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比例”的内容是在学生对比例、正负比例、图形的缩放比例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对比值、正比例、乘除意义等知识的综合应用。来看看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二册最新教案吧!欢迎咨询!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一、引1、引入课题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学习“观察与探究”(板书课题)2、出示学习目标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课件出示)让学生尝试用图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利用图进一步认识反比例。渗透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初步渗透函数思想。二、学加导师:明确了目标,请同学们借助自学指导来完成目标。自学指导:自学课本27页,完成所提出的问题,并说说自己的想法。(先自学4分钟,然后小组交流1分钟。)(一)学生自学:(先学)师:好,开始。先自学2分钟,然后小组交流3分钟。(二)汇报交流:(后教)小组汇报,全班总结。三、巩固练习(一)学生自学:(先学)(1)长方形面积一定,长与宽成反比例吗?为什么?|(2)这节课我们用图表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用x、y表示面积为24cm2的长方形相邻的两条边长,它们的变化关系如下表。1.观察表格,根据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这8个长方形。2.把图中的点用平滑的曲线依次连起来。3.长和宽是怎样变化的?有什么规律?长扩大,宽缩小,相对应的长和宽的乘积是24。(二)交流订正:(后教)1.更正师:学完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有错的在小组中说错的原因,不会的优生讲解。)2.讨论集体订正。(学困生先说,优生纠正,学困生再说)四、全课小结师:同学们这节课已接近尾声,回顾本节课,你有什收获?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教学目标:1.通过画图的方法,探索长方形长和宽的变化关系,进一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2.经历探索活动,了解反比例曲线图的特征。教学重点:探究长方形面积不变时,长与宽的关系。教学难点:发现表示反比例曲线图的特征。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1、正比例关系的意义是什么?怎么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正比例的图像呢?2、你还记得表示积一定,两个乘数之间的关系图吗?把积是12的方格圈起来,可以连成什么线?3、说一说。(1)两个乘数的变化情况。(2)两个乘数成什么关系?(3)你有什么猜想?二、探索新知。用X、Y表示面积为2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相邻的两条边长,他们的变化关系如下表。x/cm1234681224y/cm24128643211、说一说长与宽的变化情况。(小组交流)2、这里哪个量一定?3、面积一定时,长方形的长与宽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板书:长×宽=长方形面积(一定)4、根据上面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8个长方形。(每格代表1cm2)过程要求(1)出示方格纸,并标明X、Y轴上的数字。(2)教师边讲解,边画长方形。(3)学生接着画。(直接在课本上完成)5、连接图中的点A,B,C,D……(1)猜一猜:图中的点A,B,C,D……在一条直线上吗?(2)师生一起连线,验证自己的猜想。三、课堂小结说一说表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和反比例关系的关系式和图像的区别。四、巩固练习面包的总个数不变,每袋装的个数与袋数如下表。每袋个数234681224袋数12864321(1)每袋个数与袋数有什么关系?说明理由。(2)把上面的数据制成图表。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比例尺》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化简比以及比例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同时又思考如何将概念教学恰到好处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成功的关键有以下几点:1、情境再现,建立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本课内容距离学生生活较远,虽然在今后的地理,制图等知识中,会有所体现,但是以目前六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讲,却不会接触。所以,我将导入情境设置在学校的范围内,通过让学生表演谈话情境,引出问题:“你能把学校的操场画进本子吗?”利用这样的导入,很快拉近了本课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在讲授知识的时候,教师又以卧式的建筑图引出了计算练习,有一次加深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在动手操作中得出概念。通过让学生设计制作校园平面图,亲身体验设计师的感觉,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如何确定比例尺的大小,如何计算数据,如何作图等。在汇报交流时,恰当的传授知识。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总结出比例尺的定义,认识缩小比例尺,针对学生们得到的很多结论,我将他们的作品一一展示给同学们看,课堂充满了探索的气息。3、适当点拨,大胆放手。新课标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如何充当号者一角色呢?我认为,教师既然是引导者,教学中的讲解和点拨是必需的,教师既然是组织者、参与者,讲解和点拨又应是适时适度的。在将本课概念讲授清楚以后,教师大胆放手,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自主完成任务,而教师的大胆放手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再进行一些适当地点拨,即实现了教学目标,又使教师的教学过程变得轻松自如。4、对于学生的理解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评价。以人为本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引下,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重视数学学习的个性化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既要尊重学生的数学的不同理解,又要尊重学生的数学思维成果。在教学中,求比例尺时,学生出现了多种求法,我就循着学生的思路展开教学,我和学生在认真倾听学生讲解的同时,对不同的方法加以肯定与评价,得出求比例尺的基本方法,并且说明,学生可以有自己不一样的解法,但要注意书里的规范与完整。总之,要遵循学生学习心理规律,就要尊重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和感悟中总结和调整自己的学习,在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学会学习。
本文标题: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216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