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经验/事迹 >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网友帮大家整理的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知道3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2、使学生在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以及数学表达的能力,感受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使学生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课件出示:填一填:1、个位上的数是_________________的自然数一定是2的倍数,也叫_________。2、个位上的数是________的自然数一定是5的倍数.3、一个数,如果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数的个位上一定是_____。这个数最小是。4、最小的偶数是,最小的奇数是,最大的偶数,最大的奇数。2的倍数有:。5的倍数有:。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有:偶数有:。奇数有:。课件出示师:用5、6、7三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使这个数是2的倍数?说说什么样的数一定是2的倍数?可以摆成5的倍数吗?说说怎样摆?什么样的数是5的倍数?(生:口答)师:可以摆成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吗?为什么?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只要观察这个数的个位。那么你能从个位上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揭示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既可以巩固已学知识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3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过程中来,有利于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新知。二、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学生填一填)师:学生独立填在课本19页上,然后观察。生:汇报结果1、课件出示:(学生填一填)师:学生独立填在课本19页上,然后观察。生:汇报结果1234567师:同学们观察一下3的倍数的个位上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呢?(课件出示)生结论:3,6,9是3的倍数,但12,15,18个位上的数就不是3的倍数。(出示课件)师:根据一个数个位上的数字,能确定一个数是3的倍数吗?(不能)那么3的倍数究竟有什么特征呢?3、观察讨论(二):3的倍数12和21。(课件出示)谈话:比较观察这两个数,你能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生:数字相同,数字排列的顺序不同)师:在3的倍数中,再找几个数,把他的数字顺序改变一下,看看是不是3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生:3的倍数,改变数字的顺序后,仍然是一个3的倍数。师:在不是3的倍数中,也有这样的数,你能把他们一组一组地排列起来吗?(13,31;14,41;23,32;25,52;)这里又说明什么呢?生:一个不是3的倍数,改变数字的顺序后,仍然不是3的倍数。师:由此推想,3的倍数的特征和数字的排列顺序没有关系,那与这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有关吗?这里到底有什么奥秘呢?4、探索发现规律(1)活动:每个同学手中都有一些小棒和一张数位卡,我们在数位卡上分别来摆几个3的倍数,看看分别用了几根小棒。现在请你在3的倍数中任意选几个来摆一摆,开始。生:小组中完成并记录,然后汇报,教师板书如:12:1+2=3师:有什么发现?(是3的倍数)(2)活动:下面我们反过来试试看,请你数出21根小棒,摆成一个两位数,看看这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操作后汇报结果21:2+1=3)师:现在你猜想什么样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猜想:3的倍数,它的各位数的和一定是3的倍数)(3)活动: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举例,如49×3=147,166×3=498等,使学生进一步确认这一结论的正确性。还可以任意写一个数,利用这一结论来验证,如3697,3+6+9+7=25,25不是3的倍数,而3697÷3也不能得到整数商,因此,它不是3的倍数。5、出示总结: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设计意图]为了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使学生在观察——猜想——推翻猜想——再观察——再猜想——验证的过程中,概括出3的倍数的特征。通过活动的方式,减缓学生在概括时的思考难度。教学时,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猜测、验证的完整过程。由于学生在概括2和5的倍数的特征时,只注意到了个位数,因此,学生在概括3的倍数时,也会很自然地寻找个位上的数的特征。但通过观察,发现这些数的个位上的数有的是3的倍数,有的不是,于是产生认知冲突。经过进一步提示,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通过这样的方式也使学生认识到:找出某个规律后,还要找出一些正面的、反面的例子进行检验,看是不是普遍适用。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究解决问题方法的兴趣。三、练习中提升认识通过完成“做一做”,哪些数是3的倍数?你是怎样判断的?明确方法: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可以先把这个数各位上的数相加,看得到的和是不是3的倍数。练习三,4、下面哪些数是3的倍数?在下面的()里面“√”。42781111656555988()()()()()()49953118220xx2222()()()()()()1、下面用数字卡片摆出的数中,哪些是3的倍数?在每个数后面增加一张卡片,使这个三位数成为3的倍数。2、在□里填一个数字,使每个数都是3的倍数。3、解决问题,[设计意图]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进行课堂练习时,还可以把一些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经过不同的排列,再让学生判断,以加深对“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的理解。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的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四、课堂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作业:根据3的倍数的特征找出100以内3的倍数。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二篇】教学内容:质数和合数(教材第23、24面、25面)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一个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2、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4、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质数和合数的意义。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一个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同学们,听说过“歌德巴赫猜想”吗?这是一个著名的数学难题,被称为“数学王冠上的明珠”。2、课件显示:任何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质数的和。3、这就是著名的“歌德巴赫猜想”。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就要知道什么是“质数”。你们知道什么样的数是质数吗?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学习。下面,我们来一起观察。二、反馈预习,探索研究1、学习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找出1—20各数的因数。看看它们的因数的个数有什么规律。(1)初步观察:组织学生一个一个地给这些数找因数并请写出1—20各数的因数。每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否完全相同?按照每个数的因数的多少,可以分几种情况?可分为三种情况:(让学生填)只有一个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有两个以上的因数12、3、5、7、11、13、17、194、6、8、9、10、12、14、15、16、18、20(2)观察思考:只有两个因数的,如:2、3、5、7、11、13、17、19。这几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征?4、6、8、9、10、12、14、15……这些数的因数与上面的数的因数相比有什么不同?分成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归纳: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外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注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2、质数、合数的判断方法。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去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并汇报。(根据因数的个数来判断)(1)完成教材第23面“做一做”,(课件显示)“做一做”:判断下列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1722293537879396(2)提问:你是怎样判断的?(找出每个数的因数的个数)(3)提问:判断是质数还是合数,是不是把所有的因数都找出来呢?(不必要,只要发现这个数除了1和本身以外还有其它的因数,不管有几个,它都是合数)3、课件显示教材第24面例题1: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1)提问:如何很快的制作一张100以内的指数表?(2)按质数的概念逐个判断?也可以用筛选法。(3)介绍筛选法:首先排除1,因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再排除2以外的所有偶数,接着排除3以外的所有3的倍数,再接着排除5以外的所有5的倍数,最后排除7以外的7的倍数。这样剩下的就是100以内的质数。课件演示筛选过程,并最终显示:100以内的质数。(略)小结: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质数,除了用刚才介绍的方法外,还可以查质数表判断,如100以内的质数表。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25面第2、3两题2、学生完成后集体讲评。第3题:质数+质数=10,质数×质数=21,分析:这两个质数一定小于10,10以内的质数有2,3,5,7,通过观察可知,只有3和7。同样,质数+质数=20,质数×质数=91,只有3+17=20和7+13=20,而积是91的只有7和13。四、课堂总结:师生共同总结以下内容:1、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它们之间最大区别是什么?2、可以用哪些方法判断质数和合数?3、你还知道些什么?从中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板书设计质数和合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外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注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作业设计完成教材第26面(练习四)第4、5两题教学心得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三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八十二到八十三页《包装的学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利用表面积等有杜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过程与方法目标:1、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解决包装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渗透节约的意识,体会包装的学问在生活中的应用,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探究多个相同长方体最节省包装纸的叠放方法。教学难点:理解最节省包装纸的包装策略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在合作探究中探索出不同的包装方法,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总结,领会最节约包装纸的包装策略。使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优化的数学思想。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师生共同准备若干个长方体纸盒。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上课了,我们想对自己说些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几幅关于包装的图片(课件出示图片)师:你们看到了这几幅图片后有什么感受,请说一说。物品经过包装显得更精美,可见包装的作用很大,那在包装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今天我们先从节约的角度来研究一下《包装的学问》(板书课题)。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初步感知(生本交流)。1、小组活动,自主探究(1)国家很关心我们青少年儿童实,施了蛋奶工程,那奶盒的长、宽、高各是多少?表面积有多大呢?接口处不计(2)如果要将两盒奶包成一包,包装时一共需要多大面积的包装纸呢?(一个需要208平方厘米,两个就是需要416平方厘米)。师:有没有不同的意见?说一说。(合起来包装,就不是416平方厘米了)。问:合起来包装为什么就不需要416平方厘米的包装纸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拿出两个长方体纸盒摆一摆。(同桌和合作,探索组合包装的方法。)请一名学生展示摆放的方法。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包装方法?再指明展示。(展示结束,课件出示三种组合包装的方法图。)2、展开猜想,交流讨论时。师:大家观察一下这三种包装方法有什么不同?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请看第一种方法重合的是哪些面?师,我们可以说重合了两个小面。第二种方法和第三种方法呢
本文标题: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681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