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苏教版三年级下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数学教案教材《轴对称图形》主要是借助生活实例和学生的操作活动来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找出对称轴,初步直观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本质。先来看看苏教版初三数学教案!欢迎咨询!苏教版三年级下数学教案1《轴对称图形》教材主要借助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操作活动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找出对称轴,并初步地、直观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轴对称图形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难点是掌握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但学生平时没有过多的留意积累,所以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补充了一些轴对称图形,用于拓展学生认识的范围。本课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如剪一剪、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知识,体会知识的形成,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观察中也学到很多知识,并且从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本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对于个别学生的注意不够,并且运用多样的语言去评价学生,多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以及展示自我的勇气。苏教版三年级下数学教案2教学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表达数量关系的能力.2.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自己探求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教学重点通过实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并在解答应用题的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教学难点使学生熟练运用这些术语和关系式.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口算:30×40=6×40=200×20=80×50=12×8=32×20=150×4=240÷2=二、探究新知.1.导入: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各种数量关系.在乘法应用题中有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板书: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2.数学例1:认识:单价×数量=总价(1)例1.铅笔每枝5角,买3枝用:5×3=15(角)15角=1元5角篮球每个70元,买2个用:70×2=140(元)鱼每千克9元,买4千克用:9×4=36(元)(2)引导学生明确:以上三个问题都是买东西用钱的事.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单价;买了多少叫数量;一共用多少钱叫总价.第一个问题里的单价是5角,数量是3枝,总价是1元5角.第二个问题里的单价是70元,数量是2个,总价是140元.第三个问题里的单价是9元,数量是4千克,总价是36元.从例1可以看出,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是:单价×数量=总价(3)反馈练习:①口答:每件商品的价钱叫(),买多少叫(),一共用多少钱叫(),它们之间的关系是().②请你举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以上数量关系的实际计算问题.3.教学例2.认识:单产量×数量=总产量(1)例2.每棵苹果树平均收苹果25千克,3棵苹果树收:25×3=75(千克)菜园每畦产菠菜150千克,4畦产菠菜:150×4=600(千克)(2)讨论思考:这两个问题都是说的什么事?这两个问题中单产量、数量、总产量分别是什么?从上面两个问题可以看出单产量、数量和总产量之间有什么关系?(3)学生汇报:这两个问题都是说有关生产数量的事情.每棵树收多少苹果或每畦菜地产多少菜叫做单产量;有多少棵树或有多少畦菜地叫数量;把一共收多少苹果或产多少菜叫总产量.第一个问题里的单产量是25千克,数量是3棵,75是总产量.第二个问题里的单产量是150千克,4畦是数量,600是总产量,从上面两个问题可以看出单产量、数量和总产量之间的关系是:单产量×数量=总产量(4)反馈练习:①回答:每棵树收多少苹果或每畦菜地产多少菜叫(单产量),有多少棵树或有多少畦菜地叫(数量).②举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上述数量关系的实际计算问题.三、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两种数量关系?四、随堂练习.1.填空:()×()=总价()×数量=总产量2.判断下面各题的对错.(1)知道每袋洗衣粉的价钱和买的袋数,求总价应用洗衣粉单价乘袋数.()(2)生产队有土地20亩,每亩产粮400公斤,共产粮多少公斤,是求数量的题目()五、布置作业.1.编一道已知单价和数量求总价的应用题.2.编一道已知单产量和数量求总产量的应用题.苏教版三年级下数学教案3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25-26页。教学目的:1.记住求总价和总产量的数量关系。2.能正确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3.通过培养学生自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4.通过归纳揭示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教具准备:投影仪、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认定目标1.小小售货员游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知乘法应用题的一些数量关系。)2.教师小结:从上面的游戏我们可以看出,乘法应用题与我们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同类型乘法应用题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问题(板书课题)。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要完成以下两个任务(口头展标l.2)。[评析:通过游戏把学生要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和强烈的学习兴趣,为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展标及时合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二、导学达标1.求总价数量关系的教学。(1)出示例1。例1.解答下面各题(投影出示相应的图)①铅笔每支8分,买3支用多少钱?②篮球每个70元,买2个用多少钱?③鱼每千克9元,买4千克用多少钱?(以上三道题让学生自己解答)(2)讨论(出示讨论题,四个小组讨论)。①例1中的三道题都说的是哪一方面的事?②题里已知条件有什么共同点?③要求的问题又有什么共同点?(3)单价、数量、总价含义的教学。根据学生讨论回答的结果进一步说明:像这样,每件商品的价钱或单位重量的价钱;我们就把它们叫做单价(板书单价):买商品的件数或重量,我们就把它们叫作数量(板书数量);买商品一共用多少钱叫做总价(板书总价)。请你再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单价、数量、总价的实际例子来。(4)引导学生总结数量关系。根据例1的三道题的解题规律,请同学们总结出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学生总结,教师板书总结出的数量关系。)(5)看教材,勾画重点句子。(6)做一做①指出例l各题中的单价、数量、总价各是多少?②举出生活中像例1这种求总价的应用题。[评析: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分组讨论和总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重视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成功的机会和产生成功的愉快感。2.自学求总产量数量关系。(1)按照老师教同学们求总价的方法,请你们带着以下思考题自学例2出示例2(投影出示三个思考题)。例2.解答下面各题(投影出示相应的图)。①每棵苹果树平均收苹果25千克,3棵苹果树收多少千克?②菜园每畦地产莱150千克,4畦地产菜多少千克?思考题(四人小组讨论)①两道题都说的什么问题,它们的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共同点?②什么叫单产量?什么叫数量?总产量?③知道单产量和数量怎样求总产量?(2)检查自学情况(投影出示检测题)。①例2的两道题都是求的应用题。②每棵树收苹果的重量或每哇地产菜的重量叫做,有多少棵树或有多少波菜叫做,一共收多少菠菜叫做。③写出求总产量的数量关系:④例2中的单产量、数量、总产量各是多少?⑤举出生活中像例2这种求总产量的应用题。[评析:学生带着思考题进行自学,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体验到自己也会学习知识的快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3.小结。以上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求总价和总产量的数量关系。知道单价和数量,用单价乘以数量就可以求总价;知道单产量和数量就可以求总产量。三、达标测评1.将题中已知条件和问题与相应的数量名称连起来。(1)皮球每个35元,买4个皮球一共用多少钱?数量总价单价。(2)每只母鸡平均每月下蛋20个,有5只母鸡。每月共下多少蛋?总产量数量单产量2.先说出数量关系,再解答。(1)学校买了4个排球,每个23元。一共用去多少元?(2)畜牧场平均每头奶牛每天产奶15千克,20头奶牛每天产奶多少千克?3.编一道已知单价和数量求总价的应用题。4.编一道已知单产量和数量求总产量的应用题。5.把下列应用题补充完整,并解答。(1)葡萄园每畦产葡萄200克,有3畦葡萄。?(2)每双童袜2元,,应付多少元?(补充不同的条件,用不同方法解答。)6.一个水果店运来150千克苹果,平均放在6个筐里,每千克苹果2元。每筐苹果多少元?(用不同的方法解)[评析:测评题有密度,有梯度,既体现了基础知识要求,又体现了对学生能力的要求,1、2题是检查学生对今天所学内容是否都掌握;3、4题不仅要求学生要有这节课的基础,而且还要会选材和组装;5题的第(2)题补充不同的条件,要求学生思路要广,思维要灵活;6题要求学生用不同方法解答,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目的。]四、全课总结(略)。
本文标题:苏教版三年级下数学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173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