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第八讲:工业化进程中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第八讲:工业化进程中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以水为例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学系李国武中国的环境问题大气污染问题水环境污染问题垃圾处理问题(电子废弃物)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旱灾和水灾生物多样性破坏(热带雨林)冰川退缩转基因动植物•松花江污染滇池污染太湖污染近期的环境事件•2005年的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引发的争议•2005年松花江污染事件•2007年5月,太湖蓝藻泛滥,无锡出现饮用水危机•2007年5月,环保重压,厦门海沧PX(对二甲苯)项目缓建•中国国家环保总局第三次“环保风暴”:“区域限批”和“规划环评”•十一五期间,降能减排目标:单位GDP能耗要下降20%,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10%。•“自然之友”在《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10)》称,中国已经进入了环境污染导致人体健康受损事件的高发期。•2009年,江苏盐城水源被污染20万人饮水受影响;湖南浏阳镉污染,509人尿镉超标,引发群体事件;陕西凤翔615名儿童血铅超标;湖南武冈1354人血铅疑似超标;“铅都”河南济源1088名儿童接受驱铅治疗等本讲主要内容第一节、中国目前的水危机:紧缺与污染第二节、水紧缺的原因第三节、如何缓解水紧缺?第四节、水污染的原因第五节、如何控制水污染?第一节、中国的水危机:紧缺与污染•缺水已经上升为中国水资源的首要矛盾。与此同时,水污染问题也伴随工业化的高速推进而急剧恶化。•水污染和水短缺在很大程度上互为因果:一方面缺水造成污染物难以被稀释,另一方面水污染又破坏了有限的水资源,极大地恶化了缺水问题。缺水•我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的1/4;北方地区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20-1/25。(水利部,国家计委,1999)。•目前在全国城市缺水严重,六百多个城市中,缺水城市达四百个,日缺水1,600万吨,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300亿元。1990年起,缺水每年造成农业减产1,000万吨到5,000万吨,至今尚有2,300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何为污染?•污染包括把那些不能完全循环利用的、循环利用不够快或是根本不能循环利用的废弃物丢弃在环境中。它削弱了环境产生环境服务的能力。当循环利用过程不能阻止废弃物在环境中的累积时,污染问题就产生了。水污染•2000年中国工业和城市污水排放量达630亿吨,其中7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库。经对十一万公里河道进行评价,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的河段达到41%,其中很多河道失去了使用价值。大量废水、污水不但严重破坏了环境,甚至直接威胁到人民的健康和生命。水污染的蔓延恶化,又促使人们加大对尚未破坏的水资源的开发力度,进而进一步恶化了生态平衡。•北方的海河、淮河和辽河变黑发臭,几乎成了超级排污沟,而南方的太湖、巢湖和滇池由於接纳了大量有机污染物,造成严重富营养化,时常因藻类爆发而失去使用价值。今天,水污染依然在恶化,并且从支流向干流、从城市向农村、从地表向地下、从陆地向海洋蔓延发展。•2004年七大水系的412个水质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1.8%、30.3%和27.9%,七大水系总体水质与去年基本持平,珠江、长江水质较好,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水质较差,海河水质差。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石油类。图1:七大水系水质类别比例比较表:七大水系水质类别比例水系名称Ⅰ~Ⅲ类(%)Ⅳ~Ⅴ类(%)劣Ⅴ类(%)长江72.118.39.6黄河36.434.129.5珠江78.815.16.1松花江21.953.724.4淮河19.847.632.6海河25.417.956.7辽河32.429.737.9总体41.830.327.9黄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丽形象早已成为民族进取精神的寄託,可能再没有甚么比黄河断流更能深刻地反映中国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局面了。1972年黄河首次断流,到1997年黄河断流期长达226天,近700公里河床乾涸,给黄河下游两岸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困难。如今保证黄河不断流已成为政治任务,为此黄河常年维持小流量状态。但这样的流量无法把十亿吨泥沙带到河口,大量泥沙淤积在水库和下游河道,造成严重的洪水隐患。水污染和黄河的断流也有关系,它实际上涉及水资源的使用效率。由於污水不能得到有效处理和循环使用,由於黄河上中下游各个城市厂矿一味争夺开採有限的清水资源,黄河的水资源短缺变得更加严峻。长江•长江是中国数亿人赖以生活的基础,它的洪水问题依然非常严重,而流域内旱灾的发生也有加重的趋势。干流水量虽还未有明显变化,但许多支流径流量不断减少,从50年代以来,长江上游的二十多条河流平均萎缩了37.1%.长江污染问题突出,每年排入长江的污水达220亿吨,佔全国总排污量的三分之一。几乎每个沿江城市下游,都可以看到长长的黑色污染带,总长近600公里。随着三峡水坝的建成,库区流速减缓,自净能力大大下降,污染问题变得更为棘手。西北地区•西北地区降水稀少,相对稀疏的河流湖泊,支撑着广大地区的生态平衡。如今河流萎缩,湖泊水位下降,甚至乾涸,失去这些支点,一块块沙漠都开始了扩张。90年代末土地沙化速度上升到每年3,436平方公里,每年流失土壤五十亿吨,沙尘暴频繁发生,受沙漠化影响的人口达四亿人。东北地区•东北地区的松花江和辽河流域的水资源情况也在恶化。松花江枯水季节偏枯,造成严重旱灾,而洪水季节则容易形成水灾。辽河流域水资源短缺,污染极其严重。华北地区•华北地区的海河流域,大小三百条支流,几乎是无河不臭,无水不干。地下水严重超采,形成超过七万平方公里的世界最大地下水漏斗区,造成地表沉降和海水入侵。地下水污染严重,进一步加剧危机。河北一些城市地下水资源将在十年内採空,如果不採取应急措施,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这成为促成南水北调的重要因素。淮河流域生态破坏严重,水旱频仍,加之上游乡镇企业的恶性排污,使得人口密集的下游城市常常陷入有水不能用的窘境,而没有替代水源的农村地区出现了若干「癌症村」,环境灾难开始造成公共健康危机。东南地区•东南地区降水丰富,河流众多,但普遍面临水质型缺水,其中尤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最为严重。长江三角洲平均每300米就有一条河流,但许多城市有水而不能用,不得不大量超採地下水,造成地表沉降,恶化了洪水危害。珠江三角洲集中了全国13%的径流量,但各大城市污水泛滥,饮用水水质堪忧。与此同时,中国近海海水水质严重恶化,很多海区赤潮泛滥,甚至面临变成「蓝色沙漠」的危险。西南地区•西南地区的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也是危机四伏。中国的高速发展刺激了能源需求的高速增长,由於中国石油天然气储量先天不足,发展水电被当作解决能源短缺的重要出路,而中国西南地区的大江大河成为了水电开发的主要战场,无序的建坝热潮正在破坏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的水环境,威胁到当地宝贵的生物多样性和景观资源,最为严重的是将在高山深谷的边陲地区制造百万移民,使得该地区在未来二十年中成为中国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第二节、水紧缺的原因一、工程平衡思维的影响•我国水利界一度普遍认为,中国水问题的根本原因在於有限的水资源时空分布极其不均。•根据这一判断,过去五十年我们在全国主要江河上大规模建设水库和引水渠道,希望用水利工程来平衡水资源分配。全国建设了多达86,000座水坝,其中包括22,000座大坝,意在通过人工调节,解决水资源在时间上的分布不均。•随着80年代水资源短缺日益恶化,三分之二的主要城市陷入缺水困境,我们修建了以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引黄入晋为代表的一批跨流域调水工程,试图实现水资源的人工调度,解决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过去五十年我们在水利建设上可谓不遗余力,但我们何以在今天却一步步滑向水危机的边缘呢?我认为一方面在於我们在治水对策中忽略了水资源分配不均背后的人为因素,没能消除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这一根源;另一方面工程水利又刺激我们的经济社会在扩张型的发展道路上愈走愈远,加剧了对水资源的低效和不合理利用。中国的调水工程•今天,当许多城市水源枯竭,面临供水危机的时候,一个全国性的调水时代正在到来。除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引黄入晋外,陕西西安的黑河调水,新疆的引额(额尔齐斯河)济乌(乌鲁木齐),吉林的引松(松花江)入长(长春),辽宁的引英(英那河)入连(大连),河北的引岳(岳城水库)济淀(白洋淀),宁夏的沙坡头等调水工程都在建设中。调水不仅仅限於北方,南方许多地区也加入其中,比如江苏的引江(长江)济太(太湖)和云南的滇中调水工程。这两项工程的共同特点是希望通过引入大量洁净水源,稀释本地污染物,达到拯救太湖和滇池等水体的目的。•中国调水工程中最为雄心勃勃的当属南水北调工程,计划分东、中、西三条线,从长江的上中下游分别将水调往黄淮海平原和山东半岛。如今这项工程的东线和中线已经在北方水危机的刺激下开工了,而西线也在积极筹备中。整个工程预计要到2050年完工,耗资4,860亿元。国人多把中国水问题的解决寄託於南水北调,但实际上它只能部分缓解北方主要城市和部分重点工业企业的用水紧缺,对解决北方广大农村的缺水问题则无能为力。大型调水工程往往给环境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南水北调也不例外,仅丹江口水库扩容一项就将涉及移民三十万人。二、自然生态退化和恶化•当我们破坏了与涵养水源密切相关的森林、草原、湖泊、湿地,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情况就变得更加严重。要改变这种情况,我们本应该去恢复这些天然调节器,但我们却一味指望通过工程方式去征服江河,改造江河。三、过度取水和轻视节水•过去五十年我们在开源上可谓不遗余力,修建了大量的蓄水、引水、提水工程,但在许多地区我们的用水量已经大大超过了自然承载力。国际上通常认为一条河流的取水最高不应超过40%,而中国北方的黄河、淮河和辽河早超过了这个标准,海河更是高达95%.河流断流、湖泊乾涸、地下水枯竭,甚至沙尘暴和水污染,都和过度取水有着紧密联系。•由於长期轻视节水,造成工业、农业和生活用水效率低下,浪费严重。一立方米的水平均产粮一公斤,而发达国家一般为两公斤。中国工业万元产值取水量为91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五至十倍。发达国家炼一吨钢用水三到五吨,中国要七十吨以上;国外炼油厂每吨油耗水0.5吨,而中国平均为2.43吨。很多城市缺水严重,但市政生活用水浪费现象比比皆是。浪费巨大,恰恰说明节水潜力巨大。•变调水为节水带来的好处远不只节省了供水投资。一般说来,每多用一吨水就意味着多排放至少0.7吨的污水,而这些污水可以污染几十倍於自身的净水。达标排放治理费用高昂,为了完成2010年水污染防治目标,全国需要建设二千座污水处理厂,仅此一项费用就高达四千亿元。末端治理必然消耗大量的财力和能源,对於我们这样一个能源短缺、资金匮乏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有必要在减少污水排放上下足工夫。第三节、如何缓解水紧缺?一、生态治理•1998年洪水之后,中国改变以往一味依赖水利工程的防洪策略,实施了天然林禁伐、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等生态措施。这些都是数百年来有识之士想做但无力去做的治本之策。二、水产权的建立和用水付费制度•三种水权制度:国家水权制度;沿岸所有权制度;初占权制度•促进水权的可交易性三、推广节水和循环用水技术、意识与行为•制定一系列奖励性或惩罚性的制度•用水标准、水资源税•对开发和推广节水技术和环保技术的企业给予奖励和补贴第四节、水污染的原因一、一般原因:外部性问题1、在环境中缺乏产权•如果没有拥有环境的一部分,或者一个拥有者不能对它进行监督管理或者不能使它得到监督管理,那么人们污染它就不会受到惩罚。2、很多环境服务都是由我们所有人共享的•当不能确定任何一个人所使用的环境服务的价值时,很难通过收费来使人们不去污染环境。3、结果:公地悲剧(G.Hardin,1968),污染者过度污染二、工业化进程•市场化带来的经济结构的变化•经济增长仍然是很多部门和官员的首要任务,先发展,后治理•经济高速发展,而环保投入不足•改革开放30年中,中国GDP年增长率平均在10%左右,但环保投入在“十五”期间,最高也才达到GDP的1.4%三、管理体制•各政府部门在环保方面
本文标题:第八讲:工业化进程中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21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