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珠三角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
-1-珠三角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1绪论1.1研究生态环境用水的目的及意义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本。陆地水文过程与生态环境变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区域水文状况与水文环境的好坏,而区域水文情势则对生态平衡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长期以来,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往往没有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水资源分配问题,致使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出现退化,表现出类似上述的各类自然生态问题。为根治这些生态环境问题,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务院制定并发布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随着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开展,生态环境用水问题将越来越突出,研究我国生态环境用水,对于实现我国水资源区域间、部门间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发展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珠三角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在广东省的中南部,在行政辖域上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江门、佛山和惠州市的惠城区、惠阳、惠东、博罗,肇庆市的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四会,面积为41596平方公里,占全省23.4%,人口占全省31.4%。这范围近乎通常从地理角度划分的“大珠江三角洲”。-2-珠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其天然水资源较为丰富,但是近几年来,一方面由于人口的增长和人类开发活动强度的不断加大,向水环境中排放的污染物日益增多,对水资源的无序利用和管理模式的不完善,另一方面由于珠三角地区河网纵横交错、出海口众多,自然地理条件复杂,珠江三角洲地区水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主要表现为水质污染、珠江口水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水动力条件的变化[1]。2珠三角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2.1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在不少广东人的观念中,广东是一个水资源非常丰富的省份,降水量大,河网密布。这种误解,导致了长期存在的水资源浪费状况。就是由于传统观念影响,广东人历来认为广东不缺水,用水方式粗放,洗澡洗衣都要用大量的水。广东省水利厅最新资料显示,全省用水消耗量(即浪费量)为167.49亿立方米,其中珠三角贵为广东的经济发展中心,用水消耗量更是高企,此项指标高居全国榜首。一位水利专家指出,目前珠三角每吨水使用率很低,经简单使用后,80%又白白流入江河,这种用水方式和缺水现状构成了极大的反差。同时,珠三角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也很低,不到30%,-3-在国内不少城市都达到了60%,世界较先进国家更是高达80%。况且,这些被简单用过的污水进入江河后,又导致更多的水域污染不能使用,造成一种恶性循环。珠江水利委员会一位副总工程师忧心忡忡地说,以这样的用水方式,再建多少用水厂都满足不了用水需要,同时再建多少污水处理厂也无法治理排量越来越多的污水。当然,这种现状也表明,如果人们的节水意识提高,珠三角节水的潜力将很大。2.2水资源呈水质性紧缺,水体污染严重珠江水利委员会原总工程师范锦春日前表示,根据有关测算,目前珠三角人均占有水资源为928立方米,低于国际标准的1700立方米。同时,有其他水利专家估计,在珠三角一些缺水地区,比如东江流域,扣除已经污染的水源,目前的人均水资源量已经不足300立方米。再加上这些地区经济发达、人口集中,正常年份的水资源承载力已经达不到人口和经济发展的要求。珠三角地区由于其季节分布不均匀,枯水期缺水现象比较严重。以东江为例,据统计,博罗站录得月均水流量仅为273立方米/秒,而且江中水量年度分配不均,呈现季节性,反常性变化,直接导致多个城市冬春季节用水频频告急。每年工业和生活的污水加剧了水资源水质性紧缺的程度[2]。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水排放达标率更-4-低,且由于一些居民无规则的建栏造厕,各相干水源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多数水源不能饮用,一些农村群众生活用水多以饮水方式和抽取地下水的方式。2.3重用水,轻养水,水资源质量持续下降珠三角地区由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加上人们对本地区水资源状况认识不清,用水消耗量高企,但同时却忽略了水资源也是需要蓄养的。因此就产生了,重用水,轻养水的现象。由于珠三角受到气候、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和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大多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加上农民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忽视在使用过程中对水资源的提质,导致水资源的成分和性质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水资源质量持续下降[3]。2.4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珠三角水资源承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资源性缺水严重。为了支撑经济社会的发展,被迫长期大量超采地下水,地下水位连年下降[4]。由于水资源的过度开发,珠江流域河道偶有断流、河口淤积,湿地减少,土地沙化,地面沉降以及海水入侵等生态环境问题日趋恶化。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珠三角水资源形势将更为严峻,以水资源紧张、水污染严重和洪涝灾害频发为特征的水危机已经成为珠三角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成为影响新时期经济社会发-5-展目标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3水利用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战略理念及总体目标3.1可持续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从全局、系统、综合、长远的高度上,把处理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环境支持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处理好不同层次发展过程的关系,区域、国家与全球的关系,以及近期、中期与长期发展的关系作为着眼点。从整体、持久角度,协调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利益分配问题,使整个人水系统处于循环再生、协调共生、持续自生的状态之中,达到整体协调、共生协调、发展协调,以保证可持续发展真正成为人类社会未来的现实。3.2总体目标以改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利用为根本目标,改变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方式,促使水资源利用结构优化,高效利用水资源,努力实现自然生态环境、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相协调,推动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按照水资源的适宜特性和承载能力,选择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和开发强度,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同时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衡-6-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对土壤、水域和大气的污染;在大力进行绿化的同时,建立良性循环的自然生态系统,优化珠三角的创业和居住环境,以生态省(市)的目标要求打造绿色珠三角。4促进珠三角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当前,广东建设生态省工程已全面启动,这就要求摒弃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摒弃竭泽而渔的经济增长方式,改变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被动局面,主动探索适合省情的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之路。面对我省水资源紧缺、水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立足于实现生态省建设目标任务,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调整思路,创新机制,坚持开源节流并重、开发保护并举的方针,有效增加投入,携手共建一个永续平衡的水资源保障体系。4.1要大力推行节约用水,建立节水型社会落实珠三角地区的用水节水办法,制定实施行业用水定额和节水标准,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实行超定额用水加价。政府加强领导,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监管,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尽快形成统一协调、健全完备的节水监督管理体系。特别要加快节水型社会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水资源规划、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用水统计、-7-节水产品认证、取水许可和水价、水权流转等项制度。在水资源短缺地区,发展节水型工业,采用节水型工艺,减少单耗。加大农业节水力度,逐步实现农业用水零增长或负增长。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从当地条件出发,搞好农业节水的分类指导,改变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大力发展微、滴灌等现代灌溉技术,通过蓄水和保水设施建设,提高农田对自然降水的利用率[5]。加快实施渠道防渗及管道输水灌溉,大力发展耐旱、高效作物。沿黄地区要加快灌渠节水改造,全面启动测水量水工程,5年内基本实现按方收费到乡镇,并努力创造条件,使计量收费工作向村户延伸。在生活方面采用节水型用水器具,加强管理,减少跑冒滴漏。4.2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走节水减污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多年来珠三角地区工业产业结构层次比较低,高消耗、高污染的制衣、造纸、化工、火力发电等行业比重大,污水产生量大。要彻底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模式,遵循循环经济的理念,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把万元增加值耗水量列入工业经济考核的重要指标,建立健全奖惩评估体系。引进关键链接技术,通过水的梯级利用和废水的循环利用,形成工业生态链网,建立循环经济型企业。对现有工业污染源实施引导性标准和再提高工程,加大结构性污染治理力度,改善能源结构,推动-8-企业升级换代。对新建项目,要严格执行环保法规、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做到增产不增污、增产又减污。按照省政府要求,重点实施对制衣、造纸、印染、制革、化工、医药、电镀等行业的污染控制。4.3实现水资源优质优用、科学合理调配,保持水资源的生态平衡要遵循加强集储空中水、充分引用客水、积极利用地表水、严格开采地下水、强制使用中水、扩大生态用水的原则,保持全省水资源总体动态平衡和总量需求供应。重点城市要建立常规供水、应急供水和战略储备供水三套系统。形成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及相关节水产业配套的产业链,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实现废水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在水资源短缺、城乡争水矛盾突出的地区,可尝试将城市污水处理达标后回用于农业灌溉,将原用于灌溉的水供给城市。将清洁的冷却水循环使用于工业用水,将城市污水回用于公用设施和住宅冲洗厕所、浇灌绿地、景观用水、浇洒道路等,既减少天然水体取水量,又消除城市对水环境的污染,最终实现城市污水的零排放。在缺水地区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如在城市住宅小区或适当地方贮积雨水,用于浇洒绿地、道路、水景以及下渗补充地下水,改善生态环境,缓解水资源危机。今后应新开工建设一批山丘区供水水库和平原水库,新建续-9-建地下水库。当然,在必要时还可开展远距离调水,实现水资源在区域间的动态平衡。4.4要加强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确保水体清洁实施污染治理、污水资源化、流域生态恢复与保护并重的策略,全面推进流域内经济结构调整、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清洁生产等各项工作。同时通过绿化涵养水源,提高自然净化能力。4.5加快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水资源管理模式近年来,各地逐步探索建立了集城乡水源、供水、用水、排水、污水处理与回用、防洪等管理职能为一体的水务局。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作用的同时,强化政府在水资源建设方面的综合协调能力,做到责任、措施和投入“三到位”,切实解决地方保护、部门职能交叉造成的政出多门、责任不落实、执法不统一等问题,实现由“多龙管水”、以人治为主,向“一龙管水”、法制化管理转变,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4.6发展水生态文化,全面提升公众的水环境意识人的行为对水环境生态系统功能的好坏起着支配作用,水资源利用中许多问题都是由于普通大众缺乏生态意识引起的,因此必须从普及生态意识着手,提高市民对水环境生态系统的认识,使其更好的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发挥新闻传媒的影响力和科教机构的承载发展力,建立传播循环经-10-济、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渠道与机制。通过各种教育及宣传渠道向城乡居民普及生态学基础知识,使人民群众在日常经济活动过程中自觉遵循生态规律,促使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向环境友好、资源高效、系统和谐、社会融合的生态文化转型,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执法监督机制,培育一代有文化、有理想、高素质的生态社会建设者,全民形成强烈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全社会养成自觉的生态保护行为。在构建水生态文化进程中,确立互利型思维方式,寻求一种适于人类与自然共同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体系[6]。4.7建立经济与资源环境一体化核算体系,研究探索如何科学准确地将水资源纳入绿色GDP核算为反映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与环境成本,研究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使国民经济的发展能不断地对生态环境与资源进行必要补偿,引导人们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逐步转到注重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上来。当前要充分
本文标题:珠三角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05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