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心理学第一讲人类行为探秘:遗传与环境
影视中的心理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系华红琴chrishua@shu.edu.cn教学目标通过电影观赏,诠释心理学原理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呈现,理解个体、社会心理现象及其基本原理增进对自我、他人与社会的认识,提升心理素养,促进人际关系与自我成长考核平时(30%)+期末(70%)平时——考勤(50%)+作业(50%)期末——期末随堂考试第一讲人类行为探秘:遗传与环境思考什么是行为?人类行为如何产生?什么是心理?心理从哪里来?心理与行为有什么关系人一出生就有心理?动物有心理吗?新生婴儿具有哪些特征?具备哪些能力、潜能?或者新生婴儿是无能的吗?心理与行为的关系视频:婴儿的成长思考:有哪些力量影响人类行为的获得?遗传与环境各自起着怎样的作用?遗传论与环境论视频观赏:Babies一、遗传:生物学力量(一)遗传什么基因:性别,父母基因,体貌,肤色、血型偏好:精神特性、情绪性、气质、社交性、健康、神经活动特性、智能(至少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潜能:发展的基础,对环境的选择(二)成熟与发展成熟——使能力和技能显露出来的时间表动作发展从头至尾婴儿头部运动先发展,然后是躯干,最后是脚。抬头--翻身--坐--爬--站--走。由近及远动作发展从身体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发展越早,越远离身体中心发展越迟,如上肢动作:肩--上臂--肘--腕--手--手指。由粗到细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小肌肉的精细动作。幼小婴儿只会蹬腿、挥臂这些粗大动作,4、5个月的婴儿是用手臂甚至是整个身体来抓取放在面前的玩具。随着神经系统和肌肉的发育,动作逐渐分化,婴儿开始学习控制身体各个部位的精细动作。种系发展:研究种系或动物演化过程,考察动物心理如何演化到人类心理,以及人的心理又如何从原始、低级的心理状态演化到现代、高级的心理状态。比较心理学主要研究低级动物心理如何演化到类人猿心理的发展历程,揭示动物演化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大致图景民族心理学主要研究生活在不同社会历史阶段的各个民族的心理并加以对照,以勾画出人类心理发展历程的大致轮廓个体发展:指人类个体从胚胎期开始一直到衰老死亡的全过程中个体心理是如何从低级水平向复杂高级水平变化发展的着重在于揭示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并探讨个体心理从一个年龄阶段发展到另一个年龄阶段的规律具体包括婴幼儿心理、儿童心理、少年心理、青年心理、中年心理和老年心理人的心身在生命进程中表现出量和质两方面的变化,内容上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理发展:身体发育、大脑和神经系统、动作与活动;心理发展:认知发展(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社会性发展(兴趣、动机、情感、价值观、自我意识、能力、性格等)发展的特点终身持续性定向性和顺序性阶段性差异性不平衡性发展的阶段婴儿期(0---3)幼儿期(3---6)童年期(6---12)少年期(12---15)青年期(15---24)成年期(25---60)老年期(60---)*人的心理发展是由什么决定的?遗传决定心理发展: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由先天的、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与外界影响、教育无关。外界影响和教育即使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作用,至多只能促进或延缓素质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暴露,不能改变它的本质高尔顿:研究977名英国名人,调查他们的亲属中有多少名人,结果他们的父、子、兄弟中有332人和他们有同样的名声。977名普通人,他们的亲属中只有一位名人。由此得出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决定的。格赛尔:吉姆•斯伯林格与吉姆•路斯同卵双生子,出生后6周被分开,在明尼苏达大学一次双胞胎研究活动中团圆都娶了名叫琳达的妻子,之后都离了婚,第二个妻子都叫贝蒂,都给第一个孩子取名叫詹姆斯•奥兰。开同样型号的蓝色雪弗兰汽车,经常在圣彼得堡同样的小海滩上度假,都养了一条叫汤姆的狗(P60)二、社会环境家庭学校群体制度文化家庭家庭结构家庭系统:子系统、界限、内衡、输入、输出、反馈、脱序家庭功能家庭关系网络家庭社经地位母亲作用与母爱剥夺父亲作用家庭动力基本观点发展过程经历了一个有规律的发展顺序,这个顺序由物种和生物的,进化顺序决定,所有儿童都按照这个顺序发展发展的速度由每个儿童自己的遗传类型决定发展的速度可能通过人工引起改变,但不可能是根本的改变,环境可能暂时影响儿童发展的速度,但发展速度最终由生物因素控制基本观点:成熟与学习是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发展是一个顺序模式过程,由机体成熟预先决定和表现成熟——对发展起决定作用,它是一个由内部因素控制的过程,这种内部机制决定集体发展的方向和模式,环境不是发展的主要因素环境——环境只是给发展提供适当的时机,起支持、影响和特定化作用,不能产生基本的形式和个体发展的顺序学习——只有当结构与行为相适应的时候,学习才可能发生,在结构得以发展之前,特殊的训练是没有什么成效的一个良好的环境,可以循序每个人发展他生命中最积极、最宝贵的资源;一个不良的环境,可能阻止和压抑自然潜能。如果没有环境,也可以把儿童从一种人格变为另一种家庭:父母的养育方式、文化水平与职业状况、父母个性、亲子关系的质量、家庭类型(完整家庭还是单亲家庭)、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等等学校: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班级凝聚力、教师的教学与管理方式等社区:邻里关系、社区文化娱乐设施、社区社会支持体系等等遗传的作用在孩子出生时就已经充分体现了,环境则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不断地施加影响。儿童生活的环境各种各样,这些环境因素也被视为儿童行为的生态圈。影响最大因素:家庭、学校和社区,在儿童成长的不同阶段,这些生态环境对他的影响是不同的。遗传和环境共同起作用儿童心理的发展是有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皮亚杰提出相互作用效应模型好的遗传和好的环境结合导致好的发展结果。不良遗传和差的环境相结合引起不良的发展结果优越遗传与贫乏的环境结合可能得到中等的发展结果不良遗传与丰富的环境相结合,可能得到中等的发展结果近期研究结果遗传:智商50%,人格特征40%,各种心理病理现象30%,对犯罪也有影响社会性:同情、亲密、社会竞争等所有行为特征的1/3--1/2可以归因为遗传兄弟姐妹间相似的原因——共享相似的基因兄弟姐妹间差异的原因——非共享的环境基因通过决定人们选择环境的类型来影响人们的行为,人们选择那些与他们的基因偏好相匹配的环境讨论:生物遗传因素如何影响人类行为及其成长?遗传和环境之争?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及其对人类行为及成长的影响
本文标题:心理学第一讲人类行为探秘:遗传与环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67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