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与标准体系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概述第二节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与意义第三节环境生态评价的分类和指导思想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概述环境影响评价(EIA)是对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设计及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和估计。《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环境影响评价是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环境影响评价概念的完整体系(1)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方法,是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怙。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科学方法或者一种技术手段,通过这种方法或手段来预防或减轻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2)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管理的一项制度,并以法律形式加以认定。(3)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政府拟议中有关的经济发展规划和建设单位欲建的建设项目。(4)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分析、预测和评估所评价对象在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5)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通过分析、预测和评估,要提出具体而明确的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6)回顾性环境影响评价环保部门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实际环境影响,要进行跟踪监测和分析、评估。第二节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与意义一、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是对人类开发建设活动可能导致的生态影响进行分析评价。用环境系统工程分析的方法对人类活动可能引起的环境和生态变化进行预测和分析,评价项目对环境或生态产生的影响,并做出减缓不利影响可能采取的措施或替代方案及所需的费用。环境生态影响评价是一项识别、分析、评估人类活动可能对环境所造成影响的技术手段。对影响预测的结果进行显著性分析、人为地判别可否接受的过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影响评价是在工程分析、生态系统现状调查和评价、影响预测的基础上,以法规、标准为依据,解释拟建设项目对生态系统影响的重大性,同时辨识敏感对象对污染物排放和环境条件变化的反应,并且提出削减影响和保护生态系统的措施。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或称评估是指对某种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否显著、严重以及可否被社会和生态所接受进行的判断。评价的目的:①评价影响的性质和影响的程度以及影响的显著性,以决定行止;②评价生态影响的敏感性和主要受影响的保护目标,以决定保护的优先性;③评价资源和社会价值的得失,以决定取舍。具体目标。(1)地域分布的连续性人类开发利用土地的结果.将自然生态系统分割成一个个处于人类包围中的“岛屿”,使之成为易受影响和破坏的岛屿式生态系统。按照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一个岛上的物种数与岛屿的面积和该岛屿与其他岛屿相隔的距离有关,面积越大、距离越近物种数就越多。(2)生物组成的协调性生物之问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相生相克关系.而这种平衡一旦被破坏,会使生态系统发生巨大改变。(3)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趋于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保护已被列为全球重大环境目标之一。(4)保护特殊性目标开发建设活动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要特别关注的特殊性目标有以下四类:重要生境生物物种、脆弱的生态系统、生态安全区和敏感生态目标。(5)保护生存性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基本物质基础.也是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条件。我国人口众多,水、土资源成为两项最紧缺的资源,已接近一种危机的程度,许多地方因地少人多,陷入资源缺乏性贫困的困境中。(6)保持生态系统的再生产能力自然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再生和恢复功能。一般复杂的系统,受干扰后恢复其功能的自调节能力较强。由于许多生态系统的退化是人类过度开发刺用其资源造成的,因而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是保持生态系统再生产能力不受损害的主要措施。(7)注意解决区域性生态环境问题区域性生态环境问题是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任何开发建设活动的生态环境影响,都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点,不从区域角度考察这类问题,也难以阐明开发建设活动的生态影响特点和后果,难以阐明生态保护措施的导向和重点。通常采用的指标和基准:①生态学评估指标和基准;②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与基准;③以政策与战略作为评估指标和基准;④以环境保护法规的资源保护作为评估基准;⑤以经济价值损益和得失作为评估指标和标准;⑥社会文化评估基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时采用de指标和基准(1)生态学评估指标与基准是从生态学角度判断所产生的影响可否为生态所接受。在生态学评估中,避免物种濒危和灭绝是基本原则。相应地可形成灭绝风险、种群活力、最小可存活种群、有效种群、最小生境区(面积)等评估指标和技术.也可评估出最重要生境区、最重要生态系统等以及需要优先保护的生态系统、生境和生物种群。生态学评估是一种客观科学的评估,反映影响的真实性.也是最重要的评估指标:(2)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与基准是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判断所产生的影响是否为战略所接受,或是否影响区域或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谋求经济与社会、环境、生态的协调(不使任何一个方面遭受不可挽回的严重损失).谋求社会公平(不使社会贫富差距扩大,保障受影响弱势群体的基本环境和资源权益),谋求长期稳定和代际间的利益平衡(不损害后代的生存与发展权益)等,这都是基本原则。(3)政策与战略作为评估指标与基准(4)以环境保护法规和资源保护法规作为评估基准依据法律和规划进行评估,主要需注意法定的保护目标和保护级别,注意法规禁止的行为和活动、法律规定的重要界限等。(5)以经济价值的损益和得失作为评估指标和标准由于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关系极其密切,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既是环境评价的目的,也是提高环保措施可行性的重要方面,应综合考虑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关系。经济学评估不仅评估价值大小与得失,还有经济重要度评价问题,如稀缺性、唯一性以及基本生存资源等,都具有较高的重要值。(6)社会文化评估基准以社会文化价值和公众可接受程度为基本依据。社会公众关注程度、敏感人群特殊要求、社会损益的公平性等都是社会影响评估中应特别注意的。文化影响评估则以历史性、文化价值、稀缺性和可否替代等以及法定保护级别为依据进行评估。开发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1)国家和地方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如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804-92)\保护作物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GB9137-88)等。(2)行业规范斟家已发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行业发布的环境评价规范、规定、设计要求和其他技术文件等。(3)地方环境规划地力政府颁布的标准和规划医目标,重要生态环境功能区及其规划的保护要求,河流水系保护要求或规划功能,特别地域的保护要求,如区域绿化率要求、水土流失防治要求等。(4)背景或本底值以项目所在的区域生态环境的背景值或本底值作为评价参考“标准”,如区域土壤背景值、区域植被覆盖率与生物量、区域水土流失本底值等。有时.亦可选取建设夏耳进前项目所在地的生态环境背景值作为参考标准.如植被覆盖率、生物量、生物种丰度、生物多样性等。这类参考“标准”的应用体现一种基本要求:建设项目实施后的环境不能比现状差,(5)类比对象以未受人类严重干扰的同类生态环境或以相似自然条件下的原生自然生态系统作为类比参考对象;以类似条件的生态因子和功能作为类比参考对象:以同类工程的影响作为类比评价参考数据:以类似的环境条件下发生的影响作为影响评价参考等。在投有规定标准时,它们可用作比较的尺度,起标准的作用。(6)科学研究已判定的生态效应通过当地或相似条件下科学研究已判定的保障生态安全的绿化率要求、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最高允许量、特别敏感生物的环境质量要求等,亦可作为主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参考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①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一类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二类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三类区:特定工业区。②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级。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③其他标准。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指标不够齐全,在环评实践中还需参照其他标准如《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此外,可参照《苏联工作环境宅气和居民区大气中有害有机物的最大允许浓度》其他特殊空间空气质量也有相应的标准,如车间空气质量参照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立卫生标准》中“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室内空气可执行《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下车库可参照执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1)地表水功能区分类Ⅰ类:主要使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使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地等。Ⅲ类:主要使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及游泳区。Ⅳ类:主要使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使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分级。对应地表水上述五类功能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值分五类。(3)其他水环境质量标准。我国《地表水质量标准》指标比较齐全,但对于特殊用途的水域也可必执行《渔业水质标准》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等。海水和地下水也有相应的标准:《海水水质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环境敏感区的含义环境敏感区,是指具有下列特征的区域。(1)需特殊保护地区国家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及规划确定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功能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世界遗产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保护地等。(2)生态敏感与脆弱区沙尘暴源区、荒漠中的绿洲、严重缺水地区、珍稀动植物栖息地或特殊生态系统、天然林、热带雨林、红树林、珊瑚礁、鱼虾产卵场、重要湿地和天然渔场等。(3)社会关注区人口密集区、文教区、党政机关集中的办公地点、疗养地、医院等,以及具有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等。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以评价生态系统环境服务功能为主,所有能反映生态环境功能和表征生态因子状态的参数或指标值.可以直接用作判别标准。第一节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与意义二、环境生态评价的意义1.环境影响战略评价能够使我们少犯错误。尤其是生态环境类的错误,时滞性很强,往往很久才表现出来,且不易被察觉,而恢复和治理起来成效又很慢。2.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尤其是战略环境评价,前瞻性地考虑项目可能造成的影响,对一些连带性的影响考虑得更周全,一些项目的累积影响也包括在内。4.生态环境评价是贯彻可持续性目标的一种可操作的方法。它是能够将大范围人类活动和环境要素综合考虑的更积极的方法。返回第二节环境生态评价的分类和指导思想环境生态评价的类型较多,划分时没有明显的界线,按照评价的侧重点及影响范围,可以分为社会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影响评价、景观影评价、生态风险评价、累积影响评价、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和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EA);又可笼统地分为环境影响评价和生态影响评价。一、环境生态评价的类型二、指导思想与原则要求第二节环境生态评价的分类和指导思想一、环境生态评价的类型1.社会环境影响评价(SELA)社会环境影响评价是拟建项目在规划、计划、实施之前,为尽量减缓或补偿拟建项目对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尽可能改善社会环境质量,通过深人全面的调查研究,对影响区社会环境可能受到的影响内容、方式、过程、趋势等进行系统的综合的模拟、预测和评估,并据此提出评估意见及预防、补偿和改进措施,从而为科学管理、决策提供切实依据的一整套理论、方法、手段的总称。其评价的内容为:分析项目对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包括土地利用、就业、地方社区发展、生产力布局、扶贫、技术进步等方面的影响和评价。第二节环境生态评价的分类和指导思想2.生态影响评价生态影响评价是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原则纳入到人类经济行为中的一个工具,用来确定、量化和评估特定人为活动对生态系统及其组分潜在影响的过程,
本文标题:环境影响评价[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93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