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孙权劝学》教案范例锦集5
《孙权劝学》教案范例锦集5【引语】小编为您整理收集的“《孙权劝学》教案范例锦集5”精编优质文档,供您参考学习,希望对您有用哦!喜欢就下载吧。《孙权劝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揣摩人物形象3.理解文章所揭示的道理。重点难点1.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2.刻苦治学,提高修养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一、导语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生命有限,学海无涯。而智出学海。从古至今哪位能人智者不是从学海脱颖而出的?这就是说,一个人的才能是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获得的,今天我与同学们一起探究1关于劝学的文章:二、作者及文中人物简介1.作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2.孙权(182~252)字仲某,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3.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4.鲁肃:字子敬,三国时吴国军师。《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以史实为纬,以年月为经,按时代顺序记录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长达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书名是宋神宗所赐,有鉴于往事,资以治道的意思,主要是为皇帝提供统治人民的历史经验。三、读课文1.教师范读(或放录音)。2.重点强调下列字的读音与写法卿qīng岂qǐ涉猎shè孰shú3.找学生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线词所表示的语气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语气)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限制语气)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语气)教学生反复朗读这些句子,指读、齐读、读出这些句子的语气。4.理解课文大意结合文下注释,具体说说本文写的一件什么事(翻译)。大胆说,说错了也不要紧,同学可以相互补充(学生解决不了的地方,教师指导进行)。提示:①通假字:邪同耶,语气词。②重点词:权谓吕蒙曰(对说)孰若孤(谁、比得上)5.出自本文的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看四、精读课文1.整体感知课文第一层: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第二层:写鲁肃与蒙议论,结友而别。2.同学们自导自演三位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3.文中侧面表现出吕蒙进步之快的一句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4.阅读全文,了解对比的写法5.此文对我们21世纪中学生有何启发五、小结新一代的中学生们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要想建设出一个发达富强的国家,必须坚持努力长期刻苦学习,用才略去完成之。板书:劝学──不学(恳切)吴下阿蒙又劝──就学(关心)刮目相看议论──结友(惊赞)《孙权劝学》教案篇2课题名称:《孙权劝学》课型:讲读课时安排:1课时内容分析:本文节选自《资治通鉴》,人物形象孙权、吕蒙、鲁肃性格鲜明,各具风韵;人物对话富有情趣,虽然短小,但却令人寻味。学情分析:应引导学生正确的朗读课文,翻译课文,并通过朗读了解文章的创作特色,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本文有关的文学常识;2、识记重点字词及其翻译;能力目标准确朗读课文,正确翻译课文,并通过文章的朗读与分析了解文章的创作特色,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教育目标教育学生应该学会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有利于自己健康成长文化养料;同时,在自己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应该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并认真的加以改正。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语同学们,中国有句古谚:“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可见,良药与苦口,忠言与逆耳总是相伴相随的。然而,我认为如果讲究说话的策略,良言却可以被包装上一层甜蜜的外壳,变得易于人们接受,那么将会产生“良药未必苦口,忠言未必逆耳”的表达效果,这便是语言的艺术与魅力。今天,便让我们一同来学习《孙权劝学》这一堂课,让我们共同步入三国时代,来领略一下古人的语言表达的艺术风采。导入新课听讲二、简介作者生平、创作以及《资治通鉴》的基本情况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宝元进士。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封建统治者的借鉴。治平三年撰成战国迄秦的八卷。神宗时赐书名《资治通鉴》。他反对王安石实行变法。元丰八年哲宗即位,召他入京主国政,数月间尽废新法。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著有《司马文正集》、《嵇古集》。2、《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294卷,又考异、目录30卷。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222种。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全书贯穿1362年史事。有“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组织学生进行材料交流并出示板书将课后查阅的资料在班内进行交流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本文主要讲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后其才略突飞猛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范读课文并对学生进行“如何概括段意”的学法指导概括段落大意三、准确翻译课文,并识记重点词语1、师生互动进行掌握文章的基础知识:学生设疑,教师答疑;2、教师出示板书,检验讨论结果,并完成“研讨与练习”第二题。组织、参与学生讨论,并进行适时指导分组讨论:1、设疑;2、翻译文章四、揣摩品味课文1、认真朗读课文,试回答如下问题:1)孙权劝学的过程与结果分别如何?你查到了那些资料可以说明吕蒙学有所成?(过程:指出“学”的必要性: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指出“学”的可能性:“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三国演义》第76回“徐公明大战沔水,关云长败走麦城”等)2、试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完成板书)3、试分析《孙权劝学》与《伤仲永》两篇课文在创作风格以及人物形象吕蒙何方仲永的不同?(《孙权劝学》:对话为主,言简意赅;《伤仲永》:叙议结合,借事说理。吕蒙:年长好学,学有所成;方仲永:年幼不学,毫无所成。)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思考问题讨论,回答问题,听讲,记笔记五、表演课文1、按原文内容表演课文,尽量使用原文的语言进行对话;2、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进行表演,使用现代汉语进行表演;3、将表演的背景设置为现代社会,可进行合理的想象,中心议题应该展示《孙权劝学》一文的'现代意义。提出表演的要求与规则,并组织学生进行课文剧的表演表演课文,评价表演六、同学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我们可以从中获取源源不断的“活水”来充实自己的头脑,武装自己的思想。虽然英雄已去,但他们的豪情与才智却奖被人们永世传诵。还记得《西江月》这首荡气回肠的古词吗?让我们一同来背诵一下,感受历史,激励斗志。总结全文,背诵《西江月》听讲,背诵《西江月》七、布置作业学完《孙权劝学》一文,想必你一定有所感触,试结合你对吕蒙的认识写1短文,题材、字数不限。布置作业记录作业板书设计15、孙权劝学《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孙权→吕蒙←鲁肃(善)↘(听)↓(证)↙劝《孙权劝学》教案篇3教学设想:本文节选自《资治通鉴》,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根据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能“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的理论,将本课设计为:应引导学生正确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多角度评价表演,形象地感知人物语言和人物形象为主,教师积极参与,适时点拨为辅的教学形式。另外,可将吕蒙与方仲永作比较,进行延伸迁移,贯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教学目的1、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3、在课堂上通过听读,小组讨论归纳出全文的情节,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的线索。4、与《伤仲永》的比较阅读培养了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重点难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教具多媒体教学方法1、朗读法。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2、表演法。将本课设计为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教师适时点拨教学形式,领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再现人物形象。3、讨论法。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教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说到三国这段历史正如歌中所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确实在三国时期出现了一批英雄人物,如曹操、刘备、孙权,真可谓三国鼎立水火不溶,但曹操又曾说过这样的话:“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到底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佩服,对于孙权,我们了解他当帝王的一面,今天我们了解他的其他方面。板书《孙权劝学》2、简介《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课件显示,由学生看注释一起填入关键词语)资治通鉴,由司马光支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三国到五代1362年的历史。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二、整体感知1、听配乐范读,整体感知全文。2、对照注释,自读理清课文情节。(显示问题,允许讨论)(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辞学——就学)(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大惊——结友)(板书)孙权劝学吕蒙辞学——就学鲁肃大惊——结友概括情节:孙权劝学(详写)——吕蒙就学(略写)——鲁肃赞学(侧面描写)。3、课件显示重要字词,疏导理解。(1)当途:当道,当权辞:推辞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见往事:了解历史。(2)a、蒙辞以军中多务。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c、孰若孤?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三、品味语言1、学生分别扮演孙权与吕蒙,模拟人物进行对话,讨论孙权说这些话,该以什么神态、语气说。2、同学分别谈谈他们对三句话的理解,主要说说应该运用什么语调,语速,读出什么情感来,以符合人物身份,能达到规劝目的,谈完试读。(课件显示三句话)3、孙权劝学,语重心长,循循善诱。吕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学,效果如何?(全班分成两组同学分角色朗读,看谁的语气语调揣摩得更准。)4、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5、思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四、说话训练1、比较方仲永和吕蒙的变化,你有什么样的启示?吕蒙:当涂掌事,乃始就学。年长乃学,学有所成方仲永:五岁能诗,贤于材人远矣。少年不学,一事无成。2、当堂交流评点。五、总结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希望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让好书伴大家健康快乐的成长。六、布置作业根据下面情境写一段文字有一位同学,学习很好,成绩也很优异,但她不爱劳动,你准备用你的语言艺术来规劝她。联系你从《孙权劝学》中学到的规劝技巧,写一段文字。(300字以上)一、课前三分钟(学生讲三国中的小故事)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三、正课检查预习1、文学常识。2、朗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后,学生朗读)一小组朗读,其他小组订正,朗读后合作讨论理清课文情节,归纳出本课应掌握的字词3、课文注释补充。以打擂台的形式,小组间互相挑战文中的翻译,从而归纳出各段落的重点词语。4、再次朗读课文,、熟读、读出味道。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读出人物的心情,语气。(1)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容推辞,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又可见关心、厚望。)(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略带责备的意味。)(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语重心长,言辞恳切.鼓励吕蒙求学。)5、提问: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讨论并归纳: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本文标题:《孙权劝学》教案范例锦集5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400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