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环境定义: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注:从这一意义上,外部存在从组织内延伸到全球统。•这里所说的组织的概念是指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或是上述单位的部分或结合体,不论其是否法人团体、公营或私营、独资或合资。•环境不仅指水、土壤、空气、自然资源、植物、动物和人类、气候、自然景观等一切客观存在,还包含这些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和相互转换。•就一个建立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组织来讲,包括其生产所在地——厂区,还可包括其办公区、生活区、服务区其库存区;也可包括其所在地周围的大气环境、江河、地下水;甚至还可包含比较远的大海之滨,遥远的大气臭氧层。•“外部存在”是指从组织内一直延伸到全球系统,在考虑环境时不仅应用于组织内部的、组织外部周边的事物,还应将思路扩展到全球系统。二、环境影响定义: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组织的活动指组织采购运输、存贮原辅材料、产品的设计制造、资源的开发、能源的利用、产品的存贮、销售等。•组织的产品指活动或过程的结果。产品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组织的服务既可以是供方与顾客之间、也可以是供方内部活动产生的结果,服务的提供者可以是人员,也可以是设备或设施。•影响可能是有害的,也可能是有益的。三、环境因素定义: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在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包含着许多的基本要素,每一个基本要素都有可能与环境发生作用,作用的结果即生产或有害或有益的影响,对环境产生正负影响的基本要素,称为环境因素。•由于因素对环境的影响大小、程度各不相同,通过评价可以得出组织相对影响大的环境因素,即重要环境因素。即对、于不同的组织或同一组织的不同时段,重要环境因素都可能不同。四、环境方针定义:组织对其全部环境表现(行为)意图与原则的声明,它为组织的行为及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建立提供一个框架。•环境方针是一个组织建立并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最高管理者承诺,是开展环境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环境方针是组织建立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基础,它应阐明组织在环境管理方面所追求的目标以及为达到这一目标所遵循的方向和途径。•环境方针是组织总体经营方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与组织的总方针以及并行的方针(如质量、职业安全卫生等)应协调一致。•在制定目标、指标的框架时应该是原则性的、长期的。五、环境目标组织依据其环境方针规定自己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如可行应予以量化。•组织应根据其确定的环境方针明确其环境目标,并使之文件化。•环境目标的制定应尽可能量化,并考虑相关方的观点。通过环境表现参数测量实现目标和进展情况,并定期对环境目标予以评审和修订。六、环境指标直接来自环境目标,或为实现目标所需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环境表现(行为)要求,它们可适用于组织或其局部,如可行应予量化。•为了保证组织环境目标的实现,就应针对组织内部的每一层次和职能,制定更为具体的环境表现需求,以便在某一规定时间内确保环境目标的实现。•各环境指标既可以是组织总目标的分解,也可以是某一部门、某一现场的独立目标。环境指标应符合环境方针,对应于组织的环境目标,尽可能地量化。七、环境管理体系定义:整个管理体系的一个组织部分,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结构、计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和资源。•一个组织的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包括: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物流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健康与安全的管理、计量管理及环境管理等等,所以环境管理只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组织本身就客观地存在相应的组织机构、管理办法、活动、产品、过程、职责和资源。这些都可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提供各种帮助,但有必要充实、完善之。•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是以实现环境表现的持续、有效改进为目的的,它的内容应以实现环境方针满足环境目标为依据;同时,也应充分考虑其有效性和经济技术可行性。•建立并实施一个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可望给组织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环境效益。•环境管理体系是由诸多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要素(环节)组成,包含的五个一级要素,它们是:环境方针、规划(策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措施、管理评审。各一级要素下又分成若干二级要素。八、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定义:客观地获取审核证据并予评价,以判断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所规定的环境管理审核准则的一个以文件支持的系统化验证过程,包括将这一过程的结果上报管理者。•所谓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即组织的内部审核。•审核准则即审核的依据;(1)ISO14001标准;(2)自主应遵守的环保法律、法规、标准及要求;(3)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手册、程序及其他要求•审核证据指记录、陈述及其他可验证的信息。•环境管理体系审核需制定相应的文件化的程序,以保证审核过程的系统性、一致性和可靠性。•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可由组织内部或外部人员来进•行,但无论由内部或外部人员进行审核,都应保证•其审核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独立性。•应将审核结果形成书面报告并呈管理者。九、污染预防旨在避免、减少或控制污染而对各种过程、惯例。材料或产品的采用,可包括再循环、处理、过程改控制机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材料代替等。注:污染预防的潜在利益包括减少有害的环境影响,提高效益和降低成本。•污染预防概念的建立是对传统的侧重于污染末端控制思想的根本变革,它对改变传统粗放经营的工业生产发展模式和调整注重末端治理的环保工作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主要的推动作用和指导意义。•遵循污染预防的原则进行环境管理的优先序是:——首先采用先进工艺、设备等在生产全过程中消除或减少废物或污染的产生;——可能8减的废物,以环境安全的方式循环回用,综合利用;——对残余的废弃污物,进行妥善处理、处置,尽可能减少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风险。•污染预防并不排除污染末端治理作为降低环境污染最后有效手段的必要性,但它更强调的是:减少避免污染的产生比末端治理(产生后圳8理措施)更经济、更有效。十、持续改进•强化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实现对整体环境表现(行为)的改进。注: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于活动的所有方面。•一个组织的持续改进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环境管理体系的改进。这是指组织通过日常监督检查、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方式不断根据组织内外部要求和变化条件,对包括环境方针。目标、指标等17个体系要素的环境管理体系不断调整和完善的过程。——组织环境行为编现)的改进。这是指伴随着环境管理体系的改进,按照组织的环境方针、目标去实现环境行为(表现)的改进。这种改进具体地指:水、电、煤等资源的节约;二氧化硫。烟尘等污染物质排放的减少;化学物质、钢材。氟里昂等原材料消耗的减少;设计时采用节能。降耗、少排污工艺的程度。体系的改进是手段,环境行为廉现)的改进是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最终目的。•持续改进的思想应贯穿于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和运行的自始至终。同时改进所有的方方面面是不可能的,因此应根据组织的经济、技术可行性和组织的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来选择改进的方向、内容和程度。十一、组织定义: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商行、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或社团,或是上述单位的部分或结合体,无论其是否法人团体、公营或私营。注:对于拥有一个以上运行单位的组织,可以把一个运行单位视为一个组织。•“组织”是指具有其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各种单位,无论是国有、集团还是民营。私营,无论外资还是合资,都可以建立环境管理体系,进行ISOI4001认证。•一个组织可能由若干单位组成,如一个集团公司下的各个子公司。当然每一个子公司也可以独立运行体系,也可视为一个组织。•“组织”的性质可以分为如下几类:(1)生产性企业;(2)经营性企业;(3)用匠务性行业;(4)政府机构及社团。十二、相关方•定义:关注组织的环境行为或受其环境行为影响的个人或团体。•所谓相关方是指关注企业活动的产品和服务对环境所造成影响的个人或单位;•相关方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体;•相关方举例(1)用文东、董事会;(2)政府部门包括:规划部门、环保部门、市政部门等;(3)周围社区;(4)银行、保险公司;(5)本组织的员工;(6)供应商、承包方;(7)顾客;(8)其他。十三、环境表现(行为)定义:组织基于其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对其环境因素进行控制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环境管理体系结果。•环境表现是可测量的,组织应定期予以测量,从中获得证据,证明所建立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合理有效的,其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是切实可行的。•环境表现是对其环境因素特别是重要环境因素控制的结果,这种结果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负的。例如:①对于用电这个环境因素的控制的结果可能是节约了电能,减少了上游发电厂对环境的污染,其结果是正的;②如果污水排放这个环境因素失控的话,则水中排放的CDO、重金属、农药就有可能污染下游水体,甚至农田,其结果是负的。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4.1总要求标准条款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本章描述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理解要点:•组织建立EMS是从无至IJ有的过程,从决定开始到形成一体系,包括体系的策划、设计和体系文件的编写,组织结构的配置和人员、资源的安排等。•组织EMS保持则是体系运转过程中对出现问题的改正,在新情况出现时的调整修订,以及必要的支持性活动等。•组织在建立EMS初期给予重视,集中投入人力、物力完成EMS的建立,对EMS保持。4.2环境方针标准条款最高管理者应制定本组织的环境方针并确保它:a)适合于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的性质、规模与环境影响;b)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c)包括对遵守有关环境法律、法规和组织应遵守的其它要求的承诺;d)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框架;e)形成文件,付诸实施,予以保持,并传达到全体员工;f)可为公众所获取。理解要点:•组织建立EMS时,标准要求最高管理者制定环境万针;•对环境方针提出六个方面要求,其中主要内容二个承诺和一个框架;•二个承诺中前一承诺,表明组织最高管理者对待环境问题的态度,反映组织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责任;后一承诺组织遵守法律、法规,满足IS014001标准最基本的要求;组织应努力达到,必须与我国环境管理制度相吻合;•建立一个框架是为目标、指标的具体制定和评审提供指导,环境方针是组织的环境宗旨,是抽象的,目标和指标是具体的,可量化,是可实施与评价的;•环境方针的制定要适合组织的生产性质和规模,要形成文件,要传达到全体员工;•组织制定的环境方针不是保密的,而是可向公众公开的;•环境方针在EMS运行中应适时进行必要修订,应确保EMS能有效运行,环境行为持续得到改进。4.3.1环境因素标准条款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确定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它能够控制或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从中判定那些对环境具有重大影响,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组织应确保在建立环境目标时,对于这些重大影响有关的因素加以考虑.组织应及时更新这方面的信息。理解要点:•组织有一个或多个程序,确定评价、更新环境因素,特别是重大环境因素;•如果组织尚未建立EMS,则应通过初始环境评审方法来确定环境因素,作为建立EMS的基础;•初始环境评审应覆盖四个关键方面(附录A3.1);•对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内容:范围、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可施加影响、六个方面(附录A3.1);•确定环境因素通常与法律和其它要求相结合;•应注意由于组织内、外(相关方)条件不断变化,环境因素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要•求组织及时更新这方面的信息。理解要求:•组织应建立并保持对法律和其它要求意识,要主动了解适用法律和其它要求,要及时更新,要有获取法律和其它要求的程序;•其它要求指各级政府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决定地方标准;各级政府关于环境保护的文件要求;各级政府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划目标;各级政府关于环境保护的总量计划;各级政府关于环境保护的限期治理计划
本文标题:环境与组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87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