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会议纪要 > 朱高文同志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朱高文同志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8-1-23责任编辑:真言朱高文同志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8年1月22日)同志们:这次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是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六届六次全会精神,总结2007年全市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表彰2007年度经济社会发展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安排部署2008年经济工作任务。刚才,会议表彰了全市2007年度先进乡镇、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希望受到表彰的单位和同志们再接再厉,再创佳绩。谢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精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根据集体研究的意见,先讲三个方面的问题。一、客观估价成绩,科学把握形势,切实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2007年,是新一届市委、市政府任期的第一年,也是朝着三大目标奋进的起步之年。一年来,在上级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年初总体工作部署,突出发展第一要务,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体制机制和思想观念转变,努力克服自然灾害、市场调整以及宏观调控等带来的影响和冲击,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经济发展的速度、效益和后劲同步增长。客观评价2007年的各项工作,既是为了肯定成绩、鼓舞斗志、增强信心,又是为了冷静分析、扬长避短,更重要的是为了继承与创新,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一)形势喜人,就是发展速度加快,发展后劲较足。--经济总量快速扩张,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0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6亿元,比上年增长16.9%,人均GDP突破万元大关。财政收入再上新台阶,达到5.28亿元,增长19.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85亿元,增长25.1%,创历史新高。固定资产投资29.7亿元,增长3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2亿元,增长1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平纯收入分别增加1204元和603元,均有较大增幅。--经济工作成效显著,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一是工业经济提速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8家,比上年增加22家;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68.6亿元,增长34.5%。重点骨干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全市销售收入过5000万元的工业企业达到18家、过亿元的8家、过10亿元的1家,税收过千万元的6家、近亿元的1家;宜化双环公司、新都公司支撑作用更加明显,新都公司、神风公司进入全省县域工业双百行列。产业集群加速扩张,盐业化工和精细化工两大产业集群占全市工业经济的比重达到60%,进入全省重点扶持的40家产业集群。中小企业加快成长,恒天公司、富邦公司产销规模快速扩张,利税大幅增长,行业影响力不断提升。企业改革成效显著,服务宜化双环发展的五改工作顺利完成,久大集团成功并购重组省盐矿,神风公司、棉花公司、酱品厂等8家企业改制基本完成,粮食收储企业改革试点稳步推进。二是开放型经济持续发展。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517.8万元,比上年增长9.2%,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家。出口创汇787.7万美元,增长33.2%。新开工和续建项目44个,内联引资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42亿元,增长21.8%,其中过千万元的项目31个,已竣工18个;城中、东马坊、长江埠等基础较好的地方签订协议项目33个,其中过亿元的3个。全年实施各类技改扩能和新上工业项目90个,累计完成投资11.8亿元。宜化入主双环后,累计追加投资1.4亿元,完成大小技改项目53项,迅速实现扭亏并大幅盈利;新都公司实施纯碱20万吨、复合肥50万吨扩能项目已建成投产,全年销售收入超过8亿元;德邦、富邦、恒新、力发等精细化工龙头企业扩建项目均已启动;恒威、海鹏和金梦姣1000万件服装项目投产见效,新增产值过亿元,成为我市对外贸易的新生力量。三是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各项惠农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全年共发放各类补贴资金3848万多元。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农村安全饮水和户用沼气池建设走在孝感市前列,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高产农田示范区和秋冬农田水利建设高标准推进。板块建设特色鲜明,优质稻、特色水产品、畜禽、蘑菇等发展势头喜人。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新增鑫龙纺织、永盛畜牧两家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义马河黄滩酱油、银海棉花两家孝感市级龙头企业,全市省、孝感市两级龙头企业达到11家,居孝感各县(市、区)之首。农业抗灾生产夺取全面丰收,粮食、棉花、油料总产分别增长2.5%、1.4%和3.3%,生猪出栏增加4.5万头。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续建和新建项目86个,完成投资2.98亿元;全面启动镇村清洁工程,试点村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成为省和孝感市示范点。--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承载功能日渐增强。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累计投资4300多万元,完成了汉宜公路城区段刷黑、短港旅游公路、郎蔡公路、天鹅110千伏变电站、45个通信基站等重点工程建设任务。自来水厂扩建工程即将竣工,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正加紧筹建。经营城市成效明显,全年收储土地873.3亩,挂牌出让经营性土地108.45亩,成交额9618万元。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启动城投公司运作,多渠道筹资1.5亿元,完成了城南新区二纵四横道路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有效破解了资金瓶颈。城市管理明显加强,两城同创活动深入开展,环卫、自来水、城管等体制改革成功实施,市容环境秩序进一步好转。小城镇建设积极推进。长江埠被列入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汤池成为全省重点扶持建设的口子镇、百镇千村示范镇和旅游乡镇。--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民生问题得到缓解。就业再就业成效显著,城镇新增就业人数8834人,援助特困职工3886人,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10000多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共发放各项社会保险待遇8800多万元,低保金1000多万元,发放率达100%。继续深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扎实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参保率分别达到84%和56%。义务教育新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中小学校学杂费减免政策得到较好落实。解决城市困难家庭住房问题提上市委、市政府议事日程,第一批廉租房建设正式启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大局稳定,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顺利通过省、孝感市两次检查验收,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协调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二)形势逼人,就是制约因素依然不少,差距仍然较大。一是周边态势逼人。应城工业基础厚实,资源优势明显,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具有先天条件。我市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置于全省、孝感市及周边竞相发展的大环境,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2007年,我市综合实力在全省42个扩权县(市、区)处于中游偏上位置,在孝感7个县(市、区)中发展速度靠后,加之近年来引进的大企业、大项目、大品牌不多,产业依赖性过大,慢进亦退的形势十分突出,加快发展的任务尤为紧迫。二是瓶颈因素制约。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不断加大,土地、资金、能源等方面的瓶颈制约短期内不可能根本改变。特别是当前,我市土地储备有限,争取新增用地计划难度较大;园区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承载功能不强,平台建设相对滞后;企业融资渠道不宽,资金供需矛盾相对突出;财政政策性减收因素多、刚性支出大、公共需求高,保运转、保发展的压力较大;境内铁路运力不足,水运不畅。这些突出问题,对我市加快发展的影响较大,成为我们必须着力化解的当务之急。三是传统观念束缚。近年来,全市上下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围绕体制、机制创新,进行了不懈探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干群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有了较大转变。但受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式的束缚,还有一部分人干事创业意识不强、激情不够、思路不宽、形式不多;办事凭经验,工作靠指令,生活图安逸;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本位主义依然存在,大局意识不强,工作效率不高,执法执纪不严等问题仍然。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努力营造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三)形势不等人,就是机遇稍纵即逝,发展时不我待。可以看到,当前发展的形势不等人,发展的时机不让人,我们耽误不得,更耽误不起。一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重大机遇。2007年,武汉市被批准为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区域发展特别是圈内城市提供了更为优惠的政策措施和机制环境。应城处于城市圈1+8的核心区,必将有更多的政策机遇惠及我市。二是经济持续增长及沿海、武汉产业转移的机遇。首先我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内在动力仍然存在,2007年经济增速保持在9%以上,全省经济也继续处于新一轮快速发展的扩张期,为我市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可能。其次,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以及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沿海及东部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加速向内地转移,应城地处经济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经济辐射圈,为我们依托资源优势、寻求对外合作提供了良好机遇。同时,武汉市城区实施退二进三战略,大量企业外迁,这是我市融入大武汉、承接大产业的难得机遇,必须牢牢抓住,大胆引进,争取更多企业落户我市扎堆发展。三是大项目强力推进带来的发展机遇。据初步统计,2007年全市竣工工业项目20个,新增产能近10亿元,对2008年的贡献近4亿元;今年预计竣工投产项目8个,年新增产能20亿元,其中当年可新增5亿元,两项合计今年可新增产能9亿元。特别是宜化双环公司6改10、新都公司2改6扩能两大项目已正式启动,年内可基本建成。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再造一个双环和新建一个双环的目标。鸿祥公司投资1.6亿元建设石油化工城,项目达产后,年可新增销售收入25亿元。投资28亿元的热电联产项目前景看好,大有后来居上之势。这些重大项目的投产见效,将为我市提供持续的发展后劲。四是团结共事促发展的机遇。坚持部门工作点评和民主评议制度,开通市长信箱、领导在线和政风行风热线,深化市直机关双争活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积累求变、重点突破、务求实效的局面初步形成。目前,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思发展、谋发展、争发展的思想高度统一,加快发展的共识已经形成,服务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真抓实干的劲头明显增强,团结向上的风气日趋浓厚,为我们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营造了难得的内部环境,我们必须倍加珍惜。总之,发展的形势喜人,发展的机遇催人,发展的压力逼人。当前和未来几年,是应城打牢基础、积累求变、争先进位的有利时机。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抢抓机遇,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明确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努力实现经济发展的新突破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和三大战略目标的重要之年、关键之年。做好全年的经济工作,意义十分重大。2008年,全市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大和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两型社会建设,坚定不移地实施争创全省综合实力十强县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发展战略与思路,按照二年打基础,三年上台阶,五年新跨越的总要求,突出园区建设、招商引进、产业升级、城市建设、环境优化、旅游开发工作重点,力争工业化有新突破、城市化有新进展、和谐社会建设有新成就、各项事业有新进步,推动全市经济健康协调稳定发展。根据这个总体要求,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3%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8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60元。上述目标,是一个跳起来摘桃子的目标,既是高远的,也是可能的。应城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在较长时期内保持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发展速度,而这样的发展速度通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更困难,对此,必须形成共识,形成合力,坚定信心,义无反顾,强化措施,确保完成。(一)园区带动,产业提升,全力壮大工业经济。坚持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主导,以整合资源为突破口,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园区为载体,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扶优扶强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工业经济加快发展。力争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4.7亿元,增长20%。一是
本文标题:朱高文同志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22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