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会议纪要 > 珠海市第六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
坚定不移地走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为建设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而努力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珠海市第六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2010年8月2日)甘霖同志们: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贯彻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认真总结特区建立30年来的成就和经验,正确把握当前珠海发展形势,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和任务,审议《中共珠海市委、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文化强市的实施意见》,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凝心聚力、埋头苦干,坚定不移地走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为建设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而努力奋斗,以实际行动和实际成效回答好汪洋书记年初对珠海提出的“三道题”。下面,我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全会作报告。一、敢闯敢试艰辛探索,特区建立30年来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珠海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特别是近代以来领风气之先,以香山文化、“近代中西文化走廊”以及一批儒夷皆通的近代风云人物,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改革开放催生了珠海经济特区,推动了珠海奇迹般地崛起和发展,从一个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贫穷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3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历届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解放思想、敢为人先,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率先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之路,率先探索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之路,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折射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理光芒,展示了科学发展的美好前景,充分证明了中央关于建立经济特区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充分证明了小平同志“珠海经济特区好”的题词实至名归。经济实力跨越提升。30年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在几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实现经济跨越式增长。GDP年均增长20.3%,2009年达1038.66亿元;人均GDP年均增长14.6%,2009年达6.99万元,突破一万美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5.0%,2009年达101.4亿元。上述指标比1980年分别增长了210倍、51倍和647倍。改革创新硕果累累。30年来,我们始终牢记特区改革创新的使命,率先在国有企业改革、城市规划建设、土地管理、生态建设、行政管理、社会管理等领域进行改革创新,不断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开创了“科技重奖”先河,开办了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香洲毛纺厂,兴办了全国第一家中外合作酒店石景山旅游中心,创建了全国第一个跨境园区珠澳跨境工业区,启动了全国第一个“一岛两制”新区横琴新区,较好地发挥了特区“试验田”作用,为全国不断深化改革提供了新鲜经验和有益借鉴。对外开放成效显著。30年来,我们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大力引进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先后与世界18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达115.2亿美元。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29.8%,2009年达374.4亿美元,比1980年增长了1935倍。对外经济、科技、文化交流日益活跃,成功举办了7届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等重大活动。不断加强与港澳的合作交流,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和“一国两制”顺利实施作出了重要贡献。生态建设全国前列。30年来,我们坚持经济建设、城市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率先实施了土地管理“五个统一”、环境保护“八个不准”和城市建设“八个统一”,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留住了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塑造了山海相拥、陆岛相望的特色城市风貌,空气质量、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均污水处理能力居全国前列。先后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市”,是我国第一个荣获联合国“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的城市。城市建设日新月异。30年来,我们大力推进城市建设,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980年的4平方公里拓展至2009年的118.34平方公里。树立城市规划建设适度超前的理念,不断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相继建成了机场、港口、口岸、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初步形成了海陆空立体综合交通运输网。城市特色鲜明,城市开发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基础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城市功能显著提升。社会事业全面发展。30年来,我们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在全国率先实施中小学12年免费教育,创办了大学园区,成为广东省教育强市。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初步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特色文化品牌影响力日益增强。大力实施就业和再就业工程,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率先建立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做好双拥共建工作,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和全省“双拥模范城”七连冠。人民生活更加美好。30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改善民生。居民收入大幅提高,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59元,农渔民人均纯收入8575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05.4亿元,比1980年分别增长了31倍、28倍和1941倍,年均增长12.6%和12.3%和29.8%。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社会管理安全有序,社会大局稳定和谐。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居珠三角城市前列,荣获“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民主法制不断完善。30年来,我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保障人民政协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作用。充分发挥地方立法权作用,共制定地方性法规62件。加强同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支持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章程开展工作。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不断促进社会公平。党的建设全面加强。30年来,我们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坚持抓班子带队伍,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优化提升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坚持抓基层打基础,不断增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营造干事创业的发展环境和风清气正的廉政环境。30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在珠海的发展道路上却是一段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这30年,是珠海人民解放思想、艰辛探索的30年,是珠海沧海桑田、跨越发展的30年。30年来,一代又一代特区领导者牢记使命,筚路篮缕、以启山林,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为特区建立和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人民不会忘记!一批又一批特区建设者从四面八方汇聚珠海,披荆斩棘、呕心沥血,艰苦创业、锐意进取,为特区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历史永远铭记!在此,我谨代表中共珠海市委,向为珠海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总结珠海经济特区建立30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推动珠海发展和进步,必须始终牢记建区之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为改革开放伟大时代添光彩,为“一国两制”伟大实践作贡献;必须始终狠抓立区之本,坚持发展硬道理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握发展规律,坚定发展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着力提高城市的区域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必须始终坚守兴区之基,坚持生态优先,坚持经济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严格控制人口,严格控制土地,严格控制环境,不断擦亮生态优美品牌;必须始终激发活区之源,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大力实施“人才强市”和“科教兴市”战略,为特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必须始终践行旺区之旨,坚持执政为民,以人为本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和谐,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百姓,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幸福感;必须始终把握治区之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推动珠海发展进步的强大合力。二、不忘使命再创大业,科学谋划和推动珠海实现新的崛起和振兴总结过去,是为了开辟未来。站在特区建立30周年的时点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最重要的是审时度势,抓好当前,科学谋划和推动珠海实现新的崛起和振兴。为此,我们从2008年开始,以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为契机,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围绕“走出一条与珠三角其他城市不一样的道路”,进一步认清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破解发展中的现实难题和深层次矛盾,努力开创珠海科学发展新局面。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珠海存在经济实力不强、结构不合理、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区域竞争力不强以及人才不足、改革创新精神弱化等问题。国际金融危机对珠海的冲击使这些问题更充分地暴露出来。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新时期新阶段,全国各地发展百舸争流、万马奔腾,区域竞争你追我赶、不进则退、慢进亦退,要履行特区新使命、再创特区新辉煌,必须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始终坚持加快发展、开拓创新。我们在总结特区发展成就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明确了珠海新一轮大发展的目标和思路,并形成广泛共识。这就是围绕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争当科学发展示范市,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两大关系,构建交通、产业、城市三大格局,夯实物质、环境、社会、制度四大基础,发挥地理区位、特区品牌、生态环境、发展空间、科教人文五大优势。我们紧紧抓住《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珠海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战略定位、横琴开发正式启动、港珠澳大桥开工建设等重大历史性机遇,坚持顺应规律保增长、逆势而上搞建设、共克时艰促民生,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化传统发展模式之“危”为科学发展模式之“机”,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新突破,为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奠定了坚实基础。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我们坚持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促进当前发展、夯实长远发展基础的战略抓手,滚动实施总投资3000多亿元的“十大重点建设工程”,其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近2000亿元。港珠澳大桥于2009年12月开工建设,广珠铁路于2008年4月全面复工并将在明年底建成通车,广珠城际轨道将于今年底开通,高栏港高速、珠海机场高速等将于两年内陆续建成,集装箱码头、煤码头、矿石码头等建设快速推进,拱北口岸改造全面启动。以港口、机场、口岸为三大节点的集疏运体系进一步完善,珠江口西岸交通枢纽城市雏形初现。供水、供电、垃圾和污水处理等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我们把结构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三高”并举发展高端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全力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实施“东部大转型、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东部环港澳地区从生产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战略性转变,利用西部地区海港、空港俱全的优势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目前,我市先进制造业实现“上天入海”的突破。2008年11月建立的航空产业园已成为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省市共建先进制造业基地,引进的中航通飞项目生产的第一架飞机将在今年航展前出炉。从2008年7月起实现港口经营开发、港口行政管理、港区建设发展一体联动,港口、港区开发步入快车道,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高栏港经济区正在打造世界级的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国家级的石油化工和清洁能源基地、区域性的港口物流中心。高新技术产业特色更加突出,以“两少两有两高”为特色的民营科技型企业不断做大做强。现代物流、商务会展、休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取得突破。珠海机场的发展打破多年来的徘徊局面,今年旅客吞吐量有望突破200万人次,净增超过60万人次。高栏港将在3年左右的时间内建成亿吨大港。十字门中央商务区、长隆国际海洋度
本文标题:珠海市第六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29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