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专题6第2讲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课件
第2讲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考纲点击全国卷考频1.生态系统的结构(Ⅰ)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Ⅱ)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5.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Ⅱ)6.全球生态环境问题(Ⅰ)7.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Ⅰ)高频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综合中频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低频考点:环境保护体系重组体系重组自我校对:A.分解者B.生产者、消费者C.食物网D.信息传递E.物质循环F.逐级递减G.负反馈调节H.抵抗力稳定性I.恢复力稳定性J.自我调节能力K.人口增长L.直接价值M.间接价值N.易地保护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生态系统的结构某生态系统参与碳循环如图,其中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1)成分甲:;乙:;丙:;丁:。(2)生物成分辨析a.菟丝子;b.豆科植物;c.蚯蚓;d.兔子;e.硝化细菌;f.腐生细菌①:所有的植物不一定均为生产者,如[a](填字母代号)属于。②:动物不都是消费者,如[](填字母代号)属于。③:细菌不都是分解者,如[](填字母代号)属于。(3)营养结构:。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O2库)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食物链与食物网ce生产者2.能量流动下图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若A表示初级消费者的摄入能量,则________表示其同化能量,其能量值可用________表示,C表示初级消费者利用能量用于________,从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整体上看,初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中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值________(大于/小于/等于)f值。(2)从图中能计算能量传递效率吗?________。【提示】①B②b(或d+e)③生长、发育和繁殖④大于⑤不能⑤①③②④(1),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也离不开信息的作用;(3)信息还能调节,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信息传递的三大作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生物的种间关系【高考变式】1.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2014·课标Ⅰ,31-3改编)(√)2.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2014·海南,16D)(×)【提示】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型生物,因而属于生产者。3.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2014·江苏,10C)(×)【提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递减的,其传递效率是10%~20%,即10%~20%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所同化,而不是传给分解者的效率。4.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2013·课标Ⅰ,5D)(√)5.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2013·四川,6B)(×)【提示】防治稻田害虫,可以使能量更多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但是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6.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2010·大纲卷,3C)(×)【提示】南方热带雨林气温高、生物种类多、数量大,分解者代谢活动强,土壤中有机物不易积累,故南方热带雨林中的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较北方森林中的代谢要旺盛的多。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有利。(2011·海南,21B)(×)【提示】捕食者的信息也会被被捕食者发现。题组1生态系统的成分及食物网分析1.(2015·海南高考)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A.小鱼吃的小虾B.泥巴中的藻类C.吃小鱼的大鱼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解析】生产者处于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泥巴中的藻类是生产者;依题意知,小虾是初级消费者,小鱼是次级消费者,大鱼是三级消费者,泥巴中的大肠杆菌属于分解者,故答案选B。【答案】B2.(2015·唐山市高三一模)图示某湖泊中的食物网。浮游植物急剧增加时不会引起()A.水华现象B.a和b的数量增长C.c、d和e的数量可能大量减少D.c与d因食物丰富而竞争加剧【解析】浮游植物大量增殖可能引起水华现象,这会导致c、d和e的数量大量减少,A、C正确;浮游植物急剧增加,a和b会因为食物充足而数量增长,B正确;浮游植物大量增殖后,c、d会因为食物增加而竞争减弱,D错误。【答案】D复杂食物网中某种群数量变化的分析1.以中间环节少的作为分析依据,考虑方向和顺序为:从高营养级依次到低营养级。2.生产者相对稳定,即生产者比消费者稳定得多,所以当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需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3.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种群有多种食物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断,则该种群可通过多捕食其他生物而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题组2借助图示考查能量流动1.(2015·福建高考)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357J·m-2·a-1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解析】A项,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幽蚊幼虫→太阳鱼→鲈鱼,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鲈鱼属于第五营养级。B项,第二营养级包括浮游动物和摇蚊幼虫,二者共有的能量为3780+4200=7980,因此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7980÷31920×100%=25%。C项,一个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一部分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还有一部分用于自身呼吸消耗和流向分解者等,题目中1357是1483(太阳鱼总同化量)减去126(下一营养级摄入量)得到的,因此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比1357J·m-2·a-1要少。D项,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而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无分解者,所以食物网与无机环境不能构成生态系统。【答案】B2.一科研小组对某人工鱼塘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能量单位:J/cm2·a,除表中所列的消费者外,其他类型的消费者忽略不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不同生物不同能量生产者植食鱼类肉食鱼类……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14.0B0.24……A22.93.92.0……流向分解者的能量3.10.60.06……有机物输入的能量——2.05.0……储存的能量70.09.05.2……A.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B.分析表中数据及各营养级能量的分配,表中A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C.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20%D.不考虑有机物输入的能量,按照表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肉食鱼类增重M千克,需消耗生产者55M【解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A错误;除最高营养级外,同化的能量有四个去向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一部分流向分解者、一部分用于自身呼吸消耗和一部分储存,由此判断A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B正确;肉食鱼类来自上一营养级的能量=5.2+0.06+2.0+0.24-5=2.5J/cm2·a,即表中的B为2.5J/cm2·a,由此可计算出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2.5÷14≈17.8%,C错误;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为70+22.9+3.1+14=110J/cm2·a,按照表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肉食鱼类增重M千克,需要消耗生产者的量为M÷(2.5÷14)÷(14÷110)=44M千克,D错误。【答案】B与能量流动有关的三个易错点1.流经各营养级的总能量的关键词:(1)对生产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固定”而不能说“照射”。(2)对各级消费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同化”而不能说“摄入”或“储存”。2.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利用效率:(1)能量传递效率: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该营养级同化量)×100%,范围为10%~20%。(2)能量利用效率:①一般指流入最高营养级(或人类)的能量占生产者固定总能量的比值。②一般来说,食物链越短,能量利用效率越高。③有时考虑分解者的参与,使营养结构更复杂,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提高能量利用效率。3.确定食物网中的“最多”“最少”问题:(1)低营养级“最少”消耗多少或高营养级“最多”增重多少:需选择最短食物链和最高能量传递效率20%。(2)低营养级“最多”消耗多少或高营养级“最少”增重多少:需选择最长食物链和最低能量传递效率10%。题组3对生态系统功能的综合考查1.(2015·全国卷Ⅱ)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解析】A项,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B项,当生态系统达到相对稳定时,能量不是没有输入和散失,而是能量的输入和散失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状态。C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项,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答案】B2.(2015·日照市一模)某稻田生态系统中生存有卷叶螟及其天敌—青蛙等生物,甲图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某几个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字母表示能量值,数字表示生理过程),乙图表示卷叶螟种群的增长速率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甲乙(1)甲图中,次级消费者指的是______________,①、②、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2)甲图中,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___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中,h表示储存在初级消费者的______________内的能量。(3)由甲图可知,该系统能量从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效率为_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生态农业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利用的是___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的能量。(4)图乙中,e点时卷叶螟种群数量达到______________;为获得水稻产量的最大收益,应将卷叶螟种群密度至少控制在___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点之前。(5)当看到卷叶螟明显减少时,青蛙部分个体会另觅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功能。【解析】(1)某稻田生态系统中生存有卷叶螟及其天敌—青蛙等生物,则食物链有:水稻→卷叶螟→青蛙,故次级消费者指的是青蛙。甲图中①、②、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2)甲图中,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a或g中,h表示储存在初级消费者的遗体、残骸的能量。(3)由甲图可知,该生态系统能量从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效率为e/b;生态农业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利用了图中g、i(表示该营养级的粪便等的未被同化的能量)以及h(表示生物遗体包含的能量。)(4)图乙中,e点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卷叶螟种群数量达到K值(环境容纳量);为获得水稻产品的最大收益,应将卷叶螟种群密度至少控制在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c点之前。(5)卷叶螟和青蛙为捕食关系,当看到卷叶螟明显减少时,青蛙部分个体会另觅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答案】(1)青蛙呼吸作用(2)a或g遗体、残骸(3)e/bghi(4)K值(环境容纳量)c(5)信息传递1.忽略了“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这个重要关系式,在回答设问(2)“甲图中,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时漏答a。2.混淆g和h所表示的含义,把初级消费者同化量的一部分即h误认为粪便量,造成设问(2)第一个空易错答为h,或者把第二个空错答为“粪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环境保护1.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关系生态系统中越大,越复杂,其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反之亦然。2.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措施(1)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投入,
本文标题:专题6第2讲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57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