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劳动教育教学设计【汇集5篇】
劳动教育教学设计【汇集5篇】【引语】小编为您整理收集的“劳动教育教学设计【汇集5篇】”精编优质文档,供您参考学习,希望对您有用哦!喜欢就下载吧。劳动教育教学设计【第一篇】一、指导思想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为深入做好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制定本方案。二、各项教育活动安排1、爱绿护绿活动教育。(1)学校在国旗下讲话中向全体老师和学生发出号召:人人参与植树节护绿、养绿系列活动,为美化、净化环境尽一份力。(2)中高年级可开展“爱护环境动起来”活动。各班组织开展在校内植树、除草、松土、浇水、修枝等活动。2、自理劳动、家务劳动教育:(1)各班将劳动教育纳入“班级主题教育”,并和”家校一体“教育评价工作结合起来,利用“家长学校”向家长和学生宣传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用“家校联系卡”形式建立“学生家庭自理劳动、家务劳动基地”。(2)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能力,通过“星级评比”等形式开展:不要大人喂饭,自己叠被整理房间,“认菜名”,拣菜洗菜,打扫卫生等家务劳动实践活动。3、班级劳动。(1)做好班级值日等日常劳动指导,确保每位学生参与班级劳动,劳动到位。(2)开展每月一次的学校大扫除活动,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对学生进行劳动技巧的指导。4、课堂教学。三——六年级综合与实践教师认真落实《劳动与技术》教育目标,开展必要的综合实践活动,积累活动材料并上交德育处。5、节日教育。各班在五一劳动节期间,开展“谁是最可爱的人”主题班队会,学唱《劳动最光荣》,诵读《粒粒皆辛苦》等活动。三、家庭、学校教育做到“八不要”1、不要把劳动作为一种惩罚手段,如“不按时交作业,罚做清洁”。2、不要用“免劳”来奖励孩子,如“今天作业全对,扫地任务免了”。3、不要再孩子面前蔑视劳动,如“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要捡垃圾”。4、不要因为干不好就“不用”,如“你洗不干净,不用你洗”。5、不要因为一次失误而训斥,如“怎么把碗打破了,真够笨的”。6、不要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如“10分钟了,一件还没做完,我都做3件了”。7、不要否定孩子的劳动成果,如“看你洗的袜子,跟没洗有啥两样”。8、不要在孩子面前说一些“厌恶劳动”的话,如“居委会让大家扫雪,我才不去呢”。各班简要总结教育活动,期末交德育处。根据总结情况,德育处评选“劳动好少年”。劳动教育教学设计【第二篇】一、活动主题:“我劳动,我光荣;我创造,我幸福”二、活动目的:1.通过开展以“我劳动,我光荣;我创造,我幸福”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让同学们了解“劳动节”的由来,了解我国不同时代的劳模风采。2.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各类活动,从宣传“我劳动,我光荣;我创造,我幸福”这个主题思想转化到我们每个学生的实际行动中。3.通过在学校、家庭两个层面参与不同类型的劳动,培养爱劳动的热情,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争做“劳动小能手”。三、活动形式:(一)四至六年级开展征文比赛。具体要求:围绕“我劳动,我光荣;我创造,我幸福”主题,通过查找、阅读有关宣扬劳动美德、赞美人民劳动成果等内容的文章,或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有关热爱劳动的事例,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字数在500字左右。体裁不限,可以是诗歌、散文、记叙文等。(二)一至三年级开展劳动小能手活动。主题:“我是劳动小能手”具体要求:一至三年级的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尤其是从清理自己的小天地着手,如:整理铺床、整理书柜、洗碗等,并写1相关的记叙文。四、活动要求:1、各班同学利用“5.1”期间,根据活动主题,积极开展体验活动。2、各班于假期后先自行评比,并择优选送学校大队部。每班每种形式的作品各选送2份,大队部将组织评比,并对优秀作品给予不同形式的展示。劳动教育教学设计【第三篇】活动目的: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认真值日是爱劳动的表现,也是对班集体尽职尽责,教育学生热爱劳动。活动过程:1、激发兴趣引入活动①同学们,你们看一看我们教室的环境怎样,你感觉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这是一个干净整洁的教室。在这样的环境里上课,心情舒畅,感到很愉快。)②今天哪几个同学值日?你们给大家说一说是怎样值日的?今天值日生对工作负责吗?(同学们讨论后,引导学生说出:值日生同学爱劳动、对工作认真负责,关心班级,不怕脏和累,为班级尽职尽责)③小朋友们猜一猜今天班会活动的主题是什么?(板书:我们爱劳动)2、情感教育(投影情境画)图①地面有果皮、纸屑、泥块等;图②桌雅得很乱、黑板没擦;图③笤帚、拖把、水桶等乱七八糟堆在一起;同学们,从这几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学生边看图边找问题,最后引导学生说出:卫生又差又乱,在这样的教室里上课,心里很不舒服,会影响学习和身体健康等)3、怎样劳动?①出示挂图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有的洒水、有的扫地、有的拖地、有的擦桌椅、有的摆桌椅)②这些事怎样才能做好呢?(a.学生动手实践,老师指导。b.讨论说出全小组同学齐心合力,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4、谈体会明道理。为什么要每天值比而且轮流当值日生呢?(引导学生说出:值日是为了同学们能在干净的教室里学习,值日劳动是大家的事,大家都要动手做,每个同学都是班级的主人,都应该认真劳动。)5、辨是非升华认识。(图片出示题学生判断并说出为什么)①下雨了小明两脚都是泥,就进了教室;②玲玲扫地时,满教室都飞着灰尘;③小刚拖完地说:强强咱俩去倒脏水。强强说:我是摆桌椅的,我不去。小兰跑过来说:我去。④今天冬冬当值日生,但下午一放学他就回家了;⑤手工课上完了,小莉把不用的纸都弄到了地下。6、夸夸这些值日生。①各小队讨论选出优秀值日生。②组织大家说一说他们是怎样当值日生的。③给优秀值日生赠小红花,并发小奖品。活动总结:1、通过这次班会活动,同学们都懂得了劳动最光荣的道理,知道了我们都是班级的小主人,值日劳动是我们应该做的,值日就应该以主人翁的精神认真负责地做好,把教室和周围环境打扫干净并保持整洁,使同学们能在干净的学习环境中学习、生活。我提议:人人争当值日生,做一个爱劳动、关心集体的好学生。2、全班齐唱劳动最光荣。(随着歌声班会结束)劳动教育教学设计【第四篇】活动目的:1使学生认识到没有劳动,人类就无法生存,社会就不能发展的道理,帮助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2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自立,并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3使学生体会到爸爸妈妈劳动的辛苦,做到尊敬长辈,热爱长辈。活动准备:小品、舞蹈、劳动技能竞赛等。活动过程:出旗仪式一、整队集合,各小组清点人数、征求辅导员意见、中队长宣布开始二、出旗、敬队礼三、齐唱队歌活动内容1、在《劳动最光荣》乐曲声中,主持人走上讲台。2、主持人:《劳动最光荣》主题队会现在开始!请听歌曲《老师窗前有一盆米兰》。3、全班同学听录音。4、主持人:我们的老师白天工作了一天,晚上回到家还得干家务活,确实很辛苦。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怎样体贴老师呢?5、主持人:大家说得都很好。假如今天我们的妈妈也来参加这次班会,你们又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6、持人:下面我们看个小品,看看小品中的这位同学是怎么做的。表演小品《帮奶奶浇花》主持人: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说明小品中的这位同学做法很正确。我们要向她学习,做个爱劳动的孩子。下面请看舞蹈《劳动最有滋味》。7、学生表演舞蹈。8、主持人:谁上来为大家讲讲你所知道的劳动者的故事?学生上台讲故事。9、主持人: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物质财富,劳动创造了人类的幸福生活。我们来看看伟人是怎么说的。10、(投影仪出示名人名言)11、(齐读)劳动是幸福之文。——富兰克林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高尔基劳动创造世界。——马克思12主持人:接下来我们进行劳动技能进赛。现在请组织委员宣布竞赛规则。组织委员:(1)服从裁判,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以计时的秒数为序排出前三名。(2)遵守比赛时间。(3)遵守赛场纪律。文体委员:(举起第一个竞赛项目牌)快速系鞋带:各小队选手上台,完成时间;2分钟裁判评定,宣布第一名名单。13、接下来按同样的步骤进行“钉钮扣和理书包柜的比赛。14、主持人:通过比赛,可以看出获奖同学动作非常熟练,说明他们平时经常做家务活。他们既帮助了爸爸,妈妈,同时自己又学会了许多本领。动作不熟练的同学,还需加倍努力。同学们,原我们把勤巧精神发扬下去,在劳动中接受锻炼,成为生活的小能手,成为父母的画稿帮手。15、齐唱歌曲《劳动最光荣》,活动结束。劳动教育教学设计【第五篇】在大学本科教育中开设劳动课是实施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践性是高校劳动教育的重要特征,实践是大学生的课堂。劳动可以树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育美,劳动教育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落实全员育人的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发现并呵护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劳动教育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一、劳动主题:设计来源于生活二、劳动内容根据学校的劳动课安排,结合工业设计专业的特色,本次劳动课内容的安排如下:1.变废为宝:将校园内或宿舍内废弃的东西经过创新设计;2.旧物改造:将闲置的东西进行改造设计,令其重新发挥作用;3.改良设计:对现有的使用体验不好的产品,进行改良设计,符合用户需求;三、劳动范围及参与对象工业设计专业XXXX级学生三、劳动课时1周四、劳动要求1.指导老师清点上劳动课人数,认真记考勤。2.劝导无故离岗的学生及时返回劳动课堂。对于劝导无效者,作旷课处理。3.参加人员应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完成课程任务。4.未参加劳动课者,该课程无成绩。
本文标题:劳动教育教学设计【汇集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709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