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复习讲稿
1/7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期末复习讲稿一、体液与内环境对内环境的理解,首先应着眼于“环境”。生活在这一“环境”中的主体,是人体的各种组织细胞。而“内”是相对人这个主体而言的,因此,人生活的环境称为“外环境”,人体内部,组织细胞生活的环境成为“内环境”。人体组织细胞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式(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都在水相中进行),决定了内环境应该是一种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宏观世界中,环境并不是一种均一的存在,而是被各种因素区隔成多个不同的微环境,而各个微环境间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例如居民小区与菜市场就是两个不同的微环境,而居民小区与菜市场间是存在紧密联系的。类似的,人体内环境也被诸如血管壁、淋巴管壁等给区隔化了,形成了不同的成分。而血管壁和淋巴管壁的半透性,也决定了各成分间的联系,甚至在成分上存在相似之处。由上图可知,人体体液被区隔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又被区隔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这些液体共同构成了组织细胞生活的环境,成为内环境2/7与内环境各组分有关的细胞的具体环境: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淋巴;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因此,细胞外液与内环境有着相同的内涵与外延,描述的是同一对象。特别提醒:人的呼吸道、消化道、泪腺、尿道等由孔道与外界相连,储存的液体直接与外界接触,所以这些液体一般不称为体液,而称为外界溶液。即,凡是能够与外界直接相通的液体都认为是外界溶液考点1、内环境成分的判断例题1、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①血红蛋白②唾液淀粉酶③二氧化碳和氧气④Na+⑤血浆蛋白A.①③B.②③④⑤C.④⑤D.③④⑤解析:本题直接考察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学生须对内环境的功能有一定程度的理解。此类题型的干扰选项,主要来自细胞内部(例如各种代谢相关的酶、细胞的结构蛋白和功能蛋白)和外界溶液的物质(例如各种消化酶)。因此,本题可以排除①血红蛋白和②唾液淀粉酶。答案:D例题2、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A.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B.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合成C.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D.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分解成葡萄糖解析:本题考点上看与例题1似乎完全不同,但完成生理过程也是由“物质”参与的。因此,可以转化成完成这一生理过程的“物质主体”是否在内环境中。例如,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在各种有氧呼吸酶催化下进行的,而有氧呼吸相关的酶系存在于细胞内。答案:A3/7考点2、人体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人体内环境是人体组织细胞生活的环境,不同的内环境,所生活的细胞可能不同,不同的组织细胞也可能生活在不同的内环境中,例如:考点3、内环境物质浓度梯度的比较由于各种半透结构的存在,以及细胞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使得内环境间、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之间在化学组成和浓度上存在着显著差异。例题3、如果该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膜式图,则B端与A端液体相比较,明显减少的物质有_______,明显增加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动脉血由A端向B端流动的过程中,沿途的各组织细胞与之通过组织液,进行了物质交换,获得了氧气和营养物质,排除各种代谢废物。这一交换过程,对小分子物质而言是通过自由扩散完成的,这也就决定了,血浆氧气浓度大于组织液,而组织液大于细胞内液,对于二氧化碳这一代谢废物而言又恰好相反。答案:氧气、营养物质;二氧化碳、尿素等二、体液各组分间的关系体液的各组分间是通过各种半透结构区隔开的,因此:1、各组分间可以发生转化从图中可以看出:①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毛细血管壁有一定的通透4/7性,正常情况下除血细胞和大部分血浆蛋白外,其他物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②淋巴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毛细淋巴管的功能是回收组织液,组织液中的一些物质一旦进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经过淋巴循环汇入血浆;③淋巴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也是单向的,淋巴液在左右锁骨下静脉处流入血浆。④组织液与细胞内液也可以相互转化。正常情况下,这种转化是动态平衡的。考点4、物质转化关系例题4、在正常情况下,从毛细血管滤出的液体a,被毛细血管重吸收的液体b和进入毛细淋巴管的液体c之间的关系是()A.a=bB.a=b+cC.a=cD.ab+c解析:正常情况下,血浆的含量是动态平衡的,即其他成分转化成血浆的量,等于血浆转化成其他成分的量。题干中,进入毛细淋巴管中的液体c,也即淋巴转化成血浆的量。答案:B考点5、变式图解析:主要要抓住双向转换关系、箭头方向、组织液在两个双向箭头中间。答案:A为血浆,B为组织液,C为细胞内液,D为淋巴考点6、组织水肿上述转化平衡一旦破坏,可能引起机会产生某种疾病。例如组织液增多引起的组织水肿2、各成分的化学组成相似又存在差别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似,实质都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考点7、体液的化学组成例题7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成分(mmol/L)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①②1425.02.51.5103.36.016.0③1474.01.251.0114.07.51.0④101402.510.3525—47A.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B.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5/7D.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解析: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要弄清①、②、③、④所代表的体液成分。正常情况下,细胞内液Na+浓度低于细胞外液,而K+浓度恰好相反,另外,细胞内部复杂的结构与代谢活动,也决定了其蛋白质含量要比细胞外液高。因此①是细胞外液,④是细胞内液。而细胞外液中,血浆的蛋白质含量高于组织液,因此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答案:C三、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组织细胞从内环境获得营养物质,并把代谢废物排放到内环境中。而内环境又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助,与外界环境进行这些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交换。因此,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考点8、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例题8、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必须经过的系统是()①消化系统②呼吸系统③神经系统④泌尿系统⑤循环系统⑥运动系统⑦生殖系统⑧内分泌系统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①②④⑤D.③⑥⑦⑧答案:C另外,本知识点的另外一种考察形式是物质交换模型填充。四、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严重影响细胞的生存状况与机体的健康情况。1、渗透压•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血浆与组织液渗透压的差异主要来源于血浆蛋白2、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人体内酶的最适温度也是37℃左右•人体体温变化幅度一般不超过1℃3、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维持因素:存在缓冲对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缓冲物质由一种弱酸及其对应的强碱组成考点9、内环境的理化性质6/7例题9、人体中内环境稳态所包含的内容不包括()A.线粒体基质中pH的相对稳定B.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C.组织液的温度的相对稳定D.血浆渗透压的相对稳定解析:内环境的稳态,是其理化性质的稳态,线粒体基质pH值不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答案:A五、内环境的稳态•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对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有着很大的影响,这也就决定了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并不是恒定不变的•一般情况下,正常人体内血浆pH为7.35~7.45,体内温度接近37℃,血糖浓度正常范围为0.80~1.20g/L•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稳态考点10、内环境稳态的实质例题10、下列哪项是对内环境稳态实质的描述()A、是在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下实现的B、温度、pH等理化性质呈现动态平衡C、是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D、是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解析:内环境的稳态是其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状态。A、C阐述的是稳态维持的方式,D阐述的是稳态的意义。答案:B七、稳态的调节机制在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机体是如何维持稳态的?以pH稳态为例:7/7由此可见,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例如上述稳态的维持涉及到神经系统和体液调节,也涉及到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现代观点: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是一种反馈调节,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八、稳态的重要意义•适宜的温度、酸碱度和某些离子浓度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渗透压是维持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正常的血糖浓度和血氧含量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所以只有体内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才能使细胞少受甚至不受外环境变化的干扰而保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进而更好地适应变化较大的外环境
本文标题: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复习讲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098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