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精编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关于小学语文教案【精编4篇】作为教师,经常需要备课,有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教案好呢?以下是网友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精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小学语文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与“精巧”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和影象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教学难点: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1.同学们,在人类历史上,曾有世界七大奇观之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大部分早已湮没,埃及金字塔成了硕果仅存的遗迹。长久以来,它一直是一个让大家不断揣度的不解之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金字塔,一睹它的风采。2.板书课题:埃及金字塔。3.齐读课题。二、媒体导入,学习第一小节1.课件感知:1)瞧,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出示埃及金字塔背景图配埃及的古典音乐。2)把你想说的话说给大家听一听(初步感知金字塔的宏伟)2.出示第一小节:请大家自由读读这一小节,走进文字我们会有更多的`了解。3.指名读文,说说你了解了什么?随机学习词语:矗立,巍然屹立,举世闻名,傲对碧空。重点理解“举”的意思,巍然屹立,傲对碧空展示了金字塔不凡的气势。4.齐读第一小节。5.此时,你还想知道些什么?(金字塔干什么的?角锥形是怎样的形状?为什么说金字塔巍然屹立,傲对碧空?为什么金字塔举世闻名?)参考资料,少熬夜!三、存疑读文,初步了解金字塔1.让我们轻轻地读读课文,看看你们的问题能否在书中找到答案?边读边想,边想边划。2.交流。(利用文字和图片,结合理解“角锥形”的结构,知道金字塔的作用、形态、规模、建造等)四、细读课文,体会金字塔的宏伟而精巧1.看来,埃及金字塔傲对碧空的宏伟气势和建造工艺的精巧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下来我们就要和作者再一次走近金字塔,去细细地观赏、品味,感受金字塔的独特魅力。请同学们细细阅读课文的第三小节,你从哪些词句读出了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2.生自由读书,写写划划。3.交流:1)媒体出示:“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四十层高的摩天大厦”。A146米究竟有多高呢?同学们想象得出吗?我们的教学楼有多高?B金字塔实在是太高了,需仰视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那么你该怎样读出这种感受呢?C请你再仔细读读这句话,想想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有这样真切的感受呢?用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把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拉近了距离,对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有了更深的了解。2)媒体出示:“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连刀片都插不进去。(师生合作朗读)4.如此宏伟而精巧的金字塔又是怎么建造起来的呢?关于这方面的传说有很多,据说它是这么建造的:1)媒体演示古埃及人民垒石头的情景。2)读读第四小节,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3)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课文的最后一小节。五、回顾课文,质疑交流1.古埃及的劳动人民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耗费了三十多年的心血,创造了巍然屹立、傲对碧空的金字塔。让我们再读第一节。2.现在你能说说为什么金字塔能举世闻名了吗?3.对谜一样的金字塔,你还有什么疑惑吗?大胆讲出来,邀请同学们和你一起去探秘。作业布置:1、按课文内容填空:A、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B、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参考资料,少熬夜!2、读课文片段填空:片段再现: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坟墓。大约在公元前27世纪,埃及古王国由法老统治。法老死后,他们的尸体都埋葬在巨大的石头坟墓里。这些坟墓底座是四方形,愈往上愈尖,最后成为尖顶。因为它的轮廓有点儿像汉字的“金”字,所以称为“金字塔”。一试身手:这段话先写___________,再写__________,最后写________。片段再现: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一试身手:这句话采用了______和______两种说明的方法,这种说明的方法使得我们读了以后,能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练笔:我们学校约有1000人。你想想看10万人是多少?据记载,当年每3个月便换一批人,每批10万,估计一下30年要多少人?他们每天在烈日曝晒下、在奴隶主的皮鞭之下,度日如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你能想象出当时的情景吗?板书设计:塔高宏伟塔的周长25埃及金字塔建塔石块的数据精巧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小学语文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1、学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认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积攒、千变万化、憨厚、照顾、训练、惭愧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朋友间的真挚友谊,学习石匠宽容大度、不计前嫌的精神,学会做人的道理。4、理解世界上的东西都是千变万化的和世界上有些东西是永远不能变的这两句话的含义。5、引导学生抓这重点语句来理解课文。重点难点: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朋友间的真挚友谊,学会如何做人。2、理解世界上的东西都是千变万化的和世界上有些东西是永远不能变的这两句话的含义。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参考资料,少熬夜!一、谈话导入师:朋友是多么熟悉、多么亲切的称呼啊!可是朋友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小事,这时,我们双方都应该怎么做呢?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从中我们也许会受到一些启发。(板书课题。)二、初读感悟。1、听教师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想想课文讲了什么。2、自由读课文,从课文中圈出生字。3、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不明白的地方。三、识字写字。1、教师出示字卡,指名认读。2、重点指导读音。3、教师范读生字。4、全班认读生字。5、记忆生字。6、重点分析的字:邻、封、替。五、再读课文分清条理。1、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写了什么。2、学生汇报。课文共8个自然段,讲了一对好朋友对待钱的不同态度的故事。课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赵、李两人是邻居,又是好朋友。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石匠要求商人保管自己的钱,回来后发现钱不翼而飞,而商人却说世界上的东西都是千变万化的,石匠只好作罢。第三部分(47自然段):商人外出,托石匠照顾孩子,石匠乘机教育商人。第四部分(第8自然段):石匠和商人消除隔阂,成为真正的好朋友。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积累新词。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2、词语释义,积累新词。积攒:一点一点地聚集。不翼而飞:本文指东西突然不见了憨厚:朴实厚道。惭愧: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或未能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参考资料,少熬夜!语重心长:言辞诚恳,情深意长。隔阂:彼此情意不通,思想有距离。二、分段探究。第一部分1、全班齐读课文。2、说说这一段说了什么?3、学生汇报4、教师指导。他们俩是邻居,也是好朋友。是也是表示并列关系。学生练习说句。提问:他们是好朋友,为什么会产生隔阂呢?引导学习第二部分。1、指名读本部分课文。2、先同桌讨论,后全班讨论:他们产生隔阂的原因是什么?发现银圆不翼而飞时双方的表现各是怎样?你体会到了什么?3、学生自由讨论、交流。4、指名学生汇报。探究学习第三部分。1、请学生读这部分课文。2、自己默读,看看石匠是如何感化商人的。3、读一读相关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从商人看见自己的孩子一个个都长胖了可以看出石匠对商人的孩子照顾得十分周到。4、对比阅读感悟。A、世界上的东西都是千变万化的嘛!你出去这么久,银圆就变成了瓦片,这有什么好奇怪的。B、世界上的东西总是千变万化的。你出去这么久,你的孩子变成猴子,这有什么奇怪的。教师总结:世界上的东西的确是千变万化的,但是绝不会一种东西变成不同性质的另一种东西。也就是说,银子不会变成瓦片,孩子也不会变成猴子。石匠之所以这么说,就是采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法,对商人进行感化教育。5、自由感悟。世界上有些事情是永远不能变的,你是怎么理解的。自学最后一部分。1、全班齐读。2、自由朗读感悟。3、指名汇报。(经过这件事后,商人和石匠消除了隔阂,成了真正的朋友。)三、回顾全文,感悟升华。师:学了这篇课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参考资料,少熬夜!小学语文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列宁由于仔细观察,善于联想分析而找到了养蜂人;懂得要细心观察周围事物,培养自己分析、判断事物的能力。2、继续练习一边默读一边想。3、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逐渐掌握一边默读一边想的阅读方法。。教学难点: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教学具:8号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字词。蜜蜂、引路、哪里、谈天、惊讶、观察、果然二、揭示课题。齐读课题。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三、学习课文。1、默读全文,边读边看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2、整体感知。(1)默读全文。一边默读一边想:①列宁为什么要找养蜂的人?②列宁找到养蜂的人了吗?③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④各在第几自然段写着呢?(2)默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列宁为什么要找养蜂的人?(3)默读第三自然段,边默读边想:①列宁在路上发现了什么?②他为什么要仔细观察?再默读课文。想一想:列宁为什么去敲那所小房子的门?四人一组讨论:列宁为什么去敲那所小房子的门?自读这一段的最后一句,边读边想:“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一句中“果然”表明了什么?(4)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后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5)小结:列宁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了养蜂的人。(6)默读第四自然段。读后回答:养蜂人为什么惊讶地说?“惊讶”是什么意思?提问:参考资料,少熬夜!①列宁为什么说:“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②课题为什么是“蜜蜂引路”?3、通读全文。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阅读的方法就是:一边默读一边想。四、巩固练习。1、按课文内容填空,再读一读。(1)列宁想找养蜂人()怎样养蜂,可是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就()去找。(2)养蜂的人看见列宁,()地说:“您好,列宁同志。是谁把您领到这儿来的?”(3)列宁笑着说:“我有(),是您的()把我领到这儿来的。”2、用“观察”写一句话。①说说观察的意思。观察:仔细察看(事物或现象)。②练习用观察说一句话。例:小明仔细观察蚂蚁是怎样觅食的。夜晚,我仔细观察天空中的星星,终于找到了北极星。春天来了,我仔细观察柳树是怎样发芽的。③把说的句子写下来。五、作业。1、读一读,写一写。蜜蜂、引路、哪里、谈天、惊讶、一所、派当地、观察、往常、向导、果然、敲2、、背诵第三自然段。六、板书设计。8、蜜蜂引路花丛列宁、亲自找、边走边看、观察蜜蜂养蜂的人、房子七、课后小记。语文教案-蜜蜂引小学语文教案【第四篇】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激发学生对菊花的喜爱之情,感悟菊花不畏严寒的高贵品质。教学重点:指导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感悟菊花不畏严寒的高贵品质。教学难点:1.“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的指导参考资料,少熬夜!朗读与理解。2、感悟菊花不仅仅外表好看,而且不怕寒冷。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设计意图:《看菊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的一篇文章,它记叙了一家人在假日去公园看菊花的情景,赞美了菊花不畏严寒,竞相开放的高洁品质。体现出新教材新、实、简、美的特点,是非常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的美文。根据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和自身的教学特点,“三读、三抓、三落实”这种模式是低年级阅读的基本模式,即:一、读通课文,抓识读、识写的结合,落实感知大意。二、读懂课文,抓重点词句的理解,落实入境悟情。三、读熟课文,抓精妙语言的强化落实积累运用。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是必须保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教学时将三读、三抓、三落实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读
本文标题:关于小学语文教案【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059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