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参考资料,少熬夜!人教版地理教案作为一名敬业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往往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这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写教案要注意哪些格式?以下是网友整理的人教版地理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地理教案【第一篇】学习目标:(1)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培养阅读、分析有关等值线分布图的能力。(2)了解我国各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主要分布地区和划分标准,认识其对我国的生产生活的影响。(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读图分析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教学难点: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三课时气候类型及影响因素温故知新:上节课我留了一道思考题,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是什么呢?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限,是我国冬季0℃等温线所在,是我国800mm等降水量线所在,也是划分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界线,划分半湿润区和湿润区的界线。在此线南北两侧有着鲜明的景观差异,此线以北冬季河流有结冰现象,耕地以旱地为主;而此线以南冬季河流不结冰,水田面积广大。承转过渡:由于我国不同地方气温和降水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将其组合起来,就形成了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读图分析:我国一共有五种气候类型:高原山地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大家看下面这两张气温降水图,分别应该是哪种气候类型。这是我国西部的两种气候类型,大家来判断分别是哪种气候呢?要判断是哪种气候类型,得先看它们的气候特点。──第一张图,夏季最高气温接近30℃,冬季最低气温接近-10℃,全年降水都很稀少,所以概括它的参考资料,少熬夜!气候特点为──冬冷夏热,年温差大,全年降水较少。应该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在图上的吐鲁番。──第二张图,夏季最高气温7℃左右,冬季最低气温接近-20℃,降水较少,7、8月降水最多,所以概括它的气候特点为──全年低温,降水集中在夏季。应该属于高原山地气候,对应五道梁。这种气候是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在我国众多高大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使得我国气候更为丰富多彩,比如横断山脉南麓,从山脚到山顶出现这样的变化,被称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转承:我们再来看这三张图,又分别有什么特点,属于什么气候类型呢?它们分别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对应漠河;冬季温和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上海;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的热带季风气候,对应海口。这三种气候有着共同的特点──雨热同期,这一特点对农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所以我国的`季风气候区也是重要的农业区。归纳:由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首先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此外,我国东部地区受季风影响,广泛分布着三种季风气候,构成了我国气候的另一特点──季风气候显著,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区域。承转过渡:因为我国季风气候显著,所以,同世界其他同纬度地区相比,我国会出现一些不一样的特征。实例印证:同在北回归线上,阿拉伯半岛上沙漠广布,而我国江南地区却是山清水秀,被称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正是因为长江以南地区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夏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使长江以南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承转过渡:除了降水上的不同外,季风气候显著还表现在气温上。出示同纬度城市的气温对比数据问:与同纬度城市相比,我国气温具有怎样的特点?──我国夏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而冬季气温低于同纬度其他地区,冬夏温差较大。承转过渡:以上我们看到了我国的气候特征,下面我们来下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归纳:我国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是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纬度因素;我国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是受到海陆位置(季风)的影响,高原山地气候、出现垂直分异的现象参考资料,少熬夜!是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受这三个因素的综合影响,所以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受海陆位置的影响,所以我国季风气候显著。人教版地理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1.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3.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教学重点:1.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教学准备:中国地图、地形剖面模型、山地不同部位示意图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章第四节地图第一课时导入: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我们要通过地形图来反映这些内容。板书:一、地形图的判读过渡:珠穆朗玛峰海拔米,可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看它只不过4000多米高,这是为什么?(因为观测的基准面不同,测得的高度就不同)学生读图:读课本P126图B“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导读:看图,以海平面为基准面,B点的高度为500米,A点的高度1500米,以B点为基准面则A点高度只有1000米,1500米为A点的绝对高度,也叫海拔;1000米为A点与B点之间的相对高度。板书: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讲解:在地图上,必须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用米。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板书: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甲地海拔─乙地海拔讲解:地面经过地形测量,测出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注在图上,然后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线,这就是等高线。补充:我们如果用一个水平面去横截地形,这个水参考资料,少熬夜!平面与地面的交线就是一条等高线。用不同的海拔的水平面去截地形,就得到不同层次等高线,再将它们转绘到平面图上(实质是垂直投影到平面图上)。补充:强调一下,必须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起来,用平滑的曲线来连接。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这样,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地面的高低情况。看图:地图册“坡度陡缓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提问:坡度陡的地方与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的状况有什么不同?板书:坡度陡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过渡:同理,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从等深线上所标注的深度上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浅。提问:我们已经知道等高线和等深线,那么由于地表的形态是各有不同,有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不同的地形,等高线表现也不一样。板图:《不同的地形等高线表示图》,边板图,边讲解。板书:不同地形的等高线表示: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凹入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较低部分陡崖:几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做练习巩固:写出地形名称:⑴⑵⑶⑷⑸⑹读图:读课本第29页“分层设色地形图”,提问:比较一下这幅地图与我们所讲的等高线地形图有什么不同?讲解:这幅地图有等高线,但没有海拔高度的注记,它是用不同颜色来反映地势高低的,这种地图叫做分层设色地形图。讲解:分层设色地形图立体感强,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面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看图:课本第29页“分层设色地形图”,陆地部分,海拔多少?用什么颜色?表示什么地形?200m以下用绿色,表示平原200~500用浅绿色,表示盆地500~1000用浅黄色,表示丘陵参考资料,少熬夜!20xx~3000用深黄色,表示高原3000~5000用棕黄色,表示山地讲解: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一般规律是: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褐色表示高原、山地;白色表示雪线以上的部分。新|课|标第|一|网过渡: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要了解地形高低起伏,需要阅读地图。还有一种更直观的图可以使人一目了然地看出地势的高低起伏,这就是地形剖面图。出示地形剖面模型,让学生观察地形剖面图的特点。讲解: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表示某条线上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的陡缓。提问:我们用小刀在地形模型上,沿着不同的线切割,得到的剖面是否一样(不一样。)讲解: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沿着某个方向画一直线,如P30图I中的直线AB。然后将该直线与等高线的交点——投射到间隔高度相同的平行线上,得到不同的交点,把这些交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就得到地形剖面图。请同学们看下图(课本插图P30图I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课堂小结:由各小组同学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一名代表总结本节学习内容。布置作业:课内作业:画出山地不同部位示意图课外作业:自己利用橡皮泥或者泥巴,制作山地不同部位的地形模型。板书设计:一、地形图的判读1、地面高度的确定: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2、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⑴坡度陡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⑵不同地形的等高线表示: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凹入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较低部分陡崖:几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3、分层设色地形图参考资料,少熬夜!4、地形剖面图教学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教版地理教案【第三篇】教材分析本部分教材是围绕着河湖的基础知识、我国不同类型河湖的特点,以及各自然地理要素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而展开的;1、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是:河湖的基础知识,教材采取了以地图叠加文字说明和主图叠加附图的形式,淡化了内外流域的界线,突出了内流河和外流河这一基本概念、内外流域面积的差异及我国的河流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外流区等内容。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1)能够运用地图与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概况。(2)提高学生读图、识图、用图和材料分析的能力。(3)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初步学会弄宏观的角度去学习地理,从而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学情分析八年级有45位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学习方法且对地理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但是,也有少数同学对地理课兴趣不大,学习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较差。所以本节课要充分利多媒体手段和网络资料对学生进行地理兴趣教育和我国的国情教育是很好的题材,既能提高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情趣,又能进行爱国主义和基本素养的教育。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我国河湖众多的特点及其河湖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2.明确外流区(河、湖)、内流区(河、湖)的概念,以及外、内流河的水文特征。3.能够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河流水文特征及成因的能力。2.能够运用地图和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三)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参考资料,少熬夜!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内、外流河的共同水文特征.教学难点:外、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人教版地理教案【第四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地理区域划分的不同依据及相应的区域类型。2、知道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原因。3、初步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能力目标: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在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情感态度价值目标:通过对家乡自然地理的了解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教学重点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2、宏观认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3、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教学难点地理区域的不同划分类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谈话: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显著的地理差异表现在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一些高大绵长的山脉往往成为区别地理差异和划分地理区域的自然界线,你能说说我国最典型的事那一条吗?2、指名交流,及时补充。3、引导: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提问:你知道我国有哪些类型区域?这些类
本文标题:人教版地理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280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