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地方病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目录•地方病的定义•地方性碘中毒•地方性氟中毒•痛痛病•克山病•中文名称:地方病•英文名称:endemicdisease•定义:某些在特定地域内经常发生并相对稳定,与地理环境中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特点:1.有明显的地区性;2.病情与当地的土壤特点、地质地貌等条件有一定关系;3.环境中土壤和水以及动物、植物体内某些化学元素明显增多或减少;4.脱离该环境的影响,疾病即可停止恶化或有明显减轻。1地方性碘中毒(一)病因形成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原因是人体摄入碘元素的不平衡,即摄入量过少或过多所致。人体缺碘会引起缺碘性地方性甲状腺肿,人体摄入过量的碘会引起高碘性地方性甲状腺肿。缺碘性地方性甲状腺肿多见于山区、丘陵地带,主要由环境缺碘元素引起。这些地方岩石、土壤和水中含碘少,导致粮食、蔬菜、饲草中缺碘,从而使人体从动植物食品中摄入的碘也少。高碘性地方性甲状腺肿是由于过量摄入碘而引起的。后一种病1964年在日本北海道发现过,20世纪70年代在我国渤海湾南部沿海等地亦有发现,前者是吃含碘高的海藻,后者是饮用含碘高的水而引起.据山东省大量流行病学资料分析,认为每人每日摄入的碘量低于50μg易发生缺碘性地方性甲状腺肿,而高于500μg易发生高碘性地方性甲状腺肿,摄入的碘量在60~250μg/d,较为适宜。人如果碘摄入量不足,可能会患上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亚临床型克汀病、地方性克汀病等病症;孕期妇女身体如果缺碘,会出现不育、早产、死产以及聋、哑、瘫痪等婴儿先天性畸形病;缺碘将直接影响人体的神经系统发育,碘缺乏最主要的危害是影响胎儿的脑发育,导致儿童智力和体格发育不全,造成出生婴儿智力发育出现障碍,而这种危害往往又是不可逆转的。(二)诊断标准1、生活于碘缺乏区(水碘低于10μg/L,尿碘低于100μg/L);高碘地区(水碘高于300μg/L,尿碘高于800μg/L)。2、甲状腺明显增大,当超过受检者拇指末节并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和甲状腺癌等疾病后,即可诊断为甲状腺肿。3、在上述地区内,采用PPs抽样方法,8~10岁学生的甲状腺肿大率大于5%就诊断为地方性甲状腺肿。(三)防治措施1、碘盐在流行地区以集体预防为主,多采用补充碘化食盐来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碘盐就是把微量碘制剂(碘化钾、碘化钠和碘酸钾等)与大量食盐混匀后,供居民食用。我国就是食用含碘化钾(含碘比例76.5%)的碘化食盐。按每人每日需碘量为150~300μg,盐的摄入量为5~15g,则碘和盐的比例应以1:20000~1:50000为适宜。2、碘化油注射碘化油也是很有效的措施。其特点在于注射后可在体内形成碘库,通过缓慢地释放而长期供应身体的需要,以达到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克汀病的目的。儿童注射于臀大肌,成人注射于三角肌。3、碘化钾片口服碘化钾片是较经济简便的措施。大剂量服用虽然可缩短疗程,但大部分碘随尿排出造成浪费,且长时间服用还会诱发碘性甲亢。4、甲状腺片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片既含碘又含甲状腺激素,对缺碘性所致的甲状腺肿有明显疗效,对粘液性水肿型克汀病患者疗效显著。一般日服用量为60-180mg.5、碘酊局部注射用含碘0.66%的碘酊,直接向甲状腺肿部注入。由于碘的破坏和组织的吸收作用,可使未钙化的甲状腺肿明显缩小,但须严格消毒,防止感染。6、其他预防措施将装有碘片的乙塑管放入水中,作为饮用水使用。食用海产品也是人体补充有机碘的好方法。山区丘陵地带作好水土保持工作,减少碘的流失;泥炭沼泽地带作好水利疏通降低地下水位,提高土壤氧化性能;多施农家肥和腐植酸肥料。这些都是既可预防疾病又能增产的措施。2地方性氟中毒发病原因:主要原因为长期摄入过量氟发病机制:A.氟对钙、磷代谢的影响:氟与钙结合成氟化钙,主要沉积在骨组织中,致使血钙降低,严重时可出现缺钙综合症;由于血钙降低,使甲状旁腺分泌增加,从而加速骨钙的吸收,使骨质疏松或软化,多见于产妇及哺乳期的妇女,并抑制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使磷大量排出。B.氟对骨骼的影响:a.氟化钙的大量沉积,使骨质硬化;而血钙的减少→T3/T3分泌↑,加速了钙的吸收,又使骨质脱钙疏松、软化。故有硬化型、疏松型和混合型的表现,但以硬化型为主。b.氟取代骨盐的羟基磷灰石中的羟基而形成氟磷灰石,使骨质的晶体破坏;另由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活动,使骨皮质纸增厚,表面粗糙,外生骨疣和髓腔变窄。c.氟化物对某些酶的抑制,可阻碍骨骼对钙的利用C.氟对牙齿的影响:☆主要在牙胚的发育过程,使成釉细胞中毒,妨碍釉质的正常发育,并可影响牙本质的钙化。☆适量的氟可取代牙釉质中的羟磷灰石的羟基而形成羟磷灰石,使牙齿光滑坚硬、耐酸、耐磨,并具有抗酸的作用,可抑制口腔中乳酸杆菌,降低口腔酸度,有预防龋齿的作用。☆过量的氟沉积于牙组织中,使牙釉质不能形成正常的棱晶结构,而形成不规则的球状结构,产生斑点。因而在出牙后,牙面呈现混浊无光泽的白垩样斑点和条纹。同时因釉质疏松多孔,易使色素沉着,呈现微黄、黄褐或黑褐色。牙齿因结构异常,易磨损、断裂和脱落。氟斑牙(dentalfluorosis):临床表现:釉面光泽度改变釉面着色釉面缺损氟斑牙的诊断依据:出生并长期生活在高氟地区者,牙齿出现白垩、着色、缺损即可诊断。氟骨症(skeletalfluorosis):氟骨症的症状:疼痛:最普遍的自觉症状,持续性多为酸痛,无游走性病人常保持一定的保护性体位。神经症状:因椎孔缩小变窄,使神经根受压或营养障碍,表现为肢体麻木,知觉减退,肌肉松弛,有脱力感,握物无力,下肢支持躯干的控制力量也减退。肢体变形:随病情发展可出现关节功能障碍及肢体变形,表现为脊柱生理弯曲消失,活动范围受限。其他:头痛、心悸、乏力、困倦等类神经征表现。恶心,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或便秘等胃肠系统功能紊乱等症状。氟骨症(skeletalfluorosis):氟骨症的体征:轻者无明显体征;随病情的发展,可出现关节功能障碍及肢体变形硬化型混合型疏松型氟骨症(skeletalfluorosis)骨质及密度改变:氟骨症(skeletalfluorosis):关节改变:流行病学发现生活在高氟地区,并有饮高氟水,食用被氟污染的粮食或吸入被氟污染的空气者。临床表现有氟斑牙(成年后迁入病区者可无氟斑牙)同时伴有骨关节痛,肢体或躯干运动障碍即变形者。X线表现,骨及骨周软组织具有氟骨症X线表现者实验室资料,尿氟含量多超过正常值。氟骨症的诊断依据:氟骨症(skeletalfluorosis):氟骨症(skeletalfluorosis):氟骨症可用钙剂和维生素D治疗,一方面可调节钙磷代谢,另一方面可减少肌体对氟的吸收。查清氟的来源,改用低氟水,或采取措施除氟(活性氧化铝法、碱式氯化铝和硫酸铝法除氟)氟斑牙采用涂膜覆盖法,药物脱色法,使用防氟牙膏防治措施:3痛痛病在日本的中部平原上,有一条美丽的河流叫神通川,神通川河水清澈,风景秀丽两岸人民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这条河贯穿富山平原,注入富山湾,不仅是居住在河流两岸人们世世代代的饮用水源,也灌溉着两岸肥沃的水稻,使之成为日本主要粮食基地的命脉水源。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多年后,这条命脉水源竟成了“夺命”水源。土地的报复:不能承受之重——日本痛痛病事件•20世纪初期,人们发现在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的水稻普遍生长不良,水里的鱼也大量死亡,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就是灾难的前兆。•1931年就出现了一种怪病,患者大多是妇女,病症表现为腰、手、脚等关节疼痛。病症持续几年后,患者全身各部位会发生神经痛、骨痛现象,行动困难,甚至呼吸都会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到了患病后期,患者骨骼软化、萎缩,四肢弯曲,脊柱变形,骨质松脆,就连咳嗽都能引起骨折。患者不能进食,疼痛无比,因无法忍受痛苦而自杀。这种病由此得名为“骨痛病”或“痛痛病”。经骨痛病尸体解剖,有的骨折达73处之多,身长缩短了30厘米,病态十分凄惨。水稻大面积死秧水里的鱼大量死亡痛痛病受害者在患病以后,身形一般会缩小,异于常人痛痛病患者•通过国家认定,当地“痛痛病”患者共有195名,还有404名疑似患者曾经接受过医学观察,他们在等待中陆续死于肾功能衰竭。还有5位“获得认定”的垂垂老者尚存人世。谁是这起事件的“罪魁祸首”?•在日本明治初期,三井金属矿业公司在神通川上游发现了铅锌矿,于是在那里建了一个铅锌矿厂。在铅锌矿石中还含有一种叫做镉的金属,化学符号是Cd。•镉进入人体后,主要蓄积于肾脏,对肾脏造成损害,抑制维生素D的活性。维生素D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缺乏维生素D会妨碍钙、磷在人体骨质中的正常沉着和储存,最后导致骨软化。谁是这起事件的“罪魁祸首”?•在日本明治初期,三井金属矿业公司在神通川上游发现了铅锌矿,于是在那里建了一个铅锌矿厂。在铅锌矿石中还含有一种叫做镉的金属,化学符号是Cd。•镉进入人体后,主要蓄积于肾脏,对肾脏造成损害,抑制维生素D的活性。维生素D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缺乏维生素D会妨碍钙、磷在人体骨质中的正常沉着和储存,最后导致骨软化。•这个工厂在洗矿石时,将含有镉的大量废水直接排入神通川,使河水遭到严重的污染。河两岸的稻田用这种被污染的河水灌溉,有毒的镉经过生物的富集作用,使产出的稻米含镉量很高。人们长年吃这种被镉污染的大米,喝被镉污染的神通川水,久而久之,就造成了慢性镉中毒,痛痛病实际就是典型的慢性镉中毒。4克山病克山病(Keshandisease)补充硒改善居民营养、改善环境卫生条件,尤其是改善水质。一种以心肌坏死为主要病变的地区性流行病。病因尚未完全阐明,1935年冬季在黑龙江克山县被发现,遂以地名命名。流行病学:与地质环境有密切关系,山区丘陵区发病率高于平原地区,发病地区多位于典型的地质侵蚀区,相邻的无病地区多位于地质堆积区。目前认为与缺硒有很大关系。临床表现:心肌损害而带来的心力衰竭。防治措施:ThankYou!
本文标题:地方病与环境的关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35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