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
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周有文12009130488摘要: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是矛盾的,人类要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往往会引起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从而遭到自然界的报复。但是,人类在和自然斗争中,能够逐步认识自然规律。原有的自然生态平衡被破坏后,通过人的因素,又能够重新建立新的平衡。人类总是在不断改变生态平衡和重新建立新的生态平衡中,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永恒的、静止的生态平衡是不存在的,不利的自然环境也是能够加以改造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和自然环境又是统一的。在人与自然环境这一对矛盾中,人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人类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科学试验中,不断地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让自然为人类谋利益。关键词:自然环境;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和前提,是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经常的必要的条件。自然环境或者说地理环境、自然条件、自然基础,它包括在历史上形成的与人类社会活动相互起作用的那些自然条件如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矿藏、植物、动物等及其交互作用下形成复杂的综合体。自然环境是人类创造活动的舞台,是人类创造活动重要的对象。自然环境通过人类劳动对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自然环境具有自然、社会双重属性,以人类劳动为中介,自然环境在各个不同阶段对社会发展都产生重要影响。自然条件在经济上可以分为两大类,生活资料的自然富源和劳动资料的自然富源。马克思指出,在文化初期,第一类自然富源具有决定性意义;在较高发展阶段,第二类富源具有决定性意义。地理环境是生产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力量。马克思强调一切社会生产力都可归结为自然力。从整体说,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从个别场合分析,对于一些特定的课题,自然环境可以成为人类活动的决定性条件。一、社会发展的必不可少条件“有此未必然,无此必不然”。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整体关系可以用这一句话概括。“有此未必然”,说明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之一。有了自然环境这个前提,不一定有相应的社会经济活动。许多富饶的土地资源、森林资源,在开发前,长期沉睡,不会对社会经济产生影响。有些矿产资源、地热资源,如果不去勘探,长期不为人知,更谈不上有什么影响。“无此必不然”,说的是缺少必要的自然环境,不可能从事某些经济活动。没有油气储藏,采不出原油和天然气。没有足够的积温度营养,农作物无法成熟。精神生产也要纸张、印刷机、通讯器材、广播器材等物质手段记述、传播。这些物质手段最终离不开自然资源。《礼记·礼器篇》说:“天时有生也,地理有宜也”。孔颖达对“地理有宜”的解释是:“地方分理,各有所宜,若高田宜黍稷,下田宜麦稻是也”。讲述了作物分布与地形的关系。违背“无此必不然”的公理,会给经济建设带来损失。在矿山开矿,长期达不到设计能力。在天然气储量没有勘探清楚的地方,建设大型天然气田,投入巨额资金,引进设备,筑路铺管,沿途兴建用天然气作原料的工厂,终因资源不足下马。十年动乱期间,江西省在红壤丘陵区扩种甘蔗,准备建大型糖厂,把大面积马尾松薪柴林砍了,引起水土流失,甘蔗也没有种好。陈云根据“大跃进”期间的经验教训,对忽视自然环境的倾向提出忠告。他说:“大家知道,在发展农业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土壤、气候和其它条件,来种植不同的作物。如果违反这种因地种植的原则,农作物的增产就要受到限制,甚至遭受到不应有的损失。工业的发展,更应当考虑到当地的资源条件”。“在确实没有铜矿的地方,就不可能创造出一个铜矿来”。(一)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尤其是地形、气候更是对农业起决定作用。非洲由于气候干早,土地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可用作耕地,牧地比重也不高。亚洲耕地在土地总面积中占很大部分。欧洲由于地势相对低平,气候温暖湿润,适合农业生产的耕地占很大部分。世界主要产粮大国法国、美国、加拿大、印度均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法国是一个以平原为主的国家,且平原土层肥厚,大部分地区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适中,便于推行农业生产,总之,广阔的平原、温润的气候、稠密的水系,为农业生产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从而使法国成为世界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美国中部平原面积广大,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和亚热带,非常宜于农耕。因而美国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出口国。同样作为第二大粮食出口国的加拿大也是如此。这些主要粮食生产国除了气候、土壤条件优厚外,平原面积辽阔也是重要因素。广阔的平原有利于农业专业化、机械化发展,有利于形成规模效益,小块分散零星的土地则难以做到这一点。一些国家粮食匾乏和自然条件恶劣有关,非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是一块炎热、干旱的大陆。非洲很大部分是沙漠。其中包括世界第一大沙漠撤哈拉沙漠,沙漠周边是十分珍贵的可耕地,上边骄阳似火,下边大地千裂,经常颗粒无收,极大制约了其粮食的生产。虽然还有其他诸多因素的作用,但自然环境显然是在一定程度上对农业生产起了决定性作用。(二)破坏自然环境导致的毁灭性影响经济活动作用于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又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遵循自然规律对经济活动发展起促进作用,否则将对经济活动产生毁灭性的冲击。当代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资源危机给人类上了一堂又一堂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课。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品尝着由于偏重经济效益而环境遭到破坏所结出的苦果。中国东部发展迅速,西部内陆仍较落后,政府倡导东部支援西部,而在历史上,东西部的关系并非如此。历数各个朝代的东西部关系发现,一直到唐朝安史之乱前,东西部之间的差距都不大,从秦到唐前期,西部甚至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那时的西部,地肥水美,草木茂盛,物产丰富,人口众多。由于过度开发,森林减少,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地力下降,灾害增多,渐渐沦为生态性贫困,丧失了经济中心的地位。(三)重视自然环境作用,走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无论是远古时代,还是知识信息时代,人类都在自然环境的怀抱里生存,自然环境的重要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因此,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地理环境的作用,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顺应自然之道的发展才是人类经济发展的大道,才能为人类发展保留充满诗意的栖居空间。二、在特定场合可以成为决定性条件在特定场合,在其它条件相同时,自然环境会对人类活动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评价自然环境时,常用内因和外因两个概念。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是外因。当外因与内因比较时,内因是根据,是决定性的,外因是条件,是第二位的。在评价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影响时,在内因与外因对比时,这一结论是正确的。从必要性讲,外部条件与内部条件一样,都是必要的,因而都是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对于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建设,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都是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东风这个自然环境是决定性的。当内因基本相似时,外因的差异可以是决定性的。在工农业布局中和区域规划、城市规划中,遇到的问题,不少是这一类具体问题。以厂址选择为例,大都是在投资来源、原料基地、销售市场已经具备的前提下,找一个相对理想的落脚点。在干旱地区选择厂址,供水来源往往是决定性的。在山区选择厂址,找一块比较平坦的土地往往是决定性的。大庆、东营、克拉玛依等石油城市的兴起,油田资源是决定性的。自然环境好坏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又因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生产关系的改变,其影响程度各不相同。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程度也就不断地发生变化。例如,远古时代的洪水威胁,人们只能处于被动状态,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即使是事实,其能力也是有限的,而今天,洪水给人们所造成的危害,虽还不能全然根除,但基本上能够创造有利条件而加以控制。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十分缓慢,通常需要数百万年、数千万年乃至上亿年才能显现其变化,而人类社会的发展,要比自然环境的演变快得多。自然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中经常必要的条件之一,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那种不承认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有某种程度的影响,否认劳动生产力与自然条件有联系的观点,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显然也是错误的。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是矛盾的,人类要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往往会引起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从而遭到自然界的报复。但是,人类在和自然斗争中,能够逐步认识自然规律。原有的自然生态平衡被破坏后,通过人的因素,又能够重新建立新的平衡。人类总是在不断改变生态平衡和重新建立新的生态平衡中,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永恒的、静止的生态平衡是不存在的,不利的自然环境也是能够加以改造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和自然环境又是统一的。在人与自然环境这一对矛盾中,人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人类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科学试验中,不断地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让自然为人类谋利益。
本文标题: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2938 .html