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公民环境权入宪研究姓名:耿志旭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指导教师:成红20050601公民环境权入宪研究作者:耿志旭学位授予单位:河海大学参考文献(83条)1.参考文献:著作类2.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20013.徐显明人权研究20034.徐显明公民基本权利义务通论19915.谢晖法学范畴的矛盾辨思20026.夏勇人权概念起源20017.刘兆兴德国联邦宪法法院总论19988.夏勇中国当代宪政与人权热点20019.李步云法理探索200310.夏勇走向权利的时代199511.程燎原.王人博权利及其救济199812.郑伟全球化与第三条道路200313.陈新民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200114.约翰·罗尔斯.何怀宏.廖申白正义论200115.博登海默.邓正来.姬敬武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198716.孟德斯鸠.张雁深论法的精神196117.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程逢如联邦党人文集199718.路易斯·亨金.信春鹰权利的时代199719.张庆福宪法学基本理论199420.许崇德宪法199921.李步云宪法比较研究199822.朱福惠宪法与制度创新200023.杨海坤跨入新世纪的中国宪法学--中国宪法学研究现状与评价200124.李龙宪法基本理论199925.董和平.韩大元.李树忠宪法学200026.李忠宪法监督论199927.张庆福宪法学基本理论199428.周叶中宪法200129.林奇青行政法学公害对策研究198830.魏振瀛民法200031.余凌云行政契约论200032.莫诺·卡佩莱蒂.徐昕当事人基本程序保障与未来的民事诉讼200033.加里·约翰斯.彭和平组织行为学198934.吕忠梅环境法199735.汪劲环境法的理念与价值追求--环境立法目的论200036.韩德培.蔡守秋.吕忠梅环境资源法论丛200137.韩德培.蔡守秋.吕忠梅环境资源法论丛200238.韩德培.蔡守秋.吕忠梅环境资源法论丛200339.叶俊荣环境政策与法律200340.郑少华生态主义法哲学200341.陈泉生.张梓太宪法与行政法的生态化200142.亚历山大·基斯.张若思国际环境法200043.陈泉生环境法原理199744.肖剑鸣比较环境法200145.肖国兴.肖乾刚自然资源法199946.汪劲.田秦绿色正义--环境的法律保护200047.徐祥民.田其云环境权:环境法学的基础研究200448.周珂生态环境法论200149.金瑞林环境法学199950.王曦美国环境法概论199251.金瑞林.汪劲20世纪环境法学研究评述200352.蔡守秋环境资源法教程200053.曹明德生态法原理200254.蔡守秋环境政策法律问题研究199955.周训芳论环境权200356.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政策法规司中国缔结和签署的国际环境条约集199957.汪习根法治社会的基本人权--发展权法律制度研究200258.刘景一.乔世明环境污染损害赔偿200059.苏力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200060.C·G·威拉曼特里.张新宝人权与科学技术发展199761.大须贺明.林浩生存权论200062.原田尚彦.于敏环境法199963.张翔基本权利在私法上效力的展开以当代中国为背景[期刊论文]-中外法学2003(5)64.胡锦光中国宪法的司法适用性探讨1997(05)65.张文显论人权的主体与主体的人权1991(05)66.陈兴良论人权及其刑法保障199967.沈宗灵人权是什么意义上的权利1991(05)68.肖蔚云宪法是审判工作的根本法律依据[期刊论文]-法学杂志2002(3)69.莫纪宏加强对宪法权利的法律保护200170.姜明安基本权利的保障:从宪法到宪政200171.郭道晖建构我国宪政立法体系策议[期刊论文]-法商研究2001(1)72.郑贤君基本权利的宪法构成及其实证化[期刊论文]-法学研究2002(2)73.朱谦论环境权的法律属性[期刊论文]-中国法学2001(3)74.黄应龙论环境权及其法律保护200275.蔡守秋论环境权[期刊论文]-金陵法律评论2002(1)76.杜钢建日本的环境权理论和制度1994(06)77.吕忠梅论公民环境权1995(06)78.蔡守秋环境权初探1982(03)79.莫纪宏加强对宪法权利的法律保护200180.乔治·P·弗莱彻宪法理论中的权利和义务199381.克里斯蒂安·斯塔克.李建良基本权利之保护义务1997(58)82.PeterE.Quint.余履雪.蔡定剑宪法在私法领域的适用德、美两国比较[期刊论文]-中外法学2003(5)83.胜雅律从有限人权概念到普遍人权概念--人权的两个阶段1993相似文献(10条)1.会议论文邵海环境权——公民的基本人权2004环境权理论的提出和发展是和人权理论的发展和进步分不开的,对环境权属性的分析也揭示了其人权属性。在国际性的、地区性的以及国内的法律文件中都能找到环境权作为公民的基本人权而存在的依据。所以,把环境权确立为公民的基本人权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2.会议论文邵海环境权——公民的基本人权2004环境权理论的提出和发展是和人权理论的发展和进步分不开的。对环境权属性的分析也揭示了其人权属性。在国际性的、地区性的以及国内的法律文件中都能找到环境权作为公民的基本人权而存在的依据。所以,把环境权确立为公民的基本人权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3.期刊论文王群.WANGQun论环境权的性质-学术交流2007,(4)环境权是针对环境所设定的权利,是在环境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被提出来的,并逐渐被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探讨环境权性质,应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作指导.环境权的产生更重要的是要促进人类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其存在价值及法律地位具有不可包容的独特性.因此,环境权的提出是普遍利益的要求,符合基本人权的特性,是一项独立的基本人权.环境权具有连带权利的特征,国家代表全体国民协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这体现了环境权的公权性质.但环境权又是一项具体权利,我们必须肯定环境权的私权性质,提供民法保护,才能真正实现环境权的价值.环境权的多元性决定了它具有公权和私权的双重属性,是一项复合性的新型人权.4.学位论文顾呈坤公民环境权的基本人权性质及其法律回应2006权利理论是法学研究的细胞,对任何一个法律部门都至关重要。环境法基础的法学研究便是对公民环境权的研究,同时也是对环境法体系建构的起点。公民环境权自20世纪70年代提出以来,就备受学界的关注。作为环境法学的基础理论,公民环境权在诸多方面存在争议。本文从公民环境权的源起出发,对公民环境权的产生、定义和内容作了全面概述,同时对公民环境权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而后,对公民环境权的法律属性作出阐述,从人权角度对公民环境权进行权利属性分析,论证公民环境权的基本人权属性,廓清有关公民环境权的属性之理论纷争。接着考察公民环境权在我国的法律化现状并分析其理论上的原因。作为一项新型的基本人权,必须在法律体系中作出应有的制度设计。为了对公民环境权的人权保障做出回应,最后提出我国对公民环境权人权保障的法律制度构想,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公民环境权法律制度。本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阐明公民环境权概念、内容,并对公民环境权的理论基础进行理论探讨。公民环境权是公民享有的在良好环境中生存的权利,在内容上包括环境知情权、环境参与权、环境权使用权和环境请求权。公民环境权的产生是现代环境危机的产物,它是人们对环境问题有了深刻理解继而出现的新型权利。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为对自然的破坏,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酸雨、臭氧层破坏、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以及环境公害等现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使人类对自身生存不可或缺的环境有了更深的认识。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环境意识日益觉醒的背景下,公民环境权应运而生。公民环境权有其产生的理论基础,环境伦理由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到非人类中心主义再到现代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是公民环境权的环境伦理基础。从经济学角度看,循环经济以及公共物品理论和外部性理论对公民环境权的产生可以作出理论基础的阐释,公民环境权可以有效解决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带来的负外部性问题。第二部分,阐述公民环境权的基本人权性质。首先,通过对人权思想历史演进的分析,认为公民环境权是以人权的名义提出的。其次,从人权法律属性角度分析得出:公民环境权是一项人权,它符合人权的基本属性。从基本人权的性质分析,公民环境权具有基本人权的法律属性:即具有自然性和平等性的特点;历史性(社会性)和阶级性(政治性)的特点;国内性和国际性的特点;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特点;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特点。第三,从公民环境权和生存权与发展权的关系论证表明,公民环境权和生存权与发展权都是人权的第三代形式,认为公民环境权是生存权和发展权两个基本人权的前提和基础,公民环境权是基本人权。最后,从国际国内两个角度对公民环境权的基本人权性质寻求现实的实在法律依据,论证公民环境权的基本人权性质。第三部分,本部分考察公民环境权在我国的法律化现状与公民环境权法律化的困境。在法律化现状方面,从立法和法律实践两个角度阐述。目前公民环境权在我国还没有实现法律化,在全国性的法律中还没有规定公民环境权,但在部分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中已经出现了公民环境权的有关规定,这是公民环境权在我国的立法现状。在法律实践方面,公民环境权在我国民间已经觉醒,并且有关环境的诉讼也部分地得到了法院的支持。这种现状为我国公民环境权的法律化创造了条件,但同时也存在法律化和完善的人权保障方面的障碍。障碍在于公民环境权在理论上的困境以及现实的困境。首先是理论上的困境,公民环境权在定义内容以及权利客体等方面有其模糊性的一面,这无疑是公民环境权法律化的理论障碍。其次,公民环境权在我国的法律化存在现实的经济困境和和行政执法、司法体制上的困境。经济困境即公民环境权的人权保障和经济发展的内在矛盾保障,同时,目前行政执法和司法人员的环境意识和环境法律素养对与公民环境权的保障也是一个现实的制约因素。第四部分,主要就我国对公民环境权基本人权保障的法律措施所做的法律回应作出分析。顺应公民环境权法律化的潮流,我国应在宪法中规定公民环境权并在环境保护法和其他单行法中对公民环境权进一步具体化。在此基础上,为公民环境权的人权保障提供诉讼和非诉讼上的法律保障机制。在诉讼机制上借鉴美国公民诉讼制度,在诉讼费用、原告诉讼资格和举证责任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并对我国建立公民诉讼制度作出人权保障的制度构想。在环境行政诉讼和环境刑事诉讼也作出应有的法律回应,为公民环境权保障提供有效制度支持。在非诉讼机制上,当前应完善我国的环境纠纷行政处理制度,借鉴日本的公害纠纷处理法,在环境纠纷的处理的行政机构设置和纠纷处理方式上进行完善;并建立环境侵权损害填补责任的社会化制度,通过设立环境损害行政补偿的专门基金和建立专门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对基本人权的公民环境权之保障提供迅速及时的救济手段。5.期刊论文张君明.ZHANGJun-ming论《物权法》中捕捞权之权利基础-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09(5)从自然权利和基本人权的角度分析物权法中捕捞权,其基础核心为生存权,既合乎理性分析又为立法实践所承认.捕捞权并不是附属于行政权利的从属性权利,而是渔民本身所固有的生存权利.国家机关的管理只表明国家出于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宏观管理的需要,才时这种权利进行确认和保护.非有正当原因,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将其随意剥夺或在确认权利时设置障碍.6.学位论文李永成经济法人本主义论2006全文共分六章。从逻辑上说,大致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篇(第一章),主要是对人本主义的法的一般原理做出阐述,为经济法人本主义的研究进行法理上的铺垫;第二部分是本论篇(第二、三、四、五章),主要是对经济法人本主义的理论探求,即从经济法人本主义的生成逻辑、经济法人本主义的认知理路、经济法的人本主义理念和方法论、经济法人本主义的制度体现这几个方面对经济法人本主义做出理论上的认识;第三部分大致可以说是实践篇(第六章),因为这部分回答的是中国经济法如何以人为本、如何落实
本文标题:公民环境权入宪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11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