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参考资料,少熬夜!《泼水歌》音乐教案作为一个教别人,打消别人疑虑的教育工作者,写教案是必然的。写教案有助于我们理解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合适的教学方法。那么你了解教案了吗?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的《泼水歌》音乐教案,仅供参考。让我们看一看。《泼水歌》音乐教案1活动目标:1、感受歌曲情绪,能以活泼有趣的歌声和形象的动作分角色表演。2、能根据歌曲情节创编“高兴”的动作。3、体验和同伴交换角色进行游戏的乐趣。4、喜欢欣赏儿歌,会大胆地朗诵。5、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活动准备:1、已学过歌曲《泼水歌》,能根据歌曲内容做“路过人”的动作2、根据歌曲情节每制作图谱(反面用不同颜色区分)3、道具:小水桶、小椅子一张4、场地准备:一个大圆活动过程:1、根据图谱复习歌曲《泼水歌》。2、分清角色,体验分角色表演的乐趣。(1)分析歌曲的两个角色:泼水的人和路过的人师:你们知道这首歌讲的是几个小朋友之间发生的事情,哪两个小朋友呢?这首歌中哪几句是这个泼水的小朋友唱的呢?除了这一句,这些都是谁唱的?(指图谱)最后一部分“噜啦啦”表示什么意思?高兴了大家就一起唱。(翻图谱)(2)分角色表演a、分角色唱歌。教师做泼水的人,幼儿做路过的人。b、教师边唱边做“泼水人”的动作。c、两位幼儿和教师一起表演。d、幼儿自愿分角色面对面表演。e、交换角色表演。3、根据歌曲情节创编“高兴”的动作,激发幼儿表演欲望。刚才我们唱“噜啦啦”的时候用拍手表示高兴的动作。想一想,高兴的时候还可以做哪些动作?幼儿创编并请个别幼儿到集体面前表演。(其他幼参考资料,少熬夜!儿跟着学一学)4、音乐游戏《泼水歌》。(1)介绍游戏玩法一人站圆中间,以椅子为家门口,手拿红桶扮演“泼水的人”,其他人围成圆圈,扮演路过的人,根据歌词做动作。(2)尝试游戏一遍。教师做“泼水的人”,幼儿做“路过的人”进行游戏。(3)讨论并采用“点兵点将”的方法,在第二句“噜啦啦”时交换角色。(4)游戏两遍,教师适当提醒。(5)提高要求,继续游戏。引导幼儿唱“噜啦啦”时,将拍手的动作改为自己创编的动作,其他幼儿向他学。5、结束活动活动反思:1、确定设计思路根据《泼水歌》的活泼欢快的特点,我们一开始把重点定位在表演和创编歌词两方面。但通过第一次试教活动,我们发现幼儿对原有歌曲太熟练了,而且对于角色表演的兴趣不是那么浓厚,整个活动气氛显得有点平淡无味。2、教材的分析和改编经过几位教师的点拨和讨论,我们重新对这首歌曲进行了透切的分析和理解。这是一首欢快的曲子,在活动中要时时体现这样的特点。于是我们重新调整设计思路:将“对不起……”这部分和“噜啦啦”互换顺序,正好紧扣主题思想——文明,小朋友道歉后,互相原谅,大家都很开心,从而引入创编“噜啦啦”高兴的动作,进而走向活动的xx部分——分角色游戏。3、教学策略分析(1)借助图谱虽然美术与音乐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但是他们之间是一种同构关系。图谱可以帮助幼儿减轻记忆歌词的负担,本次活动最主要的是以不同颜色帮助幼儿区分角色,增强幼儿对歌曲情绪的理解,更为下一环节的表演、游戏起到辅助的作用。(2)重点难点前置把重点在创编“高兴”的动作,并一起学习,既解决了游戏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又使幼儿能反复感受音乐旋律,为后面游戏的挑战部分作了很好的经验铺垫,促进了师幼互动、生生互动,提高了活动的成效性。难点在分角色表演,以自愿尝试——交换角色这两参考资料,少熬夜!种方式帮助幼儿巩固各角色的动作、表情、演唱部分,教师给予动作和语言提示,帮助幼儿了解其动作的含义。(3)层层累加,环环相扣在活动中,教学手段和策略紧紧围绕目标进行,从讨论角色分配——分角色演唱——分角色表演(自愿选择、交换角色)——创编动作——分角色游戏——体验创编的动作,让幼儿既接受挑战,又体验乐趣。通过游戏情境使幼儿的情绪逐渐达到x,体现层层递进的教学策略。该活动让我从孩子们爽朗的笑声、积极的参与、丰富的表情,感受到集体智慧的无穷力量和教学设计的成功。而我作为一位组织者,还有好多方面需要学习和改进,比如:如何应对孩子的突发提问?怎样有效评价孩子的回答?如何让孩子更易吸收我传授的知识和经验。正如冯晓霞教授说的:“教师职业的内在魅力在于它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流、智慧的对话、生命的呼唤”。《泼水歌》音乐教案2活动目标1、感受歌曲情绪,能以活泼有趣的歌声和形象的动作进行表演。2、巩固矮人走路等基本动作,初步能根据情绪体验,创编生气和笑嘻嘻的动作。3、教育幼儿要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4、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5、喜欢听音乐,体验随乐表现的乐趣。活动准备:1、知识方面:幼儿已学会唱歌曲《泼水歌》,并理解歌曲内容。2、物质方面:人手一顶小丑帽,一件成人的t恤衫,一个纸鼻贴,歌曲录音磁带,录音机。活动过程:一、复习歌曲《泼水歌》,进一步感受歌曲情绪,理解歌词的内容。1、第一遍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慢速度有表情的演唱。师:小朋友,你们想想,我们如果不小心把水泼到别人身上,应该怎么做?……对了,应该行个礼,说声对不起,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我们学过的`哪首歌就是讲了这件事?哦,对了,是《泼水歌》,下面我们用好听的声音演唱一遍。2、第二遍要求幼儿带上活泼有趣的声音,集体演唱。二、基本部分.参考资料,少熬夜!(一)欣赏教师示范表演,初步感受动作特点,激发幼儿学习欲望。(教师扮演小丑为大家表演节目)1、第一遍欣赏后提问:你看完之后有什么感觉,为什么?2、第二遍欣赏后提问:你喜欢哪个动作?这个动作表示什么意思?并把这个动作表现出来。(二)教师表演动作1、带领幼儿集体复习巩固基本动作:矮人走路。动作要领:上身自然挺直,下身半蹲着踏步,双手自然摆动。2、以分解的形式练习新动作,并引导幼儿创编生气、笑嘻嘻的动作。(三)随音乐进行完整练习1、教师口哼曲子,放慢速度,带领幼儿完整练习一遍(结合部分创编动作)。2、让幼儿穿戴上服饰,完整跟学两遍,鼓励幼儿做出与别人不一样的动作。要求幼儿做动作时带上形象、可爱的表情。3、鼓励每位幼儿邀请一位自己的好朋友共舞,并要幼儿大胆地运用动作,表情表现歌曲情绪。三、活动结束:活动在音乐声中自然结束教学反思:这是一首灰谐,风趣,活泼的歌曲,然而在歌曲中还渗透了礼貌方面的教育。在学习这首歌曲时,歌词和弱起节拍是重难点,所以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挑战性。小百科: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无毒。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被称为人类生命的源泉。《泼水歌》音乐教案3目标:1、感受乐曲中4拍子的乐句。2、跟随歌曲节奏正确做游戏动作。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4、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准备:呼啦圈、鼓过程:1、感受乐曲中的4拍子节奏。——事先在地上放置呼啦圈,排成3排,每排4个。——教师先示范玩法:从第一排开始,边在每个呼啦圈里原地走4步,边念口令:1234223432344234;再转到第二排继续边走边念口令,一直走完第三排为止。参考资料,少熬夜!——请幼儿轮流尝试走呼啦圈,教师从旁念口令并在换下一个呼啦圈时敲一下鼓进行提示:当第一位幼儿走完第一排转至第二排时,请第二位幼儿接着走第一排;当第一位幼儿走完第二排转至第三排,第二位幼儿走第一排转至第二排时,请第三位幼儿接着走第一排,依次类推。——播放歌曲,请幼儿轮流随着歌曲节奏走呼啦圈,教师仍从旁敲鼓提示。2、学唱歌曲〈泼水歌〉。——教师范唱,请幼儿说说歌里唱了什么。——幼儿说出,教师唱出完整的一个乐句。——幼儿跟唱,掌握歌词及曲调。——鼓励幼儿配合歌曲,表演歌词中的情节。3、请幼儿边唱歌边走呼啦圈。反思:在活动中,教学手段和策略紧紧围绕目标进行,从讨论角色分配——分角色演唱——分角色表演(自愿选择、交换角色)——创编动作——分角色游戏——体验创编的动作,让幼儿既接受挑战,又体验乐趣。通过游戏情境使幼儿的情绪逐渐达到xx,体现层层递进的教学策略。该活动让我从孩子们爽朗的笑声、积极的参与、丰富的表情,感受到集体智慧的无穷力量和教学设计的成功。而我作为一位组织者,还有好多方面需要学习和改进,比如:如何应对孩子的突发提问?怎样有效评价孩子的回答?如何让孩子更易吸收我传授的知识和经验。正如冯晓霞教授说的:“教师职业的内在魅力在于它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流、智慧的对话、生命的呼唤”。
本文标题:《泼水歌》音乐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311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