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既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探析》目录总概论一、生态示范区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的现实选择1.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2.生态示范区建设的理论基础(1)复合生态理论(2)可持续发展理论(3)城市生态位理论二、德化县生态示范区建设的现状分析1.德化县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区成效显著(1)整体规划科学(2)综合效益明显(3)环保措施有效(4)生态建设有力2.德化县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生态问题仍然存在(2)经济结构不够合理(3)农村环境问题突出3.德化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区的潜在优势分析(1)区位交通优势(2)水土资源优势(3)生态资源优势(4)旅游资源优势三、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的路径选择1.加强政策引导,构建良好的制度环境(1)鼓励绿色消费制度(2)推进区域环境合作(3)实施环保限批制度2.依靠经济手段,构建良好的经济环境(1)加强环保投入力度(2)加快建立环保法律约束补偿机制(3)加大环保信贷控制力度(4)加大价格调控力度(5)加高市场准入壁垒3.强化法律监督,构建良好的法制环境(1)加大法制宣传力度(2)加大执法力度(3)强化问责机制4.倡导生态伦理,构建良好的舆论环境(1)树立生态伦理理念(2)倡导生态伦理价值观(3)建立生态伦理评判体系表格表示;《既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探析》(3000字/5人/600)论文题目章节段撰写人员论文总概率李小琴《既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探析》一、生态示范区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的现实选择1.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2.生态示范区建设的理论基础(1)复合生态理论(2)可持续发展理论(3)城市生态位理论李小琴二、德化县生态示范区建设的现状分析1.德化县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区成效显著(1)整体规划科学(2)综合效益明显(3)环保措施有效(4)生态建设有力苏佳丽2.德化县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生态问题仍然存在(2)经济结构不够合理(3)农村环境问题突出苏佳丽3.德化县区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区的潜在优势分析(1)区位交通优势(2)水土资源优势(3)生态资源优势(4)旅游资源优势苏佳丽1.加强政策引导,构建良好的制度环境(1)鼓励绿色消费制度(2)推进区域环境合作苏佳丽三、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的路径选择(3)实施环保限批制度2.依靠经济手段,构建良好的经济环境(1)加强环保投入力度(2)加快建立环保法律约束补偿机制(3)加大环保信贷控制力度(4)加大价格调控力度(5)加高市场准入壁垒撰写人员D3.强化法律监督,构建良好的法制环境(1)加大法制宣传力度(2)加大执法力度(3)强化问责机制4.倡导生态伦理,构建良好的舆论环境(1)树立生态伦理理念(2)倡导生态伦理价值观(3)建立生态伦理评判体系总概论人类自进入工业时代以来,凭借其强大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生产手段,取得了工业文明的伟大胜利,物质财富大大增加。但人类在创造经济空前大繁荣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生态与环境的极大破坏,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并严重影响与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生态示范区模式应运而生,生态示范区是指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为主要目标,统一规划,综合建设,生态良性循环,社会经济全面、健康、持续发展的示范性行政区域。一、生态示范区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的现实选择环境问题产生于经济活动,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引起环境质量恶化或生态系统失调,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或灾害,甚至对人体健康带来有害影响的现象,因此保护好环境,就是为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生态示范区很好的满足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重需要,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生态示范区建设是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有效途径,是探索环境与经济统筹协调发展的现实选择。1.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在现代化建设中,要使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进而实现良性循环,就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认识和处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一方面,经济建设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可避免的对环境发生影响,另一方面,保护和改善环境也需要物质上、经济上和技术上的支持,经济发展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足够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而良好的环境又能更好的提供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和能量。那种认为经济发展是硬任务,首先要解决经济发展问题,再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实际上就是主张先污染、后治理,国外许多沉痛教训已经告诉我们,此路是行不通的;反之,过分强调环境保护,为了保护环境,拒绝和排斥经济发展,其极端代表就是“经济零增长”理论,这种观点也是不可取的。这两种观点都是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忽视了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对立统一关系。一.生态示范区建设的理论基础(1)复合生态理论20世纪80年代初,马世骏等中国生态学家在总结了整体、协调、循环、自生为核心的生态控制论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理论:人类社会是一类以人的行为为主导、自然环境为依托、资源流动为命脉、社会体制为经络的人工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实质是以人为主体的生命与其栖息劳作环境、物质生产环境及社会文化环境间的协调发展,它们在一起构成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2)可持续发展理论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视人类生存的地球或局部区域为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即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组成的复合系统,认为环境与发展之间矛盾的实质是由于人和这一复杂的系统各个成分之间关系失调,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要从全局着眼,从系统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和宏观调控,既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性原则;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根据生态系统持续性的条件和限制因子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对资源的要求,在生态系统可以保持相对稳定的范围内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把资源视为财富,而不是把资源视为获得财富的手段,既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可持续发展理论也是德化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区的核心理论之一。(3)城市生态位理论20世纪70年代,城市生态位这一概念被引入人类生态系统的研究领域,用来反映城市居民生存状态水平。生态位概念源自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研究,一般指物种或生物群落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和角色,不仅包括生物所占有的空间还包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态”是人类生存的状态;“位”是人类生存的水平或条件。生态位又可分为生产生态位(生产位)和生活生态位(生活位)。生产位指有利于发挥生态系统生产功能的条件和基础,主要是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条件;生活位是指城市为居民提供的生活条件,福建省德化县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区充分利用了城市生态位理论,通过城市生态位理论进行定量反映德化经济与社会环境水平。二、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生态示范区建设的现状分析德化是2004年由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一个县级行政区,国土面积813hm2,水域与耕地占了全区国土总面积的0.7%,是一个典型的山地生态系统,至2007年有人口22.8万人,城镇居民年可支配收入为3200元,农民年人均收入2400元。在于确保区域生态、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德化县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区,就是要平衡德化县的生态完整性与当地人民需求的关系,在实现生态良性循环基础上,既促进经济发展,又有利于全县的环境保护。1.德化县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区成效显著(1)整体规划科学德化县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区一个突出成效就是先规划,后建设,通过预先科学规划,为德化县省级生态示范区建设带来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德化县政府一开始就十分重视郊区与城镇省级生态区示范区建设,把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2002年以基准年,确定德化县九仙山生态示范区建设2005年近期规划目标、2010年中期规划目标和2015年远景规划目标。2003—2005年为建设第一阶段,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优先项目起步、典型示范初见成效,生态经济产业已基本形成,环境绿化、美化、净化、生态框架基本形成。2006—2010为发展阶段,生态产业将成为主导产业,以生态农业、生态城镇、生态工业与生态旅游为主的生态经济产业体系基本形成。2010—2015年为建成阶段,形成发达而完善的生态经济产业体系,人与环境和谐,生态良性循环、文明健康富裕三位一体的生态经济强区、省级生态区。为进一步落实德化县省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德化县政府按照生态经济分区的同一性与差异性原则、整体性与局部性原则及可操作性原则,把全区划分为平湖生态经济示范小区、低山丘岗生态经济示范小区、湿地生态经济示范小区和城市生态经济示范小区等四个生态经济区。并重点做好了三个方面的生态规划,即:生态经济建设规划(包括生态农业规划、生态工业建设规划和生态旅游规划)、生态环境规划(包括景观生态建设规划、环境污染控制规划和自然保护区规划)和生态社会规划(包括生态城镇规划、生态灾害防治能力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综合效益明显德化县生态示范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活动既要在一定的范围内维护自然体系的生产能力(一般用自然植被的净生产力来表征),还要做到可再生资源的消长平衡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这是生态示范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调整产业结构,在生态完整性得到有效维护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骨干企业或支柱群体。生态完整性是自然等级体系维护生态平衡所体现的一种生态学特性,它不仅由自然体系的生产能力来度量,也维护着特定生态地理条件下的资源(如水、土壤、植被、生物多样性等)和环境。在生态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德化县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工业方面,进一步开展技术改造,逐步淘汰资源、能源消耗多、经济效益差、污染重的技术和陶瓷工艺品,大力开发资源能源消耗少、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技术和陶瓷工艺品,建成了德化县生态科技工业园,取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3)环保措施有效为创建德化省级生态示范区,德化县政府坚持污染防治与环境保护并重方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专项行动,真正从源头上控制污染,保护环境,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等七部委联合组织的“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的统一部署,加强了对辖区内污染源排放和治理设施运行情况的日常监督,为遏制污染反弹,维护群众环境权益,清理整顿了多项与环保法律法规相悖的“土政策”,加大了对违反《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建设项目的环保执法力度;以“为人民群众办环保实事”为契机,开展蓝天、碧水和静音工程,治理大气、水源和噪声污染,在全区大力建立烟尘控制区、噪声达标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成功控制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地表水按功能区达标率大于70%,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006年达到了309天,城区区域环境噪声都达到了国家标准。(4)生态建设有力为创建德化县省级生态示范区,我们加强了林业生态圈建设、湿地生态圈建设,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森林与湿地、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森林具有多种功能,它是空气的净化物,能吸收多种有害气体,还能制造氧气,吸收二氧化碳,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德化县原本为平原农业区,森林覆盖率一直较低,2003年以来,德化县政府开始实施封山育林与退耕还林项目,至2007年底,新增森林面积15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3.9%,陆地生态系统得到较大的改善;被人类誉为“最适合人居住的地方”,其作用不言而喻,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美化环境等方面有其它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2.德化县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来,德化的生态示范区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较好的协调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由于资金技术、管理手段、环保投入等多种因素与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不完全适应,导致了德化县在生态示范区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不
本文标题: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25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