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卫生系统人才方面工作汇报(精编4篇)
卫生系统人才方面工作汇报(精编4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卫生系统人才方面工作汇报(精编4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县卫生系统社会工作人才调研报告1**县卫生人才调研报告根据社会工作人才调研的安排,我局采取对乡村医生、社区医师、护士和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的临聘人员代表进行座谈、走访等方式,对卫生系统的社会工作人才建设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整理如下:一、基本情况目前全县卫生系统共有乡村医生、社区医师、护士和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的临聘人员793人,男341人,女452人;其中在执业结构上医师460人,护士163人,其他后勤服务人员170人,医师中共有乡村医生379人;在文化程度上,初中及以下113人,占总人数的14%,中专(高中)583人,占74%,大专及以上97人,占12%;在年龄结构上,30岁以下229人,占总人数的29%,30至40岁的372人占47%;40至50岁的142人占18%;50岁以上的50人占6%。二、存在问题1、待遇偏低。一是乡村医师由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普及,业务收入大幅下降,但他们又义务承担着大量的公共卫生工作,但每年只有2400元,多数是只够一个人的基本费用,就不要说拖一个家庭的生活了。二是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由于编制少,工作多,自行招聘人员多,经济负责重,所以临聘人员工作任务繁重而工资严重偏低,每月与交的各种保险金总计平均只有1100元左右,与当前的物价和各种消费不成正常比例。2、素质偏低。一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是招聘人员,好的招不来,差的没用处,县城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个卫生服务站全科医师不足10人;其他医技人员、护理人员多数都是中专学历,专业不专、业务不强。主要缺乏高层次的社区医生。二是乡村医师1共379人,初中以下25人,占7%,中专(高中)336人,占89%,但其中215是短期培训取得的中专学历,实质上仍是初中或高中水平,专业技术业务能力明显偏低;大专及以上只有18人。3、队伍不稳定。社区医师、护士和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的临聘人员都人在心不在的人员,多数只要一有机会就考取其他正式(在编)工作而不辞而别,导致辛辛苦苦培养的专业人员总是不断的流失。4、培训不到位。现有乡村医生、社区医师等培训不到位,难以胜任公众健康“守门人”的重任。我县的乡村、社区服务机构都民营机构,政府没有投入一分钱,调训时难得抽人,所以多数人没有经过严格系统的临床训练,没有建立起全面正确的临床思维,基本功不过硬。从调研的结果来看,不仅学历遍低,大多数医生缺乏规范的在职培训,离上级要求的培训比率相当的差距。因此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掌握的专业技能远远不能适应居民的健康保健需求,难以胜任公众健康“守门人”的重任。5、乡村医生队伍老化。我们从本次调研得到的数据显,40岁以上的人数占了总数的37%之多,这说明乡村医生队伍中有一大半以上是由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赤脚医生”阶段发展而来的。同时存在断层问题,目前各种医疗机构严重差人,绝多数医学毕业都在外面找到了工作,乡镇医生后继困难。6、乡村医生性别比例失衡。根据调查的结果表明,全县乡村医生的男女性别比例为2:1。虽然乡村医生在性别比上并没有多大的要求,也就是说没有特殊要求其性别比例为多少。但是就从农村实际出发和公共卫生工作普及与下移(比如妇幼保健)每全村卫生室最好是能有一名男乡村医生和一名女乡村医生,男乡村医生适合到自然村出诊,女乡村医生适合进行在村里的防疫、妇幼的工作。7、乡村医生缺失基本的社会保障。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我县乡村医生的个人收入主要业务收入两大块构成,政府没有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退后还要瞻养老人,照顾家人,又无力从事其他劳动,基本生活难以维持。如果不解决60岁后的乡村医生社会保障问题,乡村医生的前景令人堪忧。由于收入微薄及缺少社会保障等问题,许多乡村医生都处在这样一种生存状态:边劳动边行医。三、人才规划根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关要求和我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的临聘人要通过正式解决编制进行逐步化解,全县的乡村医生到2015年要450人、社区医师要200人才基本落实人民群众医疗保健需求,到2020年乡村医生要500人、社区医师要300人才能基本落实人民群众医疗保健需求(详见《**县卫生系统社会工作人才规划表》)。四、几点建议总体来看,乡村医生和社区医师的数量略不足,按“十二五”规划要求,每1000人配备1名乡村医生只差50个左右。社区卫生服务的技术人员差20%左右。现关最关键的是提高待遇、稳定队伍、提高技能。1、提高乡村医生队伍素质。县委政府要增加培训经费投入,尽快实施人才培训计划,改变乡村医生低学历、低水平的现状,拓宽培训领域,提高服务水平,让乡村医生在临床实践中长知识、见世面、学技术,全面丰富和提高了乡村医生对农村多发病、常见病的诊疗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首先,下设培训基地。可以考虑把培训基地设在乡镇卫生院,定期不定期地对乡村医生进行业务技能培训。这样既可以方便乡村医生,也可以提高培训的次数,还可以为本镇的乡村医生提供一个业务交流平台。其次,创新培训模式。要立足实际,注重培训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把医政法规、职业道德、实践操作技能以及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作为主要内容,出台具体的培训方案,采取脱产跟班学习的形式,实行师徒带教方法。即由乡村医生拜经验丰富的医生为带教老师,带教老师带领其坐诊、看病。第三,引进高级人才。要加大引进高级人才到乡镇卫生院的力度,给乡村医生队伍注如新鲜的血液。2、加大投入提高待遇。建立乡村医生最低工资线,由财政供给,减少和杜绝以药养医的现状。可以根据乡镇的具体情况给乡村医生设一个最低工资底线。要逐步推行退休养老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消除乡村医生的后顾之忧。这些措施可以稳定乡村医生队伍,减少乡村医生外流现象发生,另一方面可以改善乡村医生的生活条件,减少乡村医生“边劳动边行医”的状态,使乡村医生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去。建议政府要不断增加投入,对乡村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后实行足额补助,建立与农民收入水平相适应的农村药品供应和监管体系,规范农村医疗服务。3、加强对社区医生实施规范化在职培训,以提升社区医生的素质。社区卫生服务是一个范围宽广、内容极为丰富的领域,涉及临床、预防、保健、康复、传统医学、心理等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对于全科医生的要求远远高于过去对基层卫生人员的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急需一批训练有素的全科医师,而不是专科的医师。全科人才培养体系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单纯依靠学校教育培养合格的社区卫生服务人力,显然不现实,在职培训有利于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适应服务需要,因而,努力抓好现有社区医生的在职培训,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当务之急。从社区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在职人员的转型培训不能流于形式,重数量的同时要保证质量。要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有发展的长远眼光,积极制定社区医生培训计划,分阶段逐步将各类医护人员送出去进行培训。业务主管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护人员培训情况的考核纳入年终总体考核体系,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挂钩,力争在三年内达到培训率超过85%的标准。4、加强宣传,营造社区卫生良好发展环境。当前,我县社区卫生服务只是一个“初始期”,居民“首诊在社区、康复在社区”思维还没有形成,社区卫生的公众关注度和认可度也不高。所有我们要利用各种媒体、借鉴各种途径,加强对社区卫生的宣传,吸引高层次的大学生到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工作。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的人员准入制度。要有严格的准入制度以保证医生的质量水平。政府要在财政上给予一定的支持,从培养的源头抓起,挑选热爱社区卫生工作,立志于从事社区卫生工作大学毕业生,进行规范化的培训,培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骨干队伍、中坚力量。建立起社区卫生队伍可靠的人才保障机制,才能保证沧浪区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县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1年3月20日区卫生人才工作汇报2关于加快科教兴医步伐,实施人才强医战略的意见科技是卫生事业发展的动力,人才是卫生事业发展的源泉。构筑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卫生系统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近几年来,闸北区卫生局认真实施科教兴医战略,以培养、吸引和使用好人才为主线,最大限度地开发卫生人力资源,为卫生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智力保障。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加快科教兴医步伐,实施人才强医战略,促进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特制订以下意见:一、加强组织领导,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倡导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进一步解放思想,把“科教兴医、人才强医”摆在卫生工作的突出地位。坚持“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对人才和科技工作做出总体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区卫生局每年表彰一批人才和科技工作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对获市科技进步奖和区科技创新奖等项目实行重奖。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和特色优势,积极推广科教兴医、人才强医的经验和实效,树立一批示范、典型,以点带面,辐射全区,带动整个卫生系统医学科技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将人才科技工作列为工作督查和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从思想上、组织上、工作机制上凸显其重要地位,保证各项工作的具体落实。二、加快机制创新,形成良好的人才工作环境通过不懈改革,锐意创新,建立健全符合医疗卫生机构发展要求和人才成长规律的人才工作机制,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作用和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1、建立优势人才学科评选制度。启动“三名”建设(名医生、名学科、名项目)。在区属医疗卫生单位开展创评“名医”、“首席专家”和“首席全科医师”活动。建设一批示范学科和重点学科,打造“区内领先、区外争先”的医学学科精品。继续实施重大科研项目、重点科研项目和青年科研项目计划,培植一批名牌项目。实施“三名”建设要坚持公开竞争、宁缺勿滥原则,结合实际,制订科学、客观的评选标准,认真听取同行专家评审意见。2、建立专业技术职务竞聘制度。健全重能力、重实绩的专业技术职务考核体系,采取公开打擂台的形式,择优聘用专业技术职务。3、建立青年人才培养导师制度。充分发挥区内专家的作用,弘扬“传、帮、带”的优良传统,鼓励老专家言传身教,以签约培养的形式,带教青年人员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提升医学科研能力,扶持青年人才成长。4、建立两级领导联系专家制度。区卫生局和各医疗卫生单位领导经常开展专家谈心活动,不定期召开知识分子座谈会,帮助专家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三、加大管理力度,提升卫生科技创新水平1、加强入选市医学领先专业医疗特色专科和初级卫生保健特色项目建设,投入配套资金用于课题研究和人才梯队建设。扶持市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尽力提供必要的科研支撑条件。2、改进科研项目经费管理。逐年加大对人才和学科建设的经费投入,不断改善科研基础条件,发挥好政府资助资金的导向作用,积极为人才搭建舞台,设置跑道。健全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方法,确保匹配经费到位和专款专用,扩大项目负责人使用项目经费的自主权,提高专项经费的使用效率。3、按照“定目标,压担子、创条件、给机会”的思路,实施青年科研专项资助计划,重点资助35岁以下中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及硕士、博士研究生开展创新性课题研究。同时组织青年人才联谊会活动,开设青年学术论坛,为青年人才提供学习交流机会。四、加速改革进程,提高人才资源配置效率继续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全面提高卫生人才资源配置效率。1、建立新型人事制度。进一步细化卫生人事制度改革措施,完善聘用机制,实现全员聘用管理的目标;完善流动机制,实现人员能进能出的目标;完善竞聘机制,实现干部能上能下的目标;择优吸引研究生、大学生充实卫生技术队伍,对新进人员实行人事代理制;继续推行管理干部竞聘上岗制度。2、建立新型分配制度。遵循“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根据岗位职责、工作风险、工作量、工作质量等制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拉开分配档次,体现多劳多得,优质
本文标题:卫生系统人才方面工作汇报(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255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