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2022年度歌颂端午节的个人心得感悟5篇最新
2022年度歌颂端午节的个人心得感悟5篇最新它们与端午节、清明节和中秋节一起被称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端午节文化在世界上有着广泛的影响,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庆祝端午节。你知道2020年的端午节,你个人的经历和感受是什么吗?以下是网友收集的关于2020年庆祝端午节的最新个人经历和感受精选。希望能帮到大家。2020歌颂端午节的个人心得感悟1端午节日益临近,芬芳浓郁的糯米粽香再一次扑鼻而来。端午节,其内容一是吃棕子,传说是纪念楚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以示人们对屈原爱憎分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的缅怀;二是要喝“雄黄烧酒”,以示扶正祛邪;三是端午节挂香袋,人们把自己精心制作的各种各样的香袋赠送给亲朋好友,以示和睦相处。近日,一些党员干部群众在端午节来临之前,把廉政建设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方面的格言警句绣在香袋上,通过分发传递广泛宣传。这些方式寓教于乐,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很容易被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喜爱和接受,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屈原是最早提出“勤政为民、清正廉洁”思想的爱国诗人,“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的诗句承载着屈原满腔的赤子之心。战国末年,屈原官任楚国左徒,辅佐怀王。“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他不惧奸臣当道,力主联齐抗秦,忠肝义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他关怀百姓疾苦,多次进谏为民请愿。一身傲骨,清廉高洁。从屈原大多数诗歌作品可以看出,诗人始终饱含忧国优民、求索不懈的情怀,纵恣的文笔表达出强烈而激荡的情感。尤其可贵的是,在优愤中,诗人并不沉沦自弃,进取抗争的精神也始终在闪烁。君王无道,屈原先后两次被流放。然而,他仍心系国家命运,多次劝说君王施行仁政、联齐抗秦,表现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素”的执着。楚国被攻陷,流放他乡的屈原,怀石投江,“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的坚毅,在历史长河留下了永恒的身影。屈原作品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新兴的五言、七言诗都和楚骚有关。鲁迅称屈原作品“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诗经》)以上。”郭沫若考证,“廉洁”一词最早出现在他的作品《卜居》和《招魂》:“宁廉洁正直以自清”、“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末沫。”司马迁撰写《屈原列传》:“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污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嚼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可见,屈原是我国历最早的廉政倡导者。把屈原“勤政为民”的廉政思想与悠久的端午节文化资源紧紧结合起来,颂“屈原名句”、讲“屈原故事”可以弘扬“推行美政、忧国爱民”的爱国精神;“修明法度、德政惠民”的民本思想;“修身励志、廉洁清明”的高洁品性;“刚正不阿、敢于斗争”的行为原则,充分展示屈原爱国、勤政、为民、廉洁的高尚情操,丰富端午节廉政文化的核心内涵。扶正祛邪是端午节廉政文化的又一亮点。扶正是指培补正气以愈病的治疗原则,就是使用扶助正气的药物,或其他疗法,并配合适当的营养和功能锻炼等辅助方法,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力,从而驱逐邪气,以达到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祛邪是消除病邪以愈病的治疗原则,就是利用驱除邪气的药物,或其他疗法,以祛除病邪,达到邪去正复,恢复健康的目的。邪正的盛衰变化,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和转归,都有重要的影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是正气与邪气斗争的过程。正气充沛,则人体有抗病能力,疾病就会减少或不发生;若正气不足,疾病就会发生和发展。因此,治疗的关键就是要改变正邪双方力量的对比,扶助正气,祛除邪气,使疾病向痊愈的方向转化。扶正和祛邪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扶正是为了祛邪,通过增强正气的方法,驱邪外出,从而恢复健康,即所谓“正盛邪自祛”。祛邪是为了扶正,消除致病因素的损害而达到保护正气,恢复健康的目的,即所谓:“邪去正自安”。扶正与祛邪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因此运用扶正祛邪的治则时,要认真仔细分析正邪力量的对比情况,分清主次,决定扶正或祛邪,或决定扶正祛邪的先后。一般情况下,扶正用于虚证;祛邪用于实证;若属虚实错杂证,则应扶正祛邪并用,但这种兼顾并不是扶正与祛邪各半,乃是要分清虚实的主次缓急,以决定扶正祛邪的主次、先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反对“四风”要持之以恒,中央纪委要求纪检监察机关铁面执纪、纠正“四风”。此举扶正祛邪,正当其时。“四风”之害,积习已久,流弊甚深。自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以来,各地区各部门狠抓落实,颇见成效。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既对纠正“四风”寄予厚望,同时又担忧其能否持久。这种担心,无可回避。党中央持之以恒地反对“四风”,是给作风不正、阳奉阴违、虚与委蛇者的开出的一剂猛药。纠风是为救人,治病是为救命。有些问题洗澡照镜正衣冠可治,有些问题非得持之以恒辨症施治。中央纪委常委会议特别强调反对“四风”要深刻把握“深化”与“坚持”的辩证关系。这令人想到延安整风时革命老前辈谢觉哉同志说的“紧火煮来慢火蒸”,对待顶风违纪者就要疾风烈火般坚决查处,毫不留情!好作风如春日青苗,不见其长却日有所增,久之修成正道;坏作风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却日有所亏,久之必成无用。仁者智者,于此不可不察。纪检监察机关要执好纪、问好责、把好关,守土有责,恪尽职守,对外“扬拍挥棒”,对内“清理门户”。对待“四风”复杂的问题,提纲挈领、剥茧抽丝,善抓主要矛盾,以点带面,教育一大片,用“南门立木”的决心向全党全国人民释放执纪必严的强烈信号。如今,工作的进展正遵循客观规律,循序渐进。端午奖金,吃喝送礼、迎来送往的陈规陋习可能又要浮出水面。我们必须扶正祛邪,坚决刹住节日送礼不正之风,把日常监督与阶段检查相结合,用共产党员纯洁的党性之风吹走一切歪风邪气,让全国人民过一个欢乐祥和、风清气正的节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端午节香袋上的格言警句传播的是廉洁自律的“正能量”。一句句廉政格言,时刻提醒和警示党员干部保持廉洁自律,绷紧“廉政”这根弦;一个个廉政景点,时刻让廉政文化浸润党员干部的心田;一项项别具匠心的活动,大力弘扬了以廉立身、以廉治家的优秀文化。廉政文化建设以鲜活的方式,温馨的关心,浓郁的氛围,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个生动注脚,将廉政文化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的每一个角落,使廉政文化建设带来的浩然之气,如绵绵春雨,悄然潜入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心田。端午节也是一个合家团聚的节日,“老爸是我永远的偶像,我这一生不能没有你”;“我不求你给我们带来大富大贵,只希望你和我们一起平平安安”;“上班好好工作,下班早点回家”……这些不是名人警句,而是党员干部家属写下的端午节亲情寄语。这些亲情廉政寄语或朴实无华,或经典哲思,闪烁着家人真情挚爱的光焰。亲情寄语是一记悠扬响亮的晨钟暮鼓,让党员干部用权时常常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亲情寄语是一声阳光灿烂的甜蜜祝福,让党员干部时时感到亲人的惦记和关心;亲情寄语是一把清正廉洁的尺子,时时丈量着党员干部的行为和得失,时刻激励着党员干部算好亲情账,不负家人的深情与重托。2020歌颂端午节的个人心得感悟2粽叶飘香,雄黄酒浓,又是一年端午到。传承千百年,历久而弥新,这一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今天仍有着浓郁的传统意、文化味。在湖北秭归,一年一度的端午诗会、龙舟比赛如期开场,吸引了海内外游客的目光;在安徽合肥,“益起读”公益活动进入社区,和孩子们在阅读经典中寻找端午节的意义。这些活动,让人们在吃粽子之外,体会到节日更丰厚的内涵。近年来,担忧“端午节成为‘粽子节’”的声音不时出现。的确,端午节吃粽子,这是千百年来的民俗传统,但如果把端午节等同于吃粽子,则可能在“除了吃还是吃”的单调活动中遗忘了文化内涵、丢掉了精神价值。饮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却绝非是载体。端午承载着我们这个民族相沿不废的集体记忆,这其中的历史传承与文化韵味,比粽子更加芳香,也更值得品尝。一个传统节日,就是一杯岁月的陈酿,也是沉淀着厚厚文化土层的历史河床。端午节,吃粽子只是其中内容之一,它更是除秽驱病的卫生节,也是诗人节、运动节、女儿节,除了吃粽子,还要挂菖蒲、赛龙舟、祭屈原。传统中,在端午这天女儿回娘家探亲,家人喝雄黄酒,备艾叶、菖蒲和大蒜,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戴香囊……祛病消灾、祭祀祈福、回家团圆、强身健体,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从这些美好的生活愿望出发,为端午节创造出许许多多美丽动人的习俗,这是应该继承的文化财富。“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民俗起源说法众多,但屈原无疑是端午节最醒目的文化符号。每逢端午,人们仿佛总是能穿越时空,遇见这位行吟泽畔的大文豪。“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爱国情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民本情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刚毅,“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的高尚品格……这些精神如同黄钟大吕,穿越时间仍然在现代人心中激起巨大回响。文化是端午节的灵魂,在这一天,正可以重温时间的厚重、文化的韵味,筑牢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节日的真意,常常需要依托于生活的体验来领悟。有词人写道,“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端午节要在胳膊上缠一个虎符,还要出门放风筝。诗人陆游也很有雅兴,“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包完粽子以后,头上还插了艾草。这些小细节,让日常的生活有了更多仪式感,也因此让端午节增添了更多雅趣,让人体会到其中天人和谐的态度与美感。今天,讲故事,游胜地,读经典……在端午节我们同样可以有更多仪式感,为日常生活注入文化雅趣,在细品时序更替中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从历史深处深情回望,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一直都在不断丰富和发展。这本身也是传统文化随着时间在不断生长,并在现代社会获得了“新生”。不论过节方式怎么变化,只要传统文化根和魂还在,我们的传统节日就会不断接续传承,联通一代代人的心,为人们提供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慰藉。2020歌颂端午节的个人心得感悟3“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又一个承载着诗意的端午节来临。因为屈原,端午节与诗歌联系最亲密。在艾草和粽叶飘香里,古代文人以诗词纪念屈原,并在赞美屈原正直、崇高和爱国情怀时,更让“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激昂爱国情怀的诗词佳句流传千古。如果说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蒿等民俗活动让人们享受着丰盈物质生活,那么,众多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端午诗词,品来就浓郁、芬芳了爱国情怀。位卑未敢忘忧国,千年古国,养育了无数英雄豪杰。岁月如轮,总有一些东西积淀下来,且越积越厚。如:端午节彰显的爱国主义精神,就是中华文明的魅力。“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对诗人屈原的纪念让节日有了特殊而重要地位;“没有端午,何以中国”,表达端午蕴含着中华文化基因,塑造着一个民族共同的心灵认同。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爱国情怀始终富有丰富情感而激昂奋进的主旋律。从抱石沉江的屈原,到“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精忠报国的岳飞;从“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到“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抗日烈士吉鸿昌,无数仁人志士用生命捍卫祖国荣誉,用热血铺垫伟大复兴梦,这些彪炳史册的事迹浓缩为朗朗上口的诗歌,广为人们传唱,也让与诗韵融通的端午散发着浩然正气,展示端午节激昂的爱国情怀和恒久活力。文化是精神的载体,精神是民族的灵魂。信息时代正为诗韵端午提供了新的载体、赋予了新的内涵。端午节穿越千年仍然生机勃发,就在于浪漫诗情与激昂爱国的完美结合,既是崇高激励,又是纯真操守。“诗言志、歌咏言”,端午节最适宜以抒发情感来传承精神。如:过个网络读诗诵诗赛诗的端午,让屈子精神在传承中有了时代气质,获得更大张力。诗歌是深层次文化交流的理想载体,让诗韵端午激昂爱国情怀。屈原作为中国人爱国主义教育和传承中的一盏明灯,需要铭于心、照于行。“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千年积淀,灿若星辰的华夏传承早已把端午节、诗词文化铸成爱国情怀融入中国人的血脉。“贾谊投文吊屈平,瑶琴能写此时情”。过端午节,我们正可打开社交网站、手机软件,无需高谈阔论,更不
本文标题:2022年度歌颂端午节的个人心得感悟5篇最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0933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