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 中华书局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中华书局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中华民族在20世纪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变革。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伟大的历史变革,是中国现代化艰难起步的重要一环。它开创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开启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来看看中华书局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吧!欢迎咨询!中华书局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提高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多角度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能力目标:运用多媒体,展示反映社会生活变化的大量信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文化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教学难点:理解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教学过程一、温故互查1.签订后,列强直接剥削中国人民,状元实业家张提出“”的口号,并在他的家乡创办等一系列企业。2.时期,我国出现了一些民族工业的萌芽,但这些民族工业往往受到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时期,我国近代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主要是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段受到了鼓舞。还有就是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时期,我国近代民族工业萎缩。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概略,使我国民族工业再度受挫。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也没能得到很好的恢复。3.简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二、设问导读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1.交通工具:时间:19世纪初,配方发明后相继传入。作用:使人们出行,极大地促进了。2.通讯工具:时间:19世纪70年代后传入。作用: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文化生活的变迁1.和的传入:时间:近代以来。作用: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保留了珍贵的历史镜头。2.新闻报纸的出现:名报: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作用: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3.出版机构的出现:名社: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的文化出版机构。作用:有利于信息和文化的传播。社会习俗的变化1.原因:后,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2.简述装束、礼节和称呼的变化。中华书局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相关文章:★★★★★★★★★★中华书局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2学情分析八年级下学期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能简单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客观地分析历史事件;并对中国近代探索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的根源也已理解,这对他们学习辛亥革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孙中山创建兴中会;掌握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性质、作用、纲领、报纸、及“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等基础知识。2、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从历史史实中总结结论,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并培养学生能从历史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来达到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客观地解读“三民主义”,并评价辛亥革命,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对比,掌握透过现象找到本质的学习方法。2、通过分析本课与前后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点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历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断进取的意识。孙中山的革命首创精神,顺应世界潮流的新思维以及以民族利益为重的精神品质都值得我们学习。3重点难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纲领是本课的重点;教师通过讲述让学生理解同盟会建立的必要性、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条件和性质;掌握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通过分析同盟会革命纲领的内容让学生理解“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辛亥革命的意义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客观地分析这一历史事件,得出辛亥革命既可以说是成功的,也可以说是失败的。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播放MV《辛亥颂》,电影《辛亥革命》的主题曲教师导语:同学们这首歌曲的名字叫《辛亥颂》,这些年轻的革命志士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争取中国的光明,他们所发起的这场革命就是今天我们将要讲到的《辛亥革命》。孙中山曾说:世界潮流浩浩汤汤,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辛亥革命如何顺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又将在中国开辟了一个怎样的新天地呢?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新课《辛亥革命》。以此导入新课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出示学习目标,1、理解辛亥革命爆发前的社会背景2、掌握孙中山成立的兴中会、同盟会及其性质、作用、报纸和纲领3、掌握辛亥革命期间的重大历史事件: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4、全面评价孙中山和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活动3活动学生齐读让学生明确我们今天将学习哪些内容。活动4讲授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1、辛亥革命爆发前的社会背景活动5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示学生从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来分析中国当时已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民族资本主义也迅速发展;并且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这两次探索事件都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让学生学会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这一分析问题的方法。活动6讲授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2、早期的革命组织是什么?何时在何地成立?活动7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示学生檀香山是在美国的夏威夷群岛,说明孙中山的思想受到欧美国家的影响,而他的思想也影响到了中国国内的革命党人,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1905年国内产生了一大批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教师出示图片,并指出因为革命力量比较分散,所以最终形成了一个比较大的统一的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活动8讲授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3、中国同盟会的成立的时间、地点、性质及成立的意义分别是什么?1905年在日本的东京成立;性质是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意义是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活动9活动学生活动学生自主看书回答问题。活动10讲授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4、辛亥革命的派别、性质分别是什么?派别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活动11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示学生可以从中国同盟会的性质和意义分析活动12讲授教师重点讲解辛亥革命的纲领(出示对比表)通过对比同盟会的纲领和《民报》发刊词的“三民主义”来解读民族、民权、民生的含义——民族独立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前提,所以民族主义是前提;民生体现了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要求,让人民丰衣足食,过上“家给人足”的生活是社会稳定的根本保障,所以民生主义是保障;而民权体现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要求,不仅要求建立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同时还要求获得普选权,有参政、议政的权利,所以民权主义是核心。从“三民主义”的核心引导学生分析辛亥革命的探索历程。活动13讲授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5、辛亥革命经历了怎样一个探索历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活动14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示学生辛亥革命探索的侧重点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因孙中山深受欧美思想的影响,所以他要求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引导学生区分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在政治目标上有一定的区别。培养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出两次探索的本质区别。活动15讲授小结、过渡为了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向全国,让更多的人参与这一革命,革命党人在全国发起了多次武装起义。(出示革命形式示意图)面对风起云涌的革命形式,孙中山评价当时的革命:“中国现今正处在一次伟大民族运动的前方,只要星星之火就能在政治上造成燎原之势。”(出示图片)但很遗憾的是这些革命先后失败,但失败的革命为革命党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谓厚积薄发,终于在1911年的10月10日,一场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拉开了序幕。活动16讲授二、武昌起义1、播放视频《武昌起义》,通过观看视频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采用比拼记忆的方法,引导学生完成以下问题:武昌起义的时间、地点、发起人、结果。活动17导入教师拓展,导入下一个问题教师提示这场武装起义把辛亥革命推向高潮,但它不是由孙中山领导的,而是湖北的新军,他们敢于斗争、顽强拼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武昌起义之后清政府土崩瓦解,一个崭新的政权将会对它取而代之。活动18导入二、武昌起义2、播放视频《中华民国成立》,仍采用比拼记忆的方法,引导学生完成以下问题: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地点、临时大总统、纪年方法分别是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中华民国是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共和国,这是辛亥革命的创新,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果。)活动19活动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点学生推导民国纪年和公元纪年的公式;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在中国历采用干支纪年的事件: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1911年爆发辛亥革命等。活动20讲授二、武昌起义3、评价辛亥革命活动21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从成功和失败两方面来讨论,女同学——辛亥革命是成功的,因为它成立了中华民国;-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男同学——辛亥革命是失败的,因为①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②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以史实来进行论证:北洋军阀本身就是一个封建军阀;在袁世凯迫使清帝退位的过程中,他得到了帝国主义国家对他的支持,所以北洋军阀再度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统治中国的工具。因此当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就意味着这场革命将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无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活动22讲授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在分析辛亥革命的成功之处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是否能把“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改为“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不能。原因是每一个社会形态都会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辛亥革命只是在政治上冲击了封建制度,而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民族资产阶级和海外华侨看到了中国的希望,纷纷在中国投资设厂,在经济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是辛亥革命的又一成就。所以说辛亥革命顺应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即: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而中华民国的建立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正是顺应了世界历史政治和经济的发展趋势。除此之外教师出示一张清朝官员的服饰和中华民国成立时的图片,让学生对比它们的不同。从而得出结论:辛亥革命也改变了中国的社会习俗。至此对辛亥革命的成功之处剖析完整。)活动23活动小结辛亥革命既可以说是成功的,也可以说是失败的,对这一事件我们进行了全面的评价。辛亥革命的成功在中国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孙中山不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在本课当中他有哪些历史政绩呢?出示知识梳理的幻灯片,引导学生说出孙中山的事迹。从而总结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活动24作业课后习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至恭亲王奕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材料二三权分立,然后政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材料三义和团揭帖: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挑铁路把线砍,旋再破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一切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升庆平。——《拳匪纪实》材料四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之羁绊,不可不革命;我中华欲独立,不可不革命……以期建立中华共和国。——邹容《革命军》(注:邹容,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杰出人物)1、上述材料一、二、四分别出自哪些政治派别的观点?他们分别领导了什么运动材料一地主阶级洋务派;材料二资产阶级维新派;材料四资产阶级革命派分别领导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2、材料
本文标题:中华书局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035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