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国内外污染场地管理与技术现状研究
国内外污染场地管理和技术现状研究报告目录1.我国污染土壤再开放面临的环境问题…………………………………………………11.1国内污染土壤的历史根源及程度…………………………………………………11.2污染土壤类型………………………………………………………………………11.3城市发展压力和对环境土壤问题的关注…………………………………………21.4我国污染场地修复和控制的开端…………………………………………………32.污染场地治理修复行业概况……………………………………………………………32.1不同市场土壤修复需求情况………………………………………………………52.2政策法规情况………………………………………………………………………63.国内外污染场地管理现状介绍和对比…………………………………………………73.1美国污染场地管理现状介绍………………………………………………………73.2加拿大污染场地管理现状介绍……………………………………………………93.3日本和中国台湾污染场地管理现状介绍…………………………………………103.4英国污染场地管理现状介绍………………………………………………………113.5德国污染场地管理现状介绍………………………………………………………123.6荷兰污染场地管理现状介绍………………………………………………………133.7国内污染场地管理现状介绍………………………………………………………143.8综述…………………………………………………………………………………144.重金属污染场地治理修复技术综合评估………………………………………………164.1我国土壤和地下水修复行业技术概述……………………………………………164.2国内污染场地治理修复技术研究现状……………………………………………195.污染场地治理修复技术实际工程应用及行业竞争对手简介…………………………225.1国内污染场地(重金属)治理修复技术实际工程应用现状……………………225.2行业竞争对手介绍……………………………………………………………………246.国内矿山复垦管理及相关技术应用现状………………………………………………286.1国内矿山复垦管理现状………………………………………………………………286.2矿山复垦工程技术应用现状…………………………………………………………286.3矿山复垦效果研究及未来发展展望…………………………………………………311国内外污染场地管理和技术现状研究报告1.1.1.1.我国我国我国我国污染土壤再开发面临的环境问题污染土壤再开发面临的环境问题污染土壤再开发面临的环境问题污染土壤再开发面临的环境问题从20世纪60年代,荷兰、美国等发达国家因为化学废弃物的倾倒导致严重的土壤环境问题至今,土壤污染已遍及世界五大洲,并主要集中在欧洲,其次是亚洲和美洲。在我国,近20年来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农村集约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壤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受不同程度污染的土壤面积在不断扩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构成威胁。土壤污染不仅严重影响土壤质量和土地生产力,而且还导致水体和大气环境质量的下降。更严重的是将直接危害食物安全、人体健康乃至生态安全。此外,土壤污染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着我国的农产品对外贸易和环境外交利益。面对日益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我国与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已将土壤修复作为消除大面积受污染土壤中污染物和恢复土壤生态功能的必不可少的技术需求。1.11.11.11.1国内国内国内国内污染土壤的历史根源及程度污染土壤的历史根源及程度污染土壤的历史根源及程度污染土壤的历史根源及程度我国的城市和农村都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土壤污染问题。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开始,城市中逐渐出现了大量的被工商业污染的土壤,其具体数量目前还没有全面的统计数据。污染土壤的产生可以追溯到50多年前“大跃进”时期(甚至建国前更早时期)一些高污染工业企业的建设。当时,大多数工厂建在城市的周边地区。如今,这些生产历史悠久、工艺设备相对落后的国营老企业,经营管理粗放,环保设施缺少或很不完善。因此,造成的土壤污染状况十分严重。有些场地污染物浓度非常高,有的超过有关监管标准的数百倍甚至更高,污染深度甚至达到地下十几米,有些有机污染物还以非水相液(Non-AqueousPhaseLiquid,NAPL)的形式在地下土层中大量聚集,成为新的污染源,有些污染物甚至迁移至地下水并扩散导致更大范围的污染。1.21.21.21.2污染土壤类型污染土壤类型污染土壤类型污染土壤类型按照主要污染物的类型来划分,城市工业污染土壤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2(1)重金属污染场地。主要来自钢铁冶炼企业、尾矿,以及化工行业固体废弃物的堆存场,代表性的污染物包括砷、铅、镉、铬等。(2)持续性有机污染物(POPs)污染场地。我国曾经生产和广泛使用过的杀虫剂类POPs主要有滴滴涕、六氯苯、氯丹及灭蚁灵等,有些农药尽管已经禁用多年,但土壤中仍有残留。我国目前农药类POPs场地较多。此外,还有其它POPs污染场地,如含多氯联苯(PCBs)的电力设备的封存和拆解场地等。(3)以有机污染为主的石油、化工、焦化等污染场地。污染物以有机溶剂类,如苯系物、卤代烃为代表。也常复合有其它污染物,如重金属等。(4)电子废弃物污染场地等。粗放式的电子废弃物处置会对人群健康构成威胁。这类场地污染物以重金属和POPs(主要是溴代阻燃剂和二恶英类剧毒物质)为主要污染特征。1.31.31.31.3城市发展压力和对污染土壤问题的关注城市发展压力和对污染土壤问题的关注城市发展压力和对污染土壤问题的关注城市发展压力和对污染土壤问题的关注由于土壤污染具有滞后性,而且过去在土壤污染物的识别和监测中还存在诸多困难,使得土壤污染问题在过去受到关注较少。工业企业搬迁遗留遗弃场地是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产物。污染企业搬迁在各大中城市得到了大力实施,如海河流域的北京和天津、东北老工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见表1-1)。表1-1近年来我国一些大型城市的工业企业搬迁情况北京四环内百余家家污染企业搬迁,置换800万m2工业用地再开发重庆2010年主城区的上百家污染企业实施“环保搬迁”广州2007年以来上百家大型工业企业关闭、停产和搬迁上海老工业区的数十家企业实施搬迁沈阳2008年数十家污染企业搬迁;2009年搬迁改造城区内所有重污染企业江苏百余家化工企业搬离主城区,关停小化工企业多家浙江2005年以来有数十家大型企业异地重建或关闭(资料来源:《世界银行中国污染场地的修复与在开发的现状分析》2010年10月)污染土壤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土地再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障碍。目前一些位于城市中的老工业区由于污染问题迟迟不能进行再开发。环境污染(包括地下水、土壤、危险废弃物和一般固体废弃物的持续倾倒)以及土地所有者及开发商的责任问题都成为原工业用地再3开发及城市发展的障碍。城市中污染土壤的遗弃及其延迟再开发,还会产生更为深远的社会影响,诸如生活环境差、就业机会减少甚至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等等。1.41.41.41.4我国污染场地修复与控制的开端我国污染场地修复与控制的开端我国污染场地修复与控制的开端我国污染场地修复与控制的开端近年来在快速城市化和污染土壤再开发过程中,发生了一些严重的土壤污染事件。其中有些事件经过媒体报道,引起了公众的关注。例如,2004年北京市宋家庄地铁工程施工工人的中毒事件,成为我国重视工业污染场地的环境修复与再开发的开始。其后,武汉三江地产项目场地在开工后不久被发现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残余杀虫剂。数名建筑工人中毒,被送往医院治疗。土地出售方武汉土地储备中心由于在土地交易前未能充分开展场地评估和信息公开,已向三江地产赔偿了1.2亿元人民币。据估计该块场地的修复费用可达数亿元人民币。上海开始筹备2010年世博会后,于2005年专门成立了土壤修复中心,对世博会规划区域内的原工业用地污染土壤进行处理处置。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成功完成了多个场地的土壤修复工作,如北京化工三厂、红狮涂料厂、北京焦化厂(南区)、北京染料厂等。2.2.2.2.污染场地治理修复行业概况污染场地治理修复行业概况污染场地治理修复行业概况污染场地治理修复行业概况我国的土壤污染类型多样,呈现出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复合污染的局面。既有重金属、农药、抗生素和持久性有机物等污染,又有放射性、病原菌等污染类型。土壤污染途径多,原因复杂,控制难度大。2006年我国人均耕地仅有1.39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但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000万公顷,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10。随着城市规划的确定,城市扩容、功能区明确、布局调整,使得许多化工厂、农药厂、钢铁厂、金属冶炼、电镀和机械加工厂等大量排放危险废弃物的企业从市区搬迁出去,而这些留下的土地,如不经过调查评估以及土壤修复就开发再利用,会对人体和生态产生极大的安全隐患。(例如,重庆市将在2008-2011年间搬迁城区93家企业,可置换土地16520亩,经场地调查后发现,其中5295亩需修复后才能用于建筑用地等用途)。工业生产带来的土壤污染十分广泛,全国工业固体废物累计堆存量已达59.2亿吨,占地5.5万公顷,其中占用农田3700公顷。另外,我国矿山废弃地的复垦率只有12%左右,大量的矿业废弃物暴露在自然环境中,矿山土壤污染严重。4土壤污染和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是一个系统性问题:地下水和地表水都会跟土壤产生接触,而空气中含有的各种污染物也会通过诸如降雨等形式渗入地表,最终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物的一部分。虽然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对百姓日常生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不仅仅在污染的耕地上种植出来的蔬菜水果,有可能吸收和富集了土壤中的污染物,被人食用后对人体造成危害。更进一步污染土壤对地下水影响极大,不及时修复,将波及久远。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厂进行了搬迁,留下了大片的污染土壤,它不仅仅影响对土地的再开发利用,而且还直接污染人们的地下饮用水水源。修复技术是修复行业普遍关注的重点,然而一个全面、系统、切合实际的修复方案其实更为重要,如果不对污染场地进行认真细致的诊断,而采取盲目的修复方法,甚至还可能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我国污染土壤及地下水修复技术的研究主要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涉足土壤修复领域的时间还非常短,正经历着由实验室研究向实用规模研究的过渡阶段。有些修复技术已投入到工程应用上,但面对污染土壤的复杂情况这些技术还不够成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壤及地下水修复市场的发展。目前国内运用最多的是填埋、焚烧、固化、稳定化等技术。而国外土壤修复的最新进展为倡导“绿色可持续修复”理念。所谓绿色可持续修复,EPA给出的定义是:一种考虑到修复行为造成的所有环境影响而能够使环境效益最大化的修复行为。对于绿色修复技术,业内人士表示:“对环境的影响可以降低到最小程度,将节能减碳及扩大回收植入修复技术的设计及执行,如植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修复土壤的再回收使用或者物化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等,都可以称之为绿色可持续修复技术”。国家近几年才开始重视污染土壤及地下水防治与整治工作,土壤及地下水修复市场的投资虽在不断加大力度,但在土壤修复市场投资方面还是无法跟发达国家比较,如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用于污染土壤及地下水修复方面的投资达近1000亿美元。但在我国专门从事土壤修复的公司少,竞争态势不明显。2006年,原沈阳冶炼厂的房地产开发商开启全国首例较大规模厂区工业用地污染治理工程,但当时并没有专门从事土壤及地下水修复的公司参与,开发商与几位科研院校的土壤污染治理专家合作了完成了场地土壤修复。直到2007年,我国第一家以土壤修复命名的公司——北京建工环境修复有限责任公司才完成北京化工三厂原场地污染土壤修复工程。可见,土壤修复市场还未成熟,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正是由于国内的修复技术和业务发展5模式尚不成熟,因此,很多国外的环保公司进入中国的修复市场,如法国苏伊士集团、日本同和等,都与
本文标题:国内外污染场地管理与技术现状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31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