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七年级下册语文《赵普》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赵普》教案《赵普》是文言文,文笔简练,叙述简洁。文章以“以天下之事为己任”为中心,精选了赵普一生中的两件事——刻苦读书和举荐人才,展现了赵普好学进取、清正谏阻、刚正不阿的性格。今天网友整理了七年级语文下册《赵普》的部分教案。让我们来看看!七年级下册语文《赵普》教案教学目标:1、准确地翻译全文,背诵全文;2、学习本文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叙事简洁的方法;3、学习赵普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教学过程:一、导入引述“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激发学习的兴趣。二、商量确定本课的学习方式读译讲,以读为主。三、熟读背诵课文。1、自读,将自认为难读难写的字词写到黑板上。例如:寡阖箧薨龌龊循默奏牍补缀2、指名读,纠正误读处。3、领读。4、训练快速读。师示范读,计时。生练习,自荐快速读比赛。5、练习背诵。师生比赛背诵,看谁错误少。四、合作翻译课文。1、两人一小组,对照书下注释,试译课文。2、质疑。师将学生提出的疑问中的重要点板书,精讲。(1)太祖常劝以读书。(省略句、倒装句)(2)读之竟日。(倒装句)(3)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省略句)(4)碎裂奏牍掷地。(使动用法)注:有些知识只要求学生了解,不要求掌握。3、学生翻译全文。五、简析、精讲课文。1、概括课文内容。2、从文中找出能表现赵普读书勤奋的词语。3、比较三、四两次上奏与一、二两次上奏在写法上的不同。精讲细节描写的作用。4、归纳赵普的性格特征,归纳文章中心。六、小结、布置作业。整理笔记《赵普》知识点荟萃译文: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他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经常劝说他要多读书。他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时,他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人打开书箱一看,原来是一部《论语》。\\赵普性情沉着,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忌妒刻薄,但是他能够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大多过分谨慎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和他相提并论。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宋太祖不任用这个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推荐这个人,宋太祖还是不任用。第三天,赵普又把这个人上奏推荐,宋太祖非常生气,把赵普呈上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没有改变,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带回了家。过些日子,他把撕碎的旧奏章修补连接起来,又像当初一样上奏。宋太祖这才明白过来,终于任用了赵普推荐的那个人。练习:1.文章主要写了赵普的两件事:刻苦读书,为国荐才。表现了一个中心:能以天下事为己任。2.本文刻画人物,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方法的例句分析:(1)“阖户启箧取书”:动作描写、细节描写,“阖”字,说明赵普闭门谢客、排除外界干扰,表明他读书决心之。(2)“晚年手不释卷”“读之竟日”:细节描写,表现他刻苦勤奋的精神。(3)“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细节描写,比喻、夸张,表现他学以致用、学习效果突出的特点。(4)“则《论语》20也”:细节描写,表明他学习内容不在于一味地求多,而在于精读善读,注重质量的特点。(5)“碎裂奏牍掷地”: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宋太祖怒不可遏、非常生气的样子,反衬赵普沉着冷静、锲而不舍的精神。(6)“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细节描写,反映了赵普不顾个人安危为国荐才,表现了他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和刚毅果断的品行风格,表现他不畏权势、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的特点。(7)“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细节描写,再次表现赵普意志坚定、毅力超人、锲而不舍、以天下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3.赵普四奏,面对“太祖怒”而能“颜色不变”,其根本原因是什么?。答:能以天下事为己任。4.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从文中看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答:(1)为治国而勤奋读书(或刻苦读书);(2)以天下为己任而奏荐人才(为国荐才)。5.太祖乃悟,他悟到了什么?答:(1)悟出赵普的良苦用心和赤胆忠心;(2)悟出其所荐之人必定是个可用之才。6.说说宋太祖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太祖是个偶尔固执,但最终仍会明辨是非的开明君主。7.对赵普的举荐,太祖的态度是“不用”、“亦不用”、“卒用”,你从太祖的这种变化中读出了什么?答:(1)读出宋太祖悟出了赵普的良苦用心和赤胆忠心,由此也悟出了其所荐之人必定是个可用之才。(2)读出了太祖是个偶尔固执,但最终仍会明辨是非的开明君主。8.赵普的性格特点有哪些?答:第一节(刻苦读书):从善如流、刻苦勤奋、学以致用。第二节(为国荐才):刚毅果断、沉着冷静、不畏强权、意志坚定、毅力超人、锲而不舍、爱国。9.相关“勤奋刻苦”的成语、典故或格言。答:成语:孜孜不倦、持之以恒、一丝不苟、手不释卷、废寝忘食、天道酬勤;典故: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凿壁偷光、韦编三绝、闻鸡起舞。格言:(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10.历史上大胆进谏的忠臣:唐朝——魏征;明朝——海瑞。11学了本文后,对你的学习或生活有什么启发?答:(1)对待别人的正确建议,要学会从善如流、虚心接受。(2)在学习方面,要善于排除外界的干扰,要专心致志,勤奋刻苦才能有所收获。(3)在学习效果方面,要学以致用,注重实效。(4)在学习内容方面,学习的内容不在于一味地求多,而在于精读善读,注重质量。(5)在学习态度上,懂得学习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走向成果的必由之路的道理,要活到老学到老,要下决心努力,先天不足,后天补,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6)遇到挫折时,要沉着冷静,刚毅果断,锲而不舍。(7)要有爱国精神,树立以天下事为己任的担当意识。⑻面对强权,要镇定自若,沉着冷静。12.文章的第二节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答:文章第二节采用了概括介绍与具体的细节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13.赏析“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答:这句话是对赵普为人的客观评价。既体现出其观点,也概括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品质,为下文做铺垫,引出下文奏荐人才的故事。14.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赵普具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思想?答:(1)年少时就任要职,为国效力;(2)年老时刻苦读书,从收中寻求治国安民的方法;(3)为给国家举贤,不惜冒着惹怒圣上的危险一次次举荐。15.通过文中所写的两件事,你认赵普是个怎样的人?答:赵普尽管他有忌妒刻薄的缺点,但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读书勤奋刻苦,专心致志,知人善任,做事刚毅果断,是一个做事持之以恒具有超人的毅力、坚强的意志的人。他一奏不行,再复奏,复奏未果,又三奏,三奏未通又四奏,有不畏皇威,敢于冒死为国荐才的精神。16.作者叙述赵普这则故事,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突出了他什么样的特点?答:主要运用了反复、对比、白描、细节描写等表现手法,突出了赵普为人深沉,能以天下为己任的特点。17.请举例说明本文“叙事简洁,不用冗笔”的写作特点。答:(1)写太祖的“不用”、“亦不用”主“卒用”,总共才七个字,省去了若干对话和过程,真可谓惜墨如金。(2)通篇没有说明赵普所荐者何人,为何荐此人,而把笔墨医治在一奏、二奏、三奏、四奏上,通过“复奏如初”反映了他无畏的精神和坚定的意志。18.试举例说明文中如何采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的。答:(1)把年轻时的赵普“寡学术”与年老时的赵普“手不释卷”进行对比,突出赵普为国勤奋读书的精神;(2)把其他在相位者与赵普进行对比,突出赵普的刚毅果断。19.古往今来,“刻苦读书”和“以天下事为已任”的人和故事层出不穷,举例谈谈他们对你成长的影响。答:㈠古人刻苦读书的成语或典故:①韦编三绝是孔子勤读《易》书的一则典故,孔子读《易》的次数之多,竟把编联简策的编绳翻断了多次.后就用来形容读书勤奋,刻苦治学。②凿壁偷光:汉朝元帝时的匡衡,从小喜好读书。可是家里很穷,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上学读书呢?他只好白天干活,晚上自己学习。家里没有钱买灯油,怎么办呢?匡衡没有向困难屈服,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墙壁上凿了个小洞,借邻居家照射过来的微弱灯光看书学习。他勤奋刻苦,学到了许多知识,后来做了宰相。比喻:在艰苦的条件下设法坚持学习的精神。③囊萤映雪:囊萤是指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是指晋代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④悬梁刺股:汉朝的孙敬刻苦好学,每天一早就起来就读书,直至深夜。因为疲劳瞌睡,常会不知不觉打起盹来。他就把绳子的一头悬在屋梁上,一头系着头发。这样,一打盹,头皮就会被扯痛。后来,他终于成为儒学大师。战国时的苏秦因为游说秦国失败,家里人不理他,就发愤自学。每当瞌睡时,就拿锥子刺自己的股(大腿),直至鲜血淋漓。后来他成为有名的学问家。战国时的苏秦因为游说秦国失败,家里人不理他,就发愤自学。每当瞌睡时,就拿锥子刺自己的股(大腿),直至鲜血淋漓。后来他成为有名的学问家。后人将两人的事迹合在一起用“悬梁刺股”形容刻苦自学。㈡以天下事为己任的事例:①范仲淹,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朱熹称他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②文天祥,南宋著名的民族英雄,官至右臣相。元军大举进攻宋朝,文天祥带兵奋起抗战,终不敌被俘。元朝多次派人劝降,文天祥至死不降,最终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句。㈢以天下事为己任的名句有:①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③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蔽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20.赵普为国荐才不惜触怒龙颜,但是作者又写他“虽多忌克”,这不是有损于他的形象吗?你是怎样理解的?答:作为一个人,都有优点和不足,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赵普也是一个有缺点的人。但正是这一缺点才使人物形象更真实,更可信,也符合史家“秉笔直书”的写作原则,看人应看主流、长处,应看到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唯才是举的优点。这样才能全面地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而且,本文也是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既写出了真实的赵普,又突出了他的爱国之情,反而使他的形象更高大。21.学习完《赵普》后,班里举行了“选举心中最伟大的具有‘以天下为己任’思想的圣贤人物”活动。有人列出了以下选项,你选择的是哪位?理由是什么?请在班会上陈述。()A.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B.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C.屈原—汩罗江自沉,以身报国D.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示例一:选A理由:赵普忧国忧民,在政事上一直勤勤恳恳,到了晚年仍不忘学习来提高自己,为国家鞠躬尽瘁,是活生生的“以天下为己任”的例子。示例二:选B理由: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警句警示着后人,他也用卓越的政绩表明了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报负。22.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这是否意味着我们也不必学习那么多知识,而只研究透彻《论语》就能在社会上立足?(不少于30字)示例一:当然不能。《论语》里虽然包含了学习、做人、处事、治国等各方面的知识,是孔子一生思想理论的精华,但是这些理论只能充实我们的思想,教给我们为人处世的方法,我们不能仅凭它们就想在如今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立足。我们必须用大量的文化知识来丰富自己,武装自己,将来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示例二:赵普的身份决定了他的工作性质。他工作的目的和方向都可以从《论语》中找到答案,用到实际中来,这就是赵普只用半部《论语》就能治天下的原因。而我们不是古代的官吏,即使以后从政也不仅仅是一部《论语》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我们的社会需要的是全能复合型人才,所以,只研究透彻《论语》就能在社会上立足,只是生搬硬套古人的可笑想法《赵普》教学反思《赵普》是1文笔凝练、叙事简洁的文言文,文章围绕“以天下事为己任”这一中心,精选了赵普一生中的两件事-----刻苦读书、奏荐人才,来展示赵普好学上进,忠言直谏,刚正不阿的秉性。教学
本文标题:七年级下册语文《赵普》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286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