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全球主要环境问题近年来,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化、酸雨等全球性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使人类环境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国际社会对此十分重视,围绕这些问题举行的会谈、讨论日趋增多,仅1989年讨论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国际会议就达9次之多。经过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在解决这些总问题方面,已取得了一些进展,许多国家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等有关国际环境法律文件并积极采取实际行动。这说明,人类正在为有效地控制全球性环境问题作出积极努力。一、地球变暖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活动而释放的二氧化碳、甲烷、氟氯化碳、一氧化二氮、臭氧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层的构成发生了尺人的变化。许多科学家断言,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温室气体的积累很可能引发全球气候的变暖。实际上,由于人为的影响,局部区域的变暖已经出现。根据统计和测算,全球由于燃烧排入大气中的碳已连续6年缓慢增加,1994年达到59.25亿吨。同时,由于砍伐森林使大气中增加的碳也在1.1-3.6亿吨之间。众长时间尽度看,全球温度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量有着密切而明显的相关性。尽管没有证据表明二氧化碳水平变化直接引起温度的变化,但自18世纪中叶以来,二氧化碳的水以及其它温室气体已经达到过去16万年中前所未有的浓度。尽管氟氯化碳、甲烷和氮氧化物等在大气中也有积累。但是二氧化碳对全球温度的影响,比这些气体加起来的总和,至少高出60%。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是造成地球温室效应的一个主要原因。全球碳排放量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不断变化。1860年全球丈夫驻为0.93亿吨,1900年急剧上升到5.25亿吨,1950年达到16.2亿吨。但是,仍然不及瑞在排放量的1/3。从70年代起,排放量增长的速度开始变慢,1950-1973年平均增长4.6%,而1973-1988年间平均增长仅为1.6%。近年来碳排放量经较平稳,究其原因,一是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经济衰退,二是前苏联集团经济的萎缩。但是,在今后一个时期仍保持稳定增长。虽然近年来碳排放量的增长主要发生在工业化过程中的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但是,按人均排放量计算,发展中国家仅为0.5吨,百工业化国家排放量达至3吨以上。按总量计,发展中国家仅占全球总量的1/3,而发达国家则占据2/3以上。令人关注的是发展中国家碳排放量的贡献率正在增长,大鸡每14年翻一番。在2000年前,全球碳排放量预计将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长。然而,即使碳排放量维持现在平稳的水平,也仍然超过全球海洋和森林能够吸收的能力,导致滞留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量的不断增加。1994年末,大气中的碳超过40亿吨,二氧化碳浓度从上一年度末的357/0ppm上升到358.9ppm,是6年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年头。1980年以来,大气中增加了3500亿吨碳,其中约有1500亿吨仍然滞留在大气中科学家们估算,要想稳定大气中碳的总量,全球碳排放量至少应降低60%。1992年全球首脑会议签署的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要求工业化国家制定与今后10年削沽排放目标相应的政策,并采取实际步骤。根据测定和估算,1994年低层大气平均温度为15.32℃,是1991年菲律宾皮拉图波火山爆发以来最热的一年,根据记载,也是1987年以来连续5个最热的年份。像任何一个地方每日温度变化一样,大气低层每年平均温度也是变化不定和难以解释的。在上个世纪,温度升高的趋势已很明显。现在,全球气温比1880年高出0.3-0.6℃。从1980年以来,已经出现了10个最热的年头。皮拉图波火山爆发是本世纪内最大的火山爆发,它把数百万吨的尘埃排入到高层大气中,并扩散到全球。这些尘埃阻挡阳光照射,足以使低层大气温度降低半个摄氏度。可是这些尘埃颗粒物在随后的两年中以很慢的速度沉降到地球表面。至1994年初,皮拉图皮火山的影响已经结束,因而全球温度又开始回到皮拉图波火山爆发前的高温水平。现在,气象学家已经从全球各地的温度监测站监测到了一系列数据,绝大多数气象学家相信,随着大气中温室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的连续积累,全球变暖的趋势最终将会恢复。现在不甚清楚的只是变暖的趋势何时恢复?有多大幅度?由联合国一些机构资助的政府间气候变化研究组(IPCC)指出,如果矿物燃料的使用继续长期稳定增加,那末,到2050年全球平均温度将达到16-19℃,超过以往的变暖速度而加速全球的变暖。政府间气候变化研究组所预测的全球变暖,将会对全球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尽管全球每个地区受其影响的程度很难预测,但是,较高的温度将引起海水平面的升高和极地冰的融化。海平面每10年将升高6厘米,并将淹没一些海岸地区。全球变暖也可能改变包括降雨、土壤温度和季节长短等气候变化,这些可能导致许多生态系统的缺损和毁坏,威胁数以千计的生物种类的安全。气候变化对人类将产生一些重大影响,它可能在数十年内改变主要的粮食生产区域。二、臭氧层的消耗与破坏臭氧浓度较高的大气层约在距地表10-50公里范围内,在25公里处浓度最大,形成了平均厚度为3毫米的臭氧层,它能吸收太阳紫外辐射,给地球提供了防护紫外线的屏蔽,并将能量贮存在上层大气,起了调节气候的作用。臭氧层的破坏会使过量的紫外辐射到达地面,造成健康危害;使平流层温度发生变化,导致地球气候异常,影响植物生长、生态的平衡等后果。近半个世纪以来,工农业高速发展,人为活动产生大量氮氧化物排入大气,超音速飞机在臭氧层高度内飞行、宇航飞行器的不断发射都排出大量氮氧化物和其他气体进入臭氧层;此外,人们大量生产氯氟化碳化合物(即氟利昂),如CFCL3(氟利昂-11)、CF2CL2(氟利昂-12)、CCI2FCCIF2(氟利昂-113)、CCIF2(氟利昂-114)等,用作致冷剂、除臭剂、头发喷雾剂等,其中用量最多的是氟利昂-11和氟利昂-12。据统计,1973年全世界共生产这两种氟利昂约480万吨,绝大部分释入低层大气后,进入臭氧层中。氟利昂在对流层中很稳定,能长时间滞留在大气中不发生变化,逐渐扩散到臭氧层中,与臭氧发生化学反应,并降低臭氧层的浓度。臭氧的消除主要是由于一氧化氮、氯氟化碳经光分解产生的活性氯自由基、氯氧自由基等与臭发生反应,而使臭氧层中臭氧的浓度逐渐降低。自从70年代末发现南极上空巨大的“臭氧洞”,臭氧耗竭问题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有人估计臭氧层中臭氧浓度减少1%,会使地面增加2%的紫外线辐射量,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增加2%——5%(美国每年新增患者达30——40万人)。最近美国等国家已禁止使用氯氟化碳喷雾剂,并严格控制其它氯氟化碳的生产与使用。最近有人估算,如按1977年的水平继续使用氯氟化碳,则将使臭氧减少5%—9%。根据联合国环境署最新统计情况看,臭氧减少的趋势还在发展,南极上空的臭空洞仍在扩大,且在北极上空也出现了类似的臭空洞现象,只是范围小一些。当前,全球环境领域防止臭氧层破坏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努力减少消耗大气平流层臭氧的化学吕产量。根据统计和估算,1994年全球氯氟化碳产量进一步下降,连续6年保持下降的势头,总产量从1988年时的高峰下降了77%。由于外交努力的结果,1987年签订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在1990年和1992年得到进一步强化,工业化国家同意到1995年12月31日停止生产氯氟化碳,已经签字的发展中国家则有10年的宽限期,到2005年停止生产。至1994年底,全球共有146个国家签署了这项议定书。尽管发展中国家氯氟化碳产量比工业化国家低得多,然而,对这些化学品的需求量却明显增加。90年代初期,印度、中国和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氯氟化碳的使用量少于美国的一半,但是,其中一些国家氯氟化碳的消耗量却几乎以两位数的速率增长。为了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和消除氯氟化碳,工业化国家应建立开发替代氯氟化碳产品技术的基金。但是,基金捐助国家并没有兑现他们的承诺。在1991—1994年间,捐助国家所捐赠的金额只有他们原先承诺的3.93亿美元的2/3。缺少资金和技术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减少氯氟化碳所面临的主要困难。阻碍氯氟化碳产量减少的另一个原因是日益发展起来的“国际氯氟化碳黑市”。1994年从俄罗斯和爱沙尼亚法进口到欧盟的氯氟化碳约2500吨,相当于欧盟合法进口总量的10%。而在美国,对氯氟化碳征收高额执照税,又进一步刺激了机会主义贸易者,1994年美国非法进口的氯氟化碳量估计在1万吨左右,占美国总产量的10%。现在已经清楚,由于臭氧层破坏将使地球表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强而增加对生物的损害。实验和流行病研究表明,紫外线—β增加可能对人体和生物产生不同的影响,包括非黑色瘤皮肤发病率增高和导致农作物减产。三、酸雨酸雨作为一个环境问题,大约出现在50年代。那时,美国的东北部和欧洲地区就存在酸雨的危害。到了60年代后期,酸雨的范围扩大了,并且在北欧的瑞典、丹麦等国出现了明显的危害。70年代以后,酸雨迅速蔓延至几乎所有国家。1950—1972年的20年间,欧洲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增加了2倍,雨水的酸度,每年平均以10%的速度增加。雨水PH值一般在4.0—4.5左右。美国对15个州的河流与湖泊的监测表明,17%的河流与20%湖泊由于酸化而外于危险状态。对18.8万公里长的河流监测发现,有近4万公里长度的河流因酸化而处于危险状态。科学家们指出,如按目前的酸雨趋势发展下去,安大略地区的48000个湖泊20年后就会失去生机。在近3年中,德国酸雨危害面积增加了6倍。酸雨已由一个局部问题迅速发展为一个区域性的、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酸雨对环境有多方面的危害。据报道,瑞典9万个湖泊中有2万个已经或正在成为“死湖”,鱼、虾等水生生物绝迹。这种情况在加拿大、美国、西欧、北欧等地区也都出现了。酸雨破坏土壤的结构和营养,使土壤贫瘠化,危害植物的生长,使作物减产。据估计,美国和加拿大每年因酸雨造成的农业损失达160亿美元。酸雨对森林也有很大的破坏性。据统计,欧洲大约有6500万公顷的森林遭酸雨污染危害,德国森林受酸雨危害的面积由1982年的8%扩大到目前的52%,中欧有100万公顷的森林枯萎死亡。酸雨还严重腐蚀建筑物、工业设备、仪器以及损害的体健康。酸雨在一些地区不仅成为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成为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国与国之间因酸雨引起的纠纷日益增多。欧洲各国和美国、加拿大等国的首脑多次磋商酸雨的防治问题,但进展缓慢。称之为“空中死神”的酸雨,正在全球各地蔓延,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四、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资源支撑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并且使人们能够适应环境的需求的变化。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地区内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据联合国环境署估计,全球大约有500万种到3000万种生物。目前人类描述过的生物大约有140多万种,利用的仅150种左右。人类食物的90%来自被驯化和培育的20种动植物。生物资源是人类财富的巨大宝库。但是,目前由于人类过度砍伐森林特别是热带雨林,致使生物的生境丧失,再加之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工业、农业的影响,生物种类正在急剧减少,现在每天以100多种到200多种的速度消失。据专家估计,在今后的20—30年中将有1/4的物种消失,这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巨大的潜在威胁。五、有毒化学品和危险废物污染有毒化学品是指进入环境后通过环境蓄积、生物蓄积、生物转化或化学反应等方式损害健康和环境,或者通过接触对人体具有严重危害和具有潜在危险的化学品。由于全球有毒化学品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以及国际间贸易的扩大,大多数有毒化学品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还不完全清楚,它们在环境中的迁移也难以控制,对人类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有毒化学品的泄露和运输所造成的事故的特点是突发性强,污染速度快,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特别是一些恶性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以及由有毒化学品所产生的有害废物对人类环境构成的长期潜在危害。因此,有毒化学品问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全球环境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关于危险废物,国际上已经有了《巴塞尔公约》,这个化约是限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据联合国统计,现在每年产生的有害废物是3.3亿吨,其中2.7亿吨产生在美国。目前对有害废物的处理办法主要是填埋、存放、燃烧,
本文标题:全球主要环境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11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