致植物数量减少,从而引起食草动物数量增长受到抑制B.豆科植物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并从根瘤菌获得含氮养料C.山区植被遭到破坏后造成水土流失D.废弃耕地上杂草丛生A5.(2005江苏高考题)食物链、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此渠道进行的.假如在某温带草原上存在如下图所示的食物网.请分析回答:(1)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草属于_______,猫头鹰属于_______.(2)该食物网的各种生物中,含有能量最多的是_______.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_______,其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3)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碳元素以_______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中进行循环,生产者通过_______作用使碳元素进入到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通过_______作用使碳元素回到无机环境中.(1)生产者消费者(2)草光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CO2(气体)光合呼吸6.(2
本文标题:《稳态与环境》复习要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068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