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经验/事迹 > 工程材料实习报告范文最新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工程材料实习报告范文最新4篇在不断进步的时代,使用的报告数量越来越多。写报告时,要注意内容的完整性。你还在为写报告而不知所措吗?以下是网友整理的工程材料实习报告精选。我们欢迎您的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工程材料实习报告【第一篇】一、设计依据及参考文献《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xx;《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xx;《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E30-20xx。二、混凝土配置强度确定设计强度要求:C15混凝土配置强度计算根据JGJ/T55-20xx,混凝土配制强度:≥+δδ为4MPa为15MPa由≥15+×4=(MPa)三、配合比参数选择水灰比水灰比(W/C)W/C=aa*fce/(+aa*ab*fce)aa为ab为fce为*=由上式可以得出w/c的值为。由于为水灰比基本值,本组以+=为水灰比。塌落度由要求的塌落度范围为30mm~50mm。砂率由于基本组砂率为35%,本组以35%+1%=36%为砂率。用水量选择根据塌落度以及细集料为特细砂,碎石最大粒径20mm,水量选择在第一组的原始基础205kg上增加10%为。水泥用量Mco=/=,取297kg。用砂量根据试验选用每m3混凝土拌合物重量(Mcp)为2400kg。Mso=(Mcp-Mco-Mwo)*=,取676kg。碎石用量参考资料,少熬夜!Mgo=Mcp-Mwo-Mco-Mso=1202kg。配合比根据上面计算得水泥:水:砂:碎石297:226:676:12021:::四、调整后的配合比由于我们组在搅拌过程中发现新拌混凝土过干,于是先后两次按照水灰比加入原有质量10%的水泥浆,集料不变。之后塌落度达到要求。水泥:水:砂:碎石356:271:676:12021:::342:260:649:1154五、强度测试参照细集料含水率,得出试拌混凝土各原料用量:水泥:水:砂:碎石原:::实:::经过三天养护,测得6个试件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为15MPa,符合强度设计要求。故实际配合比为:水泥:水:砂:碎石356:271:676:12021:::342:260:649:1154kg/m3实训心得忙碌而紧张的实训结束了。通过实训,我们要掌握的,就是一种检验施工材料是否合格以及按照要求调整混凝土配合比的方法,深入了解这个过程。这次的实训我们收获颇丰,受益良多。首先是试验总体方案安排,由于对于我们要做的试验总体上没有充分的认识,没有事先深入地去了解每一个试验,导致我们对于试验的安排不合理,直接照着指导老师给出的安排做了,但事实证明,这样的试验效率不高。但由于集料都是实验室的同批次集料,所以集料的试验数据可以共享,但我们必须得自己动手做一次。我们按照这个安排开始了工程材料实训。第一天的水泥浆标准稠度试验,试验指导书上有两种方法,也就是两种标准,一种是标准法,一种是调整水量法。我们并不知道两种方法的试验用具不一致,我们也不知道标准法维卡仪的真正含义。到后来才知道调整水量法的试具不是针形而是锥形。不过还好我们是按照标准法的标准来得出的试验结果。当我们的数据不符参考资料,少熬夜!合标准法却符合调整水量法时,我们小组成员着实纠结了好半天。后面的凝结时间试验没什么问题。但是由于我们对于第二天的试验还没有去了解,导致我们无法做水泥的安定性试验。第二天的试验由于考试中断了,但是我们还是没有去准备实验材料,第二天的试验也被拖到了第三天。第三天做的是粗细集料各自的筛分以及各自的表观密度试验。由于细集料需要在第一天开始烘干,第二天就要用容量瓶装着泡起来,第三天测最后的质量,所以我们的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没做,这是对试验的不了解所造成的,后来与别组分享数据。但是其他小组的试验时出现了气泡,询问指导老师,老师说这是由于集料不够干净,有杂质而产生的。其他试验正常进行,没出现什么情况。这几个试验完成后,考虑到时间尚且充足,我们小组便把翌日的试验也做了。第四天我们得知试验的最终目的发生了变化,指导老师考虑到实验室材料的情况,只得将一个班分成三个大组,共同完成一个课题。于是下午我们班经过谈论,直接开始了配合比的计算以及试件的制作。但是最大的问题来了,下过雨之后,室外的集料含水率大增,实验室配合比要用烘干的集料,但是烘干的集料只够做一次,完全不够我们一个班所要做的十八个试件所需。最终我们第一次的基本配合比失败。但指导老师说不能够继续调试,只有重新计算配合比来重新做试验。但我们之前试验课的时候,老师说可以在20分钟内进行适量的加原料进行调试。于是由于干的集料不够,我们只有分配好任务后,将被雨水打湿的集料搬到室内,能进烘箱烘干的集料不多,在准备好足够的集料后,我们班三个大组分别出了一个人来核算配合比。第五天,我们开始了配合比的试验。因为细集料大部分还没有干,我们做了一个含水率的试验,试验结果%。但是由于细集料有的干了,有的没干,在准备原料的时候,我们把干湿细集料混在了一起。混合在一起之后,这个含水率又成了纸上空文,但我们组还是按照这个含水率来准备的集料。这便导致了我们在之后的试验中水偏少的情况。但我们按照20分钟内可以加原料进行调试的原则进行了两次调试,分别按照水泥及水的10%进行添加。我们也不知道这样到底有多大影响。之后的新拌混凝土坍落度合格,于是我们就装进了试模进行振捣,然后搬到一边抹平后等到第二天凝固后来拆模养护。第六天拆模,放在水里进行为期三天的养护。三天后,我们将试件拿出进行抗压强度测试。但是结果出乎我们的意料,因为我们18个试件,都是基于一个基本水灰比增减得来的,水灰比相差很小,在这个参考资料,少熬夜!范围内,水灰比应该与混凝土强度成反比,但我们水灰比最大的一组竟然强度也是最大的,这与这个规律不相符,做基本水灰比的第一组强度竟然最小,水灰比最小的第三组强度排在中间。我想这应该和我们第二组和第一组都调整过,加过原料的缘故,而且第一组第二次还加了集料,而我们组只加了水泥浆。但这样的最终结果只有在各组成员的报告里才看得到了。通过这次的工程材料实训,让我们熟悉了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的过程,了解了部分国家制定的规程,发现了自己的不足,让我们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了部分问题,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在实训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与问题,其中最大的莫过于调试配合比的时候没有足够的干的集料。我们知道了要在试验前有明确的目标,对所有试验要有一个大体的认识,做出对于自己小组而言合理的有效率的安排,并且能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灵活处理,做能做的试验。然后要充分了解自己要做的每一个试验,提前做好该试验的准备,不能等到要做试验了才发现没有准备材料只有拖到第二天甚至第三天来做。而且我认为指导老师应该在实训开始前商讨出一个统一的试验标准,而且试验室的集料也应该在室内存放而不是室外。像我们组这样在搅拌后调整原料用量所得出的结果已经是很不精确的了,尽管我们组尽量保证了水灰比不变,但由于细集料含水量的问题,我们的结果肯定是比较浪费水泥的。我们知道单位水泥用量的大小直接决定混凝土的强度、工作性、耐久性及工程成本。在设计配合比前我们应该熟悉相关的国家制定的设计规范规程。试验前检验水泥的技术指标,掌握试验用水泥的特性是很有必要的。水泥的质量对混凝土的质量起决定性作用。水泥是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混凝土的强度、长期性、耐久性是水泥遇水硬化后完成的,所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坚持检验水泥的各项技术指标。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应该注重经济效益。这点在我们以后的工作中设计配合比时相当重要。而且我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经过研究发现,水灰比相同,水泥用量达到一定数量时,混凝土的强度并未随着水泥用量增加而增大,甚至有下降趋势,只是混凝土的工作性有明显改善。水泥用量增加而强度却有下降趋势,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1单位水泥用量增加致使整个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变大,在混凝土内部形成的细微裂缝增多,使混凝土的抗破坏能力下降;参考资料,少熬夜!○2水灰比相同,随着单位水泥用量增加,单位用水量也增加,据有关研究表明,混凝土中的自由水会在粗、细集料结合处形成水囊,在混凝土硬化后变成了空隙,致使混凝土内部空隙增多;○3单位水泥用量增加,使富余的水泥浆增多、在除了填充粗、细集料的空隙后,部分富余水泥浆便在混凝土表面形成一条水泥浆带,这部分的水泥浆带由于没有粗集料的机械咬合作用,使其成了混凝土制件的薄弱部分,降低了混凝土的整体抗破坏能力。工程材料实习报告【第二篇】篇一:金工实习报告范文我们会有十天这样的日子,在这十天里面我们会时刻紧张,心跳加速,我们会有从没有过的专注的,我们也会有从没有过的好学精神,当然我们也会感到无比充实,这就是我对金工实习的期待。我们盼望着,期待着她的到来,想快点去感受这十天,想快点去触摸那庞大的机器,想快点去加工出自己想象中的实物。终于我们开始了这十天,有趣却又可以学到一生受用的东西。实习的第一天:这天我们早早的来到了散发着只有车间里才有的独特味道的金工实习大楼前,将我们金工实习的帷幕拉开了。刚开始我们通过观看录像进行了安全教育,”安全第一”这个是任何工作必须摆在首位的。我们认真听老师讲述发生的各种事故的原因,初步了解了怎样避免不愉快的事情的发生。看完那些录像我的心情又有点沉重,因为我深深的知道如果自己粗心,那么炸弹就随时会爆炸,危险就不会吝啬的降临在我身上。不过还好接下来几天的实习让我把这个阴影给抹掉了。这天短短的1个多钟头就端正了我们来实习的态度,我们知道接下来的十天,自己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在接下来的十天我们进行了汽车,钳工,车床,铣床,加工中心,数车,数铣,电火花,齿模模具,热处理。这十样工作真的让我们感到很充实。汽车:我自己喜欢车,所以当我们来到汽车车间的时候我早已就非常兴奋了,我知道今天将会揭开汽车的神秘面纱。今天学的东西很多却很实用,而且十终身受用的。首先老师让我们从理论上了解了汽车的基本构造,不过我们都不耐烦听这些,因为我们看着边上那一堆零件充满了迷惑,急需老师去解决那些问题。终于那枯燥无味的理论课结束了,老师开始当着我们的面讲发动机了。我们都一个劲的围住老师,好像怕声音漏出去一样,站在后面的同学来垫起脚尖来听,当然我们也不会忘记做笔记。老师在桌上拿起了一个化油器,那上面有个风门,参考资料,少熬夜!这个我们就感兴趣啦!因为平时自己骑摩托车老实要用到嘛!而且知道在启动时出现问题时,一般打开风门可以解决问题,不过我们是不懂这个原理的,还好我们的老师不吝啬。原来这个东西是可以让空气和油充分的混和,到达发动机的标准,这样你就可以顺利的启动摩托车啦!后来老师给我们讲了离合器,变速器,差速器,气缸。老师把离合器拆开,原来这东西没有什么特别,主要是靠一块耐摩擦的橡胶来工作,这不就恰好和我们的专业高分子联系起来了吗?搞不好这个材料还出自我们学校的实验室了。老师讲完之后让我们自己动手去拆这些东西,这个就激起了同学们的兴致来了,几个认蹲在一起开始工作了。我选择了拆差速器,拆开它之后发现它尽是由齿轮和滚轮组成,可是它在转弯的时候发挥的作用可不能估量啊!不过我发现里面的东西好像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后来自习想想,原来是有一次自己在修车场看到别人拆过,当时还以为那个有很多学问了,现在感觉自己也可以处理,起码以后可以观察那修车的师傅是不是对你的车不好。原先就知道汽车有档,不过从来没有想过它是怎样工作的。过了今天就不通啦!我初步了解了这个了,了解它的传动作用,了解它的变速作用。今天我们虽然在这里弄的自己的手黑黑的,不过那成功的笑容却镌刻在我们脸上。钳工:从我们下一组的同学那里得知,钳工是很辛苦的,因为它全是手工活,足够让你的手起泡。上午进了钳工的车间发现里面就只有一张工作台,那上面安装了几个台虎钳心里面就发冷。老师很快就来了,是那种让人看了感觉很好的老师。老师开始给我们讲述钳工的基本工具和钳工的基本操作,钳工全部是手工,因此它很容易让人感觉到累,这个是我的最初印象。由于下午有英语课,老师就缩短了他的讲课时间,我们很快开始自己做螺母了。工作看似很简单,只要按照它的尺寸加工出来就好了,不过任何事情总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首先选了工具,要知道磨刀不
本文标题:工程材料实习报告范文最新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812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