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五章认识职业环境学习目标掌握环境认知的内涵和内容,了解影响职业环境认知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掌握环境认知的方法,学习正确地分析外部环境;了解目前的职业分类,以及职业的发展趋势,为以后进行职业选择做准备。第一节环境认知概述一、环境认知的内涵环境知觉是从对环境中个别刺激的加工开始的,通常会经过刺激的觉察、刺激的辨别、刺激的辩认和刺激的评定这一系列过程。汉尔森提出,环境知觉包括认知的(思维的)、情感的(情绪的)、解释和评价的成分。随着接触时间的延长,个体对环境的知觉敏感性会发生变化。如果刺激恒定,反应越来越弱称为习惯化。这种习惯化与对环境的适应有关,环境变化的快慢影响我们对环境变化的知觉。环境知觉可以通过两个过程完成,一是自上而下的过程,即概念驱动;另一个是自下而上的过程,即数据驱动。格式塔理论认为,我们的大脑以一种主动的方式对刺激进行建构,提出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原则。功能主义理论则强调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即生物个体要寻找能使它们有最大程度生存的机会。该理论比较强调知觉反应的先天性,认为人类天生具有知觉环境中对他们有功能价值的方面。学习理论认为,我们的知觉不是先天决定的,而是必须学会知觉环境中的关键方面认知在心理学上是指当感知过的事物重新出现在眼前时,觉得熟悉并确认是以前感知过的事物的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是人与环境的交往传递机制的关键。环境认知(environmentcognition)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基础,其对于有机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心理学上,环境认知研究的是人们认识和理解环境的规律。它指人对环境刺激的储存、加工、理解及重新组合,从而识别和理解环境的过程。二、环境认知的内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企业环境所谓职业环境,就是某职业在社会大环境中的现实状况、社会需求、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未来发展趋势等。职业环境分析一般从三个维度着手:(一)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就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自然环境包括人类生活的一定的生态环境、生物环境和地下资源环境。自然环境所塑造出的区位特征往往决定了一个组织或企业的文化及寿命。(二)社会环境四个因素构成: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信息因素三个层次分析:国际国内区域1.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包括教育条件和水平、社会文化设施等。在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个人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从而为职业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社会文化是影响人们行为、欲望的基本因素。社会文化反映着个人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和规范的变动。如果一个地区的人们崇尚职业的新奇性和变换性,那么这个地区的人在各企业之间的流动频度就高,例如美国公民普遍喜欢市场的契约制度;如果人们追求工作的安全感和稳定性,那么人力资源在各企业之间的流动就相对较少,例如日本公民喜欢终身雇佣制。我国是一个大国,社会文化的复杂性,决定个人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要考虑企业所在地的文化因素,例如我国沿海地带的公民可能喜欢与员工保持契约关系,而内地公民可能喜欢传统的、稳定的雇佣制度。2.政治环境(1)政治环境政治因素主要涉及国家的方针、政策,影响职业的政治因素包括教育制度、政治体制、经济管理体制、人才流动的政策等。政治不仅影响到一国的经济体制,而且影响着企业的组织体制,从而直接影响到个人的职业发展;政治制度和氛围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个人的追求,从而对职业发展产生影响。(2)法律环境因素法律因素是指中央和地方的有关法规和有关规定,如政府有关人员招聘、工时制、最低工资的强制性规定,现行的户籍制度、住房制度、人事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这些因素都会对职业的选择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3.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是影响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具体来说,经济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形势(2)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3)收入水平(4)经济发展水平4.信息环境信息环境包括产业结构的调整、高新技术的影响、现代化技术与管理的发展等。科学技术对职业发展的影响自动化冲击产业结构调整冲击因素(三)企业环境分析1.企业实力企业的社会地位、社会声望、产品市场、发展领域、发展前景、战略目标、生命力,等等,这些都是一个企业实力的具体体现。2.领导人一个企业领导人的能力、眼光、价值观念,等等,是选择一个企业必须要了解的内容。3.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也可以说是一家企业的性格所在。从业者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生存的企业环境,就好像选择一个志趣相投的朋友一样。4.企业制度选择自己满意的企业制度,其中要考虑到企业的福利制度、工作制度、管理制度、用人制度、培训制度、升迁制度等。企业环境分析中还应包括行业环境分析。结合社会环境分析一个行业的发展状况、抗御风险的能力、优势与问题、发展趋势等,是具体了解一个企业的前提和重要保证。第二节职业环境认知的方法一、职业环境认知的常规方法(一)查阅资料将个人希望了解的职业方向,通过网络、书籍、期刊及有关声像资料,进行初步查阅。选定各种典型职业,进一步对其入门所需的基本条件如学历、资格证书、身体条件等进行查阅,以形成初步印象。优点:方便、快捷、信息量大、成本低,但同时存在的不足为间接的、隔离的信息可能与现实感受有差距。(二)职业咨询通过和相关的从业人员交流,了解相关职业的知识、技能需求、待遇和发展前景。交流的职业内容主要是:工作性质、任务或内容,工作环境、就业地点,所需教育、培训或经验,所需个人的资格、技巧和能力,收入或薪资范围、福利,工作时间和生活型态,相关职业和就业机会,组织文化和规范,未来展望等。这种访谈法的好处是结果比较客观,对工作的要求比较客观。但是,由于访谈对象的不同,结果可能差异很大:有的人对该职业比较积极,赞誉较多;有的人对该职业比较消极,可能评价较低。(三)参观实习参观,是到相关职业现场短时间地观察、了解。通过参观,可以了解职业相应工作的性质、内容,职业环境及氛围,获得实实在在的职业感受。能得到切身的感受,但无法对职业的实质深入了解,易被营造的氛围迷惑。实习,即到职业场所进行一定时间的打工、义务劳动或教学实习、实践。实习是一种比较全面的了解职业的方法,实习可以更深入、更真实地对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要求、工作环境及个人的适应情况进行了解、判断,可以了解工作的程序、报酬、奖罚、管理及升迁发展的各种信息,还可以通过与工作人员的实地接触,感受职业对人的影响。二、环境因素分析(一)环境因素分析的意义避害趋利,使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得以发展与实现。职业环境无疑是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外部约束条件,只有充分认识到外部条件的影响,个人的职业定位才会更加合理和现实。(二)环境因素分析的内容与方法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与人口因素分析(1)政治法律因素:①政治环境因素;②法律环境因素。(2)经济环境因素:①经济形势。②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③收入水平因素。④经济发展水平因素。(3)社会文化环境因素:①社会政策。③社会价值观。④科学技术的发展。(4)人口环境因素:①人口规模。②年龄结构。④人口的城市化。⑤人口老龄化。⑥人口流动。2.行业环境分析所谓行业环境分析是指对目前所从事行业和将来想从事的目标行业的分析。分析内容包括行业的发展状况、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对该行业的影响、目前行业优势与问题何在、行业发展趋势如何等。分析行业环境的时候,一定要结合社会大环境发展趋势。例如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环保意识的觉醒。3.职业环境分析职业环境分析,就是要认清所选职业在社会大环境中的发展状况、技术含量、社会地位、未来趋势等。比如:当前热点职业有哪些,发展前景怎样,社会发展趋势对所选职业有什么要求,影响如何等。4.企业环境分析企业环境一般包括单位类型、企业文化、发展前景、发展阶段、产品服务、员工素质、工作氛围等。(1)企业实力分析(2)企业领导人分析(3)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5.地域环境分析“宁要北京一张床,不要西北一间房。”求职误区:认为大城市的机会总是相对较多。从手边的东西拿起,核心竞争力是关键。有了核心竞争力,地域优势反而更明显。无论是大都市还是小城镇,人才结构都呈金字塔形,高端人才少;人才分布则呈山地型,有的地方人才多,是高地,有的地方人才少,是平地。东北振兴、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对中高级人才的需求量都非常大,在进行职业规划的时候,毕业生可客观地分析自己,不必拘泥于传统的地域限制,应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寻找更广阔的发展空间。6.家庭环境分析任何人的性格和品质的形成及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环境的影响,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许多大学生考虑更多的是家庭的经济状况、家人期望、家族文化等因素对本人的影响。正确而全面地评估家庭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第三节环境认知实践:探索职业世界泰勒(美国):职业是一套成为模式的与特殊工作经验有关的人群关系,这种成为模式的工作关系的结合,促进职业结构的发展和职业意识的形成。尾高邦雄(日本):职业是某种社会分工或社会角色的实现,因此职业包括工作、工作的场所和地位。我国学者姚裕群:职业指的是人们从事相对稳定的、有收入的、专门类别的工作。这些界定强调了职业满足个人物质需求、维持个体生命与生活的功能,突出了活动与报酬的交互性。塞尔兹(美国):职业是一个人为了不断取得个人收入而连续从事的具有市场价值的特殊活动。杜威(美国)认为,职业是人们从中可以得到利益的一种“生活活动”。保谷六郎(日本)认为职业是有劳动能力的人为了生活所得而发挥个人的能力,向社会作贡献的连续活动。代表性观点《现代汉语词典》将“职业”解释为“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社会学经济学定义要素内涵从事职业的主体职业的个体与社会功能职业的时限职业的性质……具备劳动能力的个体,运用自身的知识、技能与态度,从事社会生产服务,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并获取合理的个人报酬,以满足自身的物质与精神需求的持续性活动。一、职业的分类职业分类,是采用一定的标准和方法,依据一定的分类原则,对从业人员所从事的各种专门化的社会职业所进行的全面、系统的划分与归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我国职业归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职业)(自《大典》出版以后,每年都要出增补版本,增补新增加的职业类型)(一)我国的职业分类1999年5月颁布并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是我国第一部对职业进行科学分类的权威性文献。8个大类分别是:第一大类: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其中包括5个中类,16个小类,25个细类;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包括14个中类,115个小类,379个细类;第三大类: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其中包括4个中类,12个小类,45个细类;第四大类:商业、服务业人员,其中包括8个中类,43个小类,147个细类;第五大类: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其中包括6个中类,30个小类,121个细类;第六大类: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其中包括27个中类,195个小类,1119个细类;第七大类:军人,其中包括1个中类,1个小类,1个细类;第八大类: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其中包括1个中类,1个小类,1个细类。(二)我国的行业分类依据按经济活动性质的同一性进行分类的原则,即主要按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体从业人员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或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性质进行行业分类,而不按其所属行政管理系统分类。某一行业就其实质来说是指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活动的所有单位的聚合体。我国2002年修订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对行业门类、大类、中类和小类进行了调整。新行业分类标准为20个门类,95个大类,396个中类,913个小类。主要分类如下:1.农、林、牧、渔业2.采矿业3.制造业4.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5.建筑业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8.批发和零售业9.住宿和餐饮业10.金融业11.房地产业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3.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1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5.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6.教育17.卫生
本文标题:第五章认识职业环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21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